衡水太极拳名师(衡水的武术家有谁)

今天给各位同学分享衡水太极拳名师的知识,其中也会对衡水的武术家有谁进行解释,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别忘了分享本站,现在开始吧!

本文目录一览:

太极拳十大名师

太极拳十大名师如下:

1、杨澄甫先生——"太极拳乃柔中寓刚,棉里藏针之艺术,姿势要中正圆满,沉着松净,动作要轻灵圆转,纯以神行。"

2、郑曼青先生——"吞天之气,接地之力,寿人以柔。十三式之体用各得一式, 其用曰捋,其体曰中定。如此而已。应用时有一招捋就够了。拳架不过为学练而设计,其实到应用,一招都不需要。"

3、郝为真先生——"初练时,如身在水中,两足踏地,动作如有水之阻力。第二层,则如身在水中,两足浮起,浮游水中,能自如运动。第三层,则身体轻灵,两足如在水面上行走,临渊履冰,神气内敛,不敢有丝毫散乱。此则拳成矣。

4、石明先生——"飘走接散虚空,肩腰胯三道气圈——这就是太极拳体用的全部。要想与人接手不犯丢扁顶抗等毛病,必须具备两个条件:一是飘,二是走。

飘就是全身关节肌肉节节松开,僵力拙力完全除掉,脚下没有一点死力之处,且有一种升腾感;走就是气走,意为向导气随行,内气能在身体内随意行走。

5、杨禹廷先生——"柔软不是软弱无力,极柔软是高度的不丢不顶,如影随形,触之总觉得空虚无物,摸不到对方的中心,进则落空,退则失势。

极坚刚是受者总觉得对方力气大,自己处处不能得机得势。另一方面,久练之后,产生一种鼓荡之劲,一种极富弹力的整体劲。(如大海里的水浪飘起万吨巨轮。)"

6、陈微明先生——"放松肌腱,松开关节,以求松柔。求其柔者,可使全身能撤散而不连带也。假如推其手,手动而肘不动;推其肘,肘动而肩不动;推其肩,肩动而身不动;推其身,身动而腰不动;推其腰,腰动而腿不动,故能稳如泰山。

7、向恺然先生——太极就是一个圆圈。太极拳就是有无数的圆圈联贯而成的一种拳法。无论一举手一投足皆不能离这个圆圈。离了这个圆圈,便违背了太极拳的原理。不但举手投足皆不能离这个圆圈,四肢百骸不动则已,动则皆不能离圆圈。

8、董英杰先生——"太极拳练法,以心行气,不用浊力,纯任自然,筋骨鲜折曲之苦,皮肤无磋磨之劳。不用力何能有力?盖太极练功,沉肩坠肘,气沉丹田。气能入丹田(丹田为气总机关),由此分运四肢百骸,以气周流全身,意到气至。

练此地位,其力不可限量矣。先师云:极柔软然后极坚刚。即此之谓也。"

9、汪永泉先生——太极拳就气圈而言有‘三平一竖’四大圈。平圈有肩圈、腰圈、胯圈;竖圈有下丹田处的立体圈。肩圈主人体平衡,腰圈主人体旋转,胯圈主人体进退;丹田立体圈主人体技击发力。

10、马岳梁先生——"太极拳的‘轻’不能用单纯不用力来解释。轻是相对于重而言的。轻就是不能用‘爆发力’,避免双重。

轻也不是松懈。松懈和爆发力均为太极拳之大忌。轻是有力不用。所以说‘似松非松,将展未展’为太极劲。太极拳的动作、手、眼、身法、步法都介于有力无力之间。呈现将展未展之势,虚实宜分清楚,才能构成太极劲。"

[img]

现在十三名太极名家是哪些人

分别是:高小军,陈全忠,马虹,窦汉东,陈伯祥,王西安,朱天才,陈小旺,陈正雷,乔诺山,李新,陈永福,马国相,和有禄。

详细介绍:

高小军 国家体育总局武术运动管理中心主任、中国武术协会主席。

陈全忠西安市武协委员、西安市陈式太极拳研究会会长、中国温县国际太极拳年会西安市分会会长,并兼任美国ACT陈式太极拳协会、广州及邯郸等地太极拳组织的名誉会长、顾问等。

马虹 河北省石家庄市武协副主席、石家庄陈式太极拳研究会会长、河南温县国际太极拳年会组委会副秘书长,师从陈式太极拳当代宗师陈照奎。中国武术八段。

窦汉东南京陈式太极拳研究会会长,兼国际太极拳年会副秘书长,世界文化艺术研究发展中心研究员,国际名人协会理事,中国民间武术家联谊会副秘书长。

陈伯祥温县陈家沟人,陈式太极拳总会副会长,河南省陈式太极拳协会副主席。自上世纪六十年代以来,足迹遍至国内二十多个省、市,于1995年以来又教授韩国、日本、瑞典等国弟子,国内外习练陈式太极拳小架者,多出自其门下。

王西安温县陈家沟人。陈家沟太极拳“四大金刚”之一,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陈式太极拳继承人。现任陈家沟武术院院长,中国民间武术家联谊会会长,焦作市武术协会副主席,研究其拳法的王西安拳法研究会,目前遍布世界各地。

朱天才温县陈家沟人。陈家沟太极拳“四大金刚”之一,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陈式太极拳继承人。现任温县武协理事、太极拳研究主任、太极拳专修院院长,被国内外二十多个国家及地区的一些武术协会和高等院校武馆聘为顾问和名誉教授。

陈小旺温县陈家沟人。陈家沟太极拳“四大金刚”之一,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陈式太极拳继承人。现任陈家沟太极拳学校校长,陈家沟陈式太极拳协会名誉会长,陈家沟太极拳学校校长兼国际部主席,陈家沟太极拳协会技术总顾问,世界陈小旺太极拳总会会长。

陈正雷温县陈家沟人。温县陈式太极拳研究会会长,河南陈正雷太极文化有限公司董事长,太极拳总教练,河南武术管理中心副会长,河南省武协副主席,中国当代“十大武术名师之一”,河南省陈式太极拳协会执行主席,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陈式太极拳杰出传人。陈家沟太极拳“四大金刚”之一。1983年以来应邀数十次出访四十多个国家讲学传拳,并被国内外五十余个武术团体聘为太极拳顾问、名誉主席和名誉会长。

乔诺山现任焦作市陈照奎拳法研究推广协会会长、总教练,陈小旺拳术研究会名誉会长。太极拳大师。整理编写了多部专著,先后应聘到国内外及大专院校,社团组织传拳授艺。

李新 宝鸡市人,精研陈式太极拳三十余年,中国太极拳名师,中国温县国际太极拳年会副秘书长,宝鸡市武术协会副秘书长、太极拳专委会副会长。现任宝鸡市陈式太极拳研究会会长。

陈永福祖籍温县陈家沟。现任陕西省西安萃华武术馆馆长,陕西省武术协会高级辅导员,西安武术协会委员兼教练,保定陈式太极拳协会名誉会长兼顾问,广东省惠州中威太极武术馆名誉馆长,韩国太极拳协会掤捋挤按太极拳学校教授。

马国相职业太极拳家。首创“马国相太极武术学校”,2002年在广东珠三角地区创办“马国相太极武馆”,现任太极武馆馆长兼总教练。曾获“全国太极拳十大名师”“国际太极拳年会太极拳名师”等荣誉称号。

和有禄太极拳名家、中国武术七段、和式太极拳代表人物。其9岁随夫和士英研习家传太极拳,经三十多年苦练勤悟和理论探研,深得和式太极拳之精奥。近年来,他曾先后赴国内各地及韩国等国传授和式太极拳,培养弟子、学生万余人,使和式太极拳广为传播,并跻身为六大门派之一。

太极拳简介:

太极拳是“太极”的一种派生事物,不等于是“太极”。太极拳的动静,只是“太极”动静的一种,不是“太极”的其他动静或全部。

太极拳是有形有质,是形质相成的体育运动项目。所以太极拳的传授不能只讲形,不讲质。既要讲形又讲质,做到形质兼备。这个问题要从历史上对太极拳最早立论概括说起。

太极拳宗师王宗岳在其《太极拳论》开篇说:“太极者,无极而生,动静之机,阴阳之母,动之则分(开),静之则合”。这段话有多层含义。其中“动之则开,静之则合”,是太极拳最早最高的精辟概括。

太极拳之理虽屡有阐发,但纵横以观之,习者芸望 明师绝少。那掩关自守者有之;将那精微所在深自秘惜,学子皆不得见;功力所限;对拳理精意管窥蠡测者有之,以此类孔见为据修炼则误已,倘竟以此传授则误人;于拳理懵然不知者亦有之,却说玄弄虚,言不及义,则更是贻害无穷。

陈式太极拳宗师陈公发科、心意六合门宗师胡公耀贞两位武术大师,以其毕生的精力和智慧体悟和实践着太极拳之真。冯志强先生得天独厚师从两位大师,将两位大师的倾授融会贯通,以自身对太极拳的深刻理解,对传统的陈式太极拳成功地进行了继承和发展,创立了深刻反映万物本象的心意混元太极拳(简称混元太极拳)。混,取万物万象意;元,为初始根本之意。冯先生将自己的真知灼见,贯彻到功法和拳法之中,以造福人类之心,毫无保留地奉献于世。我们的世界,是运动的世界。亿万年来,自然界中,日经月行,星环辰绕,莫不循圆以为轨道;水滴而形珠,石磨而状卵,石滚水注,莫不符合圆的规律;禽兽的扬降与走跃,也莫不留下圆弧之轨迹。人类发展了科学技术,而察今日飞机之螺桨,车辆之转轮;电动之机械,乃至物质之微观结构,同样无一脱离圆的运动。直线是无限大的圆之一段,点即是无限小的圆,螺旋则是圆与其它因素的合成。圆运动乃是万物运动的本质,乃是乾坤大道。

太极宗师孙剑云简介

孙剑云是孙式 太极拳 的第二代掌门人,她天资聪慧、志趣颇广、多才多艺、攻书画、尤精山水,可谓是文武兼修,是名出色的一代宗师,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关于:太极宗师孙剑云。欢迎阅读!

太极宗师孙剑云个人简介

名贵男,字书庭,“一代宗师”、“赛活猴”、“虎头少保、天下第一手”孙禄堂老先生之嫡女,孙氏太极拳第二代掌门人。1931年随父赴江苏省国术馆任教。1957年被聘为中国 武术 表演赛国家名誉裁判。1959年任第一届全运会武术比赛裁判长。1983年,为继承和发扬其父的武学体系与武学思想,恢复其父曾创建的蒲阳拳社活动,并将该组织更名为蒲阳同学会。同年创立孙氏太极拳研究会,被选为会长,并出任北京市形意拳研究会的第一任会长,北京市武术协会副主席。1984年任北京市西城区政协委员。

孙剑云7岁始父亲传授她武功,至1931年家学已有所成,随父赴镇江国术馆任女子武术班教习。1959年中国第一届武术比赛中被国家体委聘为名誉国家裁判。1962年和1963年在北京市举办的两届武术表演赛中被聘为副总裁兼裁判长。1982年作为特邀代表出席武术工作会议,并做了关于《武术与道德》的专题发言受到党和国家领导人的接见。

为使孙氏太极拳加速普及,先后编写出版了《孙氏太极拳》、《孙氏太极拳简化套路》、《行意剑》等专著。孙剑云幼承庭训,承父之绝迹,得拳中真谛,同时也继承了其父的高贵品质和尚武精神。无论是身在顺境,还是身在逆境,总是把自己的全部身心都投入到武术发展和传艺之中。在1982年、1984年,她参加了南京、武汉两届国际太极拳表演,其功架纯正、内涵丰富,受到武术界人士的好评。

1983年她一手成立了北京武协孙氏太极拳研究会,并以此为基础,与海内外孙氏太极拳传人广泛取得联系。多次到上海、广州、南京等地传艺授徒。并担任四民武术研究社名誉副社长。1985年,孙剑云老师赴日本表演太极拳,在东京、大阪等七个城市讲学,受到日本武术界的高度重视。《孙氏太极拳》一书翻译成日文在日本发行。1986年孙剑云虽已73岁高龄,又应邀东渡日本讲学。在她的帮助和指导下国内、国外相继建立了孙氏太极拳组织或研究会。美国加州中华武术学院长赞许孙剑云“灿如繁星集万人视线,明如皎日放一代光辉”。

1988年,在广州举办了孙式太极拳骨干培训班。1991年,在蒲阳国际传统武术大会上,任主席团成员,并被赠予“桃李成蹊”匾幅。同年,还出席了河北永年国际太极拳联谊会,任主席团成员,下场表演,并作了《读孙式太极拳》的演讲,后收入《太极名人谈真谛》一书中。以后历届联谊会,孙剑云老师都作为特邀嘉宾,多次出席并参加表演。1992年,中国武协及中国武术研究院在北京体院召开太极拳推手研讨会,孙剑云老师以耄耋之龄应邀前往,并与到会的诸位名家进行推手交流,在场名家对她推手功夫的技巧精湛、功力浑厚无不叹服。1982~1993年,孙剑云老师曾两下广州,六赴江南,数出关外,授艺教拳,为武术的普及工作做出了很大的贡献。1994年,孙剑云老师随著名武术家、北京武术院院长吴彬赴香港,参加国际武术观摩大会,在大会上表演了孙式太极拳,吴彬院长赠联曰:“年高体健惊四座,身轻步捷成明星。”1995年,在首届“中华武林百杰”评选活动中,被评为中国当代十大武术名师。

她精太极,通八卦,善形意,尤其八卦变剑更是深得其父之精髓,曾被当时著名武术家李景林先生誉“女中魁元”,贺龙元帅也曾赞其为“五朵武花”之一。

孙剑云天资聪慧,志趣颇广。少年时期曾随高道天练书法,又随吴心谷习诗文。1933年入张恨水创办的北平北华美术学校雪绘画,专攻山水、仕女,尤精工笔。其在练功之余,常临池挥毫,寄情笔端。其书如游龙飞凤、天马行空,圆润酣畅、潇洒淋漓;其画若高山流水、云中飞雁、气势恢宏、婀娜端庄。可惜,她老人家这些绝笔真品,均散落民间。

孙剑云一生秉承父志,大有其父之遗风,以“习武之人最重武”为座右铭,不以“正宗”、“嫡传”而自居,谦和待人;不以家传武功为私有,倾囊相授;不以授武为谋利手段,安贫乐道。著述有《孙氏太极拳》、《孙氏太极拳简化套路》、《孙氏太极剑》、《八卦拳变拳》、《八卦剑变剑》等书,并有《孙氏太极拳》、《形意拳》等录像带问世。其弟子遍及海内外。在中国20多个省(市)、自治区、香港、澳门、台湾及美国、日本、加拿大、英国、瑞典、新加坡等国家和地区均有孙氏太极拳研究会。曾多次赴日本、香港等国家和地区教学及表演。孙老师倾毕生之精力,为继承、发扬并传播中华武林一奇葩,做出了杰出贡献。

太极宗师孙剑云的艰苦岁月

孙剑云一生坎坷,她说:“我的一生就像照的那心电图似的,曲曲折折。”母亲去世时,剑云的父亲、大哥、三哥都已过世,家中只剩下她和二哥。为母亲办丧事那天,大嫂、二哥、二嫂还有几个老师兄都聚在一块儿,商量以后的家务事怎么办。二哥说:“老姑娘,大哥这姨太太怎么办?要我说,给他们400块钱,一个孩子100,领着走,咱们养不着。”大哥的姨太太是满族正黄旗出身,让人伺候惯了,什么 家务活 都不会干,孙剑云说:“那哪儿行呀!那皇族没干过事,什么都不会,弄四个孩子,远了让他们活两年,赶明儿拉着棍子要饭,丢咱们孙家的脸,人家戳咱的脊梁骨:‘瞧瞧,这是孙禄堂的后代!’爸爸刚死一年,妈的灵还没出堂,不能这么办!”“那怎么着,反正我没法儿要。”孙剑云说“我要!”大哥的姨太太感激涕零,当时就跪下了,说:“你这么年轻,以后要结婚怎么办?”孙剑云说:“为了我大哥这几个孩子,我不结婚了。”……那年,孙剑云只有二十一岁。

没想到三年不到,大哥的姨太太也死了……”孙剑云辛辛苦苦地拉扯这四个比她小不了几岁的孩子长大成人,并没有求他们的报答。六十年代孙剑云最苦那阵子,始终没有跟几个侄子联系,最后还是侄子自己从体委打听到了姑姑的下落。孙剑云常对她的侄子们 说说 :“我供你供到你拉车让你认识胡同,我只是想让你们在孙家成人,不企图你们的回报。”

“我把四个孩子都抚养成人了,我对得起孙家,我虽然今年86岁了,至今仍孑然一身,但我无怨无悔。”

太极宗师孙剑云乐观性格

孙剑云没有责怪命运,始终微笑着面对遇到的一切坎坷与困难。母亲41岁才生剑云,剑云又是家中唯一的女儿,按照孙剑云自己的话来说,没出生就有伺候的人了,自己经常是:“张妈,给我拿毛衣。”;“李妈,我要喝茶。”……但即使是在最困难的时候,孙剑云也从来没有说过“想当年”这样的话,安于现状。困难时期,孙剑云当过保姆,给人看过孩子,帮人做活、做饭……什么都干过。孙剑云觉得这没有什么不好意思的,我出卖劳动力,自己凭本事养活自己。“当时保姆一个月30块,我说您就给我10块钱就成,因为10块钱就够我交房租水电的了,多了也没用。我想小时候老使唤别人,这回也尝尝当保姆是什么滋味,老觉得挺好玩的。”难怪孙剑云被老师兄们称作“游戏三昧”。

提起当年住的小平房,孙剑云说:“在西绒线胡同,4.7米,是一个四合院里人家堆东西用的小厨房。小屋唐山地震的时候房要塌,房管局就这儿支个棍,那儿支个棍,等我搬过去买了铺板,哪哪儿都是棍,靠不了墙,我侄子就拿锯,在铺板上这儿锯个月牙儿,那锯个窝儿,那铺板还留着呢,上边又有四楞又有拐弯,有纪念意义。”

如果不是开朗地笑对人生,如果不是坚强地直面坎坷,她也许根本活不到今天。

太极宗师孙剑云文武兼修

孙剑云多才多艺,攻书画,尤精山水、仕女,可谓文武兼修。孙剑云是父母的掌上明珠,从小就聪明伶俐,惹人喜爱。父亲一会儿见不着剑云,就嚷嚷:“老姑娘哪去了?”

成天见父亲教、师兄练,太极拳──孙剑云早就自己看会了。有一天,剑云正一个人在小屋里练太极拳练得起劲,正好被父亲撞见:“这是谁教你的?”“我自己会的。”父亲很高兴:“哎,来来来,我给你改改。”从此父亲就开始教剑云练拳了。

马畅是什么来头?

马畅父亲马国相,出生于中医世家,陈氏太极拳十二代传人,职业太极拳家。师承于陈家沟太极名宿陈启旺、朱天才二位大师,多次在国际、国内武术赛事上获得金牌。1987年在东北传播陈氏太极拳,并首创 “马国相太极武术学校”; 2002年在广东珠三角地区创办“马国相太极武馆”,弟子遍及港澳台地区,在国际、国内武术、太极拳竞赛中摘金夺冠;教学之余撰写了数十篇武术教学,太极拳技击论文,发表于《中华武术》、《武林》、《武魂》等杂志上;2002年荣获全国陈氏太极拳十大名师称号;同年被国际太极拳年会评定为“太极拳名师”;著有《我的太极之路》、《太极初步》、《陈式太极功夫》系列、《太极拳的神韵》等专著。事迹被收录在《中国太极拳辞典》,《中国武术气功大辞典》等,现任广东东莞马国相太极武馆馆长兼总教练。 马畅就是在这样有着深厚文化底蕴的家庭成长。 所以马畅不仅在武术太极技艺上有一定的造诣,在太极文化的修养及理解上,也及其深刻。 虽年纪轻轻,现已出版个人著作四本: 1、《太急?太极!马畅时尚太极》书籍+光盘 2、《陈式22式简化太极拳》书籍+光盘 3、《陈式太极拳56式竞赛套路》书籍+光盘 4、《陈式太极单剑》书籍+光盘 马畅的书籍在全国各大书店体育类专柜持续销售,销量在体育武术类书籍中遥遥领先,成为广大太极爱好者的最流行教材。

马畅,这位年轻的全国武术太极拳锦标赛冠军完全可以颠覆你对太极拳的很多传统印象。时尚的发型、显眼的耳环、精致的面容,当她开始了那行云流水,快慢相间、动静相融的太极招式时,你会发现,现代与古典、激扬与沉稳可以在她身上自然的融合与释放。 很多人初见马畅,得知她的太极经历,总是感到无比惊讶。清纯靓丽的形象、还有深厚的太极造诣,这两种特质的反差,正是马畅独特魅力所在。而这种传统文化与她时尚靓丽外形的完美结合,给传统的太极带来了一股清爽的春风! 但从小深受传统文化熏陶的马畅、加之她家传的太极技艺,使马畅虽然年纪轻轻,但对太极的领悟颇深,得到了社会各界人士的广泛赞许及响应。 马畅现已不仅仅是太极界中的知名人士,如今她也是媒体的热点人物之一,成为了掀起强烈中国风的、有着深厚文化底蕴的新一代偶像人物,并被各大媒体赞誉为“最美武术冠军”! 而作为全国武术太极拳冠军的马畅,她多才多艺、能歌善舞,又将时尚流行的歌曲与古老传统的太极相互融合,表演形式的新颖令各大演出商家、演出活动所钟爱!虽然马畅总说自己不算是娱乐界的人士,但是,作为国际太极文化传播大使得马畅,无疑也掀起了一股强烈的娱乐中国风!随着马畅越来越多的出现在大众的视野内,马畅健康、阳光、活泼、向上、时尚的特点让更多的人们所喜爱!越来越多的领域注意到这个出身体育界的阳光健康女孩,电影约、广告约、代言约、演出约 均纷纷而至。

李银桥和李小龙谁武功高

应该是李小龙,不过李银桥也很厉害。他曾经是毛主席的首席保镖,也是保护主席安全的保镖,太极拳和太极拳剑。我们知道当毛主席的保镖肯定是万分之一,那么李银桥的武功有多好呢?人们喜欢把他和许相提并论,那么打败了许吗?让我们和男人世界网的编辑谈谈。

在我党历史上,能当毛主席的保镖,都是万里挑一的高手,比如陈龙、张耀祠、汪东兴等等。

不过,要说武功最高的,可能就要数李银桥了。

李银桥(19272009),河北省安平县东河疃村人,武当派的俗家弟子,擅长太极拳和太极剑;曾先后任毛泽东主席的卫士、副卫士长、卫士长。

李银桥1927年生于河北衡水,家境贫寒,很小的时候就被家人送去了武当山,有口饱饭吃。

虽然李银桥在武当的身份是学徒、杂役,但他天赋极高,是个练武的奇才,因此很快就被武当的师傅们看中了,精心教他练武,几年下来,李银桥俨然已成为一颗耀眼的武学新星,尤其精通太极拳和太极剑

衡水太极拳名师的介绍就聊到这里吧,感谢你花时间阅读本站内容,更多关于衡水的武术家有谁、衡水太极拳名师的信息别忘了在本站进行查找喔。

本文转载自互联网,如有侵权,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