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一下数学周测卷(初一数学周周测答案)

今天给各位同学分享初一下数学周测卷的知识,其中也会对初一数学周周测答案进行解释,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别忘了分享本站,现在开始吧!

本文目录一览:

初一数学周测试卷在哪本书

初一数学周测试卷在不在那本书。,。根据查询相关公开信息:周测卷为教师自己命题,在年级规定的时间进行考试,是老师出题,所以不在哪本书里。周卷就是每一周就出一套卷子的卷子。周卷就是每一周他就会出一部分内容,对不同的内容进行练习,让学生掌握这一周来所学习内容的归纳与总结。

七年级下册数学第十七周测试卷和答案

一.选择

题(每小题3分,共24分)

1.

要了解一批数据在各个范围内所占比例的大小,将这批数据分组,落在各组的数据的个数叫做(

a.样本容量

b.频数

c.频率

d.极差

2.一个容量为70的样本最大值为141,最小值60,取组距为10,则可以分成(

a.10组

b.9组

c.8组

d.7组

3.

n名学生的身高分组整理后,在频数分布表中“165.5~170.5cm”这小组的频数是4,频率是0.10,而“155.5~160.5cm”这小组的频数是m,频率是0.20,则n和m依次是(

a.40和8

b.8和40

c.40和4

d.4和40

4.频数m、频率p、和数据总个数n的关系是(

a.m+p=n

b.n=mp

c.p=mn

d.

m=np

5.

(2010

包头)某校为了了解九年级学生的体能情况,随机抽查了其中的30名学生,测试了1分钟仰卧起座的次数,并绘制成如图所示的频数分布直方图,请根据图示计算,仰卧起座次数在15~20次之间的频率是(

a.0.1

b.0.17

c.0.33

d.0.4

[img]

初一(七年级)下册数学第八单元测试卷

苏教版初一(七年级)下册数学第八单元测试卷

(考试时间100分钟,满分100分)

注意事项:

1.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点名称、考场号、准考证号填写在密封线内相应的位置上:

2.请用黑色签字笔答题,字体工整:

3.在试卷和草稿纸上答题一律无效.

一、选择题:(本题共10小题,每小题3分,共30分,请将正确选项填入相应的表格内)

1、-4的倒数是

A.4 B.-4 C.

D.-

2、计算-(-5)的结

果是 A.5 B.-5 C.

D.-

3、化简5(2x-3)+4(3-2x)结果为

A.2x-3 B.2x+9 C.8x-3 D.18x-3

4、下列不是同类项的是

A.0与

B.5x与2y C.-

a2b与3a2b

D.-2x2y2与

x2y2

5、不等式2x-20的解集是

A.x1 B.x-1 D.x-1

6、七年级(1)班给几位三好学生发笔记本作为奖品,若每位三好学生发3本,则剩下1本,若每位三好学生发4本,则少2本,问笔记本共有几本?若设共有x本笔记本,则列出的方程是

A.

B.

C.

D.

7、如图所示几何体的俯视图是

8、下面四个图形中,∠1与∠2是对顶角的图形为

9、如图,已知线段AB=12cm,点N在AB上,NB=2cm,M是AB中点,那么线段MN的长为 A.5cm B.4cm

C.3cm D.2cm

10、将正整数1,2,3,4……按以下方式排列

根据排例规律,从2010到2012的箭头依次为

A.↓ → B.→ ↓ C.↑ → D. → ↑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2分,共20分,请将正确答案填在相应的'横线上)

11、据科学家估计,地球年龄大约是4600000000年,这个数用科学记数法表示为_______.

12、实数a,b在数轴上对应点的位置如右图,

则a_______ b(填“”、“”或“=”).[来源:学§科§网]

13、当a=2时,代数式5a-1的值是_______.

14、单项式-3xy的系数为_______.

15、若不等式(m-2)x2的解集是x

,则m的取值范围是_______.

16、已知x=3是关于x的方程3x-2a=5的解,则a的值为_______.

17、计算33°52'+21°54'=_____

__.(结果用度分表示)

18、如下图,点C、D在线段AB上,AC=BD,若AD=8 cm,则BC=_______.

19、已知一个角的补角等于155°,则这个角的余角等于_______°.

20、搭建如图(1)的单顶帐篷需要17根钢管,这样的帐篷按图(2)、(3)的方式串起来搭建,则串8顶这样的帐篷需要_______根钢管.

三、解答题:(本题共8小题,共50分,解答时应写出必要的计算过程,推理步骤或文字说明)

21、计算(本题8分,每小题4分)

(1)

(2)

22、(本题满分8分)我们定义一种新运算:a*b=2a-b+ab(等号右边为通常

意义的运算):

(1)计算:2*(-3)的值;

(2)解方程:3*x=

*x.

23、(本题4分,)

解不等式:

x-12x,并

把解集在数轴上表示出来.

24、(本题6分)如图,B,C是线段AD上

任意两点,M是AB的中点,N是CD中点.

(1)若MN=10cm,BC=4cm,求线段AD的长.

(2)若MN=a,BC=b,求线段AD的长

25、(本题6分)盛泽有甲、乙、丙三家公司共同资助汶川筹办了一所希望小学,所出经费不同,其中甲公司出总数的

,乙公司

出甲丙两公司和的

,已知丙公司出了16000元.问这所希望小校的总经费是多少元,甲乙两公司各出了多少元? 26、(本题6分)如图,直线AB与CD相交于D,OE⊥AB,OF⊥CD,

(1)图中与∠COE互补的角是______________;

(把符合条件的角都写出来)

(2)如果∠AOC=

∠EOF,求∠AOC的度数.

27、(本题6分)如图是某包装盒的表面展开图.

(1)这个几何体的名称是_______.

(2)画出这个几何体的三视图.

(3)求这个几何体的表面积。(π取3.14)

28、(本题6分)画个数轴,想一想,填一填:

(1)已知在数轴上表示3的点和表示

8的点之间的距离为5个单位,有这样的关系5=

,那么在数轴上表示数-4的点和表示6的点之间的距离是_______

单位; (2)已知在数轴上到表示数-3的点和表示数5的点距离相等的点表示数m,有这样的关系m=

(-3+5),那么在数轴上到表示数a的点和表示数b的点之间距离相等的点表示的数是_______;

(3)已知在数轴上表示数x的点到表示数-2的点的距离是到表示数4的点的距离的2倍,求数x.

七年级数学单元检测

祝你七年级单元考试顺利通过,万事如愿以偿啊。下面是我为大家精心整理的 七年级数学 单元检测,仅供参考。

七年级数学单元检测试题

变量之间的关系

一、选一选,看完四个选项后再做决定呀!(每小题3分,共30分)

1.李老师骑车外出办事,离校不久便接到学校到他返校的紧急电话,李老师急忙赶回学校.下面四个图象中,描述李老师与学校距离的图象是()

2.已知变量x,y满足下面的关系

x … -3 -2 -1 1 2 3 …

y … 1 1.5 3 -3 -1.5 -1 …

则x,y之间用关系式表示为( )

A.y= B.y=-

C.y=- D.y=

3.某同学从学校走回家,在路上遇到两个同学,一块儿去 文化 宫玩了会儿,然后回家,下列象能刻画这位同学所剩路程与时间的变化关系的是()

4.地表以下的岩层温度 随着所处深度 的变化而变化,在某个地点 与 的关系可以由公式 来表示,则 随 的增大而( )

A、增大 B、减小 C、不变 D、以上答案都不对

5.某校办工厂今年前5个月生产某种产品总量(件)与时间(月)的关系如图1所示,则对于该厂生产这种产品的说法正确的是()

A.1月至3月生产总量逐月增加,4,5两月生产总量逐月减少

B.1月至3月生产总量逐月增加,4,5两月均产总量与3月持平

C.1月至3月生产总量逐月增加,4,5两月均停止生产

D.1月至3月生产总量不变,4,5两月均停止生产

6.如图2是反映两个变量关系的图,下列的四个情境比较合适该图的是()

A.一杯热水放在桌子上,它的水温与时间的关系

B.一辆汽车从起动到匀速行驶,速度与时间的关系

C.一架飞机从起飞到降落的速度与时晨的关系

D.踢出的 足球 的速度与时间的关系

7.如图3,射线 , 分别表示甲、乙两名运动员在自行车比赛中所走路程与时间的关系,则图中显示的他们行进的速度关系是()

A.甲比乙快 B.乙比甲快 C.甲、乙同速 D.不一定

8.在利用太阳能热水器来加热水的过程中,热水器里的水温随所晒时间的长短而变化,这个问题中因变量是( )

A.太阳光强弱 B.水的温度

C.所晒时间 D.热水器

9.长方形的周长为24厘米,其中一边为 (其中 ),面积为 平方厘米,则这样的长方形中 与 的关系可以写为( )

A、 B、 C、 D、

10如果没盒圆珠笔有12支,售价18元,用y(元)表示圆珠笔的售价,x表示圆珠笔的支数,那么y与x之间的关系应该是( )

(A)y=12x(B)y=18x(C)y= x(D)y= x

二、填一填,要相信自己的能力!(每小题3分,共30分)

1.某种储蓄的月利率是 ,存入 元本金后,则本息和 (元)与所存月数 之间的关系式为____(不考虑利息税).

2.如果一个三角形的底边固定,高发生变化时,面积也随之发生改变.现已知底边长为 ,则高从 变化到 时,三角形的面积变化范围是____.

3.汽车开始行驶时,油箱中有油 升,如果每小时耗油 升,则油箱内余油量 (升)与行驶时间 (小时)的关系式为____,该汽车最多可行驶____小时.

4.某公司销售部门发现,该公司的销售收入随销售量的变化而变化,其中 是自变量, 是因变量。

5.地面温度为15 ºC,如果高度每升高1千米,气温下降6 ºC,则高度h(千米)与气温

t(ºC)之间的关系式为 。

6.汽车以60千米/时速度匀速行驶,随着时间t(时)的变化,汽车的行驶路程s也随着变化,则它们之间的关系式为 。

7.小明和小强进行百米赛跑,小明比小强跑得快,如果

两人同时起跑,小明肯定赢,如图4所示,现在小明让小强

先跑 米,直线 表示小明的路程与时间的

关系,大约 秒时,小明追上了小强,小强在这次赛

跑中的速度是 。

8.小雨拿5元钱去邮局买面值为80分的邮票,小雨买邮票

后所剩钱数y(元)与买邮票的枚数x(枚)之间的关系式

9. 拖拉机 工作时,油箱中的余油量 (升)与工作时间 (时)的关系式为 .当 时, _________,从关系式可知道这台拖拉机最多可工作_________小时.

10.随着我国人口增长速度的减慢,小学入学 儿童 数量有所减少.下表中的数据近似地呈现了某地区入学儿童人数的变化趋势

年 份 2006 2007 2008 …

入学儿童人数 2 520 2 330 2 140 …

(1)上表中_____是自变量,_____是因变量.

(2)你预计该地区从_____年起入学儿童的人数不超过1 000人.

三、做一做,要注意认真审题呀!(本大题共38分)

1.(8分)某校办工厂现在年产值是15万元,计划以后每年增加2万元.

(1)写出年产值 (万元)与年数 之间的关系式.

(2)用表格表示当 从0变化到6(每次增加1) 的对应值.

(3)求5年后的年产值.

2.(10分)如图5,反映了小明从家到超市的时间与距离之间关系的一幅图.

(1)图中反映了哪两个变量之间的关系?超市离家多远?

(2)小明到达超市用了多少时间?小明往返花了多少时间?

(3)小明离家出发后20分钟到30分钟内可以在做什么?

(4)小明从家到超市时的平均速度是多少?返回时的平均速度是多少?

3.(10分)如图6,它表示甲乙两人从同一个地点出发后的情况。到十点时,甲大约走了13千米。根据图象回答:

(1)甲是几点钟出发?

(2)乙是几点钟出发,到十点时,他大约走了多少千米?

(3)到十点为止,哪个人的速度快?

(4)两人最终在几点钟相遇?

(5)你能将图象中得到信息,编个 故事 吗?

4.(10分)在一次实验中,小明把一根弹簧的上端固定.在其下端悬挂物体,下面是测得的弹簧的长度 与所挂物体质量 的一组对应值.

所挂质量

0 1 2 3 4 5

弹簧长度

18 20 22 24 26 28

(1)上表反映了哪两个变量之间的关系?哪个是自变量?哪个是因变量?

(2)当所挂物体重量为3千克时,弹簧多长?不挂重物时呢?

(3)若所挂重物为7千克时(在允许范围内),你能说出此时的弹簧长度吗?

四、拓广探索!(本大题共22分)

1.(10分)小明在暑期社会实距活动中,以每千克0.8元的价格从批发市场购进若干千克瓜到市场上去销售,在销售了40千克西瓜之后,余下的每千克降价0.4元,全部售完.销售金额与售出西瓜的千克数之间的关系如图7所示.请你根据图象提供的信息完成以下问题:

(1)求降价前销售金额 (元)与售出西瓜 (千克)之间的关系式;

(2)小明从批发市场共购进多少千克西瓜?

(3)小明这次卖瓜赚子多少钱?

2.(12分某移动通信公司开设了两种通信业务,“全球通”:使用时首先缴50元月租费,然后每通话1分钟,自付话费0.4元;“动感地带”:不缴月租费,每通话1分钟,付话费0.6元(本题的通话均指市内通话),若一个月通话x分钟,两种方式的费用分别为 元和 元.

(1)写出 、 与x之间的关系式;

(2)一个月内通话多少分钟,两种移动通讯费用相同?

(3)某人估计一个月内通话300分钟,应选择哪种移动通信合算些?)

七年级数学单元检测参考答案

一、1~10 CCBAC BACD C.

二、4、销售量,销售收入;5、h=15-6t;6、s=60t;7、10,l1,20;8、y=500-80x

10、 (1)年份,入学儿童人数;(2)2008;

三、1、(1)y=15+2x;(2)略;(3)25;

2、(1)时间与距离之间的关系;900米;

(2)20分钟;35分钟;

(3)休息;

(4)45米/分钟;60米/分钟;

3、(1)8点;(2)9点;13米;(3)乙;(4)10点;(5)答案不惟一,略;

4、(1)弹簧长度与所挂物体质量之间的关系;其中所挂物体质量是自变量,弹簧长度是因变量;

(2)24厘米;18厘米;

(3)32厘米.

四、1.(2)50千克;(3) 元.

2.(2)由 = ,即 ,解得x=250,当每个月通话250分钟时,两种移动通讯费用相同.

(3)当x=300时, =170, =180, ,所以使用“全球通”合算.

七年级数学单元检测相关 文章 :

1. 七年级数学上册第一单元测试题精选

2. 初一数学上册第一单元测试题及答案

3. 七年级下册数学实数单元检测试卷

4. 初一上册数学练习试题

5. 湘教版初一上数学第2章单元评估试卷及答案

七年级下册数学bfb周周清测试卷(12)答案

我也问过这样的问题,不过你这样是没用的,只能一题题打上去找才有点希望

七年级下册数学试卷及答案

知识有重量,但成就有光泽。有人感觉到知识的力量,但更多的人只看到成就的光泽。下面给大家分享一些关于七年级下册数学试卷及答案,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一、选择题(本题共10小题,每小题3分,共30分)

1.(3分)下列各数: 、 、0.101001…(中间0依次递增)、﹣π、 是无理数的有()

A. 1个 B. 2个 C. 3个 D. 4个

考点: 无理数.

分析: 根据无理数的定义(无理数是指无限不循环小数)判断即可.

解答: 解:无理数有 ,0.101001…(中间0依次递增),﹣π,共3个,

故选C.

点评: 考查了无理数的应用,注意:无理数是指无限不循环小数,无理数包括三方面的数:①含π的,②开方开不尽的根式,③一些有规律的数.

2.(3分)(2001?北京)已知:如图AB∥CD,CE平分∠ACD,∠A=110°,则∠ECD等于()

A. 110° B. 70° C. 55° D. 35°

考点: 平行线的性质;角平分线的定义.

专题: 计算题.

分析: 本题主要利用两直线平行,同旁内角互补,再根据角平分线的概念进行做题.

解答: 解:∵AB∥CD,

根据两直线平行,同旁内角互补.得:

∴∠ACD=180°﹣∠A=70°.

再根据角平分线的定义,得:∠ECD= ∠ACD=35°.

故选D.

点评: 考查了平行线的性质以及角平分线的概念.

3.(3分)下列调查中,适宜采用全面调查方式的是()

A. 了解我市的空气污染情况

B. 了解电视节目《焦点访谈》的收视率

C. 了解七(6)班每个同学每天做家庭作业的时间

D. 考查某工厂生产的一批手表的防水性能

考点: 全面调查与抽样调查.

分析: 由普查得到的调查结果比较准确,但所费人力、物力和时间较多,而抽样调查得到的调查结果比较近似.

解答: 解:A、不能全面调查,只能抽查;

B、电视台对正在播出的某电视节目收视率的调查因为普查工作量大,适合抽样调查;

C、人数不多,容易调查,适合全面调查;

D、数量较大,适合抽查.

故选C.

点评: 本题考查了抽样调查和全面调查的区别,选择普查还是抽样调查要根据所要考查的对象的特征灵活选用,一般来说,对于具有破坏性的调查、无法进行普查、普查的意义或价值不大时,应选择抽样调查,对于精确度要求高的调查,事关重大的调查往往选用普查.

4.(3分)一元一次不等式组 的解集在数轴上表示为()

A. B. C. D.

考点: 在数轴上表示不等式的解集;解一元一次不等式组.

分析: 分别求出各不等式的解集,再求出其公共解集,并在数轴上表示出来即可.

解答: 解: ,由①得,x2,由②得,x≥0,

故此不等式组的解集为:0≤x2,

在数轴上表示为:

故选B.

点评: 本题考查的是在数轴上表示不等式组的解集,熟知“同大取大;同小取小;大小小大中间找;大大小小找不到”的原则是解答此题的关键.

5.(3分)二元一次方程2x+y=8的正整数解有()

A. 2个 B. 3个 C. 4个 D. 5个

考点: 解二元一次方程.

专题: 计算题.

分析: 将x=1,2,3,…,代入方程求出y的值为正整数即可.

解答: 解:当x=1时,得2+y=8,即y=6;当x=2时,得4+y=8,即y=4;当x=3时,得6+y=8,即y=2;

则方程的正整数解有3个.

故选B

点评: 此题考查了解二元一次方程,注意x与y都为正整数.

6.(3分)若点P(x,y)满足xy0,x0,则P点在()

A. 第二象限 B. 第三象限 C. 第四象限 D. 第二、四象限

考点: 点的坐标.

分析: 根据实数的性质得到y0,然后根据第二象限内点的坐标特征进行判断.

解答: 解:∵xy0,x0,

∴y0,

∴点P在第二象限.

故选A.

点评: 本题考查了点的坐标平面内的点与有序实数对是一一对应的关系.坐标:直角坐标系把平面分成四部分,分别叫第一象限,第二象限,第三象限,第四象限.坐标轴上的点不属于任何一个象限.

7.(3分)如图,AB∥CD,∠A=125°,∠C=145°,则∠E的度数是()

A. 10° B. 20° C. 35° D. 55°

考点: 平行线的性质.

分析: 过E作EF∥AB,根据平行线的性质可求得∠AEF和∠CEF的度数,根据∠E=∠AEF﹣∠CEF即可求得∠E的度数.

解答: 解:过E作EF∥AB,

∵∠A=125°,∠C=145°,

∴∠AEF=180°﹣∠A=180°﹣125°=55°,

∠CEF=180°﹣∠C=180°﹣145°=35°,

∴∠E=∠AEF﹣∠CEF=55°﹣35°=20°.

故选B.

点评: 本题考查了平行线的性质,解答本题的关键是作出辅助线,要求同学们熟练掌握平行线的性质:两直线平行,同旁内角互补.

8.(3分)已知 是方程组 的解,则 是下列哪个方程的解()

A. 2x﹣y=1 B. 5x+2y=﹣4 C. 3x+2y=5 D. 以上都不是

考点: 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解;二元一次方程的解.

专题: 计算题.

分析: 将x=2,y=1代入方程组中,求出a与b的值,即可做出判断.

解答: 解:将 方程组 得:a=2,b=3,

将x=2,y=3代入2x﹣y=1的左边得:4﹣3=1,右边为1,故左边=右边,

∴ 是方程2x﹣y=1的解,

故选A.

点评: 此题考查了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解,方程组的解即为能使方程组中两方程成立的未知数的值.

9.(3分)下列各式不一定成立的是()

A. B. C. D.

考点: 立方根;算术平方根.

分析: 根据立方根,平方根的定义判断即可.

解答: 解:A、a为任何数时,等式都成立,正确,故本选项错误;

B、a为任何数时,等式都成立,正确,故本选项错误;

C、原式中隐含条件a≥0,等式成立,正确,故本选项错误;

D、当a0时,等式不成立,错误,故本选项正确;

故选D.

点评: 本题考查了立方根和平方根的应用,注意:当a≥0时, =a,任何数都有立方根

10.(3分)若不等式组 的整数解共有三个,则a的取值范围是()

A. 5a6 p="" 5≤a≤6="" d.="" 5≤a6="" c.="" 5

考点: 一元一次不等式组的整数解.

分析: 首先确定不等式组的解集,利用含a的式子表示,根据整数解的个数就可以确定有哪些整数解,根据解的情况可以得到关于a的不等式,从而求出a的范围.

解答: 解:解不等式组得:2x≤a, p=""

∵不等式组的整数解共有3个,

∴这3个是3,4,5,因而5≤a6.

故选C.

点评: 本题考查了一元一次不等式组的整数解,正确解出不等式组的解集,确定a的范围,是解答本题的关键.求不等式组的解集,应遵循以下原则:同大取较大,同小取较小,小大大小中间找,大大小小解不了.

二、填空题(本题共8小题,每小题3分,共24分)

11.(3分)(2009?恩施州)9的算术平方根是 3 .

考点: 算术平方根.

分析: 如果一个非负数x的平方等于a,那么x是a的算术平方根,根据此定义即可求出结果.

解答: 解:∵32=9,

∴9算术平方根为3.

故答案为:3.

点评: 此题主要考查了算术平方根的等于,其中算术平方根的概念易与平方根的概念混淆而导致错误.

12.(3分)把命题“在同一平面内,垂直于同一条直线的两条直线互相平行”写出“如果…,那么…”的形式是:在同一平面内,如果 两条直线都垂直于同一条直线 ,那么 这两条直线互相平行 .

考点: 命题与定理.

分析: 根据命题题设为:在同一平面内,两条直线都垂直于同一条直线;结论为这两条直线互相平行得出即可.

解答: 解:“在同一平面内,垂直于同一条直线的两条直线互相平行”改写成“如果﹣﹣﹣,那么﹣﹣﹣”的形式为:“在同一平面内,如果两条直线都垂直于同一条直线,那么这两条直线互相平行”.

故答案为:两条直线都垂直于同一条直线,这两条直线互相平行.

点评: 本题考查了命题与定理:判断事物的语句叫命题,命题由题设和结论两部分组成;正确的命题称为真命题,错误的命题称为假命题;经过推理论证的真命题称为定理.

13.(3分)将方程2x+y=25写成用含x的代数式表示y的形式,则y= 25﹣2x .

考点: 解二元一次方程.

分析: 把方程2x+y=25写成用含x的式子表示y的形式,需要把含有y的项移到方程的左边, 其它 的项移到另一边即可.

解答: 解:移项,得y=25﹣2x.

点评: 本题考查的是方程的基本运算技能,表示谁就该把谁放到方程的左边,其它的项移到另一边.

此题直接移项即可.

14.(3分)不等式x+40的最小整数解是 ﹣3 .

考点: 一元一次不等式的整数解.

分析: 首先利用不等式的基本性质解不等式,再从不等式的解集中找出适合条件的正整数即可.

解答: 解:x+40,

x﹣4,

则不等式的解集是x﹣4,

故不等式x+40的最小整数解是﹣3.

故答案为﹣3.

点评: 本题考查了一元一次不等式的整数解,正确解不等式,求出解集是解答本题的关键.解不等式应根据不等式的基本性质.

15.(3分)某校在“数学小论文”评比活动中,共征集到论文60篇,并对其进行了评比、整理,分成组画出频数分布直方图(如图),已知从左到右5个小长方形的高的比为1:3:7:6:3,那么在这次评比中被评为优秀的论文有(分数大于或等于80分为优秀且分数为整数) 27 篇.

考点: 频数(率)分布直方图.

分析: 根据从左到右5个小长方形的高的比为1:3:7:6:3和总篇数,分别求出各个方格的篇数,再根据分数大于或等于80分为优秀且分数为整数,即可得出答案.

解答: 解:∵从左到右5个小长方形的高的比为1:3:7:6:3,共征集到论文60篇,

∴第一个方格的篇数是: ×60=3(篇);

第二个方格的篇数是: ×60=9(篇);

第三个方格的篇数是: ×60=21(篇);

第四个方格的篇数是: ×60=18(篇);

第五个方格的篇数是: ×60=9(篇);

∴这次评比中被评为优秀的论文有:9+18=27(篇);

故答案为:27.

点评: 本题考查读频数分布直方图的能力和利用统计图获取信息的能力;利用统计图获取信息时,必须认真观察、分析、研究统计图,才能作出正确的判断和解决问题.

16.(3分)我市A、B两煤矿去年计划产煤600万吨,结果A煤矿完成去年计划的115%,B煤矿完成去年计划的120%,两煤矿共产煤710万吨,求去年A、B两煤矿原计划分别产煤多少万吨?设A、B两煤矿原计划分别产煤x万吨,y万吨;请列出方程组   .

考点: 由实际问题抽象出二元一次方程组.

分析: 利用“A、B两煤矿去年计划产煤600万吨,结果A煤矿完成去年计划的115%,B煤矿完成去年计划的120%,两煤矿共产煤710万吨”列出二元一次方程组求解即可.

解答: 解:设A矿原计划产煤x万吨,B矿原计划产煤y万吨,根据题意得:

故答案为:: ,

点评: 本题考查了由实际问题抽象出二元一次方程组的知识,解题的关键是从题目中找到两个等量关系,这是列方程组的依据.

17.(3分)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已知线段AB∥x轴,端点A的坐标是(﹣1,4)且AB=4,则端点B的坐标是 (﹣5,4)或(3,4) .

考点: 坐标与图形性质.

分析: 根据线段AB∥x轴,则A,B两点纵坐标相等,再利用点B可能在A点右侧或左侧即可得出答案.

解答: 解:∵线段AB∥x轴,端点A的坐标是(﹣1,4)且AB=4,

∴点B可能在A点右侧或左侧,

则端点B的坐标是:(﹣5,4)或(3,4).

故答案为:(﹣5,4)或(3,4).

点评: 此题主要考查了坐标与图形的性质,利用分类讨论得出是解题关键.

18.(3分)若点P(x,y)的坐标满足x+y=xy,则称点P为“和谐点”,如:和谐点(2,2)满足2+2=2×2.请另写出一个“和谐点”的坐标 (3, ) .

考点: 点的坐标.

专题: 新定义.

分析: 令x=3,利用x+y=xy可计算出对应的y的值,即可得到一个“和谐点”的坐标.

解答: 解:根据题意得点(3, )满足3+ =3× .

故答案为(3, ).

点评: 本题考查了点的坐标平面内的点与有序实数对是一一对应的关系.坐标:直角坐标系把平面分成四部分,分别叫第一象限,第二象限,第三象限,第四象限.坐标轴上的点不属于任何一个象限.

三、解答题(本大题共46分)

19.(6分)解方程组 .

考点: 解二元一次方程组.

分析: 先根据加减消元法求出y的值,再根据代入消元法求出x的值即可.

解答: 解: ,

①×5+②得,2y=6,解得y=3,

把y=3代入①得,x=6,

故此方程组的解为 .

点评: 本题考查的是解二元一次方程组,熟知解二元一次方程组的加减消元法和代入消元法是解答此题的关键.

20.(6分)解不等式: ,并判断 是否为此不等式的解.

考点: 解一元一次不等式;估算无理数的大小.

分析: 首先去分母、去括号、移项合并同类项,然后系数化成1即可求得不等式的解集,然后进行判断即可.

解答: 解:去分母,得:4(2x+1)12﹣3(x﹣1)

去括号,得:8x+412﹣3x+3,

移项,得,8x+3x12+3﹣4,

合并同类项,得:11x11,

系数化成1,得:x1,

∵ 1,

∴ 是不等式的解.

点评: 本题考查了解简单不等式的能力,解答这类题学生往往在解题时不注意移项要改变符号这一点而出错.

解不等式要依据不等式的基本性质,在不等式的两边同时加上或减去同一个数或整式不等号的方向不变;在不等式的两边同时乘以或除以同一个正数不等号的方向不变;在不等式的两边同时乘以或除以同一个负数不等号的方向改变.

21.(6分)学着说点理,填空:

如图,AD⊥BC于D,EG⊥BC于G,∠E=∠1,可得AD平分∠BAC.

理由如下:

∵AD⊥BC于D,EG⊥BC于G,(已知)

∴∠ADC=∠EGC=90°,( 垂直定义 )

∴AD∥EG,( 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 )

∴∠1=∠2,( 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 )

∠E=∠3,(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

又∵∠E=∠1(已知)

∴ ∠2 = ∠3 (等量代换)

∴AD平分∠BAC( 角平分线定义 )

考点: 平行线的判定与性质.

专题: 推理填空题.

分析: 根据垂直的定义及平行线的性质与判定定理即可证明本题.

解答: 解:∵AD⊥BC于D,EG⊥BC于G,(已知)

∴∠ADC=∠EGC=90°,(垂直定义)

∴AD∥EG,(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

∴∠1=∠2,(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

∠E=∠3,(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

又∵∠E=∠1(已知)

∴∠2=∠3(等量代换)

∴AD平分∠BAC(角平分线定义 ).

点评: 本题考查了平行线的判定与性质,属于基础题,关键是注意平行线的性质和判定定理的综合运用.

22.(8分)在如图所示的正方形网格中,每个小正方形的边长为1,格点三角形(顶点是网格线的交点的三角形)ABC的顶点A、C的坐标分别为(﹣4,5),(﹣1,3).

(1)请在如图所示的网格平面内作出平面直角坐标系;

(2)请把△ABC先向右移动5个单位,再向下移动3个单位得到△A′B′C′,在图中画出△A′B′C′;

(3)求△ABC的面积.

考点: 作图-平移变换.

分析: (1)根据A点坐标,将坐标轴在A点平移到原点即可;

(2)利用点的坐标平移性质得出A,′B′,C′坐标即可得出答案;

(3)利用矩形面积减去周围三角形面积得出即可.

解答: 解:(1)∵点A的坐标为(﹣4,5),

∴在A点y轴向右平移4个单位,x轴向下平移5个单位得到即可;(2)如图所示:△A′B′C′即为所求;(3)△ABC的面积为:3×4﹣ ×3×2﹣ ×1×2﹣ ×2×4=4.

点评: 此题主要考查了平移变换以及三角形面积求法和坐标轴确定 方法 ,正确平移顶点是解题关键.

23.(10分)我市中考体育测试中,1分钟跳绳为自选项目.某中学九年级共有若干名女同学选考1分钟跳绳,根据测试评分标准,将她们的成绩进行统计后分为A、B、C、D四等,并绘制成下面的频数分布表(注:5~10的意义为大于等于5分且小于10分,其余类似)和扇形统计图(如图).

等级 分值 跳绳(次/1分钟) 频数

A 12.5~15 135~160 m

B 10~12.5 110~135 30

C 5~10 60~110 n

D 0~5 0~60 1

(1)m的值是 14 ,n的值是 30 ;

(2)C等级人数的百分比是 10% ;

(3)在抽取的这个样本中,请说明哪个分数段的学生最多?

(4)请你帮助老师计算这次1分钟跳绳测试的及格率(10分以上含10分为及格).

考点: 扇形统计图;频数(率)分布表.

分析: (1)首先根据B等级的人数除以其所占的百分比即可求得总人数,然后乘以28%即可求得m的值,总人数减去其他三个小组的频数即可求得n的值;

(2)用n值除以总人数即可求得其所占的百分比;

(3)从统计表的数据就可以直接求出结论;

(4)先计算10分以上的人数,再除以50乘以100%就可以求出结论.

解答: 解:(1)观察统计图和统计表知B等级的有30人,占60%,

∴总人数为:30÷60%=50人,

∴m=50×28%=14人,

n=50﹣14﹣30﹣1=5;(2)C等级所占的百分比为: ×100%=10%;(3)B等级的人数最多;(4)及格率为: ×100%=88%.

点评: 本题考查了频数分布表的运用,扇形统计图的运用,在解答时看懂统计表与统计图得关系式关键.

24.(10分)(2012?益阳)为响应市政府“创建国家森林城市”的号召,某小区计划购进A、B两种树苗共17棵,已知A种树苗每棵80元,B种树苗每棵60元.

(1)若购进A、B两种树苗刚好用去1220元,问购进A、B两种树苗各多少棵?

(2)若购买B种树苗的数量少于A种树苗的数量,请你给出一种费用最省的方案,并求出该方案所需费用.

考点: 一元一次不等式的应用;一元一次方程的应用.

专题: 压轴题.

分析: (1)假设购进A种树苗x棵,则购进B种树苗(17﹣x)棵,利用购进A、B两种树苗刚好用去1220元,结合单价,得出等式方程求出即可;

(2)结合(1)的解和购买B种树苗的数量少于A种树苗的数量,可找出方案.

解答: 解:(1)设购进A种树苗x棵,则购进B种树苗(17﹣x)棵,根据题意得:

80x+60(17﹣x )=1220,

解得:x=10,

∴17﹣x=7,

答:购进A种树苗10棵,B种树苗7棵;(2)设购进A种树苗x棵,则购进B种树苗(17﹣x)棵,

根据题意得:

17﹣xx, p=""

解得:x ,

购进A、B两种树苗所需费用为80x+60(17﹣x)=20x+1020,

则费用最省需x取最小整数9,

此时17﹣x=8,

这时所需费用为20×9+1020=1200(元).

答:费用最省方案为:购进A种树苗9棵,B种树苗8棵.这时所需费用为1200元.

点评: 此题主要考查了一元一次不等式组的应用以及一元一次方程应用,根据一次函数的增减性得出费用最省方案是解决问题的关键.

七年级下册数学试卷及答案相关 文章 :

★ 七年级数学下册复习题答案

★ 七年级数学下册期末试卷题

★ 人教版七年级下数学期末试卷

★ 七年级下册苏科版数学期末测试卷

★ 2020七年级下数学复习重点试题

★ 七年级下数学练习册答案

★ 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下册课本练习题答案

★ 七年级数学单元测试题

★ 七年级数学下册练习册参考答案

★ 2020七年级下册数学复习题

关于初一下数学周测卷和初一数学周周测答案的介绍到此就结束了,不知道同学们从中找到你需要的信息了吗 ?如果你还想了解更多这方面的信息,记得收藏关注本站。

本文转载自互联网,如有侵权,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