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给各位同学分享高一化学必修一周测卷12的知识,其中也会对高一化学试卷必修一进行解释,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别忘了分享本站,现在开始吧!
本文目录一览:
高中化学人教版必修一试题
高中化学合集百度网盘下载
链接:
提取码:1234
简介:高中化学优质资料下载,包括:试题试卷、课件、教材、视频、各大名师网校合集。
[img]高一化学原子结构与元素周期律检测题
30.(1)用Fe分别与氯气和硫反应,根据产物的铁的化合价即可判断。
(2)分别将两种金属投入到冷水中,观察反应的剧烈程度即可判断。
注意:以上的回答通常包含三个要素,即实验过程、实验现象、实验结论。
31.审题的方法:
第一突破口为Y,根据题意,它应该是碳元素。
第二突破口为XZ3,根据化学式可知Z要么为-1价,要么为+1价,但是-1价的话只能为F,而它的是外层达到7个电子,与题意不符,故只能为+1价,又因三元素的电子层数之和为5,综合推断,Z只能为H。
综合以上分析,X只能为N元素。因为X的最外层电子等于Y和Z的最外层电子之和。
32.
根据与酸反应可以知道A为+1价。
B很显然是Al(氧化物两性)
C也是很具特点的反应,硫化氢与二氧化硫反应生成硫,所以C为S。
既然是同周期,D只能为Ar了,(气态)
BCD均在第三周期,所以A只能为Na.
高中化学必修一试题(带答案)
高中化学必修1模块试题下载:
;SoftID=163629
(新课标)第一学期期末考试高一年级化学试卷(A).doc (57.5 KB)
(新课标)第一学期期末考试高一年级化学试卷(B).doc (68 KB)
化学步步高高一章末检测卷一答案
1.C[离子化合物的构成微粒是阴、阳离子,该类物质也不显电性,A项错误;B项可能是同素异形体形成的混合物;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微粒,所以化学反应不能制造出新原子;属于电解质的共价化合物中不存在阴、阳离子,如HCl分子。]
2.B[Tl和Tl质子数相同,中子数不同,二者互为同位素。Tl原子核内中子数与核外电子数之差为205-81×2=43。]
3.D [离子键是阴、阳离子间通过静电作用形成的,静电作用包括静电吸引和静电排斥,A错误;同主族元素从上到下的非金属性减弱,故HF、HCl、HBr、HI的热稳定性依次减弱,但HF、HCl、HBr、HI的还原性依次增强,B错误;根据元素的非金属性越强,其对应的最高价含氧酸的酸性越强,C未指明是最高价含氧酸,错误;元素周期律实质是元素原子核外电子排布周期性变化,D正确。]
4.A[原子的核外电子层数等于该元素所在的周期数,而离子由于有电子的得失,当失去电子时,其离子的电子层数不一定等于该元素所在的周期数,如Na+等,A选项错;元素周期表中从ⅢB族到ⅡB族10个纵列的元素都是过渡元素,均为金属元素,B正确;氦仅有2个电子,除氦外的稀有气体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都是8,C正确;同一元素的各种同位素的化学性质几乎完全相同,D正确。]
5.D [钾与水反应时,钾浮在水面上,说明其密度小于水;熔成一个闪亮的小球,并发出爆鸣声,说明该反应放出热量,且钾的熔点较低,向反应后的溶液中滴加酚酞,溶液变红,说明呈碱性。]
6.C [根据元素周期律:元素的非金属性越强,其气态氢化物的稳定性越强,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酸性越强,其阴离子还原性越弱,得电子能力越弱。可知①④正确,③不正确;同周期元素原子序数越大,半径越小,r(Na)>r(S);同主族元素原子序数越大,半径越大,r(S)>r(O),②正确。]
7.B [由“分子中所有原子的最外层均达到8电子稳定结构”,可知X原子最外层电子数为5,X为第ⅤA族元素;Y原子最外层电子缺一个达到8电子稳定结构,其最外层电子数为1或7,则Y可能是第ⅠA族元素或第ⅦA族元素;根据分子的球棍模型中原子半径的相对大小,X可能为N,Y为F。]
8.D [此题考查了物质结构与元素周期律知识。根据题给数据,X、Y的化合价不同,但原子半径相差较小,可知两者位于同一周期相邻主族,故金属性XY,A错;根据Z、W的原子半径相差不大,化合价不同,且W只有负价,则其可能是O,Z是N,两者的单质直接生成NO,B错;据此判断可知X是Mg,Y是Al;Y的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是氢氧化铝,其不溶于氨水,C错;四种元素形成的单核离子电子层结构相同,原子序数越大,离子半径越小,D对。]
9.D [同主族元素自上而下随原子序数的增大,金属性逐渐增强,其气态氢化物稳定性减弱,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的碱性增强。元素的非金属性的强弱与其氢化物的酸性强弱无关,D项不正确。]
10.C [A、D项中的H2SO4、HCl中只存在共价键,不合题意;B项中的MgO中只含离子键,不合题意;只有C中物质既有离子键,又有共价键。]
11.D[16种元素中H、C的最外层电子数分别为1和4,①错误;大多数非金属元素,既有正价又有负价,其单质既有氧化性又有还原性,②错误;常温下水为液态,③错误;SiO2不能与水反应生成相应的酸,④错误。]
12.C [从左至右同周期元素原子半径是减小的,故A错;同主族元素金属性自上而下是增强的,故B错;同周期的元素的金属性越来越弱,故对应碱的碱性也是减弱的,C正确;同周期元素从左到右最外层电子越来越多,故D错。]
13.B [二、三周期中,同主族元素相差的电子数为8,且最外层电子数相等。根据题意,由“甲和乙同周期,甲和丙同主族,甲、乙原子序数之和与丙的原子序数相等”可知,乙为O;又“甲、丙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之和与乙原子的电子总数相等,且甲、乙、丙的原子序数依次增大”可知甲为C,丙为Si。]
14.C [由“W、Y、Z三种元素的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之间两两皆能反应,均生成盐和水”可知,W、Y、Z三种元素中肯定有Al;又“W、X、Y、Z为同周期的短周期元素,原子序数依次增大,且W、Y、Z三种原子的最外层共有11个电子”,故W、X、Y、Z只能依次为Na、Mg、Al、Cl。]
15.B [元素X、Y、Z原子序数之和为36,可知它们为短周期元素,由“X、Y在同一周期,X+与Z2-具有相同的核外电子层结构”,可推知:X为钠元素,Z为氧元素,Y为氯元素。由元素周期律可知A、C、D项正确;电子层结构相同的离子,原子序数越大半径越小,即:离子半径X+Z2-。]
16.C[由表中信息知,a为Ne,b为Br2,c为HF,d为H2Se,e为SnH4。a为单原子分子,无化学键,A项错误;HF为弱酸,B项错误;由元素周期律知,C项正确;氢键只影响化合物的熔、沸点,不影响其稳定性,故D项错误。]
跪求高一必修一100道化学题
训练1
1. 以下关于金属钠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金属钠可保存在煤油中
B.金属钠可将铁从其盐溶液中置换出来
C.钠投入水中立即熔化成小球,说明钠的熔点低,且钠与水反应为吸热反应
D.钠在空气中能发生缓慢氧化而发生自燃
2. 金属Na分别在过量的O2与Cl2中燃烧,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A.反应类型均为化合反应
B.反应都很剧烈
C.都发光发热
D.都生成白色固体
3. 有人设计了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目的是做钠与水反应的实验
并验证:
①钠的物理性质;②钠与水反应的产物是什么。
(1)当进行适当操作时还需要的仪器有__________。
(2)如何进行操作?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实验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 Cl2可用于消灭田鼠,为此,可将Cl2用软管通入到田鼠洞中,这是利用了氯气下列性质:①黄绿色 ②密度比空气大 ③有毒 ④易液化 ⑤可溶于水中的 ()
A.①② B.②③ C.①②③ D.③④⑤
5. 已知反应2FeCl2+Cl2===2FeCl3。现有铁粉、氯气、氧化铁和盐酸四种物质,试用三种方法制取FeCl3(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 现有A、B、C三种气体,A是密度最小的气体,B在通常情况下呈黄绿色,纯净的A可以在B中安静地燃烧生成C。把气体B通入到适量石灰乳中可以得到白色浑浊物D。请据此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下列各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①纯净的A在B中安静地燃烧生成C: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将气体B通入到水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将气体B通入到NaOH溶液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④将气体B通入到适量石灰乳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把三种气体分别通入酸性硝酸银溶液中,出现白色沉淀的气体是______(用字母表示)。
(3)将白色浑浊物D溶于水得到澄清溶液,分别取适量该澄清液两份。
①向第一份中滴加碳酸钠溶液观察到出现沉淀,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向第二份溶液中滴加硝酸酸化的硝酸银溶液,会观察到__________________(填现象)。
③白色浑浊物D因具有漂白性又称为____________,该物质在空气中容易变质的原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7. 下列有关摩尔质量的描述或应用中,不正确的是 ()
A.1 mol NH的质量为18 g
B.SO2的摩尔质量为64 g·mol-1
C.铝原子的摩尔质量等于它的相对原子质量
D.一个水分子的质量约等于 g
8. 将溶质的质量分数为14%的KOH溶液加热蒸发掉100 g水后,得到溶质的质量分数为28%的溶液80 mL,此时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为 ()
A.5 mol·L-1 B.6.25 mol·L-1
C.7 mol·L-1 D.6.75 mol·L-1
9. 若m g密度为ρ g·cm-3的Al2(SO4)3溶液中含SO n g,则该Al2(SO4)3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是 ()
A.mol·L-1 B.mol·L-1
C.mol·L-1 D.mol·L-1
10 .等质量的CH4和NH3相比较,下列结论错误的是 ()
A.它们的分子个数比为17∶16
B.它们的原子个数比为17∶16
C.它们的氢原子个数比为17∶12
D.它们所含氢的质量比为17∶12
11.用NA表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含有NA个原子的氢气在标准状况下的体积约为22.4 L
B.25 ℃,1.01×105 Pa,64 gSO2中含有的原子数为3NA
C.40 g NaOH溶解在1 L水中,则其100 mL溶液中含Na+数为0.1NA
D.标准状况下,11.2 L H2O含有的分子数为0.5NA
1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在25 ℃、1.01×105Pa的条件下,2.24 L H2中含有的分子数小于0.1NA
B.1 L 1 mol·L-1的CaCl2溶液中含Cl-的数目为NA
C.在标准状况下,22.4 L H2O的质量约为18 g
D.22 g CO2与标准状况下11.2 L H2O含有相同的分子数
13.填写下列空白:
(1)1 mol H2O中约含有________个H2O、________个H、________个O、________mol H、________ mol O。
(2)含有6.02×1023个H的H2O,其物质的量是______;1 mol Na2SO4溶于水能电离出______个Na+、______个SO。
(3)______mol H2O中含有的氧原子数与1.5 mol CO2中含有的氧原子数相等。
(4)将等物质的量的NH3和CH4混合,混合气体中NH3与CH4的质量比为________。
(5)要使NH3与CH4含相同数目的H原子,则NH3和CH4的物质的量之比为__________。
(6)标准状况下,密度为0.75 g·L-1的NH3与CH4组成的混合气体中,NH3的体积分数为__________,该混合气体对氢气的相对密度为________。
(7)某结晶水合物的化学式为A·nH2O,A的相对分子质量为M。如将a g该化合物加热至结晶水全部失去,剩余的残渣为b g,则n=____________。
(8)已知a g A和b g B恰好完全反应生成0.2 mol C和d g D,则C的摩尔质量为____________。
14.有如图所示各步变化,A为金属,B为淡黄色固体,且每一种物质均含有A元素。
(1)试推断以下物质:
B.________,C.________,D.________,E.________(填化学式)。
(2)写出B→C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1)如图所示,将氯气依次通过盛有干燥有色布条的广口瓶和盛有湿润有色布条的广口瓶,可观察到的现象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为防止氯气尾气污染空气,实验室通常用________溶液吸收多余的氯气,原理是(用化学方程式表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根据这一原理,工业上常用廉价的石灰乳吸收工业氯气尾气制得漂白粉,漂白粉的有效成分是__________(填化学式),长期露置于空气中的漂白粉,加稀盐酸后产生的气体是____________(用字母代号填)。
A.O2 B.Cl2 C.CO2 D.HClO
(3)一旦发生氯气泄漏和爆炸事故,周围群众应紧急疏散。当人们逃离爆炸现场时,可以用浸有一定浓度某物质水溶液的毛巾捂住鼻子,最适宜采用的该物质是__________(用字母代号填)。
A.NaOH B.NaCl C.KCl D.Na2CO3
训练2
1. 下列各物质或其主要成分的名称(或俗名)、化学式、类别一致的是 ()
A.胆矾 CuSO4·5H2O 混合物
B.氖气 Ne 单质
C.烧碱 NaOH 氧化物
D.纯碱 NaOH 碱
2. 分类是化学学习和研究中的常用手段。下列分类依据和结论都正确的是 ()
A.NaF、MgO、CaCl2均由活泼金属和活泼非金属作用形成,都是化合物
B.HCl、NaOH、SO3、KNO3溶于水后都能导电,它们都是电解质
C.H2O、HCOOH、Cu(NH3)4SO4中均含有氧,都是氧化物
D.CO(NH2)2、(NH4)2SO4、HNO3中都含有氮元素,它们都是常用的氮肥
3. 下列物质中属于化合物的是 ()
A.石墨 B.干冰 C.盐酸 D.食盐水
4. 铁、稀盐酸、澄清石灰水、氯化铜溶液是初中化学中常见的物质,四种物质间的反应关系如图所示。图中两圆相交部分(A、B、C、D)表示物质间的反应,其中对应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书写正确的是 ()
A.OH-+HCl===H2O+Cl-
B.Ca(OH)2+Cu2+===Ca2++Cu(OH)2
C.Fe+Cu2+===Cu+Fe2+
D.Fe+2H+===Fe3++H2↑
5. 下列离子方程式书写不正确的是 ()
A.盐酸溶液加到氢氧化铁中:Fe(OH)3+3H+===Fe3++3H2O
B.硫酸与氢氧化钡溶液反应:H++SO+Ba2++OH-===BaSO4↓+H2O
C.碳酸氢钙溶液中加入足量的氢氧化钠溶液:Ca2++2HCO+2OH-===CaCO3↓+CO+2H2O
D.少量CO2通入澄清石灰水中:CO2+Ca2++2OH-===CaCO3↓+H2O
6. 已知某溶液含有Na+、Ba2+、Fe2+三种阳离子,那么溶液中的阴离子可能是 ()
A.SO B.Cl- C.OH- D.CO
7. 氢化钠(NaH)是一种生氢剂,可发生反应NaH+H2O===NaOH+H2↑,对这一反应的描述正确的是 ()
A.NaH是氧化剂
B.生成1 mol H2转移2 mol 电子
C.NaOH是还原产物
D.氧化产物和还原产物的质量比是1∶1
8. 某反应体系中的物质有:NaOH、Au2O3、Na2S4O6、Na2S2O3、Au2O、H2O,已知Na2S4O6是生成物之一,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该反应体系中Au2O是氧化剂
B.Na2S4O6是还原产物
C.该反应体系中起还原作用的元素是Au2O中+1价的Au
D.该反应体系中每转移2 mol电子则消耗1 mol H2O
9. 在反应11P+15CuSO4+2H2O===5Cu3P+6H3PO4+15H2SO4中,每摩尔CuSO4能氧化P的物质的量为 ()
A.mol B.mol C.mol D.mol
10.为了探究铁与氯气的反应,某同学甲设计了如下的实验方案(已知FeCl3加热时易升华)。其实验装置图为(加热用的酒精灯已略去):
(1)试管B中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试管C中氢氧化钠溶液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某同学乙猜测铁与氯气反应可能还会生成氯化亚铁,为了探究生成物中是否含有氯化亚铁(假设铁已完全反应),请你设计实验方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某无色透明溶液中可能存在大量Ag+、Mg2+、Fe3+、Cu2+中的一种或几种,请填写下列空白。
(1)不用做任何实验就可以肯定溶液中不存在的离子是________________。
(2)取少量原溶液,加入过量稀盐酸,有白色沉淀生成,再加入过量稀硝酸,沉淀不消失,说明原溶液中肯定存在的离子是________,有关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取(2)的滤液加过量的NaOH溶液,出现白色沉淀,说明原溶液中肯定有________,有关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原溶液中可能大量存在的阴离子是 ()
A.Cl- B.NO C.CO D.OH-
12.根据反应Cu+4HNO3(浓)===Cu(NO3)2+2NO2↑+2H2O,回答下列问题:
(1)氧化产物是__________,还原产物是________。
(2)氧化剂与还原剂的物质的量之比是________。
(3)当有2 mol HNO3参加反应时,被氧化的物质是_____g,电子转移数目约为_______个。
13.实验室为监测空气中汞蒸气的含量,往往悬挂涂有CuI的滤纸,根据滤纸是否变色或颜色发生变化所用去的时间来判断空气中的含汞量,其反应为4CuI+Hg===Cu2HgI4+2Cu。
(1)上述反应产物Cu2HgI4中,Cu元素显________价。
(2)以上反应中的氧化剂为________,当有1 mol CuI参与反应时,转移电子________mol。
(3)标明上述反应电子转移的方向和数目。
14.已知酒精(C2H5OH)能与K2Cr2O7和H2SO4的混合溶液在一定条件下发生如下反应:
2K2Cr2O7+3C2H5OH+8H2SO4===2K2SO4+2Cr2(SO4)3+3CH3COOH+11H2O,且知Cr2O和Cr3+在溶液中分别显橙色和绿色,回答下列问题:
(1)该反应________(填“是”或“不是”)离子反应。
(2)写出电离方程式:
Cr2(SO4)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K2Cr2O7: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该反应________(填“是”或“不是”)氧化还原反应,判断的依据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你认为能否用这一反应原理来检测司机是否酒后驾车?并说
高一化学必修一周测卷12的介绍就聊到这里吧,感谢你花时间阅读本站内容,更多关于高一化学试卷必修一、高一化学必修一周测卷12的信息别忘了在本站进行查找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