今天给各位同学分享深圳调研语文高职历年卷的知识,其中也会对深圳调研2021语文进行解释,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别忘了分享本站,现在开始吧!
本文目录一览:
深圳市2009-2010学年第一学期宝安区期末调研测试卷 八年级 语文(含答案)
一.
1.D 2.A 3.C 4.D 5.C
二.(一)
6.B
7.当潮水远远地从海门涌起的时候,就像一条银白色的线。
8.略
9.为下文做铺垫,衬托出作者超凡脱俗的高尚情操和与众不同的情趣。
10.略
(二)
11.(1)感时花溅泪
(2)带月荷锄归
(3)朝露待日晞
(4)尚思为国戍轮台
(5)青山横北郭
(6)孤帆天际看
(7)东皋薄暮望
(8)谁道人生无再少
(9)庭下如积水空明
(10)苔痕上阶绿 草色入帘青
三.
(一)略
(二)18.老舍 骆驼祥子
19.柳树,行人,骡马,狗等。
处处干燥···使人喘不出气。
20.虎妞:难产而死。小福子:上吊而死。
2008年深圳市高三第二次调研考试(语文)答案
语音辨析
B
3
A.读音分别为dǐ;dì;dǐ;dí。B.均读为jiān。C. 读音分别为hòng;hǒng;hōng;hōng。D. 读音分别为yìn;yīn;yīn;yīn。
2
词语运用
D
3
A .“因此”改为“由此” 。B. “反映”应为“反应”,“反应”指事情发生后在人们中间引起的意见或行动。C. “窥一斑而知全豹”指从局部而推知全体,从个别而推知一般。应为“莫衷一是”。D.香饽饽:比喻受欢迎的人或事物。
3
语病辨析
A
3
B.包含关系并列不当。C.成分残缺。D.语序不当,应该把“特大的”放到“冰灾雪灾”前面。
4
衔接连贯
D
3
依照逻辑关系。
5
文言实词
B
3
A拜访。C不费心、不劳神。D体谅。
6
文言虚词
C
3
C都是表示修饰。A以:用;因为。B那些;他们。D动词,给;介词,跟。
7
信息筛选
B
3
④⑤这两件事与主人的关爱无关,是仆人自己的事情。①冬仆迷路,是主人碰见之后随口叫了仆人一声,很难说体现关爱。③冬仆推门,只是仆人的笨拙引人发笑,不能算关爱。②因为主人见仆人没有喝到酒,就多次给酒仆人,并且量还增加了,有关爱意味。⑥主人见仆人没有行冠礼,就给钱他买帽,并准备为其行冠礼,最能体现关爱。
8
分析概括
A
3
仆人不是回答不上自己的姓名,而是不知道那些跟他一起嬉游的诸门吏的姓名。
9.翻译(6分)
(1)(3分)乌贼鱼(在遇到危险时)能够吐出墨色一样的汁液来隐藏自己,这却是招来杀身之祸的原因。(玩弄)技巧又有什么作用呢?
蔽:掩护、隐藏、遮蔽。(1分)梯:事情的原因。(1分)大意1分。
(2)(3分)仆人东年轻时在大哥宗道家做事。在大哥想再娶而给续娶之妻家下聘礼的时候,就叫他到城里去买饼。
聘:以礼物订婚。继室:续娶之妻。役:做仆役,做事。译对两处得1分,译对3处得2分,大意1分。
断句(3分)
柳贵乎垂/不垂则可无柳/柳条贵长/不长则无袅娜之致/徒垂无益也/此树为纳蝉之所/诸鸟亦集/长夏不寂寞/得时闻鼓吹者/是树皆有功/而高柳为最。(选自李渔《闲情偶寄》)
(错断一处扣0.5分。)
附:《拙效传》参考译文:
石公说:天下在趋利避害方面最狡猾的是兔子,但猎人却捉到了它。乌贼鱼在遇到危险时能够吐出墨色一样的汁液来隐藏自己,这却成为了招来杀身之祸的原因。玩弄技巧又有什么作用呢?藏身的计策,麻雀赶不上燕子;谋生的方法,鹞子赶不上斑鸠。古代已有记载。我现在写作《拙效传》。
我家有四个仆人:一个名叫冬,一个名叫东,一个名叫戚,一个名叫奎。冬就是我的仆人。(冬)两鼻朝天,面孔瘦削,蓝色眼睛,满脸虬须,面色像锈铁。(他)曾经跟我到武昌,一次我命他去拜访不远处一位朋友,他回来时迷了路,来来往往走了数十回,看见其他仆人经过,(他)也不打听。当时他的年龄已经四十多了。我恰好出去,看见他悲伤地四处张望的样子,便呼喊他,(他感到似乎遇到了救星)特别高兴。(冬仆)好喝酒,一天,家里正酿酒,(他)求得一碗,恰好有其他差事,将酒忘在案上,被一个婢女偷着喝掉了。酿酒的人同情他,便又像前面那样给了他一碗。他弯着身子到灶间去烫酒,酒被熊熊燃烧的火焰点着了,“烘”的一下,几乎烧掉了他的眉毛。家里人大笑,便又给他一瓶酒,冬仆非常高兴,将酒瓶放到滚烫的热水中,准备等到酒热了再喝,不料(手)又被溅起的热水烫了一下,失手将酒瓶掉入热水中,最后没有喝到一口酒。(他只好)瞪着眼睛出来了。曾经要他开门,门的枢纽很紧,(他)用力一推,身随门开,头颅触到地上,脚弯过了头顶,惹得全家人大笑不止。今年(他)随我到燕京的住所,(他)与那些仆人们玩耍了半年,问他与他玩耍的那些仆人的姓名,他一个也答不上来。
东仆的相貌也很奇特,但稍微有些诙谐的意味。他年轻时在大哥宗道家做事。在大哥想再娶而给续娶之妻家下聘礼的时候,就叫他到城里去买饼。家里离城有百来里,佳期已经迫近,便要他在三日内赶回来。到了第三天下午申牌时分还不见他回来,我父亲便和我哥哥到门外张望。到了傍晚,看见一个从柳堤方向挑着担子来的人,那就是仆人东。父亲喜出望外,赶快迎接他到家里,放下担子一看,仅看到一瓮蜂蜜。问他饼在哪里,他说:“昨天到城里,见到蜂蜜的价格低廉,于是就买了。饼的价格比较贵,不值得买。”当时的风气要用饼作为下聘的礼物,(因为没买到饼)最后没有办法行聘礼。
戚和奎都是三弟的仆人。仆人戚曾经去砍柴,(他)跪下来捆柴,用力过猛,绳子断了,拳头打到胸部,晕倒在地,半天才苏醒过来。奎的相貌像野獐,年已三十,还没有行冠礼,头发在脑后扭成一个高高的发髻,像很粗的绳子扭在一起一样。我弟弟给他钱去买帽子,仆人奎在试帽子时忘了自己头上扭成的高高的发髻,等到回来,解开发髻,束发戴帽,结果帽子太大,戴下来把鼻子眼睛全遮掉了,(他)惊叹了一整天。一天,(他)到邻居家去,一只狗追他,(他)便摆开双拳与狗厮打,就好像与人比武较艺一般,最后被狗咬了手指头。他们的痴愚都像这样。
但是我家的狡猾的仆人,常常犯过错,只有这四个笨拙的仆人很能守规矩。那些狡猾的仆人,相继被赶走了,没有办法养活自己,大多不到一两年,难免受冻挨饿。但这四个拙仆,因为没有过错,不用操心就有衣有食,主人体谅他们没有其他(谋生办法),(便)根据他们的人口而给他们粮食,唯恐他们失去立身之地。唉!(这)也足以看出愚拙的好处啊。
10.(6分)
从内容上看,这两句诗的意思是一年四季中最可爱的只有春天,如果做到“能狂”这点便可算是少年人了。写出了一种“老夫聊发少年狂”的心态。(2分)
从艺术表现上看,一是精于炼字。句中着一“狂”字,表达了欣欣的生意与乐观的人生态度,仿佛涌动一颗少年的心。读来令人奋发。二是情景交融:此联上承首联、颔联的写景而来,前两联写出万物复苏的盎然春意,此联则即景抒情,欣然的景与狂放的情有机结合。三是承上启下。此联不仅承前两联的写景,也自然引出尾联“我与野鸥申后约,不辞旦旦冒寒烟”,愿意不惜日日冒着春寒,与鸥鸟同游于野烟之中。(4分,三点答对一点得2分,答对两点的4分。)
11.(6分)
(1)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白居易《钱塘湖春行》)
(2)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 贤者能勿丧耳。(孟子《鱼我所欲也》)
(3)纵一苇之所如,凌万顷之茫然。浩浩乎如凭虚御风,而不知其所止……
(苏轼《赤壁赋》)
(4)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杜甫《登高》)
[每一横线1分,凡错、漏、多的,该横线不得分。任选3题,多选则按前3题计分。〕
12.(6分)C、F。C不符合朱自清的观点,正好与朱自清的观点相反。F 本身是一个正确的观点,但是并不是这篇文章作者的观点。
〔多选不给分,选对一项给3分。〕
13.D。这是作者释疑的依据。
14.(4分)
(1)倡行“克己复礼”的孔子,自然心怀敬母爱妻的仁德,岂能违背伦理道德,一杆子将慈母与淑妻也打入“小人”的泥淖里呢?(2分)
(2)从来“文品”与“人品”通融,此译法影响了孔子在人们心目中的“人品”。 (2分)
15.(5分)
缺少独立思考,迷信学术权威。(2分)
深层原因:是歧视女子、男权思想导致的。或者:男尊女卑的思想导致的。(3分。意思对即可。)
16.(4分)
(1)生活是创作的源泉;(2分。意思对即可。)
(2)写出了这个民族的共同情感或渴望(或:优秀诗人是民族的良心。)(2分。意思对即可。)
17.(5分)
(1)对温暖和光明的追求。(2分。意思对即可。)
(2)热爱生命或热爱生活。追求诗意的栖居和超越功利有价值的人生。(3分。意思对即可。)
18.(6分)
从地理因素分析:
(一)俄罗斯民族低处亚寒带,冬天常常雪,天灰蒙蒙的,人在阴霾中耽久了心里自然会渴望见到太阳。中国则气候相对温暖。(3分)
从文化传统因素分析:
(二)俄罗斯大地的先民们相信世上有两个上帝:一个是光明的上帝,一个是黑暗的上帝。光明的上帝善良,主宰着白天;黑暗的上帝凶恶,主宰着黑夜。这样,天长日久,俄罗斯的先民这种对于太阳的信仰,也积淀在世世代代的民族文化审美心理之中。
太阳在中国先民中也许并不具有太多的崇拜,如后羿射九日的传说;中国先民却有更多的月亮崇拜,创造了诸如嫦娥奔月这样美丽的神话。
(三)中国民族性格则比较重视家庭,重视团圆,月亮的圆缺变化能寄托这种民族情感。(四)俄罗斯民族性格偏向豪放、阳刚,我们民族性格偏向内敛、含蓄,阴柔。
(文化原因答对任何一点得3分。言之成理即可。)
19.(4分)
“可能这方法是全错的”这句话是对人类关于整个宇宙而发明的“部分理论”的评价。作者一方面认为这些理论割裂了宇宙中各种事物的联系,因而是错误的,(2分)但另一方面,又认为这些理论“肯定是我们在过去取得进展所用的方法”,还是有价值的。所以说是“可能”全错。 (2分)
20.(5分)
第一问:第二节总说传统理论的不足和历史价值,第三节重点分析当代两大宇宙理论的矛盾和解决矛盾的必由之路(两大宇宙理论的融合),第四节说明寻求一套描述宇宙的完整理论的困难。(3分)
第二问:二、三节为一层,主旨在是分析传统理论的不足。第四节提出解决问题的思路和困难。(2分,划分层次1分,说明道理1分)
21.(6分)
三个要点:①实事求是、敢于质疑等等;②探索精神;③辨证思维、系统思维。
(一个要点2分,其中概括1分,结合文本分析1分。)
22.(6分)(参考答案略。本体分级打分,一般2分,良好3——4分,优秀5——6分。未写的0分。出现“温馨”词语的2分以下。)
23.(6分)
最有价值的信息:美国顶级富豪一般愿意做善事,而中国愿意做善事的一般不是顶级富豪。(3分)
评点:在当今社会,由于贫富分化日益严重,富豪们应该积极从事慈善事业,尤其是中国的富豪更应该如此。钱财取之于民,要用之于民。要积极扶贫济困,回报社会。(3分)
2010年深圳市高三级第二次调研考试(深圳二模)答案
2010年深圳市高三年级第二次调研考试语文参考答暗
1D
A.戎马倥偬(zǒng) B.悭(qiān)吝 C.不谙(ān)世故
2B
“丧生”一词不带感情色彩,此处不符语境。
3C
A.前面说“峰会将要举行”,后面说“中国派了代表出席”,时态矛盾。 B.“巩固经济、复苏成果、保住经济平稳发展”,“复苏”“保住”搭配不当。“巩固”用的也可疑。 D.“加速”缺宾语,可改为“加速社会文明的进程”。
4A
B.最后面的句号要放在引号里面。 C.分号要改成逗号。 D.逗号宜改成句号,第二个顿号要改成逗号。
5C
处:不出仕,隐退
6.A
A.两处的“则”都表假设,那么,就。 B.①结构助词,的;②取消句子独立性,不译。 C.①表顺承;②表转折,却。 D.①动词,任命;②连词,表目的,来,以便。
7.B
②是王逸给樊英写信的内容 ⑤是“公卿”所为。
8.D
无中生有。司马光没有指责张楷,也没有评价樊英,只是借樊英一事提出君王的用人之道。
9断句与翻译(10分)
(1)断句(4分)
或者人主耻不能致/乃至诱之以高位/胁之以严刑/使彼诚君子邪/则位非所贪/刑非所畏/终不可得而致也/可致者/皆贪位畏刑之人也/乌足贵哉。
(说明:①.断对两处得1分。①.当断未断或不当断的断了,每处扣0.5分。)
(2)翻译(6分)①(樊英)年少就学问、品行优秀,闻名天下,隐居在壶山的南麓。(“行”、“阳”各1分)②没有人真正了解自己,正道又不能得以推行,那么,与奸佞之流共事就将伤害到自身。(“人莫己知”1分,“群邪共处”1分。)
10.【参考答案】(1)一方面作者说自己愿为改良(国家)事业献身(万死不辞),一方面想学问上成为后世师表(从立功、立言角度切入,答出相关意思即可)。以诗答诗的答案更有品位:如“我以我血荐轩辕”、“且开风气且为师”等。(每点2分,共4分)
(2)第一问:尾联表达了诗人的孤独(寂寞、惆怅、失意、怅惘等)的情感(1分)。
第二问:前三联是直接抒情(直抒胸臆),尾联是间接抒情(借景抒情,寓情于景等)。(2分)
有人借用梁启超自己的文学评论术语说,这首诗用的是一泻无遗式的“奔迸表情法”。
11.默写(6分)
(1)且举世而誉之而不加劝,举世而非之而不加沮,定乎内外之分,辩乎荣辱之境,斯已矣。(庄子《逍遥游》)(2)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范仲淹《渔家傲》)(3)轮台东门送君去,去时雪满天山路。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 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4) 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 辛弃疾《破阵子》) (添字、漏字、写错字、顺序颠倒等,此空无分。)
12.【答案】B、E
【分析】本题考查考生筛选并整合信息的能力;能力层级C。
B项的命题点出自第③段,此项判断属于“强加因果”,“每一个IP地址自由发声,都可能成为强大的文化媒体”不是“由编辑、审查、批准一类关卡所组成的文化权力体系几近瓦解,优秀作品被低端文化淹没”的原因。
E项的命题点出自第⑦段,“文化狂欢之下的精神却处于死机状态”推断有误,把“或然” 当成了“必然”。原文表述为:“是不是一种文化狂欢之下的精神死机状态?”
A项的命题点出自第①段,C项的命题点出自第④段,D项的命题点出自第⑤段。选项的意思是由文中相关的表述转换而来,转换符合文意。
13.【答案】A
【分析】本题考查考生对文中重要概念及其相关内容的理解能力;能力层级B。
本题考查对“扁平时代的写作”的理解。
A项的表述是非颠倒。原文的表述是“一个有核心、有级差、有组织的塔状结构,让位于一个无核心、无级差、无组织的面状结构”。
B选项命题点均出自第③段,C选项命题点均出自第⑥段,D选项命题点均出自第⑦、⑩段,对原文内容的转换符合文意。
14.(4分)
【参考答案】大量庸质与恶质作品(“粗品”“低端文化产能”)败坏(妨害、影响)了读者的阅读情趣(兴趣、享受、习惯等),优秀作品的影响力大打折扣。(相关意思即可,不必拘泥于答案。)
【评分要求】前后2句,一句2分,后一句能将“良药”解释为“优秀作品”即可得1分。
【分析】本题考查考生解释文中重要句子含义的能力,能力层级C。
15.(4分)
【参考答案】①扁平时代的写作缺乏文化的约束和引导机制,无方向、无深度,无高度。或答为“扁平时代的写作众声喧沸、多数为王、易破难立。”②扁平时代的写作需要启动、确定一个重建精神价值的方向,需要很多人的共同努力,重建文明教化的正常体系。“重建文明教化的正常体系”答成“重建一种非权力化和非利益化的文化核心、级差以及组织”也可。
【评分要求】两个要点,一个要点2分。
【分析】本题考查考生分析概括作者观点态度的能力;能力层级C。
16.(4分)
【参考答案】首先桑桑是个痴迷骑自行车的孩子,他为了骑车可以委屈自己甚至是做出有些出格的事情,因为骑车可以满足一个少年人飞翔的幻想。其次桑桑又是一个自尊善良的孩子。他疯狂地想骑车但又想掩饰,怕人瞧不起他;他嫉恨杜小康但也很快地觉得他挺好,产生友谊,甚至因为摔了他的自行车而内心不安。
17.(5分)
【参考答案】我最欣赏本文的细节描写和心理描写。桑桑单脚骑车、被停车的路人抢回车子后的桑桑等等这些细节都传神地刻画了桑桑对骑车的迷恋。而桑桑不想让杜小康看破他的心思、在等待杜小康时的犹豫及至最后俨然是好朋友这些心理活动都写出了桑桑作为一个少年内心单纯的特点。
还可从动作、神情描写等方面回答。
18.(6分)
【参考答案】可以从语言的含蓄(隽永)、遣词的凝练(雅致)、句式的简洁、节奏的从容舒缓等方面去回答。答出两方面即可得满分,每一点只有术语给1分。结合文本分析且言之成理给2分。
19.(4分)
【参考答案】最后一段的位置不可以变动。
前面10个自然段是通过大量的事例告诉国民,美国是一个自由、平等、和平的国家,而11自然段是对前面10个自然段的总结,对主题的深化。即美利坚的每一位国民都应珍惜所拥有的自由、平等、和平,用自己的一切力量来捍卫政府的理想。用原文语句作答也可:“如果你珍惜这种自由、这种平等、这种和平——物质上的和平和精神上的和平——那么,请用你们的一切力量来捍卫我国政府的理想。”
【评分要求】满分4分,答出“不可变动”得1分,答出“总结上文”得1分,答出“深化主题”得1分,具体阐释主题,1分。
【分析】本题考查学生“把握文章结构,概括中心意思”的能力,能力层级为C级。
20.(5分)
【参考答案】①本文大量运用了排比的修辞手法。如“这种自由、这种平等、这种和平植根于美国的政体中”“我们将歌声献给爱和罗曼司、夜半的忧伤、落日时的帆影”等。
运用这些排比,加强了语势,强调了美利坚人民所拥有的自由、平等、和平的可贵,强化了人们的爱国感情。
②运用了反复的修辞手法。如,“在这片国土上,在我们美利坚”反复出现,增强了语势,对“国家”“国土”等概念起到了强调作用。
【评分要求】满分5分,答出“排比”“ 反复”各得1分,有举例得1分,作用的赏析2分。
【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的某种特色作深度的思考和判断”的能力,能力层级为D级。
21.(6分)
【参考答案】①社论的写作背景——1938年,慕尼黑事件震惊世界,第二次世界大战阴云密布,在世界为战争风云笼罩之际,这样写可以唤起美国人民的危机意识,唤起国人的爱国主义情感和从容应对的理智。
②新闻及新闻社论特点——从“新闻具有实效性、针对性”“新闻人的职业精神”“新闻社论应体现国家的主流意识,起到鼓舞人、激励人、感召人的作用”等方面思考。
【评分要求】满分6分,结合写作背景分析,得1—3分,结合新闻及社论特点分析,得1—3分。从其他角度思考,如果言之成理,也可酌情给分。
【分析】本题考查学生“探讨作者的写作背景和写作意图”的能力,能力层级为F级。
22.(6分)
【参考答案】低碳经济是以调整能源结构为重点,以经济社会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的双赢为目标的一种低能耗、低排放、低污染的新型经济发展方式。
低碳经济是通过调整能源结构,实现经济社会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双赢的一种低能耗、低排放、低污染的新型经济发展方式。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考生语言筛选概括和句式变换能力。能力层级E。
共四个要点。要点一:“是一种新型经济发展方式”。 要点二:“低能耗、低排放、低污染”。要点三:“重点是能源结构调整”。要点四:“目标是达到经济社会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的双赢”。
【评分要求】四个要点一个要点1分,语言表达2分。超过字数每超一个扣1分。如果所下定义不是单句,扣2分。
23.(6分)
【参考答案】首先是歌词传神地描绘出亚运会举办城市广州的风物人情,简捷地呈现给人们一幅广州印象画。词作者从多彩的广州城遴选出红棉、五羊这两个标志性的景物来定位广州,又抓住客气、秀气、大气来渲染岭南人情。其次是这首歌词音调和谐、节奏明快、回环复沓,读来朗朗上口,富有音韵美。有谁不喜欢这样的好歌作为会歌呢?
【评分要求】对歌词内容、形式的评价各1分,答案的语言2分,修辞每个1分,
附:文言文译文
当初,南阳郡人樊英,年少就有学问,品行优秀,闻名天下,隐居在壶山的南麓。州郡官府曾多次征聘他出来做官,他都不应命。朝廷公卿大臣推荐他为贤良、方正、有道,他都不去。安帝赐策书征召他,他还是不去。同年,皇帝又用策书和黑色的缯帛十分礼敬地征诏他,但他以病重为由坚决推辞。于是,诏书严厉责备州郡办事不力,州郡官员只好将樊英抬上车送他上路。樊英迫不得已,到了京城,又推说有病不肯起来。于是用轿子强行将他抬入殿上,而他仍然不肯屈从。皇帝就让他出去到太医那里养病,每月送给他羊和酒。随后,皇帝又特地为樊英造坛设席,让公车令在前面引路,尚书陪同,赏赐小桌和手杖,用待老师的礼节款待樊英,向他询问朝廷大政得失,任命他为五官中郎将。几个月后,樊英又称病重,皇上下诏任命他为光禄大夫,恩准他回老家养病,并让当地官府送谷米,每年依时节送牛和酒。樊英请求辞去职位,诏书晓告皇帝旨意,不予批准。
樊英起初接受征诏时,大家认为他一定不会改变志向屈从。南郡人王逸平时和樊英很要好,所以特地写信给他,引用了许多古人的事来比喻开导,劝他接受朝廷的征召。樊英最终听从王逸的建议而前往京城就聘。然而后来他在应对皇上的提问时,却没有新奇的计谋和深远的对策,谈到他的人因此感到失望。当初,河南人张楷和樊英一起应征,张楷对樊英说:“天下有两条道路,出仕与隐居。我以前认为您出仕能够辅佐当今天子,拯救天下百姓。然而您开始时以贵重无比的生命去激怒天子,等到您享受官爵俸禄后,又听不到您匡时救世的主张,这样做真是进退失据呀。”
臣司马光说:古代的正人君子,在国家政治清明时就出来做官,国家政治黑暗时就退隐为民。退隐并不是君子所愿意的。然而他们深知,没有人能真正了解自己,正道又不能得以推行,那么,与奸佞之流共事就将伤害到自身。所以深藏自己的才能,远远躲开他们。圣明的君主选用避世隐居的人和提拔出身卑微的人,原本是由于他们对国家有利,并非以此来迎合世俗的视听。因此,在道德上足够用来使君主尊敬,在智慧和才能上足够用来庇护百姓的人,就好比身穿粗布衣但怀揣美玉一样,深藏不售。那么,圣明的君主应该竭尽礼节来征聘他;降低自己的身份来拜访他;谦虚地来请教他;克制自己来听从他的意见。这样,才能使恩泽普施于四方,功业流传到千古。圣明的君主用的是隐士逸民的治国方略,而非隐士逸民本身,注重的是实际效果,而不是徒求虚名。
荀子说:“晚上用火光捕蝉,必须把火把燃亮,然后再摇动树枝就可以了。假如火光不亮,即使摇动树枝,也没有用处。现在,君王如能使德行英明,那么天下的人都会归于君王,正如蝉去投奔明亮的火光一样。”有些人主因贤才不应征而感到羞耻,于是用高位来引诱他,用严刑峻法来威胁他。如果他是一个真正的君子,那么高位一定不是他贪念的,严刑一定不是他畏惧的,君主最终还是得不到他。君主能得到的,全都是些图谋高位贪生怕死的人,这又怎么值得尊敬呢?
[img]关于深圳调研语文高职历年卷和深圳调研2021语文的介绍到此就结束了,不知道同学们从中找到你需要的信息了吗 ?如果你还想了解更多这方面的信息,记得收藏关注本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