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考点周测卷(化学卷答案)

今天给各位同学分享化学考点周测卷的知识,其中也会对化学卷答案进行解释,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别忘了分享本站,现在开始吧!

本文目录一览:

化学试卷及答案

中考化学2012一轮复习复习第六单元

一、选择题(本题包括8小题)

1.下列关于金刚石、石墨、C60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它们都是电的良导体

B.石墨质软,可作铅笔芯

C.C60是一种新型的单质

D.金刚石硬度大,可切割大理石

2.中华炭雕(主要成分是木炭)是一种集观赏与空气净化于一体的工艺品,关于它的说法错误的是( )

A.炭雕摆设要远离火种

B.炭雕艺术品可以长久保存

C.炭雕是轻质透明的固体

D.炭雕能吸附室内有害气体

3.当前人们已经认识到无节制排放二氧化碳的危害,纷纷提倡“国家应低碳发展经济,个人应低碳生活”。下列做法不符合上述理念的是( )

A.尽量采用公共交通工具出行

B.拆除低效率的小型燃煤发电厂

C.积极研究开发氢气燃料

D.拒绝使用含碳元素的物质

4.下列对一氧化碳的认识中,错误的是( )

A.一氧化碳有可燃性,可用作燃料

B.一氧化碳有还原性,可用于冶炼金属

C.室内放一盆水,能防止一氧化碳中毒

D.分子的不断运动,能使一氧化碳向四周弥漫

5.把干燥的蓝色石蕊试纸放在CO2气体中,石蕊试纸不变色。将CO2气体通入滴有石蕊指示剂的水中,溶液变红色。再将该溶液敞口加热一段时间,发现溶液的红色褪去,冷却到原温度后,再次通入CO2,溶液又变红色。上述实验现象不能说明的是( )

A.CO2能和水发生化学反应

B.CO2的水溶液具有酸性

C.加热能使CO2水溶液的酸性减弱

D.CO2具有酸性

6.下列对一些事实的解释错误的是( )

7.实验室制取气体选择收集方法时,下列性质:①颜色;

②密度;③溶解性;④可燃性;⑤能否与水反应,必须考虑的是( )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③④⑤ D.②③⑤

8.利用如图所示装置,能完成实验室制取气体的是( )

A.用①③制取氧气

B.用②③制取二氧化碳

C.用②④制取氧气

D.用①⑤制取二氧化碳

二、填空与简答题(本题包括4小题)

9.碳和碳的化合物都是非常重要的物质。

(1)碳原子的结构示意图为 ,碳原子的核电荷数是______________。

(2)碳的单质有多种,具有下列结构的碳单质中,由分子构成的是_______(填选项号)。

(3)上海世博会体现的“低碳”亮点主要降低了___________气体的排放。

10.2011年6月5日世界环境日主题为“共建生态文明,共享绿色未来”。旨在传递低碳生活理念,提高公众环保意识。该主题倡导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低能量、低消耗的生活方式,从而减少对大气的污染,减缓生态恶化。

(1)任何事物都有其两面性,二氧化碳在生活、生产中也有着广泛的应用。例如:

①日常生活中做灭火剂,这是利用了二氧化碳密度比空气大和___________的性质。

②工业上以二氧化碳为原料制备纯碱。请写出检验纯碱中CO32-的方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大气中的二氧化碳通过植物的光合作用能生成氧气,请写出实验室中制取氧气的化学反应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用如图所示装置研究“活性炭吸附能力与温度变化的关系”。将NH4NO3固体加入到水中搅拌,观察到两侧玻璃管中液面上升的高度不同。

(1)由于试管内气体的压强________(填“增大”或“减小”),使得玻璃管内液面上升。

(2)NH4NO3固体溶于水________(填“放出”或“吸收”)热量。

(3)活性炭吸附气体的能力随温度________而增强。

12.A、B、C、D、E是初中化学中常见的不同物质,其中A为黑色固体。其转化关系如图所示:

(1)A的化学式为________,B的化学式为________。

(2)若C为难溶性钙盐,写出由E→D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图中所示的所有转化的化学反应中,一定不包含的基本反应类型是________反应。

三、实验与探究题(本题包括2小题)

13.如图是实验室用碳酸钙与稀盐酸反应制取二氧化碳并验证其性质的实验装置图,试根据题目要求回答下列问题:

(1)仪器a的名称是________;装置A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

__________,装置C中观察到的现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装置D中观察到下层蜡烛先熄灭,上层蜡烛后熄灭,说明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大,它不能燃烧,也不能支持燃烧。由此可知,二氧化碳在生活中可用于________________。

(3)实验室用装置E来收集二氧化碳时,二氧化碳应从_______(填“c端”或“d端”)通入。

14.某化学兴趣小组利用如图装置探究制取气体的原理、方法及性质。结合装置图,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图中标号仪器的名称:a_______,b_______。

(2)用双氧水和二氧化锰制取氧气时,可选用的发生装置是_______(填上图字母),可选用C装置收集氧气,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3)实验室常用氯化铵固体与碱石灰固体共热来制取氨气(NH3),应选择的发生装置是_______(填上图字母)。

(4)该小组设计了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既可用于制取气体,又可用于探究物质性质。

①当打开K1、关闭K2时,利用Ⅰ、Ⅱ装置,可进行的实验是_______(填字母)。

a.大理石与稀盐酸反应制取二氧化碳

b.锌与稀硫酸反应制取氢气

②当打开K2、关闭K1时,可以利用Ⅰ、Ⅲ装置制得二氧化碳并验证其性质。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若要证明二氧化碳能与水发生反应,应向烧杯的水中加入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计算题(本题包括1小题)

15.钙是维持人体正常功能所必需的元素。右图所示为

某种补钙剂“钙尔奇”说明书的一部分。取1片钙

尔奇,放入盛有10 g稀盐酸的烧杯中,其中碳酸钙

跟盐酸恰好完全反应(其他成分与盐酸不反应)。烧

杯内物质质量变为11.34 g。

试计算:

(1)每片钙尔奇中含碳酸钙的质量。

(2)服用这种补钙剂,每人每天摄入钙元素的质量。

(3)所用稀盐酸中溶质的质量分数。

答案解析

1.【解析】选A。金刚石、石墨、C60虽都是碳元素组成的单质,但是由于碳原子的排列方式不同,其物理性质差异很大。其中,石墨具有导电性,但金刚石、C60不导电;金刚石硬度很大,而石墨则质软,故A不正确;B、D正确;C中,C60中只含有碳元素,故其为单质。

2.【解析】选C。木炭是黑色固体,不是轻质透明的固体。

3.【解析】选D。倡导低碳生活,是指减少CO2的排放,而不是拒绝使用含碳元素的物质。

4.【解析】选C。因CO不能溶于水,也不跟水发生反应,故即使室内放水,也不能防止煤气中毒。最好的方法应是保持房间的通风。

5.【解析】选D。把干燥的蓝色石蕊试纸放在二氧化碳气体中,石蕊试纸不变色,说明二氧化碳不具有酸性。当二氧化碳溶于水后能使石蕊指示剂变红色,说明二氧化碳与水反应,并生成一种酸性物质,当加热该溶液时,红色逐渐褪去,说明酸性逐渐减弱。

6.【解析】选C。焦炭把铁从铁的氧化物中还原出来,表明焦炭具有还原性,铁的氧化物具有氧化性。

7.【解析】选D。选择气体的收集方法时,可以根据气体的密度与空气的大小关系,确定是用向上排空气法还是向下排空气法收集;也可以根据气体的水溶性及能否与水发生化学反应确定能否用排水法收集。故选D。

8.【解析】选C。实验室制取氧气时,若用加热氯酸钾法,可选用①做发生装置,若用过氧化氢溶液和二氧化锰的混合物则可以选用②做发生装置;由于氧气的密度比空气大和不易溶于水的性质,可选用④或⑤装置收集,故A不正确、C正确;由于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大,且能溶于水,故不能用③或⑤收集,B、D不正确。

9.【解析】(1)示意图中圆圈内的数值为质子数即核电荷数;(2)金刚石、石墨由碳原子直接构成,C60由分子构成;(3)“低碳”生活指工作生活中要减少CO2的排放,养成节能环保的好习惯。

答案:(1)6 (2)C (3)CO2(或二氧化碳)

10.【解析】(1)CO2可以用来灭火,除因其密度比空气大外,还因为它不燃烧,一般也不支持燃烧;检验碳酸根离子时,常利用含有碳酸根离子的物质与酸溶液反应,生成CO2,该气体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性质;(2)实验室制取O2时,可以用过氧化氢溶液与二氧化锰的混合物常温下反应,也可以利用加热高锰酸钾固体或加热氯酸钾和二氧化锰混合物的方法,答案不惟一,合理正确即可。

答案:(1)①不燃烧、也不支持燃烧

②取少量纯碱,配成溶液,向其中加入少量稀盐酸,若产生一种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则证明含有CO32-

(2)2H2O2===2H2O+O2↑(其他合理答案也可)

11.【解析】两侧玻璃管中液面都比烧杯内水面高,说明两试管内的气压均减小;由题意知,当向烧杯内的水中加入NH4NO3固体后,试管内的气压均减小,装有活性炭一侧液面上升得高说明此时活性炭能吸收更多的气体,而NH4NO3固体溶于水使水的温度降低,说明活性炭吸附气体的能力随温度的降低而增强。

答案:(1)减小 (2)吸收 (3)降低

12.【解析】因A为黑色固体,能与氧气反应生成两种不同物质,故A为C,完全燃烧生成CO2,不完全燃烧生成CO,CO还能和氧气反应,故B为CO,E为CO2,C为难溶性钙盐,则C为CaCO3,D为H2CO3。C转化为CO和CO2为化合反应。

答案:(1)C CO (2)CO2+H2O====H2CO3 (3)置换

13.【解析】(1)仪器a的名称是长颈漏斗,装置A中碳酸钙与稀盐酸反应,化学方程式为CaCO3+2HCl====CaCl2+CO2↑+H2O,CO2能与水反应生成碳酸,碳酸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2)因为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大,它不能燃烧,也不能支持燃烧,所以在生活中可用于灭火;(3)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大,进入集气瓶后会沉在瓶的底部,所以应从c端通入,才能将瓶中空气排出。

答案:(1)长颈漏斗 CaCO3+2HCl====CaCl2+CO2↑+H2O 紫色石蕊试液变红

(2)灭火 (3)c端

14.【解析】(1)读图可知a为酒精灯,b为锥形瓶。(2)双氧水为液体、二氧化锰为固体且该反应不需要加热,因此发生装置选B;因为氧气的密度比空气大,因此可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氧气。(3)制取氨气的反应物为两种固体且需要加热,因此发生装置选A。(4) ①打开K1、关闭K2时,Ⅱ装置的收集方法为向下排空气法,因此可用来收集氢气。②二氧化碳与水反应看不到现象,可向烧杯中加紫色石蕊试液,因为二氧化碳与水反应生成的碳酸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利用这一现象验证二氧化碳与水确实发生了反应。

答案:(1)酒精灯 锥形瓶 (2)B 氧气的密度比空气大

(3)A (4)①b ②CaCO3+2HCl====CaCl2+H2O+CO2↑ 紫色石蕊试液

15.【解析】本题属于商标信息分析题。由题意知,1片钙尔奇的质量为2.0 g,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可得出一片钙尔奇与盐酸反应后生成的二氧化碳的质量为:2 g+10 g-11.34 g=0.66 g;据此,可以利用化学方程式求出1片钙尔奇中碳酸钙的质量和10 g盐酸中氯化氢的质量;因每人每天服用两片钙尔奇,故可以根据其中所含碳酸钙的质量,求出摄入的钙元素的质量。

解:(1)设每片钙尔奇中碳酸钙的质量为x,盐酸中溶质的质量为y

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可知生成二氧化碳的质量为:

2 g+10 g-11.34 g=0.66 g

CaCO3+2HCl====CaCl2+CO2↑+H2O

100 73 44

x y 0.66 g

100∶44=x∶0.66 g 73∶44=y∶0.66 g

x=1.5 g y=1.095 g

(2)每片钙尔奇中钙元素的质量为:

1.5 g××100%=0.6 g

根据“一日2次,每次1片”可知,每人每天摄入的钙元素的质量为:0.6 g×2=1.2 g

(3)盐酸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1.095 g/10 g×100%=10.95%

答:略。

答案:(1)1.5 g (2)1.2 g (3)10.95%

请问有谁有的衡水金卷《2017高三一轮复习周测卷》1-30 物理,化学,生物,答案的!!是周测卷

1由点到面,构建知识网络

对所学的知识点分步地进行梳理、归纳和总结,理清知识脉络。从一个简单的语法点或一个核心句型开始延伸,理清它们的变化形式、变化规律以及与时态、语态等的关联。所谓由点到面,构建知识网络。

2由面到点,加深记忆,查漏补缺

回归课本,查缺补漏,打好基础。以单元为单位展开复习,回忆每单元所学的主要内容,包括核心单词、重点句型和语法,以及需要掌握的对话等。回忆时要有框架,由面到点,比如先通过目录页回忆每个单元的话题,然后再回忆细化的知识点。

3聚焦重难点,巩固易错点

对每单元中的重点内容(词汇、句型和语法)和在练习中易错的点作进一步的复习,解决重点、难点和疑点,加深理解。多看错题本,攻克错题。

4经典题目自测,检验复习效果

对复习效果进行检测,会产生成就感或紧张感,从而自觉主动地去学习,同时可以及时调整复习方法。在复习完成时,选取一定数量的题目进行检测非常有必要。多做典型题,摸清规律,学会举一反三,但不提倡题海战术。

想要考个好成绩,除了熟练掌握单词、语法、句型,还要有正确的答题技巧

[img]

初三化学第二章空气、物质的构成测试题

如果中考的到来都不能激起你学习化学的决心,那么初三考试的测试题你也不会取得好成绩了,以下是我为你整理的初三化学第二章空气、物质的构成测试卷,希望对大家有帮助!

初三化学第二章空气、物质的构成测试卷

一、选择题(本题包括23个小题,每小题2分,共46分)

1.(2013•烟台)下列关于空气各成分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

A.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约为21%

B.氮气化学性质不活泼,可用于食品防腐

C.二氧化碳在空气中含量增多会引起温室效应,属于空气污染物

D.空气中的稀有气体一般不跟其他物质反应,又被称为“惰性气体”

2.(2011•苏州)下列关于空气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

A.空气是一种十分重要的天然资源

B.少量有害气体进入空气中,依靠大自然的自净能力,空气仍能保持洁净

C.按质量计算,空气中约含氮气78%、氧气21%、其他气体和杂质约占1%

D.空气中的稀有气体一般不跟其他物质反应,曾被称为“惰 性气体”

3.(2013•河南)下列各项中,不属于我国《环境空气质量标准》基本监控项目的是( )

A.二氧化硫浓度 B.氮气浓度

C.二氧化氮浓度 D.PM2.5浓度

4.小茜同学对部分物质的性质和用途做了如下归纳,其中你认为错误的是( )

A.氮气的化学性质稳定——填充食品包装袋防腐

B.稀有气体通电时能发出不同颜色的光——用于霓虹灯

C.氦气的密度很小且稳定——探空气球

D.氮气高温时性质活泼——光合作用的原料

5.(2013•济宁)下列各组物质都属于氧化物的是( )

A.氮气、空气 B.水、双氧水 C.烧碱、纯碱 D.生石灰、熟石灰

6.(2013•兰州)右图装置常用来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下列对该实验的认识中正确的是( )

A.红磷燃烧产生大量白色烟雾

B.燃烧匙中的红磷可以换成细铁丝

C.该实验可说明N2难溶于水

D.红磷的量不足会导致进入集气瓶中水的体积大于1/5

7.(2013•广州)下列属于“空气污染指数”需要监测污染物是( )

A.氮气 B.二氧化碳

C.稀有气体 D.可吸入颗粒物

8.以下是空气污染指数与质量状况的对应关系:

污染指数 0~50 51~100 101~200 201~300 301以上

质量状况 优 良 普通 不佳 差

某市区某天的空气污染指数为48,首要污染物为:可吸入颗粒物。根据以上信息,判断该市区当天的空气质量状况是( )

A.优 B.良 C.轻 度污染 D.重度污染

9.(2013•菏泽)今年雾霾天气一度笼罩我国中东部大部分地区,多地PM2.5指数直逼最大值,下列行为不利于雾霾天气治理的是( )

A.以步代车 B.风力发电 C.焚烧垃圾 D.植树造林

10.(2013•成都)下列各图中 和 分别表示不同元素的原子,其中表示化合物的是( )

11.(2013•黄冈)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春色满园,花香四溢”说明分子在不停地运动

B.空气是由空气分子构成的

C.组成CO、CO2的元素种类相同,所以它们的化学性质相同

D.气体受热膨胀是因为温度升高气体分子变大

12.分子和原子的本质区别是( )

A.分子的质量大,原子的质量小

B.分子体积大、有空隙,原子体积小、无空隙

C.物质都是由分子构成的

D.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可分而原子不能再分

13.(2013•武汉)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可以分成原子 B.空气由空气分子组成

C.构成物质的粒子有分子、原子和离子等 D.氧化物中一定含有氧元素

14.(2011•天津)钛和钛合金被认为是21世纪的重要金属材料,它们具有熔点高、密度小、 抗腐蚀性能好等优良性能,因此被广泛用于火箭、航天飞机、船舶和化工等。已知钛原子的质子数为22,中子数为26,则钛原子的核外电子数为( )

A.48 B.26 C.22 D.4

15.(2011•泰安)某微粒的结构示意图如下所示,下列有关该微粒的说法错误的是( )

A.该微粒的原子核内有 11 个质子

B.该微粒在化学反应中易失去 1 个电子

C.该微粒的原子核外有 3 个电子层

D.该图表示的微粒是一 种离子

16.(2013•江西)下列粒子结构示意图中,表示原子的是( )

17.(2013•江西)我国科学家成功用一种核内有4个质子和6个中子的铍原子来测定“北京猿人”的年龄,这种铍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为( )

A .2 B.4 C.6 D.10

18.(2013•聊城)下列各组物质按单质、氧化物、混合物的顺序排列的是( )

A.钢、氧化镁、空气 B.氮气、氧气、食醋

C.干冰、水、果汁 D.金刚石、冰水、矿泉水

19.(2013•黄冈)下列各组物质中,均属纯净物的是( )

A.合成纤维 油脂 B.天然气 水银

C.冰水 干冰 D.医用酒精 碘盐

20.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用氮气制成氨气,分子发生了改变

B.水结成冰是物理变化,因为分子本身没有改变

C.二氧化碳降温、加压聚集成干冰,分子发生了改变

D.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微粒

21.(2013•德州)碘是人体必需的微量元素,缺少或过量都会引起甲状腺肿大,下图是元素周期表中关于碘元素的信息。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碘元素属于非金属元素

B.相对原子质量为126.9

C.原子核内中子数为53

D.碘原子核外有53个电子

22.(2013•泰安)下列有关原子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原子能构成分子,但不能直接构成物质

B.原子在化学变化中不能再分,只能重新组合

C.碳-12原子和碳-13原子的中子数相同

D.原子中一定含有质子、中子、电子三种粒子

23.(2013•滨州)下列各组物质按单质、氧化物、混合物的顺序排列的是( )

A.钢、氧化镁、空气 B.氮气、氧气、牛奶

C.焊锡、水、果汁 D.金刚石、冰水、矿泉水

二、填空题(共30分)

24.(8分)某化学小组的同学经查阅资料得知:人呼吸中各种气体的体积分数如下表所示:

气体 吸入气体 呼出气体

X 78% 75%

Y 21% 15%

CO2 0.03% 3.68%

H2O 0.02% 5.44%

其他 0.95% 0.88%

(1)请你判断:表中X是(填名称,下同) ,Y是 。

(2)欲证明人呼出的气体中含有水蒸气,其实验方法是 。

(3)X气体在呼吸过程中没有参与化学反应,但在呼出的气体中体积分数却减少了,其原因是 。

25.(7分)我们的生活中离不开空气。

(1)空气是混合物,其中含有氧气、____、稀有气体、二氧化碳等, 其中氧气按体积计算约占空气体积的_____。

(2)防止空气污染,是我们每个人的责任,请提出一条减少空气污染的建议____________。

(3)二百多年前,法国化学家拉瓦锡对空气的成分进行研究。用汞在密闭容器中加热,得到的氧化汞是_________色的固体,在空气中加热发生反应的文字表达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

(4)初中阶段,我们用如右图所示的装置和药品研究空气的组成 。

写出发生反应的文字表达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实验过程中, 燃着的红磷熄灭后,当冷却至室温时,水能进入集气瓶中,其原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6.(7 分)在分子、原子、原子核、质子、中子、电子等粒子中,找出符合下列条件的粒子填在相应的横线上:

(1)能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粒子是________。

(2)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是________。

(3)带正电荷的粒子是________。

(4)不显电性的粒子是________。

(5)质量最小的粒子是________。

(6)在同一原子中数目相等的粒子是________。

(7)决定原子质量大小的粒子主要是________。

27.(8分)元素周期表是化学学习和研究的重要工具,下图是元素周期表的一部分。

IA 0

1 1 H

1.008 2 He

4.003

IIA IIIA I VA VA VIA VIIA

2 3 Li

6.941 4 Be

9.012 5 B

10.81 6 C

12.01 7 N

14.01 8 O

16.00 9 F

19.00 10 Ne

20.18

3 11 Na

22.99 12 Mg

24.31 13 Al

26.98 14 Si

28.09 15 P

30.97 16 S

32.07 17 Cl

35.45 18 Ar

39.95

(1)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是_____(填元素符号),该原子的原子序数是_______。

(2)某微粒的结构示意图为 ,该微粒是元素周期表中的____元素,它的核电荷数是_______,碳元素的核电荷数是_______,由此可知不同元素的本质区别是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硫原子的结构示意图为 ,在化学反应中易_ __________(填“得”或“失”)

电子,是_____________(填“金属”或“非金属”)元素。

三、实验探究题(共24分)

28.(12分)某校化学兴趣小组就空气中氧气的含量进行实验探究。

【小组讨论】(1)讨论后同学们认为,选择的药品既要能消耗氧气,又不会跟空气中的其他成分反应而且生成物为固体。他们应该选择_________(填序号),为了充分消耗容器中的氧气,药品的用量应保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

A.蜡烛 B.红磷 C.硫 D.木炭

(2)小组同学共同设计了如下图的两套装置,你认为合理的是_______(填序号)。为了确保实验的成功,在装药品之前应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小组实验】在讨论的 基础上,他们分组进行了实验。

【数据分析】实验结束后,整理数据如下:(注:集气瓶容积为100 mL)

组别 1 2 3 4 5 6

进入集气瓶中水的体积/mL 20 21 19 20 22 19

(3)通过对实验结果的交流,大多数同学都验证出氧气约占空气体积的_________。

通过实验还可以推断集气瓶中剩余气体的性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

29.(12分)在前两章化学学习后,我们亲身体验了分子探究实验,感受到了化学的无穷魅力。

查阅资料:酚酞是一种指示剂,遇到氨水等碱性物质会变成红色;浓氨水中的氨分子会逸散到空气中,氨分子又会和水分子结合成氨水分子。

我的实验记录有:

步骤 1:向蒸馏水中滴加无色酚酞溶液,看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步骤 2:向无色的氨水中滴入两滴无色酚酞溶液,观察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步骤3:如右图所示,将盛有浓氨水和酚酞溶液的两个小烧杯放在一起,用一个大烧杯罩住,过一段时间你会发现____________,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通过这个实验我们学到了:

(1)酚酞溶液遇氨水等呈碱性的物质会变______色,常作指示剂使用。

(2)分子的特性之一:构成物质的分子是不断_____________的。

(3)该实验的探究方法是:对看不见、摸不着的微粒,要“观察”它的运动可以设计实验,通过宏观的现象来间接认识。

第二章 空气、物质的构成 检测题参考答案

1.C 解析:二氧化碳在空气中含量增多会引起温室效应,但二氧化碳本身无毒,是空气的重要成分之一,不属于空气污染物,C错。

2.C 解析:因空气是由多种气体组成的混合物,通常所说的空气中各气体成分的含量是按体积分数计算的。

3.B 解析:氮气是空气中原有的成分,不属于我国空气质量基本监控项目,而二氧化硫、二氧化氮、PM2.5(细颗粒物)都是大气污染物,均列入我国空气质量基本监控项目。

4.D 解析:光合作用的原料是二氧化碳,不是氮气。

5.B 解析:氧化物是指含有两种元素且一种元素是氧元素的化合物,A中氮气是由一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属于单质,空气是由氮气、氧气等多种物质组成的混合物,A错;B中水和双氧水都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化合物,符合氧化物的定义,B正确;烧碱化学式是NaOH,纯碱化学式是Na2CO3,它们都是由三种元素组成的,不属于氧化物,C错;生石灰化学式是CaO,属于氧化物,熟石灰化学式是Ca(OH)2,由三种元素组成,属于碱,D错。

6.C 解析:红磷燃烧产生大量的白烟,而不是白色烟雾,故A错误。铁丝在空气中不能燃烧,因此不能将药品红磷换成细铁丝,故B错误。若氮气溶于水则最后水将充满集气瓶,因此该实验可证明N2难溶于水,故C正确。红磷的量不足,会使集气瓶中的氧气不能全部反应掉,而使进入集气瓶中的水小于1/5,故D错误。

7.D 解析:氮气、二氧化碳、稀有气体都是空气的成分,都不是大气污染物,都不需要监测。可吸入颗粒物对人体健康有害,是大气污染物,属于“空气污染指数”需要监测的污染物。

8.A 解析:利用图表内容,依据提供的数据对应关系即可解决,污染指数从0~50对应的质量状况为优,而空气污染指数是48,所以当天的空气质量状况为优。此题考查了识图以及数据分析的能力,找到对应关系对号入座即可解决此类题目。

9.C 解析:PM2.5是指大气中直径不超过2.5微米的颗粒物,主要来源是化石燃料的燃烧和扬尘,以步代车、风力发电和植树造林可以减少化石燃料的燃烧和扬尘的产生,进而减少大气中颗粒物的含量,有利于雾霾天气的治理;焚烧垃圾会增加大气中的颗粒物,不利于雾霾天气的治理。

10.B 解析:A中图示表示一种单质,该单质的一个分子由两个相同的原子构成;B中图示表示一种化合物,该化合物的一个分子由两个不同的原子构成;C中图示表示一种单质,该单质是由原子直接构成的; D中图示表示两种单质组成的混合物。

11.A 解析:“春色满园,花香四溢”说明花香分子在不停地运动,A正确;空气是一种混合物,其中含有多种物质,即含有多种分子,不存在“空气分子”,B错;组成CO、CO2的元素种类相同,但二者的分子结构不同,所以它们的化学性质不相同,C错;气体受热膨胀只是因为温度升高气 体分子间的间隔变大,导致气体的体积增大,出现膨胀现象,气体分子本身的大小不变,D错。

12.D 解析:分子和原子不能比较大小,但由原子构成的分子,其一个分子比构成它的原子大;分子和原子的体积都很小,都有间隔;有的物质是由分子构成,有的物质是由原子构成,有的物质是由离子构成(以后学习);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分成原子,原子再重新组合成新的分子,故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可分,原子不可分。

13.B 解析:化学变化的过程就是分子分解成原子,原子重新组合成新物质分子的过程,故A正确;空气是由氧气、氮气等物质组成的混合物,不存在空气分子,故B错误;构成物质的粒子有分子、原子和离子等,故C正确;氧化物是指由两种元素组成,其中一种元素为 氧元素的化合物,故氧化物中一定含有氧元素,故D正确。

14.C 解析:原子的质子数=核外电子数=核电荷数。

15.D 解析:若粒子的 质子数=核外电子数,该粒子是原子;若粒子的质子数核外电子数,该粒子是阳离子;若粒子的质子数核外电子数,该粒子是阴离子。

16.B 解析:A中核外电子数大于核内质子数,粒子带负电,属于阴离子;B中核外电子数等于核内质子数,粒子不带电,属于原子;C中核外电子数小于核内质子数,粒子带正电,属于阳离子;D中核外电子数大于核内质子数,粒子带负电,属于阴离子。

17.D 解析:原子的质量主要集中在原子核上,相对原子质量在数值上约等于原子的质量数,质量数等于质子数与中子数之和,因此这种铍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4+6=10。

18.D 解析:A组:钢是铁的合金,属于混合物,氧化镁中含有镁元素和氧元素,属于氧化物,空气中含有氧气、氮气、稀有气体等多种物质,属于混合物;B组:氮气、氧气均是只含有一种元素的纯净物,属于单质,食醋中含有醋酸、水、无机盐等多种物质,属于混合物;C组:干冰是固体二氧化碳,干冰和水属于氧化物,果汁中含有维生素、水等多种物质,属于混合物;D组:金刚石属于单质,冰水是水,属于氧化物;矿泉水中含有水、可溶性矿物 质等,属于混合物,D符合题意。

19.C 解析:A中合成纤维、油脂都是指一类物质,二者均为混合物;B中天然气是混合物,其主要成分是甲烷,另外还含有杂质,水银即汞单质;C中冰水是指水以固态和液态同时存在,属于纯净物,干冰是固体二氧化碳,属于纯净物;D中医用酒精是酒精和水的混合物,碘盐是食盐和含碘元素的物质等,属于混合物。

20.C 解析:二氧化碳由气体变为固体,没有生成新物质,分子没有发生变化。

21.C 解析:从图中可知:碘的偏旁是“石”,所以碘元素属于非金属元素,A正确;图中的126 .9表示碘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B正确;图中的53表示碘元素原子内的质子数(核电荷数),在原子中,质子数一定等于核外电子数,而质子数不一定等于中子数,C错误,D正确。

22.B 解析:有些物质是由原子直接构成的,如铁是由铁原子构成的,A错 误;在化学变化中,原子不能再分,只是重新组合成新物质的分子,B正确;碳-12原子和碳-13原子的质子数相同,中子数不同,C错误;普通氢原子中无中子,D错误。

23.D 解析:钢是由铁、碳等物质组成的合金,为混合物,不是单质;氧化镁由氧、镁两种元素组成,为氧化物;空气由氧气、氮气等物质组成,为混合物,故A错误。氮气是由氮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属于单质;牛奶中含有水、蛋白质等多种物质,为混合物;而氧气是由氧元素组成的纯净物,为单质, 而不是氧 化物,故B错误。焊锡是含有锡、铅两种金属的合金,是混合物;水是由氢、氧两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为氧化物;果汁中含有水、维生素等物质,为混合物,故C错误。金刚石是由碳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属于单质;冰水都是由氢、氧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属于氧化物;而矿泉水中除水以外还含有矿物质,因此为混合物,故D正确。

24.(1)氮气 氧气 (2)对着干冷的玻璃呼气 (3)由于二氧化碳和水蒸气等气体的含量增加大于氧气的减少引起的

25.(1)氮气 21% (2)工厂废气处理后再排放、减少使用化石燃料、开发新能源等(任选一条) (3)红 汞+氧气 氧化汞 (4)磷+氧气 五氧化二磷 集气瓶中气体减少,压强减小,导致烧杯中的水进入集气瓶

解析:(1)空气的成分按体积分数计算,大约是氮气占78%、氧气占21%(氮气比氧气约为4∶1)、稀有气体占0.94%、二氧化碳占0.03%、其他气体和杂质占0.03%。(2)改善空气质量可以从以下方面考虑:工厂废气处理后再排放、减少使用化石燃料、开发新能源、汽车使用清洁燃料或装催化转化器、植树造林来净化空气等。(3)汞在密闭容器中加热,得到的氧化汞是红色的固体;反应物是汞和氧气,生成物是氧化汞,可以写出反应的文字表达式。(4)由反应物、生成物、反应条件可以写出反应的文字表达式;红磷燃烧后,集气瓶内的压强变小,大气压会把水压入集气瓶中。

26.(1)分子 (2)原子 (3)原子核、质子 (4)分子、原子、中子 (5)电子

(6)质子和电子 (7)质子和中子

解析:注意分子、原子、中子不显电性及原子核带正电等这些易忽视的问题。

27.(1)Al 13 (2)氧 8 6 核电荷数(或质子数或原子序数)不同

(3)得 非金属

28.(1)B 足量(或过量) (2)A 检查装置的气密性 (3)1/5 难溶于水,化学性质不活泼等

解析:(1)蜡烛、硫和木炭与氧气反应,生成物中有气体,不能准确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只有红磷在空气中与氧气反应生成固体物质,不影响空气成分的测定,故选B;也只有 红磷足量或过量,才能完全消耗集气瓶中的氧气。(2)为保证红磷与空气中的氧气充分反应,必须把红磷放在集气瓶的中下部;检查装置的气密性是为了确保准确测量空气组成,减小误差。(3)剩余气体不难证明其难溶于水亦不能燃烧且不与红磷反应,化学性质不活泼。

29.无明显现象 溶液变红 B烧杯内的溶液变为红色 有部分氨分子从A烧杯运动到B烧杯,并溶解在B烧杯溶液中形成氨水,使无色酚酞溶液变红 红 运动

解析:步骤1中无色酚酞溶解在蒸馏水中,无明显现象;步骤2中,无色酚酞溶液滴入氨水中,根据资料可知溶液会变为红色;步骤3根据资料可知,氨分子运动到酚酞溶液中,溶液呈现红色,说明分子是不断运动的。

化学考点周测卷的介绍就聊到这里吧,感谢你花时间阅读本站内容,更多关于化学卷答案、化学考点周测卷的信息别忘了在本站进行查找喔。

本文转载自互联网,如有侵权,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