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给同学们谈谈衡水中学英语名师黄琼,以及衡水中学黄伟对应的知识点,希望对各位同学有所帮助,不要忘记分享给你的朋友哦!
本文目录一览:
黄琬巧对中的实词和虚词 黄琬巧对中的实词和虚词?
黄琬巧对
黄琬幼而慧。祖父琼,为魏郡太守。建和元年正月日食,京师不见而琼以状闻。太后诏问所食多少。琼思其对而未知所况。琬年七岁,在旁,曰:“何不言日食之余如月之初?”琼大惊,即以其言应诏,而深奇爱之。
(选自《后汉书·黄琬传》)
【思考练习】
1.解释下面句子中加点的词语。
①太后诏问所食多少
诏:
②而深奇爱之
奇:
2.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琼思其对而未知所况。
译文:
②即以其言应诏。
译文:
3.“琼以状闻”有以下三种理解,其中不正确的一项是( )
①黄琼因此听说了这情况。
②黄琼把这情况报告皇上。
③黄琼把这情况让皇上听到。
4.结合选文说说黄琬说的日食后的样子到底是怎样的。
【参考答案】
1.①皇帝命令 ②认为与众不同
2.①黄琼思考该如何回答太后的询问但又不知怎样说清。②就按照黄琬说的回答。
3.①
4.如初升的弯月。
【参考译文】
黄琬小时候就聪明。祖父黄琼是魏郡太守。建和元年正月发生日食,京城里看不到那次日食情况,黄琼把他听到的情况报告朝廷,皇太后询问他日食的情况。黄琼思考该如何回答太后的询问却又不知道当时的情况。黄琬当时7岁,在旁边,说:“为什么不说日食剩下的像刚出来的月亮?”黄琼恍然大悟,立即按照黄琬说的回答皇太后,觉得黄琬与众不同并十分喜爱他。
[img]文言文阅读黄琼字世英
1. 文言翻译 黄琼字世英,江夏安陆人
【参考译文】
黄琼字世英,江夏郡安陆县人。黄琼最初因父亲的关系而任太子舍人,他以有病为由没有就任。父亲去世,他守孝期满,五官署连年召请他为官,他都没有答应。永建年间,公卿都向朝廷推荐他,于是他和会稽郡的贺纯、广汉郡的杨厚一起都以公车征召进京。黄琼走到纶氏,又称病不再前进。有关部门弹劾他对朝廷不敬,有诏书到县宽慰并予以遣送,这才没有停止(上路)。在这以前,朝廷召请的处士多名不符实,李固平日对黄琼就很钦佩,这时便写信迎接他说:“听说你已经渡过伊水和洛水,接近万岁亭,是不是很快就能任官服从王命呢?君子有言:伯夷太偏执,柳下惠太不恭敬,所以传书中说‘不做伯夷也不学柳下惠,折中而不偏激’。这可是圣贤处世立身所珍视的。如果确实想一辈子睡在深山住在深谷,追踪巢父、许由,这也就罢了;如果还有心参政救助百姓的话,现在正是时候。自古以来,清明的政治少而坏风俗多,一定要等到尧、舜出世,那这对于志士来说恐怕根本就没有机会了。从近来国家召请的人士看,他们的功业都没有什么可称道的,所以一般人就认为所谓处士纯粹是一帮欺世盗名之徒。希望先生能有深远的谋略,作出令众人叹服的成绩,为处士洗雪恶名。”黄琼到京,当即被任命为议郎,稍后又改任尚书仆射。
2. 《黄琼字世英阅读答案及翻译》古诗原文及翻译
作者: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第10~12题黄琼字世英,江夏安陆人。
琼初以父任为太子舍人,辞病不就。遭父忧,服阕,五府俱辟,连年不应。
永建中,公卿多荐琼者,于是与会稽贺纯、广汉杨厚俱公车征。琼至纶氏,称疾不进。
有司劾不敬,诏下县以礼慰遣,遂不得已。先是征聘处士多不称望,李固素慕于琼,乃以书逆遗之曰:闻已度伊、洛,近在万岁亭,将顺王命乎?盖君子谓伯夷隘,柳下惠不恭,故传曰“不夷不惠,可否之间”。
盖圣贤居身之所珍也。诚遂欲枕山栖谷,拟亦巢、由,斯则可矣;若当辅政济民,今其时也。
自生民以来,善政少而乱俗多,必待尧舜之君,此为志士终无时矣。自顷征聘之士,其功业皆无所采是故俗论皆言处士纯盗虚声愿先生弘此远谟令众人叹服一雪此言耳琼至即拜议郎稍迁尚书仆射。
初,琼随父在台阁,习见故事。及后居职,达练官曹,争议朝堂,莫能抗夺。
时连有灾异,琼上疏顺帝曰:“陛下宜开石室,案《河》《洛》,外命史官,悉条上永建以前至汉初灾异,与永建以后讫于今日,孰为多少。又使近臣儒者参考政事,数见公卿,察问得失。
诸无功德者,宜皆斥黜。伏见处士巴郡黄错、汉阳任棠,年皆耆耋,有作者七人[注]之志。
宜更见引致,助崇大化。”于是有诏公车征错等。
三年,大旱。琼复上疏曰:“昔鲁僖遇旱,以六事自让,躬节俭,闭女谒,放谗佞者十三人,诛税民受货者九人,退舍南郊,天立大雨。
今亦宜顾省政事,有所损阙,务存质俭,以易民听。尚方御府,息除烦费。
明敕近臣,使遵法度,如有不移,示以好恶。数见公卿,引纳儒士,访以政化,使陈得失。
又囚徒尚积,多致死亡,亦足以感伤和气,招降灾旱。若改敝从善,择用嘉谋,则灾消福至矣。”
书奏,引见德阳殿,使中常侍以琼奏书属主者施行。(选自《后汉书·黄琼传》,有删改)[注]作者七人:语出《论语》,指七位避世的隐者。
10.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乃以书逆贵之曰 逆:迎接B。
争议朝堂,莫能抗夺 夺:争夺C。 如有不移,示以好恶 移:改悔D。
使中常侍以琼奏书属主者施行 属:责成11.以下各组句子中,,全部表现黄琼在政治上见解卓异的一组是①永建中,公卿多荐琼者 ②自生民以来,善政少而乱俗多③诸无功德者,宜皆斥黜 ④明敕近臣,使遵法度⑤改敝从善,择用嘉谋 ⑥明连有灾异,琼上疏顺帝A。 ①③⑤ B。
②③④ C。③④⑤ D。
④⑤⑥12.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A。其功业皆无所采/是故俗论皆言处士纯盗虚声/愿先生弘此远谟/令众人叹服/一雪此言耳/琼至/即拜议郎/稍迁尚书仆射。
B。其功业皆无所采/是故俗论皆言处士/纯盗虚声/愿先生弘此远谟/令众人叹服/一雪此言耳/琼至即/拜议郎/稍迁尚书仆射。
C。其功业皆无所采/是故俗论皆言处士/纯盗虚声愿/先生弘此远谟/令众人叹/服一雪此言耳/琼至/即拜议郎/稍迁尚书仆射。
D。其功业皆无所采/是故俗论皆言处士/纯盗虚声/愿先生弘此远谟/令众人叹/服一雪此言耳/琼至即/拜议郎/稍迁尚书仆射。
13.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加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2分)⑴ 遭父忧,服阕,五府俱辟,连年不应。
(4分)译:⑵ 初,琼随父在台阁,习见故事。(4分)译:⑶ 数见公卿,引纳儒士,访以政化,使陈得失。
(4分)译:。
3. 【英语翻译黄琼字世英,江夏安陆人.琼初以父任为太子舍人,辞病不就
【参考译文】黄琼字世英,江夏郡安陆县人.黄琼最初因父亲的关系而任太子舍人,他以有病为由没有就任.父亲去世,他守孝期满,五官署连年召请他为官,他都没有答应.永建年间,公卿都向朝廷推荐他,于是他和会稽郡的贺纯、广汉郡的杨厚一起都以公车征召进京.黄琼走到纶氏,又称病不再前进.有关部门弹劾他对朝廷不敬,有诏书到县宽慰并予以遣送,这才没有停止(上路).在这以前,朝廷召请的处士多名不符实,李固平日对黄琼就很钦佩,这时便写信迎接他说:“听说你已经渡过伊水和洛水,接近万岁亭,是不是很快就能任官服从王命呢?君子有言:伯夷太偏执,柳下惠太不恭敬,所以传书中说‘不做伯夷也不学柳下惠,折中而不偏激’.这可是圣贤处世立身所珍视的.如果确实想一辈子睡在深山住在深谷,追踪巢父、许由,这也就罢了;如果还有心参政救助百姓的话,现在正是时候.自古以来,清明的政治少而坏风俗多,一定要等到尧、舜出世,那这对于志士来说恐怕根本就没有机会了.从近来国家召请的人士看,他们的功业都没有什么可称道的,所以一般人就认为所谓处士纯粹是一帮欺世盗名之徒.希望先生能有深远的谋略,作出令众人叹服的成绩,为处士洗雪恶名.”黄琼到京,当即被任命为议郎,稍后又改任尚书仆射.。
4.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
1.C 2.D 3.C 4.⑴天水百姓包括少数民族都非常仰慕他的美德,大家亲自到京城上书,请求留下鲁芝继续做天水太守。
(5分。大意2分。
关键词:“夷夏”、“阙”、“乞”各1分) ⑵先生您处在伊周的高位,一旦获罪被罢免,即使想牵一条狗都不可以了(更不要说统领人)。(5分。
大意3分。关键词:“见黜”、“虽”各1分) 1、(“逊”应为“退、退让”) 2、(A.于是、就 B.因为 C.都表转折 D.第一个为代词“他的”,第二个副词,表推测“大概”) 3、(“鲁芝深得曹爽信任”有误。
见第二段) 附参考译文: 鲁芝,字世英,扶风郿县人。世代有美名,是西州的大户人家。
他的父亲被郭泛所害。鲁芝从小流离失所。
十七岁时迁居雍地,致力于文化思想研究。被郡守举荐为上计吏,后被州郡征召为别驾。
魏车骑将军郭淮是雍州刺史,非常敬重鲁芝。于是举荐为孝廉,提升鲁芝为郎中。
刚赶上蜀相诸葛亮入侵陇右,郭淮又聘用鲁芝为别驾。平定了西蜀的入侵之后,郭淮又极力向公府举荐,鲁芝被任命为大司马曹真的属下,后调任为临淄侯文学。
郑袤向司空王朗推荐鲁芝,司空王朗也很器重鲁芝,后封鲁芝为骑都尉、参军事、代理安南太守,再后来又升任为尚书郎。曹真亲自督促关右军务时,鲁芝又参与大司马府的军机大事。
曹真去逝后,宣帝代替曹真督促关西军务,于是任命鲁芝参与骠骑军事,后调任天水太守。天水郡和蜀地相邻,常被蜀军侵犯掠夺,人口一直在下降,盗贼四起。
鲁芝竭力镇守防卫。又建立集市贸易,几年的工夫,被掠夺的土地都收复了。
又调任他为广平太守。天水百姓包括少数民族都非常仰慕他的美德,大家亲自到京城上书,请求留下鲁芝继续做天水太守。
魏明帝答应了这一请求,并且下诏嘉奖,以黄霸之美勉励他,加封他为讨寇将军。 曹爽辅政的时候,鲁芝被拜为司马。
多有正直的言论和深远的谋略,然而曹爽却不采纳。等到宣帝起兵要杀曹爽的时候,鲁芝又率领他的手下竭力保护曹爽,并劝曹爽说:“先生您处在伊周的高位,一旦获罪被罢免,即使想拉一条狗都不可以了(更不要说统领人),如果挟天子保住许昌,依仗帝王的威仪,号令天下征讨天下,谁敢不听从您呢!如果放弃这个决策而束手待毙,那不是想去东市被杀头,难道不令人痛心吗?”曹爽懦弱又被人迷惑,因而没有听取鲁芝的意见,于是束手就擒。
鲁芝也受到牵连而被下狱,论理当死,但他始终凛然不阿,始终不改坚贞的气节。宣帝很喜欢他,于是赦免了他。
武帝登基后,调任镇东将军,进爵为侯。因为他为官清廉为臣正直,向来不置办田宅,于是武帝派军士为他造了一座有五十间房屋的宅院。
鲁芝知道后,借口年高力微,告老还乡,向朝廷请求的奏表上了十多次,于是征召为光禄大夫,赐以特殊的地位,御赐随行吏卒及车马。羊祜作为车骑将军,于是以自己的位置让鲁芝,说:“光禄大夫鲁芝,洁身寡欲,为人谦和而不苟同,年迈华发,却始终在尽为臣之礼(孝命朝廷),尚且没有受到这样的待遇,我却超越了他(坐这么高的位子),凭什么来化解天下人(对我)的怨恨呢!”皇上没有听取。
(可见)他被人敬重到了这样的程度。泰始九年去逝,时年八十四岁。
武帝为他哀悼,并御赐大量的车马作为送葬之用,赐谥号贞,并赐墓地百亩。
5. 文言文《薛世雄》翻译
薛世雄,字世英,原本是黄河以东汾阴人,他的祖先后来迁移到了关内。父亲叫薛回,字道弘,在后周做官,后来做到泾州刺史。开皇初年,封为舞阴郡公,槽渠的监管,因为年老回乡。世雄年幼时候,和孩子们玩耍,就在地上画城池,号令其他孩子们相互攻守,有不听话的,就抽他,孩子们都怕他,没有不规规矩矩的。他父亲看到了感到十分惊讶,对别人讲:这个孩子一定会让我们家兴旺。
十七岁的时候,跟随后周武王讨伐北齐,凭战功封为帅都督。开皇时期,屡次立有战功,升迁为仪同三司·右亲卫车骑将军。隋炀帝即位,夷和獠多次联合起来叛乱,派世雄讨伐。又升为右监门郎将。世雄为官清廉谨慎,每当行军到击败敌人的地方,绝不骚扰百姓,皇帝因此嘉奖他。皇帝曾跟大臣们说:“我打算推荐一个人,不知道大家认识他吗?”大家都回答说:“我们怎么能够揣测得到皇上的心思。”皇帝说:“我要举荐的人就是薛世雄。”大家都觉得不错。皇帝又说:“世雄廉洁正气,有古人的优良作风。”
年末,用世雄为玉门道行军大将,和突厥启民可汗联兵攻打伊吾。军队到达玉门后,启民可汗违背了盟约,不派兵,世雄孤军奋战。伊吾开始时听说隋军不能来,都不防备,等到世雄的军队抵达后,十分害怕,请求投降,来到军前送上牛和酒。世雄于是就在汉朝的老伊吾城的东边修建城池,称为新伊吾,留下银青光禄大夫王威率领数千人守城,便回去了。皇上十分高兴,升为正议大夫,赏赐给他两千段。辽东之战,让世雄做沃沮道军将,和宇文述都在平壤打了败仗。撤军到白石山,被敌人层层包围,四面箭如雨下。世雄用得胜的军队作为先锋,挑选精锐骑兵200人率先进攻,敌人稍微胆怯,于是派兵追击,得胜归来。损失了很多兵马,免于责罚。第二年,皇帝又攻打辽东,被封为右侯卫将军,进攻塌顿道。军队到达乌骨城,恰逢杨玄感作乱,就撤军了。
皇帝达到柳城,让世雄作为东北道大使,燕郡太守,驻守怀远。那时候突厥多有强盗,周围的郡县百姓多受其害,下令让世雄率领十二郡的军队,巡逻边塞。开皇十年,再一次跟随皇帝到辽东,升为左御卫大将军,仍旧在涿郡留守。没过几年,李密兵进逼东都,中原混乱,下令世雄率领幽 蓟的精兵来抵挡。军队行军到河间,在城南驻扎,河间等地方一起聚集,依靠世雄的大军,想要讨伐窦建德。窦建德的家将走露了风声,亲自挑选数百精锐,夜晚前来偷袭。先进攻河间的军队,被打散后撤到世雄的驻地。正赶上天下大雾,不能分辨彼此,军队溃不成军,都各自逃命,于是打败。世雄和周围数十个骑兵逃进河间城,不久便生病了,回到了涿郡,不久就死了,死时63岁。有儿子:子万述、万淑、万钧、万彻,都因骁勇善战而闻名。
一字一句纯手打,赠人玫瑰,手留余香。
6. 黄琼传的全文翻译
此文出自《后汉书》卷六十一 左周黄列传第五十一 《后汉书黄琼传》原文: 黄琼字世英,江夏安陆人,魏郡太守香之子也。
香在《文苑传》。琼初以父任为太子舍人,辞病不就。
遭父忧,服阕,五府俱辟,连年不应。 永建中,公卿多荐琼者,于是与会稽贺纯、广汉杨厚俱公车征。
琼至纶氏,称疾不进。有司劾不敬,诏下县以礼慰遣,遂不得已。
先是,征聘处士多不称望,李固素慕于琼,乃以书逆遗之曰: 闻已度伊、洛,近在万岁亭,岂即事有渐,将顺王命乎?盖君子谓伯夷隘,柳下惠不恭,故传曰“不夷不惠,可否之间”。盖圣贤居身之所珍也。
诚遂欲枕山栖谷,拟亦巢、由,斯则可矣;若当辅政济民,今其时也。自生民以来,善政少而乱俗多,必待尧、舜之君,此为志士终无时矣。
常闻语曰:“峣峣者易缺,E825E825者易污。”《阳春》之曲,和者必寡,盛名之下,其实难副。
近鲁阳樊君,被征初至,朝廷设坛席,犹待神明。虽无大异,而言行所守无缺。
而毁谤布流,应时折减者,岂非观听望深,声名太盛乎?自顷征聘之士,胡元安、薛孟尝、朱仲昭、顾季鸿等,其功业皆无所采,是故俗论皆言处士纯盗虚声。愿先生弘此远谟,令众人叹服,一雪此言耳。
琼至,即拜议郎,稍迁尚书仆射。 初,琼随父在台阁,习见故事。
及后居职,达练官曹,争议朝堂,莫能抗夺。时连有灾异,琼上疏顺帝曰:“间者以来,卦位错谬,寒燠相干,蒙气数兴,日暗月散。
原之天意,殆不虚然。陛下宜开石室,案《河》、《洛》,外命史官,悉条上永建以前至汉初灾异,与永建以后讫于今日,孰为多少。
又使近臣儒者参考政事,数见公卿,察问得失。诸无功德者,宜皆斥黜。
臣前颇陈灾眚,并荐光禄大夫樊英、太中大夫薛包及会稽贺纯、广汉杨厚,未蒙御省。伏见处士巴郡黄错、汉阳任棠,年皆耆耋,有作者七人之志。
宜更见引致,助崇大化。”于是有诏公车征错等。
三年,大旱。琼复上疏曰:“昔鲁僖遇旱,以六事自让,躬节俭,闭女谒,放谗佞者十三人,诛税民受货者九人,退舍南郊,天立大雨。
今亦宜顾省政事,有所损阙,务存质俭,以易民听。尚方御府,息除烦费。
明敕近臣,使遵法度,如有不移,示以好恶。数见公卿,引纳儒士,访以政化,使陈得失。
又囚徒尚积,多致死亡,亦足以感伤和气,招降灾旱。若改敝从善,择用嘉谋,则灾消福至矣。”
书奏,引见德阳殿,使中常侍以琼奏书属主者施行。 自帝即位以后,不行籍田之礼。
琼以国之大典不宜久废,上疏奏 自古圣帝哲王,莫不敬恭明祀,增致福祥,故必躬郊庙之礼,亲籍田之勤,以先群萌,率劝农功。昔周宣王不籍千亩,虢文公以为大讥,卒有姜戎之难,终损中兴之名。
窃见陛下遵稽古之鸿业,体虔肃以应天,顺时奉元,怀柔百神,朝夕触尘埃于道路,昼暮聆庶政以恤人。虽《诗》咏成汤之不怠遑,《书》美文王之不暇食,诚不能加。
今庙祀适阕,而祈谷洁斋之事,近在明日。臣恐左右之心,不欲屡动圣躬,以为亲耕之礼,可得而废。
臣闻先王制典,籍田有日,司徒咸戒,司空除坛。先时五日,有协风之应,王即斋官,飨醴载耒,诚重之也。
自癸已以来,仍西北风,甘泽不集,寒凉尚结。迎春东郊,既不躬亲,先农之礼,所宜自勉,以逆和气,以致时风。
《易》曰:“君子自强不息。”斯其道也。
书奏,帝从之。 顷之,迁尚书令。
琼以前左雄所上孝廉之选,专用儒学文吏,于取士之义,犹有所遗,乃奏增孝悌及能从政者为四科,事竟施行。又雄前议举吏先试之于公府,又覆之于端门,后尚书张盛奏除此科。
琼复上言:“覆试之作,将以澄洗清浊,覆实虚滥,不宜改革。”帝乃止。
出为魏郡太守,稍迁太常。和平中,以选入侍讲禁中。
元嘉元年,迁司空。桓帝欲褒崇大将军梁冀,使中朝二千石以上会议其礼。
特进胡广、太常羊溥、司隶校尉祝恬、太中大夫边韶等,咸称冀之勋德,其制度赍赏,以宜比周公,锡之山川、土田、附庸。琼独建议曰:“冀前以亲迎之劳,增邑三千,又其子胤亦加封赏。
昔周公辅相成王,制礼作乐,化致太平,是以大启土宇,开地七百。今诸侯以户邑为制,不以里数为限。
萧何识高祖于泗水,霍光定倾危以兴国,皆益户增封,以显其功。冀可比邓禹,合食四县,赏赐之差,同于霍光,使天下知赏必当功,爵不越德。”
朝廷从之。冀意以为恨。
会以地动策免。复为太仆。
永兴元年,迁司徒,转太尉。梁冀前后所托辟召,一无所用。
虽有善人而为冀所饰举者,亦不加命。延熹元年,以日食免。
复为大司农。明年,梁冀被诛,太尉胡广、司徒韩演、司空孙朗皆坐阿附免废,复拜琼为太尉。
以师傅之恩,而不阿梁氏,乃封为B67D乡侯,邑千户。琼辞疾让封六七上,言旨恳恻,乃许之。
梁冀既诛,琼首居公位,举奏州郡素行贪污至死徙者十余人,海内由是翕然望之。寻而五侯擅权,倾动内外,自度力不能匡,乃称疾不起。
四年,以寇贼免。其年复为司空。
秋,以地震免。 七年,疾笃,上疏谏曰; 臣闻天者务刚其气,君者务强其政。
是以王者处高自持,不可不安;履危任力,不可不据。夫自持不安则颠,任力不据则危。
故圣人升高据上,则以德义为首;涉危蹈倾,则以贤者。
7. 求《后汉书 黄琛传》原文
应该是《后汉书 黄琼传》,黄琛是误写。
请看:《后汉书 黄琼传》原文:黄琼字世英,江夏安陆人,魏郡太守香之子也。香在《文苑传》。
琼初以父任为太子舍人,辞病不就。遭父忧,服阕,五府俱辟,连年不应。
永建中,公卿多荐琼者,于是与会稽贺纯、广汉杨厚俱公车征。琼至纶氏,称疾不进。
有司劾不敬,诏下县以礼慰遣,遂不得已。先是,征聘处士多不称望,李固素慕于琼,乃以书逆遗之曰:闻已度伊、洛,近在万岁亭,岂即事有渐,将顺王命乎?盖君子谓伯夷隘,柳下惠不恭,故传曰“不夷不惠,可否之间”。
盖圣贤居身之所珍也。诚遂欲枕山栖谷,拟亦巢、由,斯则可矣;若当辅政济民,今其时也。
自生民以来,善政少而乱俗多,必待尧、舜之君,此为志士终无时矣。常闻语曰:“峣峣者易缺,皦皦者易污。”
《阳春》之曲,和者必寡,盛名之下,其实难副。近鲁阳樊君,被征初至,朝廷设坛席,犹待神明。
虽无大异,而言行所守无缺。而毁谤布流,应时折减者,岂非观听望深,声名太盛乎?自顷征聘之士,胡元安、薛孟尝、朱仲昭、顾季鸿等,其功业皆无所采,是故俗论皆言处士纯盗虚声。
愿先生弘此远谟,令众人叹服,一雪此言耳。琼至,即拜议郎,稍迁尚书仆射。
初,琼随父在台阁,习见故事。及后居职,达练官曹,争议朝堂,莫能抗夺。
时连有灾异,琼上疏顺帝曰:“间者以来,卦位错谬,寒燠相干,蒙气数兴,日暗月散。原之天意,殆不虚然。
陛下宜开石室,案《河》、《洛》,外命史官,悉条上永建以前至汉初灾异,与永建以后讫于今日,孰为多少。又使近臣儒者参考政事,数见公卿,察问得失。
诸无功德者,宜皆斥黜。臣前颇陈灾眚,并荐光禄大夫樊英、太中大夫薛包及会稽贺纯、广汉杨厚,未蒙御省。
伏见处士巴郡黄错、汉阳任棠,年皆耆耋,有作者七人之志。宜更见引致,助崇大化。”
于是有诏公车征错等。三年,大旱。
琼复上疏曰:“昔鲁僖遇旱,以六事自让,躬节俭,闭女谒,放谗佞者十三人,诛税民受货者九人,退舍南郊,天立大雨。今亦宜顾省政事,有所损阙,务存质俭,以易民听。
尚方御府,息除烦费。明敕近臣,使遵法度,如有不移,示以好恶。
数见公卿,引纳儒士,访以政化,使陈得失。又囚徒尚积,多致死亡,亦足以感伤和气,招降灾旱。
若改敝从善,择用嘉谋,则灾消福至矣。”书奏,引见德阳殿,使中常侍以琼奏书属主者施行。
自帝即位以后,不行籍田之礼。琼以国之大典不宜久废,上疏奏:自古圣帝哲王,莫不敬恭明祀,增致福祥,故必躬郊庙之礼,亲籍田之勤,以先群萌,率劝农功。
昔周宣王不籍千亩,虢文公以为大讥,卒有姜戎之难,终损中兴之名。窃见陛下遵稽古之鸿业,体虔肃以应天,顺时奉元,怀柔百神,朝夕触尘埃于道路,昼暮聆庶政以恤人。
虽《诗》咏成汤之不怠遑,《书》美文王之不暇食,诚不能加。今庙祀适阕,而祈谷洁斋之事,近在明日。
臣恐左右之心,不欲屡动圣躬,以为亲耕之礼,可得而废。臣闻先王制典,籍田有日,司徒咸戒,司空除坛。
先时五日,有协风之应,王即斋官,飨醴载耒,诚重之也。自癸已以来,仍西北风,甘泽不集,寒凉尚结。
迎春东郊,既不躬亲,先农之礼,所宜自勉,以逆和气,以致时风。《易》曰:“君子自强不息。”
斯其道也。书奏,帝从之。
顷之,迁尚书令。琼以前左雄所上孝廉之选,专用儒学文吏,于取士之义,犹有所遗,乃奏增孝悌及能从政者为四科,事竟施行。
又雄前议举吏先试之于公府,又覆之于端门,后尚书张盛奏除此科。琼复上言:“覆试之作,将以澄洗清浊,覆实虚滥,不宜改革。”
帝乃止。出为魏郡太守,稍迁太常。
和平中,以选入侍讲禁中。元嘉元年,迁司空。
桓帝欲褒崇大将军梁冀,使中朝二千石以上会议其礼。特进胡广、太常羊溥、司隶校尉祝恬、太中大夫边韶等,咸称冀之勋德,其制度赍赏,以宜比周公,锡之山川、土田、附庸。
琼独建议曰:“冀前以亲迎之劳,增邑三千,又其子胤亦加封赏。昔周公辅相成王,制礼作乐,化致太平,是以大启土宇,开地七百。
今诸侯以户邑为制,不以里数为限。萧何识高祖于泗水,霍光定倾危以兴国,皆益户增封,以显其功。
冀可比邓禹,合食四县,赏赐之差,同于霍光,使天下知赏必当功,爵不越德。”朝廷从之。
冀意以为恨。会以地动策免。
复为太仆。永兴元年,迁司徒,转太尉。
梁冀前后所托辟召,一无所用。虽有善人而为冀所饰举者,亦不加命。
延熹元年,以日食免。复为大司农。
明年,梁冀被诛,太尉胡广、司徒韩演、司空孙朗皆坐阿附免废,复拜琼为太尉。以师傅之恩,而不阿梁氏,乃封为B67D乡侯,邑千户。
琼辞疾让封六七上,言旨恳恻,乃许之。梁冀既诛,琼首居公位,举奏州郡素行贪污至死徙者十余人,海内由是翕然望之。
寻而五侯擅权,倾动内外,自度力不能匡,乃称疾不起。四年,以寇贼免。
其年复为司空。秋,以地震免。
七年,疾笃,上疏谏曰:臣闻天者务刚其气,君者务强其政。是以王者处高自持,不可不安;履危任力,不可不据。
夫自持不安则颠,任力不据则危。故圣人升高据上,则以德义为首;涉危蹈倾,则以贤者为力。
唐尧以德化为寇。
衡水中学英语名师黄琼的介绍就聊到这里吧,感谢你花时间阅读本站内容,更多关于衡水中学黄伟、衡水中学英语名师黄琼的信息别忘了在本站进行查找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