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给同学们谈谈向明中学化学周测卷,以及对应的知识点,希望对各位同学有所帮助,不要忘记分享给你的朋友哦!
本文目录一览:
- 1、江苏省2013届高三下学期期初教学质量调研化学四校开学联考(南师大附中、淮阴中午、海门中学、天一中学)
- 2、高中化学实验题
- 3、高中化学必修一试题(带答案)
- 4、高中化学人教版必修一试题
- 5、09高中化学奥赛省级赛区答案
- 6、求三份初中化学练习(微难,附答案)!!!
江苏省2013届高三下学期期初教学质量调研化学四校开学联考(南师大附中、淮阴中午、海门中学、天一中学)
2012-2013学年第二学期期初高三教学质量调研 化学试卷
本试卷分选择题和非选择题两部分,全卷满分120分。考试时间100分钟。
注意事项:
1.答题前,考生务必在答题纸姓名栏内写上自己的姓名、考试科目、准考证号等,并用2B铅笔涂写在答题纸上。
2.每小题选出正确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纸上对应题号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不能答在试题卷上。
3.考试结束,将答题纸交回。Mg-24 S-32 Cl-35.5 K-39 Fe-56 Cu-64 Zn-65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 H-1 B-11 C-12 N-14 O-16 Na-23
选择题(共40分)
单项选择题:本题包括10小题,每小题2分,共计2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PM2.5是指大气中直径小于或等于2.5微米的颗粒物,是雾霾天气的主要原因,它主要来自化石燃料的燃烧,下列与PM2.5相关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大力发展电动车,减少燃油汽车的尾气排放量
B.开发利用各种新能源,减少对化石燃料的依赖
C.多环芳烃是强致癌物,能吸附在PM2.5的表面进入人体
D.PM2.5含有的铅、镉、铬、钒、砷等对人体有害的元素均是金属元素
2、下列化学用语正确的是
A. H2O2的电子式: B.CO2的比例模型:
C. 2-甲基-1-丁烯的结构简式: D.羰基硫(COS)的结构式:
3、在下列各溶液中,离子一定能大量共存的是
A. 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的溶液中:Fe2+、Na+、SO42-、NO3-
B. c(H+)∶c(OH-)=1∶2的水溶液中:Na+、K+、NO3-、ClO-
C. 水电离出的c(H+)=10-12mol/L中:Na+、Cu2+、Cl-、S2-
D. 加入Al能放出氢气的溶液中:NH4+、SO42-、Cl-、ClO-
4.设NA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8.4gNaHCO3固体中含HCO3−数目为0.1NA
B.60g 二氧化硅中含Si-O键2NA
C.1molN2和3molH2合成氨,生成的NH3分子数为2NA
D.1 mol氯气与氢氧化钙完全反应生成氯化钙和次氯酸钙,转移的电子数为2NA
5.下列有关物质的性质或应用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石油的催化裂化及裂解可以得到较多的轻质油和气态烯烃
B.Si是一种非金属主族元素,其氧化物可用于制作计算机芯片
C.Mg、Fe等金属在一定条件下与水反应都生成H2和对应的氢氧化物
D.蛋白质溶液中加入浓的硫酸钠溶液,有沉淀析出,这种作用称为变性。
6. Q、W、X、Y、Z是原子序数依次增大的短周期元素,X、Y是金属元素,X的焰色呈黄色。五种元素核电荷数之和为54,最外层电子数之和为20。W、Z是同主族元素,Z的核电荷数是W的2倍。工业上一般通过电解氧化物的方法获得Y单质。则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 原子半径:X>Y>Q>W
B. X、Y和W三种元素形成化合物的水溶液呈碱性
C. W的氢化物的稳定性比Z强
D. Q和W可形成原子个数比为1∶1和2∶1的化合物
7. 用下列实验装置完成对应的实验,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8. 下列离子方程式表达正确的是
A. 硫化钠水溶液呈碱性的原因:S2-+2H2O H2S+2OH-
B. 向NH4Al(SO4)2溶液中滴入Ba(OH)2溶液使SO恰好完全沉淀:
2Ba2++4OH-+Al3++2 SO42-===2BaSO4↓+AlO+2H2O
C. 氧化亚铁溶于稀硝酸中:FeO+2H+===Fe2++2H2O
D. 用惰性电极电解NaCl溶液:2Na++2Cl-+2H2O 2 NaOH+H2↑+Cl 2↑
9.下列物质的转化在给定条件下能实现的是
① SO2 H2SO3 H2SO4 ② NH3 NO2 HNO3
③ CaCl2 CaCO3 CaO ④ NaAlO2 (aq) Al(OH)3 Al2O3
A.②③ B.①④ C.②④ D.③④
10.下列图示与对应的叙述一定正确的是
A.图1所示反应:X(g)+2Y(g) 3Z(g),b曲线表示的一定是增大压强
B.图2表明合成氨反应是放热反应,b表示在反应体系中加入了催化剂
C.图3所示,t 1℃时质量分数均为20 %的甲、乙两种溶液,升温到t 2℃时,两种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仍然相等
D.图4所示,用水稀释pH相同的盐酸和醋酸,I表示醋酸,II表示盐酸,且溶液导电性:c>b>a
不定项选择题:本题包括5小题,每小题4分,共计2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或两个选项符合
题意。若正确答案只包括一个选项,多选时,该题得0分;若正确答案包括两个选项时,只
选一个且正确的得2分,选两个且都正确的得满分,但只要选错一个,该小题就得0分。
11.胡妥油(D)用作香料的原料,它可由A合成得到: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若有机物A是由异戊二烯(C5H8)和丙烯酸(C3H4O2)加热得到的,则该反应类型属于加成反应
B.有机物B 既能发生催化氧化反应生成醛,又能跟NaHCO3溶液反应放出CO2气体
C.有机物C 的所有同分异构体中不可有芳香族化合物存在
D.有机物D分子中所有碳原子一定共面
12. 右图是一种锂离子电池充放电的工作示意图。放电时该电池的正负极反应式分别为:
负极:Li-e-===Li+ 正极:Li4Ti5 O12+3 Li++3e-=== Li7Ti5 O12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K与N相接时,Li+由A极区迁移到B极区
B. 在整个充、放电过程中至少存在3种形式的能量转化
C. K与M相接时,A是阳极,发生氧化反应
D. 放电时当转移1 mol电子时应该有0.5 mol Li+从右槽迁移进左槽
13.下列有关实验方法和结论都正确的是
A.酸碱中和滴定时,锥形瓶需用待测液润洗2次,再加入待测液
B.联合制碱法是将二氧化碳和氨气通入饱和氯化钠溶液中生成碳酸钠
C.在浓度均为0.01 mol/L NaCl和Na2CrO4的溶液中滴加0.01 mol/L AgNO3溶液,先析出AgCl,则Ksp(AgCl)<Ksp(Ag2CrO4)
D.检验蔗糖水解产物具有还原性:在蔗糖水解后的溶液中先加入适量稀NaOH溶液中和,再加入新制的银氨溶液并水浴加热
14.下列溶液中微粒的物质的量浓度关系正确的是
A. 25℃时,NaB溶液的pH=8,c(Na+)–c(B-)=9.9×10-7mol/L
B. 25℃时,pH=2的HCOOH与pH=12的NaOH等体积混合:
c(HCOO-)+ c(H+)<c(Na+)+c(OH-)
C. 等物质的量浓度的NaClO、NaHCO3混合溶液中:
c(HClO)+c(ClO-)=c(HCO3-)+ c(H2CO3)
D. 室温下,向0.01 mo1·L-1NH4HSO4溶液中滴加NaOH溶液至中性:
c(Na+)>c(SO42-)>c(NH4+)>c(OH-)=c(H+)
15.炼铁的还原剂CO是由焦炭和CO2反应而得。现将焦炭和CO2放入体积为2L的密闭容器中,高温下进行下列反应:C(s)+CO2(g) 2CO(g) △H= Q kJ/mol。下图为CO2、CO的物质的量n随时间t的变化关系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1~3min时,v(CO) =v(CO2);
B.当容器内的压强不变时,该反应一定达到平衡
状态,且
C.若3min时温度由T1升高到T2,则QO,且
=4.7
D.5min时再充入一定量的CO,c、b曲线分别
表示n(CO)、n(CO2)的变化
非选择题 (共80分)
16. (14分) 锶(Sr)为第5周期ⅡA族元素。高纯六水氯化锶晶体(SrCl2·6H2O)具有很高的经济价值,61℃时晶体开始失去结晶水,100℃时失去全部结晶水。用工业碳酸锶粉末(含少量Ba、Fe的化合物等杂质)制备高纯六水氯化锶晶体的过程如图所示。
请回答下列问题:
(1)操作①加快反应速率的措施有 ▲ (任写一种方法即可)
(2)加入少量30% H2O2溶液的目的是 ▲
(3)步骤③中调节溶液PH至8—10,宜选用的试剂为______▲______(填序号)。
A.氨水 B.氢氧化锶粉末 C.氢氧化钠 D.氧化锶粉末
所得滤渣的主要成分是____▲___、 ▲ (填化学式)。
(4)步骤⑤中,洗涤氯化锶晶体选用少量冰水的原因是 ▲
工业上用热风吹干六水氯化锶,选择的适宜温度范围是________▲________。
A.50~60℃ B.70~80℃ C.80~100℃ D.100℃以上
(5)若滤液中Ba2+ 浓度为1×10-5mol/L,依据右表数据可以推算滤液中Sr2+物质的量浓度为________▲___________。
17.(14分)下图是一种治疗关节炎止痛药(F)的传统合成法路线图:
请回答下列问题:
(1)A→B的化学方程式为 ▲ 。
(2)C分子中手性碳原子数目为 ▲ ;D→E的反应类型 ▲ 。
(3)E在酸性条件下发生水解反应生成F和无机盐,该无机盐中的阳离子为 ▲ 。
(4)比F少5个碳原子的同系物X有多种同分异构体,其中满足下列条件的X的同分异构体结构简式为(写出任意一种) ▲ 。
①属于芳香族化合物,②苯环上只有1个取代基,③属于酯类物质
(5)改良法合成该关节炎止痛药(F)是以2-甲基-1-丙醇、苯为原料合成的,产率和原子利用率都比较高。试写出改良法合成该关节炎止痛药(F)的合成路线图(乙酸酐和其他无机试剂任选)。合成路线流程图示例如下:
CH3CH2OH CH2=CH2 Br-CH2CH2-Br
已知:①
②
18.(12分)NaNO3是重要的化工原料,可通过下列方法制备:
第一步:在吸收塔中,将硝酸生产中排出的尾气(体积分数:含0.5% NO、1.5% NO2)用纯碱溶液完全吸收,得到NaNO2、NaNO3和Na2CO3的混合液及CO2气体。
第二步:将吸收塔中的混合液送入转化塔中,加入50%HNO3溶液,同时通入足量的压缩空气搅拌,充分反应,得到 NaNO3和硝酸的混合液。
第三步:将转化塔中的混合液用纯碱中和后,经蒸发浓缩、冷却结晶、离心分离、干燥,得NaNO3成品。
已知:每生产1.0 t纯净的NaNO3固体,需消耗0.65 t无水Na2CO3、消耗氧气的体积为33.6 m3(标准状况下)和一定量的HNO3。生产过程中排出的尾气中均不含氮氧化物。
回答下列问题:
(1)第一步生产过程中发生反应的总化学方程式是 ▲ 。
(2)检验NaNO3成品中是否含少量的Na2CO3杂质的方法是 ▲ 。
(3)生产过程中Na2CO3的利用率是 ▲ (计算结果精确到小数点后两位)。
(4)生产1.0 t纯净的NaNO3固体,可以处理硝酸生产中排出的尾气的体积至少为 ▲ m3
(标准状况下)。
19.(14分)硼是一种重要的非金属元素,单质硼可以通过硼镁矿Mg2B2O5·H2O来制取。
第①步:将硼镁矿用浓碱NaOH溶液溶解,过滤得NaBO2溶液。
第②步:将NaBO2浓缩后通入CO2调节碱度,结晶析出硼砂Na2B4O7·10H2O。
第③步:将硼砂溶于水后,用H2SO4调节酸度,过滤得H3BO3晶体。
第④步:加热硼酸使之脱水。
第⑤步:脱水产物用镁还原即得粗单质硼。请回答下列问题:
(1)第①步和第⑤步的化学方程式分别为 ▲ , ▲ 。
(2)将制得的粗硼在一定条件下反应全部生成BI3,然后BI3热分解可以得到纯净的单质硼。0.20g粗硼制成的BI3分解得到的I2全部被收集后,用 2.00mol/LNa2S2O3溶液滴定,用去27.00mL Na2S2O3溶液(已知:I2+2S2O32-=2I-+S4O62-)。
①盛装Na2S2O3溶液的为 ▲ (填“酸式”或“碱式”)滴定管。
滴定过程中所用的指示剂为 ▲ ,滴定终点的现象是 ▲
②粗硼中硼的含量为 ▲ 。
(3)上述制得的硼砂晶体(Na2B4O7·10H2O)还可制备过
硼酸钠,它是一种优良的漂白剂,被广泛应用于洗衣粉、
漂白粉、洗涤剂中。巳知纯品过硼酸钠晶体中各元素的
物质的量之比为n(Na):n(B):n(H):n(O)=
l:1:n:7。将制得的纯品样品在70℃以上加热将逐步
失去结晶水,测得纯品质量随温度的变化如下图所示,则T3时所得晶体的化学式为:
▲ 。若反应温度控制不当,所得的过硼酸钠晶体中将混有NaBO2,则产品中钠的质量分数 ▲ (填“升高”、“降低”或“不变”)。
20.(14分)尿素(H2NCONH2)是一种非常重要的高氮化肥,在工农业生产中有着非常重要的地位。
⑴工业上合成尿素的反应如下:
2NH3(l)+CO2(g) H2O(l)+H2NCONH2 (l) △H=-103.7 kJ·mol-1
下列措施中有利于提高尿素的产率的是_________▲________。
A.采用高温 B.采用高压 C.寻找更高效的催化剂
⑵合成尿素的反应在进行时分为如下两步:
第一步:2NH3(l)+CO2(g) H2NCOONH4(氨基甲酸铵) (l) △H1
第二步:H2NCOONH4(l) H2O(l)+H2NCONH2(l) △H2
某实验小组模拟工业上合成尿素的条件,在一体积为0.5 L密闭容器中投入4 mol氨和1mol二氧化碳,实验测得反应中各组分随时间的变化如下图Ⅰ所示:
①已知总反应的快慢由慢的一步决定,则合成尿素总反应的快慢由第 ▲ 步反应决定,总反应进行到 ▲ min时到达平衡。
②第二步反应的平衡常数K随温度的变化如上右图Ⅱ所示,则△H2 ▲ 0(填“>”“<”或“=”)
⑶在温度70—95℃时,工业尾气中的NO、NO2可以用尿素溶液吸收,将其转化为N2
①尿素与NO、NO2三者等物质的量反应,化学方程式为 ▲ 。
②已知:N2(g)+O2(g)= 2NO(g) △H=180.6 kJ·mol—1
N2(g)+3H2(g)= 2NH3(g) △H= —92.4kJ·mol—1
2H2(g)+O2(g)= 2H2O(g) △H= —483.6 kJ·mol—1
则4NO(g)+4NH3(g)+O2(g)= 4N2(g)+6H2O(g)△H= ▲ kJ·mol-1。
⑷尿素燃料电池结构如下图所示。其工作时负
极电极反应式可表示为 ▲ 。
21. (12分)本题包括A、B两小题,分别对应于“物质结构与性质”和“实验化学”两个选修
模块的内容。请选择其中一题,并在相应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若两题都做,则按A题评分。
A.由徐光宪院士发起, 院士学子同创的《分子共和国》科普读物最近出版了,全书形象生动地戏说了BF3、TiO2、CH3COOH、CO2、NO、二茂铁、NH3、HCN、 H2S、O3、异戊二烯和萜等众多“分子共和国”中的明星。
(1)写出Fe2+的核外电子排布式 。
(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H2S、O3分子都是直线形
b.BF3和NH3都是含有极性键的非极性分子
c.CO2、HCN分子的结构式分别是:O=C=O、H—C≡N
d.CH3COOH分子中碳原子的杂化方式有:sp2、sp3
(3)NO是人体中的信号分子,有关说法正确的 。
a.原子半径N大于O b.非金属性O大于N
c.NO+的结构式为:〔N≡O〕+ d.NO形成的晶体是分子晶体
(4)TiO2的天然晶体中,最稳定的一种晶体结构如右图1,白球表示 原子。
(5)乙酸熔沸点很高,是由于存在以分子间氢键缔合的二聚体(含一个环状结构),请画出
这二聚体的结构: 。
(6)二茂铁(C5H5)2Fe是Fe2+与环戊二烯基形成的一类配合
物,实验室测定铁的含量:可用配位剂邻二氮菲
( ),它能与Fe2+形成红色配合物(如右图2),
该配离子中Fe2+与氮原子形成配位键共有 个。
21B.(12分)滴定法是科研和生产中测定溶液中物质浓度的常用方法。
(1)莫尔法是一种沉淀滴定法,以K2CrO4为指示剂,用标准硝酸银滴定待测液,进而测定溶液中Cl—的浓度, [Ksp(AgCl) =1.56×10—10,Ksp(Ag2CrO4)=1.10×10—12,Ag2CrO4为砖红色]
①滴定终点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
②已知该滴定适宜的酸度范围是pH 6.5~10.5,且当溶液中有铵盐存在,c(NH4+)<0.05mol/L时,应将溶液的pH控制在6.5~7.2。下列有关说法你认为合理的有__________。
a.若溶液pH<6.5,则Cr2O72—+H2O 2CrO42—+2H+平衡左移,导致Ag2CrO4沉淀过迟,影响实验结果
b.若溶液中有铵盐存在时,当pH>7.2,则有可能因为生成[Ag(NH3)2]+,影响实验结果
c.滴定时应剧烈摇动,以使被AgCl沉淀吸附的Cl—及时释放出来,防止滴定终点提前
(2)氧化还原滴定是水环境监测常用的方法,可用于测定废水中的化学耗氧量(单位:mg/L——每升水样中还原性物质被氧化需O2的质量)。某废水样100.00mL,用硫酸酸化后,加入0.01667mol/L的K2Cr2O7溶液25.00mL,使水样中的还原性物质在一定条件下完全被氧化。然后用0.1000mol/L的FeSO4标准溶液滴定剩余的Cr2O72—,实验数据记录如下:
实验数据
实验序号
FeSO4溶液体积读数/mL
滴定前
滴定后
第一次
0.10
16.20
第二次
0.30
15.31
第三次
0.20
15.19
①完成离子方程式的配平:
___Cr2O72—+___Fe2++____ _______ ____Cr3++____Fe3++____H2O
②计算废水样的化学耗氧量。 (写出计算过程,结果精确到小数点后一位。)
南师附中、天一中学、淮阴中学、海门中学、南师附中江宁分校2013届高三下学期期初教学质量调研参考答案
1—10、D D B A A D B A B B
11—15 A BC D AD CD
16、(14分,每空2分)
(1)升高温度,增大盐酸浓度,充分搅拌等
(2)氧化Fe2+转化成Fe3+ (3)BD;BaSO4、Fe(OH)3
(4)减少洗涤时因溶解造成的损失 A
(5)不大于0.03mol/L
17.(14分,最后1题4分,其余每空2分)
HF
(1) +(CH3CO)2O → +CH3COOH
(2)1 消去反应
(3)NH4+
(4)
(5)
18.(12分,每空3分)
(1)NO+3NO2+2Na2CO3=3NaNO2+NaNO3+2CO2 (3分)
(2)取少量NaNO3样品溶于水,滴入CaCl2溶液,若有白色沉淀生成,再加盐酸,沉淀又消失,说明有Na2CO3存在;否则无Na2CO3。 (3分)
(3)0.96 (3分) (4)4480 (3分)
19. (14分,每空2分)
(1)Mg2B2O5·5H2O+2NaOH=2NaBO2+2Mg(OH)2↓+4H2O
B2O3+3Mg=3MgO+2B
(2) ①碱式滴定管、淀粉溶液、蓝色退去且30s内不退色
②97.2%
(3)NaBO3
20.(14分,每空2分)
⑴B
⑵①2 55 ②>
⑶①CO(NH2)2+NO+NO2=CO2+2N2+2H2O
②-1446.6KJ·mol-1
⑷CO(NH2)2+H2O-6e-=CO2+N2+6H+
21.(12分)
A. (1)、Fe2+的核外电子排布式:[Ar]3d6 (2)、cd (3)、abcd
(4)、氧(O) (6)、6
B.(1)①滴入最后一滴标准溶液,生成砖红色沉淀 (2分)
②abc (3分)
(2)①_1__Cr2O72—+_6Fe2++_14 H+ __2Cr3++_6_Fe3++_7H2O (2分)
② 分析实验数据记录表,第一次实验数据有误,故剔除这一数据。
消耗的FeSO4标准溶液平均体积为:[ (15.31-0.30)+(15.19-0.20)]/2=15.00mL (1分)
则废水中消耗的K2Cr2O7总物质的量为: 0.01667mol/L×0.025L-1/6×15.00×10-3L×0.1000mol/L =1.667×10-4mol=0.1667mmol (2分)
据2K2Cr2O7~3 O2 可知,废水中化学耗氧量
m(O2)= (0.1667mmol×1.5×32g/mol)÷0.1000L=80.0mg/L (2分
高中化学实验题
[例1]
实验室为自然科学(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准备了四种红色溶液,它们分别可能是酸性KMnO4溶液、滴有酚酞的NaOH溶液、滴有石蕊的稀硫酸、品红溶液。另外还提供了常见的必备仪器和药品。为了培养同学们的创造精神和实践能力,现规定只允许选用一种试剂对上述四种溶液加以鉴别。
① 甲组同学选用了FeCl2溶液,试写出该组同学鉴别出NaOH溶液的有关离子方程式
② 乙组同学选用了Na2SO3溶液,他们第一步鉴别出来的溶液是 ,对应的现象分别是
。
还需要继续完成的实验是:(请简要写明操作步骤、现象和结论)
步骤:
现象:
结论:
答案:
1. Fe2+ + 2OH- =Fe(OH)2↓
4Fe(OH)2+ O2 +2H2O=4Fe(OH)3
2. 酸性高锰酸钾溶液和稀硫酸;褪色和产生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另取未鉴别出来的两种待测液各少量,分别滴加稀硫酸,红色褪去者为氢氧化钠溶液,剩余为品红溶液。
[例2]
在淀粉-KI溶液中,滴入少量NaClO溶液,
并加入少量硫酸,溶液立即变蓝,这是因为
,
离子方程式是 。
在上述蓝色溶液中,滴加足量的Na2SO3 溶液,蓝色逐渐消失,这是因为 ,离子方程式是 。从以上实验可知,ClO-、I2、SO42-的氧化性由强到弱的顺序是
。
答案:I- 被氧化成I2,I2遇淀粉变蓝;
ClO- +2I- + 2H+ =Cl-+I2 +H2O
I2被还原成I-;
SO32-+I2+H2O =2I- +SO42- +2H+
ClO- I2 SO42-
[例3]
有A、B两种无机物的正盐,它们的阴离子均为含氧酸根的离子,A的阳离子带两个单位的正电荷,B的阳离子只带一个单位正电荷。
(1)含X mol 的A溶液和含Y mol 的B的浓溶液混合发生复分解反应,刚好完全反应并有沉淀D生成,过滤得到1.25g D和含溶质E的滤液。
(2)灼烧1.25g D 分解成常温下为固态的金属氧化物G 0.7g和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无刺激性的气态酸酐 H。
(3)加热一定质量的固体E,发生氧化还原反应,温度高于100℃时收集到平均相对分子质量为26.67的气态非金属氧化物 F 和水蒸气共3L ,其中 F 占1L,水蒸气占2L。
试通过计算及推理确定A、B、D、E、F的化学式。
答案: A. Ca(NO3)2 B. (NH4)2SO4
D. CaCO3 E. NH4NO3 F. N2O
[例4]
A、B、C、D、E分别属于周期表中前20号元素,其原子序数依次递增,并且其中只有一种金属元素。A是元素周期表所有元素中原子半径最小的;B和C 都只有两个电子层,B中一层电子数是另一层的两倍;C 中两层电子数之和是两层电子数之差的两倍; D中一层电子数是另两层电子数之和;E 核外各层电子数两两相等。
请按要求回答下列问题:
(1)画出E 的原子结构示意图 ,
写出由A 和C 组成的含有非极性键的化合物的电子式 。
(2)由上述元素组成的化合物中属于极性键构成的
非极性分子是 。
(只要求写出两种,用化学式表示)
(3)由C 与E 形成的化合物高温时与B反应生成两种化合物,请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4)写出上述元素形成的化合物中一种可溶性的正盐与另一种强酸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5)上述元素形成的化合物中通常能污染空气的是
(至少写出两种)。某一种可污染空气的化合物与强氧化剂单质常温下反应生成两种化合物,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答案:
(1)
(2) CH4、CO2 、CS2
(3)CaO+3C CaC2+CO↑
(4)
Ca2++2CH3COO-+2H++SO42-=2CH3COOH+CaSO4↓
(5) CO、SO2、H2S 等
H2S +O3 = SO2+H2O
[例5]
已知a、I、e为三种由短周期元素构成的粒子,
它们都有10个电子,其结构特点如下:
粒子代码 a I e
原子核数 单核 四核 三 核
粒子的电荷数 一个单位正电荷 0 一个单位负电荷
物质A由a、e 构成,B、C、D、K都是单质,反应①--⑤ 都是用于工业生产的反应,各有关物质之间的相互反应转化关系如下图所示:
请填写下列空白:
(1)写出下列物质的化学式:B ,J
(2)写出下列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① H+E(溶液)→M
② I 溶于G
(3) 在通常情况下,若1 g C气体在B气体中燃烧生成H气体时放出92.3 KJ 热量,则2 mol H气体完全分解生成C气体和 B气体的热化学方程式为
答案:
(1)B. Cl2 J. NO
(2)① H+ + ClO- = HClO
② NH3 + H2O NH3•H2O NH4++OH-
(3) 2HCl(g)= H2(g)+Cl2(g) ⊿H= +184.6KJ/mol
[例6]
中学化学实验中,淡黄色的PH试纸常用于测定溶液的酸碱性.在25℃时,若溶液的PH=7,试纸不变色;若PH 7 ,试纸变红色;若PH 7,试纸变蓝色.而要精确测定溶液的PH,需要用PH计. PH计主要通过测定溶液的c(H+),来测定溶液的PH.
(1) 已知水中存在如下平衡:
H2O + H2O H3O+ + OH-
现要使平衡向右移动,且所得的溶液呈酸性,选择的方法是 (填编号)
A. 向水中加入NaHSO4
B. 向水中加入Cu(NO3)2
C. 加热至100℃[其中c(H+)= 1×10-6mol•L-1].
D. 向水中加入(NH4)2SO4
(2) 现要测定100℃沸水的PH及酸碱性,若用PH试纸测定,则试纸显 色,溶液呈 性;
(填酸、碱或中)
若用PH计测定,则PH 7(填 、、= )
溶液呈 性(填 酸、碱或中)
答案:
(1) B、 D
(2) 淡黄。 中; 、 中.
[例7]
某温度(t℃)时,水的Kw=10-12,则该温度
(填“”“”或“=”) 25℃,其理由是
(1) 将此温度下PH = 11的NaOH与PH = 1 的HCl等体积混合,混合后溶液PH = ;
(2)将此温度下PH = 9的Ba(OH)2溶液取出1mL,加水稀释至500 mL,则稀释后溶液中
c(Ba2+):c(OH-)=
(3)将此温度下PH = 11的NaOH溶液a L与
PH = 1的H2SO4溶液b L混合:
①.若所得混合液为中性,则a:b =
②.若所得混合液的,则a:b =
答案:
. 水的电离过程是吸热的,升高温度,促进水的电离,水的离子积常数增大。
(1)PH = 6 (2) 1:(1+ )
(3) ① 1:1 ② 9:11
[例8]
可逆反应A(气)+2 B(气) 2 C(气)
⊿H = - Q KJ•mol-1(Q 0)在一定条件下达到平衡,若改变条件,将变化结果(增大、减小、不变)填入空格。
(1)升高温度,B的转化率 ,
v(正) ,v(逆) ,
(2)加催化剂,A的物质的量 ,
v(正) ,v(逆) ,
(3)保持温度和压强不变加入惰性气体,则C的物质的量 ,A的转化率 。
(4)保持温度和体积不变加入惰性气体,A的转化率 。
(5)若温度和体积不变,反应从A、B开始至平衡,在这个变化过程中,容器内气体的密度 ,
压强 。
答案:
(1)减小, 增大, 增大
(2) 不变, 增大, 增大
(3) 减小, 减小
(4) 不变
(5) 不变, 减小
[例9] 某同学做同周期元素性质递变规律实验时,自己设计了一套实验方案,并记录了有关实验现象如下表。
实验方案 实验现象
1.用砂纸擦后的镁带与沸水反应,再向反应后溶液中滴加酚酞 (A)浮于水面,熔成一个小球,在水面上无定向移动,随之消失,溶液变红色
2.向新制的H2S饱和溶液中滴加新制的氯水 (B)产生气体,可在空气中燃烧,溶液变成浅红色
3.钠与滴有酚酞试液的冷水反应 (C)反应不十分强烈,产生的气体可以在空气中燃烧
4.镁带与2mol.L-1的盐酸反应 (D)剧烈反应,产生可燃性气体
5.铝条与2 mol.L-1的盐酸反应 (E)生成白色胶状沉淀,既而沉淀消失
6.向AlCl3溶液滴加NaOH溶液至过量 (F)生成淡黄色沉淀
请你帮助该同学整理并完成实验报告
(1)实验目的: 。
(2)实验用品:仪器:① ② ③
④ 试管夹 ⑤ 镊子 ⑥ 小刀 ⑦ 玻璃片⑧ 砂纸等;
药品:钠、镁带、铝条、2 mol.L-1的盐酸、新制的氯水、饱和的H2S溶液AlCl3溶液、NaOH溶液等。
(3)实验内容:
(填写与实验方案相对应的实验现象)
① ② ③ ④ ⑤ ⑥ (用A-F表示)
写出③的离子方程式
(4)实验结论:
(5)有人设计了如图所示的钠与水反应实验装置,并验证钠的物理性质,钠与水反应产物。
Ⅰ.当进行适当操作时还需要的仪器有 。
Ⅱ.如何进行操作? 。
Ⅲ.实验现象是 。
答案:
(1) 探究同周期元素的金属性和非金属性的递变规律。
(2) 试管 ; 酒精灯; 胶头滴管
(3)① B ② F ③ A ④ D ⑤ C ⑥ E
2Na+2H2O=2Na++2OH-+H2↑
(4)金属性:Na Mg Al
非金属性:Cl S
(5)Ⅰ.小试管和酒精灯
Ⅱ.将大头针向上提,使钠块落入水中,将小试管扣在玻璃导管上收集反应产生的气体,用拇指堵住试管口,移至酒精灯上方,点燃。
Ⅲ. 钠浮在水面上熔成闪亮的小球,迅速游动,逐渐消失,水溶液由无色变成红色。
北京最新典型化学试题(I I)
2005. 5.
[例1]
A、B、C、D、E几种常见化合物或单质之间有下列转化关系
若E 是酸酐,D是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则
B 的化学式是 。工业上实现 D 转化为E 的化工设备的名称 。
(1) 若C 是酸性气体,B 是碱性气体,则E是
,工业生产中,合成B选择一定的下列条件的依据是:
①压强 ② 温度
(2) 除上述以外,符合上述转化条件的,请写出两种符合下列要求A物质的化学式
A为有机物 A为无机物
答案:(1) S、 接触室
(2) NO2、① 动力、材料、设备等条件 ② 催化剂的活性温度
(3)、 CH3CH2OH 、NaCl
[例2]
下列物质均是中学化学常见物质,转化关系图中D 是红棕色金属氧化物粉末。
请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下列物质的化学式A B C
(2)写出I+J → K的离子方程式
(3)写出G→H的化学反应方程式
答案:
(1) A. Al2O3,B. O2, E. Fe
(2) Al3++3AlO2-+6H2O=4Al(OH)3↓
(3) 4Fe(OH)2+O2+2H2O=4Fe(OH)3↓
[例3]
下图所涉及的物质均为中学化学中的常见物质,其中C、D、E为单质,其余为化合物。它们存在如下转化关系,反应中生成的水及次要产物均已略去。
(1)写出化学式:B ,E 。
(2)指出MnO2在相关反应中的作用:
反应①中是 剂,反应②中是 剂。
(3)完成F与B 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4)若反应①是在加热条件下进行,A是 ;
若反应①是在常温条件下进行,A是 。
若在上述两种条件下得到等量的C单质,反应中转移的电子数之比为 。
答案;
(1)B. HCl E. Fe
(2)催化剂, 氧化剂
(3)Fe3O4+8HCl=2FeCl3+FeCl2+4H2O
(3) KClO3, H2O2, 2∶1
[例4]
为了检验Pb(NO3)2热分解的产物,有人用下图中的装置进行实验(图中铁架台、铁夹和加热设备均略去)。
实验时在试管中放入研细的Pb(NO3)2晶体,实验结束后,试管中得到黄色粉末(PbO),U型管下部有少量液体X,集气瓶收集到无色气体Y,回答下列问题:
(1)在装置中试管和U型管上的橡皮塞最好用锡箔包住,用橡皮管连接的两玻璃管口要相互紧靠,原因是 。
(2)液体X可能是 ,
气体Y可能是 。
(3)导气管口不再有气泡冒出时,停止反应,这时在操作上应注意 。
(4)用简单的实验证实(2)中的判断:
①对X的判断; ② 对Y的判断(要求:怎样从水槽中取出集气瓶,实验方法、现象、结论)。
答案:
(1) NO2能腐蚀橡胶
(2) N2O4, O2
(3) 将导气管拿出水槽
(4) ① 将U型管拿出,有红棕色气体产生,证明 N2O4 2NO2 ΔH =+Q 有NO2的存在
②. 用毛玻璃片盖住集气瓶口,拿出水槽放在桌面上,将带火星的木条放入集气瓶,木条复燃,说明是氧气。
[例5]
实验室用铜和硫酸制取CuSO4,有几种方法:
甲学生进行了下列实验:取6.4 g铜片和10
mL 18 mol•L-1浓硫酸放在圆底烧瓶中共热,直到反应完毕,最后发现烧瓶中还有铜片剩余。他根据自己所学的化学知识,认为烧瓶中还有较多的硫
酸剩余。他这样认为的理由是
。
乙同学认为甲设计的实验方案不好,他自己设计的思路是:2Cu+ O2 2CuO
CuO + H2SO4 =CuSO4 +H2O
对比甲的方案,乙同学的优点是 。
为了同样达到乙同学的优点,你能不能根据电化学原理也设计一个用铜和硫酸制取CuSO4的方案?
(其它材料任选)
答案:
随着反应的进行,浓硫酸的浓度逐渐变小,不能再与铜发生反应;乙消耗的硫酸更少,不产生污染物SO2。以铜为阳极,碳为阴极,电解硫酸溶液。
[例6] 氨的催化氧化制硝酸的关键步骤是用氧气来氧化氨气制取二氧化氮。请用以下提供的仪器及试剂(所提供的仪器和试剂有多余的),设计组装一套实验装置,以铂为催化剂用氧气氧化氨气制取二氧化氮。
(1)应选用的仪器是:
(填仪器下边的甲、乙、丙…等符号)
(2)用玻璃管和胶管(未画出)连接上述仪器,这些仪器的接口的连接顺序是(a、b、c…填写):
a接 , 接 , 接 , 接 。
(3)庚装置中发生的化学反应的方程式是:
。
(4)写出获得甲装置中的氧气的任意两种制取方法(用两个反应化学方程式来表示):
,
。
答案:
(1) 甲、丙、丁、戊、庚
(2) a接d,e 接f,g 接n,m 接h。
(3)
2NO + O2 = 2NO2
(4)
2H2O2 2H2O + O2↑
[例7]
含苯酚的工业废水处理的流程如下图所示:
(1)上述流程里,设备Ⅰ中进行的是 操 作(填写操作名称)。
实验室里这一步操作可以用 进行
(填写仪器名称)。
(2)由设备Ⅱ进入设备 Ⅲ 的物质A是 ,由设备 Ⅲ 进入设备Ⅳ的物质B是 。
(3)在设备 Ⅲ 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4)在设备 Ⅳ 中,物质B的水溶液和CaO反应后,产物是NaOH、H2O和 。通过
操作(填写操作名称),可以使产物相互分离。
(5)图中能循环使用的物质是C6H6、CaO、 、
。
答案:
(1) 萃取;分液漏斗
(2) 苯酚钠;碳酸氢钠。
(3)
C6H5ONa+CO2+H2O→ C6H5OH+NaHCO3
(4)CaCO3,过滤。
(5)NaOH溶液;CO2
[例8]
科学家发现某药物M能治疗心血管疾病是因
为它在人体内能释放出一种“信使分子”D,并阐明
了D在人体内的作用原理。为此他们荣获了1998
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
请回答下列问题:
(1)已知M的相对分子质量为227,由C、H、O、N四种元素组成,C、H、N的质量分数依次为15.86%、2.20%和18.50%。则M的分子式是 。D是双原子分子,相对分子质量为30,则D的分子式为 。
(2)油脂A经下列途径可得到M。
图中②的提示
反应①的化学方程式是
反应②的化学方程式是
(3)C是B和乙酸在一定条件下反应生成的化合物,相对分子质量为134,写出C所有可能的结构简式
。
(4)若将0.1 mol B与足量的金属钠反应,则需消耗 g金属钠。
答案:
(1) C3H5O3N3;NO
(2)
(3)
(4) 6.9g
[img]高中化学必修一试题(带答案)
高中化学必修1模块试题下载:
;SoftID=163629
(新课标)第一学期期末考试高一年级化学试卷(A).doc (57.5 KB)
(新课标)第一学期期末考试高一年级化学试卷(B).doc (68 KB)
高中化学人教版必修一试题
高中化学合集百度网盘下载
链接:
提取码:1234
简介:高中化学优质资料下载,包括:试题试卷、课件、教材、视频、各大名师网校合集。
09高中化学奥赛省级赛区答案
这是9月份刚考的
中国化学会第23届全国高中学生化学竞赛(省级赛区)
试题、标准答案及评分细则
2009年9月16日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总分
满分 20 6 5 4 8 10 8 16 8 15 100
评分通则:1.凡要求计算的,没有计算过程,即使结果正确也不得分。
2有效数字错误,扣0.5分,但每大题只扣1次。
3单位不写或表达错误,扣0.5分,但每大题只扣1次。
4只要求1个答案、而给出多个答案,其中有错误的,不得分。
5方程式不配平不得分。
6不包括在此标准答案的0.5分的题,可由评分组讨论决定是否给分。
第1题 (20分)
1-1 Lewis酸和Lewis碱可以形成酸碱复合物。根据下列两个反应式判断反应中所涉及Lewis酸的酸性强弱,并由强到弱排序。
F4SiN(CH3)3 + BF3 F3BN(CH3)3 + SiF4 ;
F3BN(CH3)3 + BCl3 Cl3BN(CH3)3 + BF3
BCl3 BF3 SiF4 顺序错误不给分 (2分)
1-2 (1) 分别画出BF3和N(CH3)3的分子构型,指出中心原子的杂化轨道类型。
分子构型为平面三角形,不画成平面形不给分 (0.5分)
sp2
(0.5分)
分子构型为三角锥形, 不画成三角锥形不给分 (0.5分)
sp3
(0.5分)
(2) 分别画出F3BN(CH3)3 和F4SiN(CH3)3的分子构型,并指出分子中Si和B的杂化轨道类型。
B:sp3 (1分)+ (1分)
Si,sp3d (1分)+ (1分)
1-3 将BCl3分别通入吡啶和水中,会发生两种不同类型的反应。写出这两种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BCl3 + 3H2O = B(OH)3+ 3HCl 不配平不给分 (1分)
BCl3 + C5H5N = Cl3B-NC5H5
或
BCl3 + = (1分)
1-4 BeCl2是共价分子,可以以单体、二聚体和多聚体形式存在。分别画出它们的结构简式,并指出Be的杂化轨道类型。
sp
结构简式和杂化轨道各0.5分 (1分)
结构简式1.5分
sp2
杂化轨道0.5分 (2分)
结构简式1.5分
sp3
杂化轨道0.5分
画成
也得分
(2分)
1-5 高氧化态Cr的过氧化物大多不稳定,容易分解,但Cr(O2)2[NH(C2H4NH2)2] 却是稳定的。这种配合物仍保持Cr的过氧化物的结构特点。画出该化合物的结构简式,并指出Cr的氧化态。
只有画出7配位的结构简式才能得满分,端基氮不配位得0分,二级氮不配位得1分 (2分)
Cr的氧化态为+4
(1分)
1-6 某些烷基取代的金属羰基化合物可以在其他碱性配体的作用下发生羰基插入反应,生成酰基配合物。画出Mn(CO)5(CH3) 和 PPh3反应的产物的结构简式,并指出Mn的氧化态。
(1分)
不要求配体的位置
Mn的氧化态为+1
(1分)
第2题 (6分) 下列各实验中需用浓HCl而不能用稀HCl溶液,写出反应方程式并阐明理由。
2-1 配制SnCl2溶液时,将SnCl2(s) 溶于浓HCl后再加水冲稀。
SnCl2 + 2HCl = SnCl42- + 2H+
不配平不给分 (1分)
浓HCl的作用是形成SnCl42-,可防止Sn(OH)Cl的形成,抑制SnCl2水解。 (1分)
写配平的水解方程式,加浓盐酸平衡向左移动,抑制水解 也得分2分
2-2 加热MnO2的浓HCl溶液制取氯气。
MnO2 + 4HCl = MnCl2 + Cl2 + 2H2O
不配平不给分 (1分)
加浓HCl利于升高MnO2的氧化电位,降低Cl-的还原电位,使反应正向进行。
表述为提高MnO2 氧化性,同时提高HCl 还原性,也可以。
二个理由各0.5分 (1分)
2-3 需用浓HCl溶液配制王水才能溶解金。
Au + HNO3 + 4HCl = HAuCl4 + NO + 2H2O
(1分)
加浓HCl利于形成AuCl4-,降低Au的还原电位,提高硝酸的氧化电位,使反应正向进行。
表述为提高Au的还原性,提高硝酸的氧化性,有利于反应向右进行,也得满分。
二个理由各0.5分 (1分)
第3题 (5分) 用化学反应方程式表示:
3-1 用浓氨水检查氯气管道的漏气;
(1) 2NH3 + 3Cl2 = N2 + 6HCl
(2) NH3 + HCl = NH4Cl (白烟)
每个反应式各1分,不配平不给分 (2分)
合并成一个反应也得分。得到N2 得1分,得到NH4Cl得1分。
3-2 在酸性介质中用锌粒还原 离子时,溶液颜色经绿色变成天蓝色,放置后溶液又变为绿色。
(1) 3Zn +Cr2O72- + 14H+ = 3Zn2+ + 2Cr3+(绿) + 7H2O
(2) Zn + 2Cr3+ = Zn2+ + 2Cr2+(天蓝)
(3) 4Cr2+ + O2 + 4H+ = 4Cr3+(绿) + 2H2O
或2Cr2+ + 2H+ = 2Cr3+(绿) + H2
每个反应式各1分,不配平不给分 (3分)
第4题 (4分) 我国石油工业一般采用恒电流库伦分析法测定汽油的溴指数。溴指数是指每100克试样消耗溴的毫克数,它反映了试样中C=C的数目。测定时将V(毫升)试样加入库伦分析池中,利用电解产生的溴与不饱和烃反应。当反应完全后,过量溴在指示电极上还原而指示终点。支持电解质为LiBr,溶剂系统仅含5%水,其余为甲醇、苯与醋酸。
设d为汽油试样密度,Q为终点时库伦计指示的溴化反应消耗的电量(库伦)。
4-1 导出溴指数与V、d和Q的关系式(注:关系式中只允许有一个具体的数值)。
(2分)
4-2 若在溶剂体系中增加苯的比例,说明其优缺点。
优点:增加汽油溶解度,有利于烯烃的加成过程;
(1分)
缺点:降低溶液电导,将使库伦仪输出电压增加。
(1分)
第5题 (8分) 皂化当量是指每摩尔氢氧根离子所能皂化的酯(样品)的质量(mg)。可用如下方法测定皂化当量(适用范围:皂化当量100-1000 mg mol-1,样品量5-100 mg):准确称取X(mg)样品,置于皂化瓶中,加入适量0.5 mol L-1氢氧化钾醇溶液,接上回流冷凝管和碱石灰管,加热回流0.5~3小时;皂化完成后,用1~2 mL乙醇淋洗冷凝管内壁,拆去冷凝管,立即加入5滴酚酞,用0.5 mol L-1盐酸溶液酸化,使酸稍过量;将酸化后的溶液转移到锥形瓶中,用乙醇淋洗皂化瓶数遍,洗涤完的醇溶液也均移入锥形瓶中;向锥形瓶滴加0.5 mol L-1氢氧化钾醇溶液,直至溶液显浅红色;然后用0.0250 mol L-1盐酸溶液滴定至刚好无色,消耗盐酸V1 (mL);再加入3滴溴酚蓝指示剂,溶液显蓝色,用0.0250 mol L-1盐酸溶液滴定至刚刚呈现绿色,即为滴定终点,消耗盐酸V2 (mL)。
在没有酯存在下重复上述实验步骤,消耗标准盐酸溶液分别为V3和V4 (mL)。
5-1 碱石灰管起什么作用?
防止空气中的二氧化碳进入试样溶液,否则会在溶液中产生碳酸盐,后者不能使酯发生皂化反应却在酚酞无色时以碳酸氢根存在导致滴定结果有正误差。
(2分)
5-2 写出计算皂化当量的公式。
(3分)
5-3 样品中的游离羧酸将对分析结果有什么影响?如何消除影响?
样品中的游离羧酸会降低皂化当量。要消除这种影响,可另取一份样品,不必皂化,其它按上述测定步骤进行操作,然后将第二次滴定所消耗的0.025 mol L-1盐酸标准溶液的毫升数,自皂化样品滴定时所消耗的0.025 mol L-1标准盐酸溶液的毫升数中减去,以进行校正。 其中空白实验 2分
(3分)
第6题 (10分)
6-1 文献中常用下图表达方解石的晶体结构:
图中的平行六面体是不是方解石的一个晶胞?简述理由。
不是。
(1分)
晶体的平移性决定了晶胞的8个顶角必须相同,平行棱的结构必须相同,平行面的结构必须相同,而该平行六面体平行棱上的碳酸根离子的取向是不同的。
(1分)
6-2 文献中常用下图表达六方晶体氟磷灰石的晶体结构:
该图是c轴投影图,位于图中心的球是氟,大球是钙,四面体是磷酸根(氧原子未画出)。
试以此图为基础用粗线画出氟磷灰石晶胞的c轴投影图,设晶胞顶角为氟原子,其他原子可不补全。
(2分)
6-3 某晶体的晶胞参数为:a = 250.4 pm, c = 666.1 pm,γ = 120o;原子A的原子坐标为0,0,1/2和1/3,2/3,0,原子B的原子坐标为1/3,2/3,1/2和0,0,0。
(1) 试画出该晶体的晶胞透视图(设晶胞底面即ab面垂直于纸面,A原子用“○”表示,B原子用“●”表示)。
或
(2分)
(2) 计算上述晶体中A和B两原子间的最小核间距d(AB)。
d(AB) = 250.4 pm 0.5 cos30o = 144.6 pm
只要有计算过程,得出正确的核间距 (2分)
(3) 共价晶体的导热是共价键的振动传递的。实验证实,该晶体垂直于c轴的导热性比平行于c轴的导热性高20倍。用上述计算结果说明该晶体的结构与导热性的关系。
因为该晶体的c = 666.1 pm, 是AB最短核间距的4.6倍,其间不可能有共价键,只有范德华力,该晶体属层状晶体,难以通过由共价键振动传热。
(2分)
第7题 (8分) 1964年,合成大师Woodward提出了利用化合物A (C10H10)作为前体合成一种特殊的化合物B(C10H6)。化合物A有三种不同化学环境的氢,其数目比为6:3:1;化合物B分子中所有氢的化学环境相同,B在质谱仪中的自由区场中寿命约为1微秒,在常温下不能分离得到。三十年后化学家们终于由A合成了第一个碗形芳香二价阴离子C,[C10H6]2-。化合物C中六个氢的化学环境相同,在一定条件下可以转化为B。化合物A转化为C的过程如下所示:
7-1 A的结构简式:
其他答案不得分。 (2分)
7-2 B的结构简式:
或
只要答出其中一种,得2分;(2分)
7-3 C的结构简式:
只要答出其中一种,得2分;(2分)
得1 分
7-4 B是否具有芳香性?为什么?
B不具有芳香性。 (1分)
因为不符合4n + 2规则。 (1分)
第8题 (16分)
8-1 化合物A是一种重要化工产品,用于生产染料、光电材料和治疗疣的药物等。A由第一、二周期元素组成,白色晶体,摩尔质量114.06 g/mol,熔点293oC,酸常数pKa1 = 1.5,pKa2 = 3.4;酸根离子A2中同种化学键是等长的,存在一根四重旋转轴。
(1) 画出A的结构简式。
其他答案不得分。 (2分)
(2) 为什么A2离子中同种化学键是等长的?
A2-环内的π电子数为2,符合4n + 2规则,具有芳香性,π电子是离域的,可记为 ,因而同种化学键是等长的。
(2分)
(3) A2离子有几个镜面?
5
(2分)
8-2 顺反丁烯二酸的四个酸常数为1.17 x 102,9.3 x 104,2.9 x 105和2.60 x 107。指出这些常数分别是哪个酸的几级酸常数,并从结构与性质的角度简述你做出判断的理由。
共4个酸常数,每个0.5分 (2分)
顺式丁烯二酸发生一级电离后形成具有对称氢键的环状结构,十分稳定,既使一级电离更容易,又使二级电离更困难了,因而其K1最大,K2最小。 (2分)
8-3 氨基磺酸是一种重要的无机酸,用途广泛,全球年产量逾40万吨,分子量为97.09。晶体结构测定证实分子中有三种化学键,键长分别为102、144和176 pm。氨基磺酸易溶于水,在水中的酸常数Ka = 1.01 x 10−1,其酸根离子中也有三种键长,分别为100、146和167 pm。
(1) 计算0.10 mol L-1 氨基磺酸水溶液的pH值;
c/K = 0.1/10-1 500,
K = [H+]2/(c-[H+]),
[H+] = 0.062 mol L-1
pH = 1.21
(2分)
(2) 从结构与性质的关系解释为什么氨基磺酸是强酸?
N-S键中的电子由于磺酸根强大的吸电子效应使H-N键极性大大增大,而且去质子后N-S缩短,导致H-N很容易电离出氢离子。
(2分)
(3) 氨基磺酸可用作游泳池消毒剂氯水的稳定剂,这是因为氨基磺酸与Cl2的反应产物一氯代物能缓慢释放次氯酸。写出形成一氯代物以及一氯代物与水反应的方程式。
H3NSO3 + Cl2 = H2ClNSO3+HCl H2ClNSO3 + H2O = HClO + H3NSO3
每个方程式1分 (2分)
第9题 (8分) 请根据以下转换填空:
9-1
(1)的反应条件
加热
其他答案不得分。
(0.5分) (1)的反应类别
狄尔斯-阿尔德(Diels-Alder)反应答环加成反应、二聚反应也给分;
(0.5分) (2)的反应类别
还原反应
答催化氢化、加成反应也给分; (0.5分)
9-2 分子A中有 个一级碳原子,有 个二级碳原子,有 个三级碳原子,有 个四级碳原子,至少有 个氢原子共平面。
2,0,4,1,4. 每空0.5分 (2.5分)
9-3 B的同分异构体D的结构简式是:
只要正确表达出双键加成就可得分。
其他答案不得分。 (2分)
9-4 E是A的一种同分异构体,E含有sp、sp2、sp3杂化的碳原子,分子中没有甲基,E的结构简式是:
答出1个就得满分。错1个扣0.5分。 (2分)
第10题 (15分) 高效低毒杀虫剂氯菊酯(I)可通过下列合成路线制备:
10-1 (1) 化合物A能使溴的四氯化碳溶液褪色且不存在几何异构体。
A的结构简式
其他答案不得分。 (1分)
B的结构简式
其他答案不得分。 (1分)
10-2 化合物E的系统名称
3,3-二甲基-4,6,6-三氯-5-己烯酸乙酯。
其他答案不得分。 (2分)
化合物I中官能团的名称
卤原子、碳碳双键、酯基、醚键。
共4种官能团,每个0.5分。写错1个扣0.5分。(2分)
10-3 由化合物E生成化合物F经历了 步反应,每步反应的反应类别分别是
。
2
其他答案不得分。 (1分)
酸碱反应 (亲核)取代反应。
共2个反应类别,每个0.5分。(1分)
10-4 在化合物E转化成化合物F的反应中,能否用NaOH/C2H5OH代替C2H5ONa/C2H5OH
溶液?为什么?
不能
其他答案不得分。 (1分)
因为酯会发生皂化反应、NaOH的碱性不够强(不能在酯的位生成碳负离子)、烯丙位的氯会被取代、双键可能重排等等。
答出二种或二种以上给满分。 (2分)
10-5 (1) 化合物G和H反应生成化合物I、N(CH2CH3)3和NaCl,由此可推断:
H的结构简式
其他答案不得分。 (1分)
H分子中氧原子至少与 个原子共平面。
11 其他答案不得分。 (1分)
10-6 芳香化合物J比F少两个氢,J中有三种不同化学环境的氢,它们的数目比是9 2 1,则J可能的结构为(用结构简式表示):
答出1个就得2分,答错1个扣0.5分 (2分)
郑重声明;本试题及答案的版权属中国化学会所有,不经中国化学会化学竞赛负责人授权,任何人不得翻印、不得在出版物或互联网网站上转载、贩卖、赢利,违者必究。本试题及标准答案将于2009年9月16日12:00在网站 ; 上公布。
求三份初中化学练习(微难,附答案)!!!
2008 ~2009学年度第二学期月考试题
九年级 化学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C-12 H-1 O-16 K-39 Na-23 Ba-137 Cl-35.5
一、选择题(共15小题,每小题2分,计3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下列物质在敞口容器中久置,质量减小的是 ( )
A.浓硫酸 B.固体NaOH C.浓盐酸 D.固体NaCl
2.下列各组中的化学式与俗名能表示同一种物质的是 ( )
A.Ca(OH)2 生石灰 B.KOH 烧碱 C.Na2CO3 火碱 D.HCl 盐酸
3.在水溶液中,一般不与其它物质发生复分解反应,这种物质是下列中的 ( )
A.KCl B.NaNO3 C.HNO3 D.Mg(OH)2
4.下列溶液中分别滴加烧碱溶液,产生蓝色沉淀的是 ( )
A. MgCl2 B. CuSO4 C. KNO3 D. FeCl3
5.下列实验基本操作中正确的是 ( )
A.稀释浓硫酸时,将浓硫酸沿烧杯壁慢慢地注入水中,并不断搅拌
B.称量氢氧化钠时,在托盘天平的两个托盘上分别垫上相同质量的纸
C.用pH试纸测溶液的pH时,将pH试纸放到待测溶液中
D.过滤时,用玻璃棒在漏斗内搅拌,以加速过滤
6. 下列关于物质用途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 )
A.食盐可用作调味品 B.熟石灰可用于改良碱性土壤
C.干冰可用于人工降雨 D.盐酸可用于金属除锈
7.根据氨碱法用食盐制纯碱的反应原理是: (1)NaCl+NH3+CO2+H2O=NaHCO3+NH4Cl
(2)2NaHCO3 △ Na2CO3+CO2↑+H2O下列对上述信息的有关理解中,错误的是 ( )
A.用食盐制纯碱需要含碳、氧元素的物质
B.副产品氯化铵是一种化肥
C.纯碱属于盐类物质
D.因生成气体,反应不遵循质量守恒定律
8. 发生特大冰雪灾害时,为确保道路畅通,交通部门会使用大量的氯化钠融雪剂。下列关于该融雪剂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 )
A.氯化钠能融雪是因为其溶液的凝固点比水低
B.氯化钠的大量使用会造成地下水污染
C.使用氯化钠融雪,会加快钢铁桥梁的锈蚀
D.使用大量氯化钠融雪,对公路周围农作物的生长无影响
9.人体内的一些液体的正常pH范围如下表,正常情况下,这些液体中一定呈酸性的是 ( )
血浆 乳汁 唾液 胆汁 胰液 胃液
pH范围 7.35~7.45 6.6~7.6 6.6~7.1 7.1~7.3 7.5~8.0 0.9~1.5
A.胃液 B.血浆 C.乳汁 D.唾液
10. 食盐、食醋、纯碱等均为家庭厨房中的常用物质,利用这些物质,你能做成功的家庭小实验是 ( )
①检验自来水中的氯离子 ②鉴别食盐和纯碱
③探究鸡蛋壳是否含有碳酸盐 ④除去热水瓶中的水垢
A.①②③④ B.①③ C.②④ D.②③④
11. 只用一种试剂就能把氢氧化钠溶液、稀盐酸和澄清石灰水鉴别开来,这种试剂是 ( )
A.氯化钡溶液 B.碳酸钠溶液 C.酚酞溶液 D.石蕊溶液
12.下列物质的转化能实现的是 ( )
A.H2SO4 HCl B.CO Na2CO3
C.Cu(OH)2 NaOH D.NaNO3 Ba(NO3)2
13. 在以下的“四连环”图中,每环代表一种物质,相连环间所代表的物质在一定条件下可以发生反应,下表的选项中,符合这一要求的是 ( )
A B C D
甲 Cu O2 C Na2CO3
乙 HCl CO O2 HCl
丙 CuO Fe2O3 CO BaCl2
丁 Mg C CO2 H2SO4
14. 用括号中的试剂除去下列物质中所含杂质,所用药品错误的是 ( )
A.NaCl溶液中混有Na2SO4 (BaC12溶液) B.CO中混有CO2 (NaOH溶液)
C.KCl溶液中混有K2CO3(稀盐酸) D.NaOH溶液中混有Na2CO3(稀硫酸)
15.下列图像能正确反映所对应叙述关系的是 ( )
A.向pH=3的溶液中不断加水 B.一定量的稀硫酸与锌粒反应
C.向H2SO4和CuSO4混合液中滴加NaOH溶液 D.煅烧一定质量的石灰石
二、填空及简答题(共7小题,计40分)
16.(5分)分类是学习和研究物质及其变化的一种常用方法。分类要有一定的标准,如果按照物质的组成对空气、氯酸钾、氮气、二氧化锰、烧碱五种物质进行分类,请将物质的分类结果填写在下面的虚线框内(要求纯净物用化学式表示)。
17.(4分)某化肥包装袋上的部分说明如右图所示。
(1) 硝酸铵应具有的性质是 (填序号):
A. 有挥发性 B. 易溶于水 C.受热易分解
(2) 硝酸铵能与强碱反应,其中与烧碱反应的方程式为: ;所以施用该类肥料时,要避免与 (填“酸”或“碱”)性物质混用,否则会减低肥效。
18.(4分)从提供的试剂中,选择一种以除去下列物质中的少量杂质(括号内为杂质),仅供选用的试剂:①烧碱溶液②硫酸钠溶液③盐酸④水
(1)把选择的试剂的代号填写在相应的横线上。
CaC03粉末(Na2C03) ;H2(C02) ;
(2)写出有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19.(3分) 锂元素(元素符号为Li)及其所形成的化合物,在通讯和航空航天领域中具有极其重要的用途。它的化合物氢氧化锂(LiOH)是一种易溶于水的白色固体,有辣味,具有强碱性和腐蚀性。
(1)写出氢氧化锂的两条物理性质 、 ;
(2)右表是部分物质的溶解性表,运用此溶解性表并结合你对复分解反应发生条件的理解,从表中选出一种盐,该盐能和LiOH发生复分解反应,请你写出该盐的化学式: 。
OH- CO32- SO42- NO3-
Ba2+ 溶 不 不 溶
Cu2+ 不 不 溶 溶
Li+ 溶 微溶 溶 溶
20.(5分)我市某校“绿色”环保小组的同学用精密酸度计测得实验室的甲、乙、丙、丁四种废液的pH如下表。现请你和他们一起实验并回答:
废液
酸碱度 甲 乙 丙 丁
pH 6.5 11.3 7.0 2.0
(1)各取溶液少许,分别滴入1~2滴无色酚酞试液,能使酚酞试液变红的废液是 。
(2)实验老师告知:乙、丁分别是未用完的氢氧化钾溶液和稀硝酸。为了防止废液对环境的污染,小聪将丁溶液逐滴滴入乙中,刚好完全反应,此时溶液的pH 7(填“<”、“>”、“=” ) 。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小明说:“反应后所得溶液中的溶质还是农作物生长所需的肥料呢!”请问,该肥料属于 (填“氮肥”、“磷肥”、“钾肥”、“复合肥”)。
21.(8分)现有失去标签的两瓶无色溶液:氯化钠溶液和稀盐酸。某化学探究小组打算用物理和化学两种方法加以区别。请回答:
(1)化学方法:在不选用酸碱指示剂、pH试纸的情况下,按表中方法一(示例)填写。所选试剂须属于不同物质类别(氧化物、酸、碱、盐等)。
所选试剂 判别方法
方法一 锌 取少量样品分别与锌反应,有气体产生的是稀盐酸,没有的是氯化钠溶液。
方法二
方法三
(2)物理方法:同学小王使用了酒精灯和玻璃棒两种仪器,就把这两种无色溶液区分开了。请你猜测一下他的做法:
操作方法:
判断方法:
22.(5分) 下表是几种家用清洁剂的功能、有效成分。
清洁剂名称 洁厕灵 活氧彩漂 漂白精
功 能 有效清除污垢,除异味 漂洗衣物,使色彩更鲜艳 快速漂除衣物污渍
有效成分 HCl H2O2 NaClO
据表回答下列问题:
⑴ “洁厕灵”能否与碱性清洁剂混用? ;
⑵ “洁厕灵”勿用于大理石清洁的理由是(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
在盛有少量“活氧彩漂”液体的试管中,加少量二氧化锰,观察到的现象是 ;
⑶ “洁厕灵”与“漂白精”不能混用。二者若混合易产生一种有毒气体,化学方程式为:
NaClO + 2HCl = NaCl + X↑ + H2O ,则X的化学式为 。
23.(6分)已知A~G七种物质都是初中化学课本中出现过的化合物,其中A是绿色粉末状固体,F是常用的建筑材料,H为常见的单质。各物质之间存在如下转化关系(反应条件如下图所示)。
(1)请写出物质A的化学式 ;
上述蓝色溶液中的溶质有 、 。
(2)写出反应⑤的化学方程式 ,
其反应的基本类型为 。
三、实验与探究题(共3小题,计20分)
24. (8分) 某化学兴趣小组做二氧化碳的性质实验时,将产生的二氧化碳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水。实验过程中,可观察到试管里产生______ _色沉淀,产生沉淀后继续通入二氧化碳,过一段时间后,发现沉淀溶解变成澄清溶液。为了确定沉淀溶解成澄清溶液的原因,小组的同学进行了相关探究。
提出问题 沉淀为什么能溶解变成澄清溶液?
查阅资料 碳酸盐溶于酸,碳酸氢钙[Ca(HCO3)2]溶于水。
猜想与假设 ①溶液呈酸性;②反应生成了碳酸氢钙。
实验与结论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实验Ⅰ:把一小片pH试纸放在一块干净的玻璃片上,用_________蘸取沉淀溶解成澄清的溶液沾在试纸上,把试纸呈现的颜色与标准比色卡对照。 测得被测液的pH=8 猜想①______________。
(填“成立”或“不成立”)
实验Ⅱ:取沉淀溶解成澄清的溶液于另一支试管中,加入_____________________。 有气体产生 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
猜想②成立。
通过探究得知,生成的沉淀会与二氧化碳、水反应生成了可溶于水的碳酸氢钙。
交流与反思 从探究中你得到的启示或感受是__ __。
25.(12分)一同学用某种粗盐进行提纯实验,步骤见下图。
请回答:
(1)步骤①和②的操作名称是 。
(2)步骤③判断加入盐酸“适量”的方法是 ;步骤④加热蒸发时要用玻棒不断搅拌,这是为了防止 ,当蒸发皿中有较多量固体出现时,应 ,用余热使水份蒸干。
(3)猜想和验证:
猜 想 验 证 的 方 法 现 象 结 论
猜想Ⅰ:固体A中含CaCO3或MgCO3。 取少量固体A于试管中,滴加稀盐酸,并用涂有澄清石灰水的小烧杯罩于试管口。
猜想Ⅰ成立
猜想Ⅱ:固体A中含BaCO3。 取少量固体A于试管中,先滴入 ,再滴入Na2SO4溶液。 有气泡放出,
无白色沉淀
猜想Ⅲ:最后制得的NaCl晶体中还含有Na2SO4。 取少量NaCl晶体溶于试管中的蒸馏水,
。
猜想Ⅲ成立
四、计算与分析题(共2小题,计10分)
26. (3分)2008年初,我国南方地区抗击暴风雪中融雪剂发挥了一定的作用。其中一种融
雪效果好、无污染的融雪剂的主要成份是醋酸钾(CH3COOK)。请回答:
(1)醋酸钾中C、H、O元素的质量比为 。
(2)醋酸钾的相对分子质量为 ,钾元素的质量分数为 (保留一位小数)。
27.(7分)课外活动小组为测定某变质氢氧化钠固体中氢氧化钠的质量分数,设计、进行了下面的实验:
步骤一:取5g样品放入50mL小烧杯中,加足量的蒸馏水至样品完全溶解;
步骤二:向烧杯中滴加氯化钡试剂至不再产生沉淀为止,过滤混合物;
步骤三:将滤得的沉淀干燥,称得质量为1.97g
请根据实验回答下面问题:
⑴根据课外兴趣小组测定的数据计算固体中氢氧化钠的质量分数?(精确到0.1%)
⑵有同学认为也可以向样品中加入稀盐酸的方法测定氢氧化钠的质量分数,请你谈谈对这个方案的看法。
28.两种溶液混合,生成了一种沉淀。用酸碱盐的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若两种溶液均为无色,生成的白色沉淀不溶于稀硝酸,则两种溶液中的溶质可能是
和 ;
(2)若两种溶液均为无色,生成的白色沉淀溶于稀硝酸且有气体产生,则两种溶液中的溶质可能是 和 ;
(3)若一种溶液有色,另一种无色,生成的沉淀溶于稀盐酸且无气体产生,沉淀可能是_______
29.“探险队员”——盐酸,不小心走进了化学迷宫(下图所示),不知怎样走出来,因为迷宫中有许多“吃人的野兽”(即能与盐酸发生反应的物质),盐酸必须避开它,否则就无法通过。请你帮助它走出迷宫(请用图中物质前的序号连接起来表示所走的路线)。
入口→ →出口。
化学试题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共15小题,每小题2分,计3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答案 C D B B A B D D A D B A B D C
二、填空及简答题(共8小题,计40分)
16.(5分) 空气 NaOH KClO3 MnO2 N2
17. (4分)(1)BC (2) NH4NO3+NaOH=NaNO3+NH3↑+H2O 碱
18. (4分) ④ ① CO2+2NaOH=Na2CO3+H2O
19.(3分)(l)白色或固体或辣味或易溶于水 (2)CuSO4或Cu(NO3)2
20. (5分) (1)乙 (2)=; HNO3+KOH=KNO3+H2O; 复合肥
21.(8分)(1)开放性试题,只要符合题意即可。下面是一种可行的办法:
所选试剂 判别方法
碳酸钙 取少量样品分别与碳酸钙反应,有气体产生的是稀盐酸,没有的是氯化钠溶液。(2分)
(2)操作方法:用玻璃棒分别蘸取两种溶液,在酒精灯上灼烧。
判断方法:有固体出现的是氯化钠溶液,没有的是稀盐酸。
22.(5分)(1)否 (2)CaCO3+2HCl=CaCl2+H2O+CO2↑ 有大量气泡产生 (3)Cl2
23.(6分)(1)Cu2(OH) 2CO3 ; CuSO4 、H2SO4 (2)CaO +H2O===Ca(OH)2 化合反应
三、实验与探究题(共2小题,计20分)
24.(8分)白 (1分)
实验与结论 实验Ⅰ:玻璃棒(1分) 不成立 (1分)
实验Ⅱ:稀盐酸(1分) 2HCl + Ca(HCO3)2 = CaCl2 + 2H2O + 2CO2↑ (2分)
交流与反思:不溶物在一定条件下可转化为可溶物(其他合理答案亦可) (2分)
25.(12分)(1)过滤;(1分)
(2)滴加盐酸至无气泡放出为止 ; 局部过热,造成液滴飞溅; 停止加热(3分)
(3)猜想Ⅰ:有气泡放出,石灰水变浑浊 (2分)
猜想Ⅱ:滴入稀硝酸(或稀盐酸)(1分) 猜想Ⅱ不成立 (1分)
猜想Ⅲ:滴入BaCl2[或Ba(OH)2、或Ba(NO)3]溶液和稀HNO3(2分)
有白色沉淀且不溶于稀HNO3(2分)
四、计算与分析题(共2小题,计10分)
26.(3分) (1)24︰3︰32 (2)98 39.8%。
27.(7分)⑴解:设原混合物中碳酸钠的质量为x
Na2CO3+BaCl2=2NaCl+BaCO3↑ (2分)
106 197
x 1.97g (1分)
= x=1.06g (1分)
已变质固体中氢氧化钠的质量分数= ×100%=78.8% (1分)
答:固体中氢氧化钠的质量分数为78.8%
⑵加入的盐酸没有全部用于跟碳酸钠反应,测定时所用盐酸的量偏多。另外,反应中生成的二氧化碳还需其他反应来吸收,造成计算、操作过程繁琐 (2分)
28.(1)AgNO3和NaCl(或Ba(NO3)2和Na2SO4等)
(2)BaCl2和Na2CO3(Ca(OH)2和Na2CO3等) (3)Cu(OH)2或Fe(OH)2或Fe(OH)3
29. 3、6、10、7、11、12
我不会插入word。
向明中学化学周测卷的介绍就聊到这里吧,感谢你花时间阅读本站内容,更多关于、向明中学化学周测卷的信息别忘了在本站进行查找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