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太阳联考试卷初二上册期末(金太阳联考试卷初二上册期末广东)

本篇文章给同学们谈谈金太阳联考试卷初二上册期末,以及金太阳联考试卷初二上册期末广东对应的知识点,希望对各位同学有所帮助,不要忘记分享给你的朋友哦!

本文目录一览:

八年级语文上册期末检测试卷及答案

对于八年级的语文期末考试,学生需要注重基础知识的积累与整理,更要注重试卷的练习。以下是我给你推荐的八年级语文上册期末试卷及答案,希望对你有帮助!

八年级语文上册期末检测试卷

1.填空。(每空1分,共12分)

(1) 月下飞天镜, 。(《渡荆门送别》)

(2)白头吊古风霜里, 。(《登岳阳楼》)

(3) ,亭亭净植。(《爱莲说》)

(4) ,恨别鸟惊心。(《春望》)

(5)晴空一鹤排云上, 。(《秋词》)

(6) ,哀转久绝。(《三峡》)

(7)夕日欲颓, 。(《答谢中书书》)

(8) ,归雁入胡天。(《使至塞上》)

(9)阳春布德泽, 。(《长歌行》)

(10)谁道人生无再少? !(《浣溪沙》)

(11) ,波撼岳阳城。(《望洞庭湖赠张丞相》)

(12) ,萧萧班马鸣。(《送友人》)

2.阅读文段,完成文后题目。(共8分)

“谁?”老头子的身体往上蹿了一蹿,随着,那小船很厉害地仄歪了一下。老头子觉得自己的手脚顿时失去了力量,他用手扒着船尾,跟着浮了几步,才又拚命地往前推了一把。

他们已经离苇塘很近。老头子爬到船上去,他觉得两只老眼有些hūn花□可是他到底用篙 bō开外面一层芦苇,找到了那窄窄的入口……

老头子无力地坐下来,船停在那里。月亮落了,半夜以后的苇塘,有些飒飒的风响。 (有改动)

(1)根据选文中读音,在田字格里正确、规范地写出这两个汉字。(2分)

(2)给文中加点的字注音。(2分)

(3)解释画线词语“仄歪”在文中的含义。(2分)

(4)在文中□处填上恰当的标点符号。(2分)

3.下列选项关于祥子三起三落有误的一项是(2分)

A. 奋斗三年挣钱买了车→被十几个大兵抢了车。

B. 卖骆驼又攒了买 车钱→被曹先生抢了买车钱。

C. 结婚后靠虎妞买了车→最后下葬虎妞卖了车。

D. 作品围绕祥子三起三落的人 生经历,突出当时社会人民的苦难生活。

4.下列语句排序正确的一项是(2分)

①倘若要我说说总的印象,我觉得苏州园林是我国各地园林的标本,各地园林或多或少都受到苏州园林的 影响。②苏州园林据说有一百多处,我到过的不过十多处。③因此,谁如果要鉴赏我国的园林,苏州园林就不该错过。④其他地方的园林我也到过一些。

A.②④③①  B.①④②③

C.①④③②  D.②④①③

5.综合性学习。(6分)

某校初二3班决定组织本班学生于11月5日到安乐社区去帮助孤寡老人解决一些力所能及的困难。如果你是班长,请设计一份简单明了的《帮助方案》,以便及时有效的组织同学进行帮助活动。(50字左右)

阅读(40分)

阅读下面的记叙文,完成6-10 题。(共12分)

五猖会

……

要到东关看五猖会去了。这是我儿时所罕逢的一件盛事,因为那会是全县中最盛的会,东关又是离我家很远的地方,出城还有六十多里水路,在那里有两座特别的庙。一是梅姑庙,就是《聊斋志异》所记,室女守节,死后成神,却篡取别人的丈夫的;现在神座上确塑着一对少年男女,眉开眼笑,殊与“礼教”有妨。其一便是五猖庙了,名目就奇特。据有考据癖的人说:这就是五通神。然而也并无确据。神像是五个男人,也不见有什么猖獗之状;后面列坐着五位太太,却并不“分坐”,远不及北京戏园里界限之谨严。其实呢,这也是殊与“礼教”有妨的,——但他们既然是五猖,便也无法可想,而且自然也就“又作别论”了。

因为东关离城远,大清早大家就起来。昨夜预定好的三道明瓦窗的大船,已经泊在河埠头,船椅、饭菜、茶炊、点心盒子,都在陆续搬下去了。我笑着跳着,催他们要搬得快。忽然,工人的脸色很谨肃了,我知道有些蹊跷,四面一看,父亲就站在我背后。

“去拿你的书来。”他慢慢地说。

这所谓“书”,是指我开蒙时候所读的《鉴略》。因为我再没有第二本了。我们那里上学的岁数是多拣单数的,所以这使我记住我其时是七岁。

我忐忑着,拿了书来了。他使我同坐在堂中央的桌子前,教我一句一句地读下去。我担着心,一句一句地读下去。

两句一行,大约读了二三十行罢,他说:

“给我读熟。背不出,就不准去看会。”

他说完,便站起来,走进房里去了。

我似乎从头上浇了一盆冷水。但是,有什么法子呢?自然是读着,读着,强记着,——而且要背出来。

粤有盘古,生于太荒,

首出御世,肇开混茫。

……

应用的物件已经搬完,家中由忙乱转成静肃了。朝阳照着西墙,天气很清朗。母亲、工人、长妈妈即阿长,都无法营救,只默默地静候着我读熟,而且背出来。在百静中,我似乎头里要伸出许多铁钳,将什么“生于太荒”之流夹住;也听到自己急急诵读的声音发着抖,仿佛深秋的蟋蟀,在夜中鸣叫似的。

他们都等候着;太阳也升得更高了。

我忽然似乎已经很有把握,便即站了起来,拿书走进父亲的书房,一气背将下去,梦似的就背完了。

“不错。去罢。”父亲点着头,说。

大家同时活动起来,脸上都露出笑容,向河埠走去。工人将我高高地抱起,仿佛在祝贺我的成功一般,快步走在最前头。

我却并没有他们那么高兴。开船以后,水路中的风景,盒子里的点心,以及到了东关的五猖会的热闹,对于我似乎都没有什么大意思。

……

6.选文以“五猖会”为题有何作用?(2分)

7.从选文看,作者心情变化经历了以下几个阶段,请填出。(4分)

高兴—( )—( )—( )—( )

8.结合语境,说说画横线句子的表达效果? (2分)

9.文末两段写大家高兴,而“我”却觉得“似乎都没有什么大意思”,

这里运用了怎样的手法?反映了什么?(2分)

10.下列作品不属于《朝花夕拾》的是(2分)

A.《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B.《社戏》

C.《藤野先生》 D.《阿长与山海经》

阅读下面的说明文,完成11-13 题。(9分)

桥名谈往 茅以升

①万物皆有名。既然是名,就要起得好。我国近代桥梁题名时,受西方影响,是从地理观点出发的,只要能指出它的所在地就可以了。然而我国古时桥名,不是这样。它总要有些文学气息,或是纪事抒情,引起深思遐想;或有诗情画意,为之心旷神怡。这样,通过慎重题名,一座桥的历史、作用或关系,就立刻表现出来,因而容易流传。现在来介绍一些桥名,借以窥知我国桥梁文化的丰富。

②先来谈谈单字命名的桥。较著名的有:苏州的“枫桥”,唐张继有《枫桥夜泊》诗;西湖的“断桥”,明朝莫仲玙有《断桥残雪》词。但单名之桥往往系泛指,而又可能是专名。有的指明桥的所在,如“山桥”,梁简文帝诗:“卧石藤为缆,山桥树作梁”。有的指明桥的形状,如“方桥”,唐韩愈诗:“君欲问方桥,方桥如此作”。有的与桥畔景物有关,如“花桥”,福建宁德县、湖北长阳县及广西桂林都有。

③再来说说双字命名的桥。根据反映内容,一部《桥名录》可分为五类。第一类是“表扬”。首先是表扬桥的功用。如“赵州桥”,在河北赵县南洨河上,制造奇特,“隋匠李春之迹也”。第二类是“纪事”,记载关于桥的故事。如“万里桥”,在四川成都南门外,“昔孔明于此饯费祎聘吴,曰万里之行,始于此矣”。第三类是“抒情”,通过桥名,来表达思想感情。如“销魂桥”,即“灞桥”,在陕西西安,“东汉人送客至此桥,折柳赠别”。因“取江淹别赋句,又呼为销魂桥”。第四类是“写景”,美化桥身及四周景物。如“垂虹桥”,在江苏吴江,桥身环如半月,长若垂虹,宋王安石《垂虹桥》诗云:“颇夸九州物,壮丽无此敌。” 第五类是“纪念”,多指名人故事,如“留衣桥”,在江西南城,清咸丰间有知府治郡有功,卸职时郡人饯行,留衣于此,遂改名留衣桥。

④以上是单字和双字的桥名录。三字、四字或更多字的桥名,当然也有,但为数极少。因此,在《桥名录》中把这两种搜集齐全,所余就无几了。

⑤为桥题名本来是好事,但有时也 会因此而引起误会。比如唐代杜牧诗中的“二十四桥”就是一例。这到底是一座桥还是说有二十四座桥呢?千年来不少人为这问题作了考证。

⑥杜牧的原诗是《寄扬州韩绰判官》:“青山隐隐水迢迢,秋尽江南草未凋。二十四桥明月夜,玉人何处教吹箫?”用很少的字,表达出对扬州的繁华消逝、人去楼空之感。这首诗中,只有二十四桥这几个字指出往事的遗迹,因而这几个字就要能充分反映出昔日的繁华。如果这只是一座名叫二十四桥的桥,它如何能体现全扬州的繁华呢?扬州的桥很多,而且从隋朝起,就分布在全城。因此,杜牧诗中的二十四桥定然不只是一座桥。正因为这个缘故,沈括的《梦溪笔谈》中,才为这二十四桥,考订出它们的名字,并且指出,在那时(约1064年),二十四桥中存在的仅有六座了。

⑦二十四桥逐渐减少,就出现一种传说,认为这仅仅是一座桥的专名。比较有力的说法,是引南宋姜夔的《扬州慢》词:“二十四桥仍在,波心荡,冷月无声。念桥边红药,年年知为谁生?”所谓“仍在”“桥边”,似乎应当是指一座桥,否则如是很多桥,难道每座桥边都有红药吗?尽管沈括所见的是六座桥,经过金人南下,到姜夔时,也许只剩下一座了。

11.请具体说说选文从哪些方面体现我国丰富的桥梁文化的?(3分)

12.第③段中的画线句运用了哪些说明方法,请举出三种。并简要说明其中一种说明方法的表达作用。(4分)

13.文末最后一句加点词能否去掉?为什么?(2分)

阅读下面的议论文,完成14-16 题。(6分)

学贵质疑

①我们说有成就的人有“学问”,既然是“学问”,那么就要既“学”且“问”。“问”从何而来?从疑而来。只有多疑、善疑、质疑、探疑,才能获得渊博的知识,用之于人民的事业。清朝学者陈宪章认为,学贵有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疑者,觉悟之机也。所以,我们说:学贵质疑。

②人们常常把知识比作海洋,海洋是无边无际的,知识也是无止境的。一个人,无论他有多大的学问,总会有无知的地方,而多疑、善疑、质疑、探疑则是获取新知识的途径。正是基于这一点,法国伟大作家巴尔扎克说:“打开一切科学的钥匙都毫无疑义地是问号,而生活的智慧,大概就在于逢事都问个为什么。”的确如此,如果达尔文没有 对“特创论”的怀疑,就不会有“自然选择学说”的确立。所以说,只有疑才能使我们的智慧之树开出艳丽的花,结出丰硕的果。

③但是,我们必须明白,疑是建立在丰富的知识和认真思考之上的,绝不是无端的猜疑或随便的怀疑。达尔文对“特创论”的怀疑,并不是一时心血来潮,而是在于他随“贝格尔”号帆船环球旅行之后,观察和采集了大量的动植物标本,考察和研究了无数的地质资料,经过综合探讨之后,才向根深蒂固的“特创论”发出了强有力的挑战。这是一场真理对谬误的挑战,其结果自然是真理胜利。可见,任何有效的怀疑,都依赖于对事实的仔细分析和对理论的深入研究。

④可是我们有许多青年,他们不善于怀疑,不善于发现。他们相信,凡是书上写的便是正确的,凡是前人说的便是真理。他们迷信书本,崇拜前人,不敢越雷池一步。这样的人,自然不会有什么发现,更不可能有什么创见。他们对于社会的进步没有什么贡献,还可能成为社会前进的绊脚石,阻碍人类文明的发展。这样的人多了,我们的社会就不会进步,人类的文明就会停滞不前。所以我们必须提倡怀疑精神。半个多世纪以前,鲁迅先生就曾通过《狂人日记》倡 导这一精神。如今,历史的车轮已转过了一周又一周,我们也早该拿起反向思维这把钢枪,作为我们向科学进军的武器了。

⑤地质学家李四光曾对他的学生说:“不怀疑就不能见真理。”这句话对我们也同样 适用。我们要增长知识,寻求真理,就必须多疑、善疑,而且质疑、探疑,这才是我们打开知识大门的金钥匙。年轻的朋友们,勇敢地拿起这把钥匙,去打开科学的大门吧!

(此文选自《语文课外阅读》,有改动)

14.选文第①段引述清代学者陈宪章的话的 目的是什么?(2分)

15.第③段达尔文对“特创论”的怀疑事例是为了论证什么内容?(2分)

16.文末地质学家李四光说“不怀疑就不能见真理”,请你结合自己的学

习情况谈谈对这句话的理解。(30字左右)(2分)

阅读下面的古诗文,完成17-21 题。(13分)

(一)

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缘溪行,忘路之远近。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 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

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闻之,欣然规往。未果,寻病终。后遂无问津者。

(二)

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

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

道狭草木长,夕露沾我衣。

衣沾不足惜,但使愿无违。

17.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4分)

①渔人甚异之 ②便要还家

③无论魏晋 ④寻病终

18.下列选项中“焉”的用法与“不复出焉”相同的一项是(2分)

A.故日月星辰移焉 B.湖中焉得更有此人

C.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D.雕栏相望焉

19.翻译选文(一)画横线句子。(2分)

20.用“/”给选文(一)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断两处) (2分)

不 足 为 外 人 道 也

21.选文(二)“衣沾不足惜,但使愿无违”中“愿”具体指什么?选文(一)

也有类似的“愿”,具体指什么?(3分)

写作(50分)

22.按要求作文。

一位作家给儿子的信中有这样一段话:你人很聪明,但对你即将要从

事的事业来说,意志还不够坚强。你说不喝可乐,果然就不再喝了。但考试小挫后屡次发誓不再玩游戏机,却常常挡不住诱惑。聪明是一种财富,意志是更大的财富。聪明人办小事,坚强者办大事。战斗最难坚持的是最后3分钟。孩子,一定要坚持,越不能坚持越要坚持。黎明前最黑暗,胜利前最容易绝望,成功前最渺茫。

根据文意,请写一篇关于“坚持”的记叙文。

要求:(1)题目自拟。(2)字数 600字左右。(3)不套作,不抄袭,不透露个人真实信息。(4)语言简练,尽量不要使用网络语言。(5)书写规范,卷面整洁,正确使用标点符号。

八年级语文上册期末检测试卷答案

1.略(评分标准:每空1分,共12分)

2(1)昏 拨 (评分标准:共2分,字形书写正确规范得分)

(2)cuān sà (评分标准:共2分,拼音书写正确规范得分)

(3)倾斜、歪斜(评分标准:共2分,意思对即给分,有错字扣1分)

(4) 。(评分标准:共2分)

3.B(2分)

4.D(2分)

5. 略(评分标准:共6分。时间1分,地点1分,方案内容紧扣“力所能及”“及时有效”2分。语句通顺2分。有错字扣1分)

6. 行文线索

(评分标准:共2分,意对得分,有错字扣1分)

7.忐忑——难受——焦急——平静

(评分标准:共4分,每点1分,意对得分,有错字扣1分)

8 . 示例一:运用了反复的修辞方法,强调了“我”背书的痛苦无奈。

示例二:运用“读”“强记”“背”等词语,表达了“我”背书时的痛苦无奈。(评分标准:共2分,答出赏析角度给1分,答出表达效果给1分;选取其他角度赏析,言之成理也可)

9 . 这里用了对比。反映了我心里的失落。

(评分标准:共2分,手法1分,内容1分。意对得分,有错别字扣1分 )

10.B (评分标准:共2分)

11.从单字命名的桥、双字命名的桥以及桥名引起的误会(对二十四桥的考证)(评分标准:共3分,每点1分.有错字扣1分)

12.举例子、引用、打比方(或:摹状貌)

(评分标准:本题共4分。答出“举例子、引用、打比方(或:摹状貌)”三种说明方法得3分,正确分析其中一种说明方法的表达作用得1分。)

示例:运用举例子的说明方法,通过举“ 江苏吴江垂虹桥环如半月、长若垂虹”的例子,具体形象地说明了古桥在命名时具有“美化桥身及四周景物”的作用,增强说服力。(1分)

运用引用的说明方法,通过引用王安石的诗句,生动形象地说明了垂虹桥的壮丽,富有文采,增强说服力 。(1分)

运用打比方的说明方法,将“垂虹桥的桥身”,比作“半月”“垂虹”,生动形象地说明了垂虹桥的壮丽,从而说明了古桥在命名时具有“美化桥身及四周景物”的作用。(1分)

或:运用摹状貌的说明方法,生动形象地描摹了“垂虹桥”的桥身以及长度,说明了垂虹桥的壮丽,从而说明了古桥在命名时具有“美化桥身及四周景物”的作用。(1分))

13.不能。“也许”表 示一种猜测、不确定,体现了说明语言的准确性、严密性。(评分标准:共2分,每问1分)

14.引出全文的中心论点,学贵质疑。

(评分标准:共2分,意同得分)

15. 疑是建立在丰富的知识和认真思考之上的,绝不是无端的猜疑或随便的怀疑。(评分标准:共2分)

16.略。

(评分标准:共2分,结合学习情况,言之有理得分。有错字扣1分)

17.①形容词意动用法,以……为异②通“邀”,邀请

③ 不要说、不必说 ④随即、不久

(评分标准:共4分,每小题1分,意同得分)

18. A (评分标准:共2分)

19.南阳人刘子骥,是志向高洁的隐士。

(评分标准:共2分,译出判断句型,意同得分)

20.不 足/ 为 外 人 / 道 也

(评分标准:共2分。每处1分)

21.第一问:自己的意愿/向往田园生活/ “不为五斗米折腰”/不愿与世俗同流合污的意愿。

第二问:对桃花源的安宁和乐、自由平等生活的向往,对美好生活的追求的愿望。

(评分标准:共3分,第一问1分,第二问2分,意对得分,有错字扣1分)

22.参照《中考作文评分标准》

猜你喜欢:

1. 2015-2016学年初二语文上册期末试题及答案

2. 八年级语文上期末测试卷

3. 八年级语文期末测试卷及答案

4. 初二上册语文期末测试卷带答案

5. 初二语文上学期期中试卷带答案

八年级地理上册期末试卷附带答案

有些人为思想而读书-罕见;有些人为写作而读书-常见;有些人为搜集谈资而读书,这些人占读书人的大多数。下面给大家带来一些关于 八年级 地理上册期末试卷,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试卷试题

一、选择题

1.我国全部位于热带的省是( )

A.海南省  B.云南省

C.广东省  D.台湾省

2.我国人口密度最大的地区( )

A.西北内陆 B.东部沿海

C.青藏地区 D.西南地区

3.下面4幅人口增长曲线图,与我国实际相符的是( )

4.中国关于人口问题的基本国策是( )

A.改善人民的生活水平

B.提高人口的素质

C.实行计划生育

D.晚婚、晚育、少生、优生

5.在下图中的国家中,人口最多的是( )

6.下列各地区中,不是我国少数民族的主要分布地区的是( )

A.东北地区 B.西南地区

C.东南地区 D.西北地区

7.目前我国人口增长的状况是( )

A.高出生率、高死亡率、低自然增长率

B.高出生率、低死亡率、高自然增长率

C.低出生率、高死亡率、低自然增长率

D.低出生率、低死亡率、低自然增长率

8.我国由 个民族组成,汉族人口占全国人口总数的 %( )

A.50、90 B.55、85

C.56、92 D.100、80

9.我国地形、地势总的特点是( )

①地势西高东低

②河流、湖泊众多

③呈阶梯状分布

④森林覆盖面积大

⑤地形复杂多样

⑥山区面积广大

A.①③⑤⑥ B.①②③④

C.②③④⑥ D.①②④⑤

10.下列山脉中,与其他三座山脉走向不同的是( )

A.大兴安岭 B.南岭

C.长白山 D.台湾山脉

11.在下图中,能准确反映我国地势特点的是( )

12.藏袍是藏族服饰的代表,这样的服饰对于藏民来说,最为合适不过了,是因为( )

A.当地空气稀薄

B.当地降水多

C.当地昼夜气温变化大

D.当地海拔高

13.关于我国气温分布的正确叙述是( )

A.冬季南北气温相差不大

B.冬季全国普遍冷湿

C.夏季全国到处气温很高

D.夏季南北气温相差不大

14.我国最大的湖泊是( )

A.鄱阳湖 B.洞庭湖

C.太湖 D.青海湖

15.治理黄河的根本 措施 是( )

A.中游的水土保持工作

B.上游兴修大中型水库

C.下游培修、加固大堤

D.中下游疏浚河道

16.下列关于长江环境问题的叙述,正确的是( )

A.上中游湖泊面积缩小,森林和草地植被遭破坏,自然生态环境日益恶化

B.长江流经地区降水丰富,植被良好,没有严重的环境破坏问题

C.长江治理投资大,航道长期管理良好,水位变化不大,内河运输居世界第一位

D.长江下游的洞庭湖、翻阳湖湖面开阔,容纳洪水能力高,生态环境良好

17.可再生资源也会变成不可再生资源的原因是( )

A.可再生资源得到了合理利用

B.可再生资源被开采利用

C.可再生资源开发利用增加

D.可再生资源遭破坏或污染

阅读有关“鄂西北与贫困同行”的一段材料,回答18—19题。

没有树的地方就是谭山镇。所有的山上都没有树,稍微低一点的山都被开荒了,用石头垒起来的梯田,一层层从山顶一直延伸到山脚,那情景就是一个“农业学大寨”时代“人定胜天”的绝佳版本!持续的干旱,那些依山而建的梯田,不仅没有庄稼,而且连杂草都鲜见。

18.谭山镇干旱的根本原因是( )

A.毁林开荒,破坏了植被

B.该地处于降水稀少的干旱地区

C.该地处于山地的背风坡,降水少

D.缺少水利工程,灌溉条件差

19.为了改变谭山镇贫困落后的面貌,应采取的措施有( )

①退耕还林,改善生态环境

②在山坡上种柑橘,发展农产品加工工业

③大力发展 种植 业,农作物种植以水稻为主

④推广农业技术,鼓励农民种植中草药

A.①② B.②③

C.①②③ D.①②④

20.关于我国土地资源的叙述,正确的有( )

A.地大物博,耕地、林地资源十分丰富

B.目前我国大量开垦荒地,土地资源越来越多

C.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我国挖掘土地资源的潜力无限

D.我国人均土地资源贫乏,珍惜和合理利用每一寸土地是我国的基本国策

21.根据“因地制宜、合理布局”的原则,下列搭配合理的是( )

A.我国西北地区——发展林业为主

B.我国南方丘陵、山地——开辟梯田,发展种植业为主

C.长江中下游地区——围湖造田、扩大商品粮基地

D.内蒙古高原——退耕还牧

22.关于我国水资源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我国水资源总量不少,人均占有量也不少

B.我国水资源的空间分布特点为:自东南向西北减少,我国耕地的分布也是南多北少,因此我国水、土资源配合良好

C.我国水资源在季节分配上的特点为:夏秋多冬春少

D.我国水资源最丰富的河流是长江,其次是黄河

23.使我国水资源危机加剧的现象有( )

A.南水北调 B.修建水电站

C.浪费水和水污染 D.全球气温变暖

24.京九线的起止点是( )

A.北京—九江 B.北京—九华山

C.北京—九龙 D.北京—上海

25.陇海线与京广线交汇的铁路枢纽是( )

A.济南 B.徐州

C.郑州 D.兰州

26.以下我国商品粮基地中,均以种植小麦为主的是( )

A.三江平原、成都平原

B.太湖平原、珠江三角洲

C.松嫩平原、三江平原

D.松嫩平原、鄱阳湖平原

27.上海能源资源缺乏,但成为我国最大的综合性工业基地,主要依靠( )

A.丰富的劳动力资源

B.优越的气候条件

C.优越的地理位置

D.大量的海外投资

28.北京中关村高新技术开发区建立并飞速发展的主要因素是( )

A.自然资源最丰富

B.科技智力资源最密集

C.交通运输最便利

D.自然环境最优美

29.工业城市沈阳所在的工业基地是( )

A.京津唐地区

B.辽中南地区

C.沪宁杭地区

D.珠江三角洲地区

30.珠江三角洲地区发展工业的优越条件是( )

A.靠近香港和东南亚,位置优越

B.区内有丰富的自然资源,为工业的发展提供了充足的原材料

C.区内有香港、澳门两个经济特区,享有发展经济的优惠政策

D.工业发展历史悠久,工业基础好

二、综合题

31.读“长江水系示意图”,读后完成下列要求。(6分)

(1)填出图中数码号所表示的地理事物:

①长江发源地 山脉;②长江注入的海域 海。

(2)表示长江支流——汉江的是③④⑤⑥⑦中的 ;表示洞庭湖的是图中数码⑧⑨中的 (数码)。

(3)洞庭湖和鄱阳湖的面积在不断缩小,可能的原因有 、 等。

32.读下面这幅漫画,回答。(4分)

(1)这幅漫画揭示长江流域的主要环境问题是 。

(2)产生上述问题的原因是 。

(3)上述问题可能引起的后果是 。

(4)解决问题的途径是 。

33.五一放假期间,家住A省区的朱旬同学乘火车随父母到上海的姥姥家探亲,请回答下列问题。

(1)朱旬同学所在的省区的简称 ,B山脉南测的地形区为。

(2)朱旬一家乘火车经过的最便捷的铁路线为 线和 线。

(3)朱旬同学在上海的生活有些不适应,请说出上海的气候类型和特征:

气候类型: ,特征: 。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1—5 A B A C A 6—10 C D C A B 11—15 B C D D A

16—20 A D A D D 21—25 D C C C C 26—30 C C B B A

二、综合题

31.

(1)唐古拉 东

(2)⑦ ⑧

(3)泥沙沉积 围湖造田

32.

(1)水土流失严重、河流含沙量增大。

(2)滥伐森林、破坏植被。

(3)长江含沙量增加,可能变成第二条黄河。

(4)保护现有森林,在上、中游种草植树,建立防止水土流失的护坡林,建立长江中上游防护林等。(合理即给分)

33.

(1)新 青藏高原

(2)陇海——兰新线 京沪线

(3)亚热带季风气候 夏季高温多雨,冬季温暖干燥。

八年级地理上册期末试卷附带答案相关 文章 :

★ 八年级上册地理期末测试卷带答案

★ 八年级地理上册期末测试题及答案

★ 八地理上册试卷及答案

★ 八地理上册试卷及答案

★ 初二上册地理课本练习题的答案

★ 八年级地理考试及答案

★ 2020年八年级地理暑假作业参考答案(人教版)

★ 八年级上学期期末质量检测地理试卷

★ 八年级地理期末试卷分析

★ 八年级上学期末教学质量检测地理试卷

八年级上册语文期末试卷及答案

一、积累与运用(30分)

阅卷人得分

1.请根据拼音书写汉字,细心地给加点注音。(4分)

摩挲()逶迤()喑()哑商贾()

qiǎn()绻狡xiá()è()守cuó()峨

2.下列词语书写有误的一项是()(2分)

A.众目睽睽潸然泪下人赃俱获尴尬

B.惊魂慑魄明眸善睐当仁不让杆辕

C.煞有介事饥肠辘辘踉踉跄跄甲胄

D.手无寸铁正襟危坐虚怀若谷颟顸

3.下列加点词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2分)

A.烟霾(风夹着尘土)醒豁(开阔)B.皱缬(有花纹的丝织品)明眸善睐(看)

C.属国过居延(经过)簇拥(聚集)D.捉襟见肘(胳膊肘)僦赁看幕(租赁)

4.下面句子中成语运用准确的一项是()(2分)

A.桂林的山水黄山的松,真是巧夺天工。

B.同学们经常向老师请教,这种不耻下问的精神值得提倡。

C.谈起电脑、互联网,这个孩子竟然说得头头是道,左右逢源,使在场的专家也惊叹不已。

D.想不到昔日的“浪子”今天却成了英雄,这就不得不令人刮目相看。

5.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2分)

A.屋里陈列着各式各样的鲁迅过去使用过的东西和书籍。

B.由于革命潮流的冲击和进步思想的影响,使他形成了初步的民主主义思想。

C.有专家指出,运动量过少是导致肥胖的主要原因。

D.今年过节不收礼,收礼只收脑白金。

6.下列搭配错误的一项是()(2分)

A.《黄果树瀑布》——于坚——当代诗人

B.《望庐山瀑布》——李白——唐代浪漫主义诗人

C.《借书不还,天打雷劈》——柏杨——当代作家

D.《论读书》——朱苏进——当代作家

7.下列文学常识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A.《读书杂谈》的作者是鲁迅,原名周树人,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

B.高建群写的《云海》一文选自《青春缘》,原题是《月亮的海》。

C.两篇《游高粱桥记》是明代文学家袁宏道与其弟袁中道所作。

D.“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是王维《使至塞上》中的名句。

8.把后面的句子填到横线上,最恰当的一组是( )(2分)

本文导航1、首页2、初二语文上册期末模拟题—23、初二语文上册期末模拟题—34、初二语文上册期末模拟题—45、初二语文上册期末模拟题答案—5

二(55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7~11题。(14分)

(1)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未寝,相与步中庭。

(2)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3)何夜无月?何处无松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7.解释下列文言文中加点词语的意思。(4分)

①念无与乐者()②怀民亦未寝()

③相与肯于中庭()④庭下如积水空明()

8.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一组是()(2分)

A.以其境过清(《小石潭记》)/吾欲辱之,何以也(《晏子使楚》)

B.相与步于中庭/往来于荒村野水之间(《治水必躬亲》)

C.庭下如积水空明/如好逸恶劳,计利而忘义(《治水必躬亲》)

D.潭中鱼可百许头(《小石潭记》)/必如是而后事可举也(《治水必躬亲》)

9.翻译下列句子。(2分)

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译文:

10.本文含蓄地表达了作者怎样的心境?(2分)

11.本文第(2)段三句话,描写了什么景色?这样描写有怎样的妙处?(4分)

阅读下面的文章,回答12~15题。(15分)

奇妙的克隆

一个细菌经过20分钟就可以一分为二;一根葡萄枝切成十段就可能变成十株葡萄;仙人掌切成几块,每块落地就生根;一株草莓依靠它沿地“爬走”的匍匐茎,一年内就能长数百株草莓苗……凡此种种,都是生物靠自身的一分为二或自身的一小部分的扩大来繁衍出后代,这就是无性繁殖。无性繁殖的英文名称叫“Clone”音译为“克隆”。实际上,英文的“Clone”起源于希腊文“Klone”,原意是用“嫩枝”或“插条”繁殖。时至今日,“克隆”的含义已不仅仅是“无性繁殖”,凡来自一个祖先的无性繁殖的后代群体也叫“无性繁殖系”,简称无性系。

自然界的许多动物,在正常情况下都是依靠父方产生的雄性细胞(精子)与母方产生的雌性细胞(卵子)融合(受精)成受精卵(合子),再由受精卵经过一系列细胞分裂长成胚胎,最终形成新的个体。这种依靠父母双方提的性细胞、并经两性细胞融合产生后代的繁殖方法就叫有性繁殖。但是,如果我们用外科手术将一个胚胎分割成两块、四块、八块……最后通过特殊的方法是一个胚胎长成两个、四个、八个……生物体,这些生物体就是克隆个体,而这两个、四个、八个……个体就叫做无性繁殖(也叫克隆)。

可以这样说,关于克隆的设想,我国明代的大作家吴承恩已有精彩的描述——孙悟空经常在紧要关头拔一拔猴毛变出一大群猴子,猴子变猴就是克隆猴。

12、“克隆“的含义是什么?作者在说明其含义是用的是什么说明方法?(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选文的说明顺序是什么?简要分析一下文章是怎样按照这种顺序行文的。(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什么叫有性繁殖?用的是什么说明方法。(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选文最后一段写道孙悟空的故事,这有什么作用?(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阅读下面的文章,回答16~20题。(16分)

我说,你听

木铃

她曾经可以做到,连续数小时说个不停,且是站着说,微笑着说,声情并茂的.说。她也会让身边的人开口说话,无论你多木讷、多胆怯,她都有办法让你开口。

有人说她的提问方式是这个世界上最为温和的一种。时间久了,即使是最不爱学习语文的学生也会被她的课迷住。

有一个学生,恰好转到她的班。因刚到新地方,上课有点走神。她正在台上讲作文,说到细节描写的话题。她说:“譬如,那位新同学的头发天生的黑而纯,可以说黑得像缎子,也可以说顺滑得似瀑布。”

大家一齐向那个新同学的头发看,新同学的脸微微发红,心立刻回到课堂上。

她若无其事地继续说:“你们大家看看我,能说说我的一些特点吗?不许恭维我啊。”大家听了都笑。

那个新同学先获得了发言的机会。

她鼓励说:“我刚才说了你的头发,你现在可以说我的某个特征。看,你可以后发制人,主动权更大。”同学们又笑。

气氛轻松活泼了,新同学也不怕了,她果断地说:“老师,你的眉心有颗红痣,圆圆的,像一枚红豆镶在那儿,泛着柔润的红晕。”

她大声说“好”。

那位新同学渐渐发现,她们班有一个共同的喜好,就是特别喜欢语文学科,这与她的教学方式密切相关。

那个当年的新同学就是我。后来,有幸和她一起共事,向她学习教书的艺术。

有一年,学校考虑顾她快退休了,没有给她排课,只是让她负责年级学科的教研工作。她很生气。那次,是我第一次见她生气。她说:“不上课,有什么教可以研的?”学校只好继续让她授课。就这样,她一直工作在讲坛第一线。从教几十年,没有缺过学生一节课,也从未对学生发过一次火。最后,她是从讲台上退休的。

可是,现在她不会讲话了,经常一个人长时间静坐。别人问她话,她也不理。医生说她是脑梗,大脑80%混沌。我不愿相信,一个擅长语言的人,并且是一个让语言散发魅力的人,会失去语言。

也许,她是讲累了,一旦有机会休息,就想好好享受一下。等她休息好了,就好了。可我面对她,呼唤“老师”的时候,她坐在轮椅上,头微低,没有任何反应。我的眼泪喷涌而出。

她家的茶几上有不少中学语文课本,是医嘱进行刺激治疗的道具。

我打开一本书,轻轻对她说:“老师,以前,我听你讲了许多年。今天,我来说,你听。”她没有一点反应,保持原姿态坐着,雕塑一样。

“她的头发天生的纯,可以说黑得像缎子,也可以说顺滑得似瀑布。”

“你的眉心有颗红痣,圆圆的,像一枚红豆镶在那儿,泛着柔润的红晕。”

她的头微抬,面部表情有了些微的变化,似乎是尽了最大的努力,她的嘴唇颤抖着用微弱的声音说:“好!”

(选自《小小说选刊》2011年第17期有改动)

16、围绕老师,文章前后详写了两件事情。请简要概括并填写在横线上。(2分)

①→②学校让她负责教研,她却坚持上课直到退休→③。

17、阅读下面的句子,联系上下文,探究括号中的问题。(4分)

⑴她若无其事地接着说:“你们大家看看我,能说说我的一些特点吗?不许恭维我啊。”大家听了都笑。(老师为什么是“若无其事”的?)

⑵我的眼泪喷涌而出。(“喷涌而出”体现了“我”怎样的情感?)

18、下面是当年课堂上师生精彩的对话。请选择其中一句,任选一个角度赏析。(3分)

①“她的头发天生的黑,可以说黑得像猴子,也可以说顺滑得似瀑布。”

②“你你的眉心有颗红痣,圆圆的,像一枚红豆镶在那儿,泛着柔润的红晕。”

本文导航1、首页2、初二语文上册期末模拟题—23、初二语文上册期末模拟题—34、初二语文上册期末模拟题—45、初二语文上册期末模拟题答案—5

选择第句。赏析:

19、“好!”在文中出现了两次,从这两个“好!”上,你可以看出这是一个怎样得老师?试分别做简要概括。(3分)

20、结合自身的经历,写出你感受最深的与老师在课堂上的一次交流。(4分)

阅读下面的文章,回答21~23题。(10分)

客家人与柏树

①客家人很喜爱柏树,客家人的居住环境离不开柏树。只要留意,不难发现,凡是客家人居住的村庄,及村庄周边的庙宇、社坛、寺庙、祖祠必有虬干曲枝的参天柏树。据说,我们客家人的祖先从中原南迁时,携带之物除了公鸡、母鸡之外,还捎带了各类树种、树苗,树种、树苗中便有柏树。

②客家人很喜爱柏树,客家人的文化生活离不开柏树。客家人常爱把“柏”与“百”相联系。只要留意,但凡客家人操办的红白喜事,许多对联都与“柏”(百)有关。如:祝寿的就有“柏翠松苍,人寿年丰”、“柏节松心宜晚翠,童颜鹤发胜当年”、“童颜鹤发寿星体,松姿柏态古稀年”、过年的就有“岁寒松柏茂,春暖杏花红”、结婚的就有“松柏常青,百年好合”、造新屋乔迁新宅的就有“凤舞鸾飞龙吟虎啸,竹苞柏茂枝秀兰芬”、纪念或悼念先人或革命烈士的就有“松柏长春,永垂不朽”、“一生献忠心南山松柏常苍翠,九天含笑意故园桃李又芳菲”……至于有关“柏”(百)的诗词、文章、歌曲、书籍就更加不胜枚举了。

③客家人很喜爱柏树,客家人的乡土民俗离不开柏树。客家人向来崇尚真、善、美,而柏树就是真、善、美的化身。客家人总是希望总能有“五星”(指福星、禄星、寿星、吉星、喜星)相照相伴,而这“五星”都分别寄托在北斗、蟠桃、仙鹤、松树、柏树、瑶池、南岳(南山)、椿萱、芝兰、桂兰、青鸟等等的身上。这其中的柏树,也就有了长命百岁、百年归老、百子千孙、白头到老、百年好合、百病消除等多种含意。因此,客家人的迎亲嫁娶、乔迁志喜、庆贺寿诞、摆满月酒、逢年过节甚至办丧事都要折一些柏枝柏叶挂在门楣上,以示吉利。有的客家乡村至今还保留、沿袭着除夕晚用柏叶煮水洗澡的传统,谓之洗涤旧年秽气,也有用柏水沐浴能益寿延年之说。

④客家人很喜爱柏树,尤喜爱柏树的精神与风格。柏树是四季常青的乔木,木材质地坚硬,是建筑的上好材料。用柏树锯糠制成的卫生香,格外芬芳,令人心旷神怡。柏树生长在村庄里、寺庙旁、高山上,不怕骄阳酷暑,不怕严霜寒雪,不怕狂风暴雨,不怕雷鸣电闪,无忧无虑地顽强生长,潇潇洒洒地活上百年、千年……客家人爱的就是柏树无私奉献的精神与顽强不屈的风格。

21.选文从哪些方面谈客家人对柏树的喜爱?(4分)

_________

22.请对本文第四自然段划波浪线的句子提出一个语文方面的有探究性的问题并作简要回答。(提示:只能提一个问题,如果提出两个问题,则只评改第一个问题)(4分)

问题:

答案:

23.结合文段内容,下列表述不恰当的一项是(2分)

A.文章开头引用传说,体现了客家人对柏树的喜爱。

B.“一生献忠心南山松柏常苍翠,九天含笑意故园桃李又芳菲”这副对联可用于纪念或悼念革命先烈。

C.客家乡村至今都保留着除夕晚用柏叶煮水洗澡的传统,谓之洗涤旧年秽气。

D.选文的每一自然段都以“客家人很喜爱柏树”开头,这样能使文章层次分明,主题突出。

三(45分,其中含5分写字分)

24、走过八年级上学期,我们从课文中领略到浓浓的“爱”:“至爱亲情”让我们学会爱父母手足;“人与环境”告诉我们要爱其他物种和自然环境;“高新科技”则启示我们爱科学,插上创造的翅膀……

请以“带着爱上路”为题,写一篇记叙文。

要求:(1)选材真实,情感真挚。(2)不少于600字。(3)文中不要出现真实的校名、班级名、人名。

本文导航1、首页2、初二语文上册期末模拟题—23、初二语文上册期末模拟题—34、初二语文上册期末模拟题—45、初二语文上册期末模拟题答案—5

1、喧番瀚幻2、略

3、(1)去掉“大约”或“左右”(2)删去“绝大多数是”或“的比例相当高”。

4、D

5、此题答案不唯一,只要“精神品质”与“事例”相吻合,概述语言简洁,通顺,就算对,给2分。示例:“筑路中,不畏艰难困苦,坚持与天斗、与地斗、与错误思想作斗争。(表现出与一切困难作斗争的顽强精神。)”“在烈士墓前的沉思中,他对共产主义事业无限忠诚,愿将自己的一切献给这个人类最壮丽的事业。”

6、略7、、①想,思考②睡③共同,一起④清澈透明

8、B9、译文:水中水藻、荇菜交叉错杂,原来那是竹子、柏树的影子。

10、本文含蓄地表达了作者在贬谪中感慨惆怅与自我排遣的特殊心境。

11、第一问:描写庭中月色。第二问:运用比喻手法,以“积水”比喻月色,表现“空明”的特点,以“藻荇”比喻竹柏的影子,写月影交横,非常新颖而又贴切,巧妙地表现出宁静淡雅的境界。

12、列数字下定义13、逻辑顺序,从现象到本质从具体到抽象

14、举例子下定义

15、引用我国明代大作家吴承恩的精彩描述,进一步具体说明什么是“克隆”,而且把“克隆”这门学科写得生动有趣

16、①“我”上课走神,老师引导“我”集中注意力并积极发言。②老师脑梗严重,仍记得当年的教学情景。评分:共2分。每点1分,意思对即可。

17、⑴因为老师已经巧妙地提醒了走神的学生,若无其事,正是为了保护学生的自尊,不想让学生尴尬,体现出老师对学生的关爱和巧妙的交流艺术。

⑵看到老师的病情,伤心,难过之情难以控制,体现了“我”对老师深深的爱怜、痛惜。

18、示例一:第①句,运用比喻,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学生头发的美,字里行间流露出赞美之情。从而表现了老师高超的语言艺术,也表现了老师的细心、爱心,对学生的观察细致入微。示例二:第②句,运用比喻,生动形象地写出了老师的亲切温和,表现了学生在老师的引领下,对学习内容的领悟,也表现了学生对老师的关爱心领神会。等等

19、第一个“好”表现的是一个善于鼓励学生的老师;第二个“好”表现的是一个热爱本职工作的老师。

20、示例略。(“交流”能较好地体现“感受深”,表达通顺即可。)

21、从客家人的居住环境、文化生活、乡土民俗和柏树的精神与风格这四方面来谈客家人对柏树的喜爱。

22、示例1:问题:这个句子运用了排比的修辞手法,有什么表达作用?答案:增强了语言气势,更加突出了柏树顽强不屈的风格。示例2:问题:句中的“无忧无虑”“潇潇洒洒”为什么不能删去?答案:因为这两个短语生动形象地突出了柏树积极乐观的心态。示例3:问题:划线句子中,“雷鸣电闪”是否有逻辑错误?答案:有逻辑错误,因为打雷时,闪电在先,响雷在后,应为“电闪雷鸣”。(说明:如果学生提出两个问题,则只评改第一个问题)

23、C

八年级上册物理试卷期末试题

学习是把知识、能力、思维 方法 等转化为你的私有产权的重要手段,是“公有转私”的重要途径。下面给大家带来一些关于 八年级 上册物理试卷期末试题,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试题

一、单项选择题(请将答案填入下面表格内,每小题2分,2×13=26分)

1.在我们学习、生活中所涉及到的下列数值最接近实际情况的是()

A.人体正常体温约为40℃B. 八年级物理 课本的长度约为26cm

C.人步行的速度约为10m/sD.中学生的平均质量约为50g

2.下列现象中不属于机械运动的是()

A.一江春水向东流B.星光闪闪C.海水奔腾D.春风拂面

3.用一把刻度尺测某一物体长度时,一般要测三次或更多次,这样做的目的是()

A.减小观察刻度时,由于视线不垂直而产生的误差

B.减小由于刻度尺不精密而产生的误差

C.减小由于读数时,估计偏大或偏小而产生的误差

D.避免测量中可能出现的错误

4.如图所示的四种现象中,由于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是()

5.下列关于声音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俗话说“隔墙有耳”,说明固体也能传声B.“震耳欲聋”主要说明声音的音调高

C.“闻其声而知其人”主要根据音色来判断的D.声音在真空中不可以传播

6.下列是对我们生活中常见的一些热现象的解释,其中正确的是()

A.春天的早晨经常出现大雾,这是汽化现象

B.衣柜里的樟脑丸变小是因为樟脑丸蒸发了

C.秋天的早晨花草上出现小的露珠,这是液化现象

D.初冬的早晨地面上会出现白色的霜,这是凝固现象

7.下列图像中,属于晶体熔化的是:()

8.关于紫外线的主要作用,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有助于人体合成维生素DB.能杀死微生物C.能使荧光物质发光D.能进行遥控

9.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烛焰在光屏上呈现一个清晰放大的像。要使烛焰在光屏上呈现一个清晰缩小的像,调节的方法是()

A.透镜不动,蜡烛远离透镜移动,光屏远离透镜移动

B.透镜不动,蜡烛远离透镜移动,光屏靠近透镜移动

C.透镜不动,蜡烛靠近透镜移动,光屏远离透镜移动

D.透镜不动,蜡烛靠近透镜移动,光屏靠近透镜移动

10.一块铁块的质量会发生变化的情况是()

A.将它熔化成铁水B.从地球运到月球C.把它轧成薄铁片D.磨掉铁块一个角

11.以下是小洋学习了关于“平面镜成像”和“凸透镜成像”的知识后, 总结 出的关于实像和虚像的一些特点,其中错误的是()

A.虚像不能用光屏承接B.虚像可以是正立的,也可以是倒立的

C.实像一定能用光屏承接D.实像可以是放大的,也可以是缩小的

12.一杯牛奶喝掉一半后,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质量变小,密度不变B.质量不变,密度不变

C.质量变小,密度变小D.质量不变,密度变小

13.下列几种镜子:①平面镜;②凸面镜;③凹面镜;④凸透镜;⑤凹透镜。其中能使光线会聚的有()

A.①、②;B.②、④;C.③、④;D.③、⑤;

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计20分)

14.声音在15℃的空气中的速度m/s,光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是m/s。

15.水的密度是kg/m3,它表示

16.下列四个 句子 :①这首歌调子太高,我唱不上去;②引吭高歌③他是唱高音的④请勿高声喧哗其中“高”是指响度的是_;其中指音调的是。

17.正常眼睛的明视距离一般为25cm,若小明的明视距离明显小于25cm,那么小明是眼(填“近视”或“远视”),应配带透镜矫正。

18.若一个身高1.6m的人站在竖直挂置的穿衣镜前0.5m处,则此人在镜中的像高是______m,若此人远离平面镜,则像的大小(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19.一束与镜面成60°角的光线射到平面镜上,反射角的大小为;一束光垂直射到水面上,入射角为,折射角为。

20.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是沿传播的,坐在电影院内不同位置的观众都能看到银幕上的画面,是由于光发生了(选填“镜面”或“漫”)反射。

21.站在平静的池塘旁,可看到岸边大树的倒影和水中游的鱼,树的倒影是光的现象,水中鱼是光的现象,所看到的都是(填“实像”或“虚像”)

22.在调节托盘天平时,首先将天平放在上,游码放在标尺左端零刻线处,若此时发现指针指在分度盘中线的右边,应把平衡螺母向(填“左”或“右”)调,使横梁平衡。

三、作图题:(每图2分,共6分)

23.如图所示一条光线斜射到水面,请完成光路。

24.完成下图中所示的透镜光路图。

四、实验探究题:(每空2分,共计28分)

25.如图9所示,小凡同学在做“观察水的沸腾”实验中:

(1)他的操作如图A所示,其中错误之处是。

(2)纠正错误后,水沸腾时温度计示数如图B所示,沸点为℃,说明此地的气压(选填“大于”、“等于”或“小于”)1个标准大气压。

(3)分析图C所示图像,可知水在沸腾过程中温度的特点是:。

26.在利用光具座进行凸透镜成像的实验探究中:

(1)如图甲所示,一束平行于凸透镜主光轴的光线经过凸透镜后,在光屏上形成了一个最小、最亮的光斑。由图可知,则此凸透镜焦距约是__________cm。

(2)将蜡烛、凸透镜、光屏依次放在光具座上,并将三者的中心大致调在_________。

(3)调整后,把烛焰放在距凸透镜16cm处时(如图乙),在凸透镜另一侧前后移动光屏,会在光屏上得到一个倒立、__________的实像(填“放大”或“缩小”);__________就是利用这一成像规律工作的(选填“照相机”“幻灯机”“放大镜”)。若无论怎样移动光屏都不能得到蜡烛的像,说明uf(选填“”、“=”或“”)。

27.小永同学为了测量食用醋的密度,进行以下实验:如下图所示

(1)测液体密度的实验原理_______________。

(2)把天平放在水平桌面上,将游码移至零刻度处,然后调节平衡螺母,使天平横梁平衡。

(3)接下来进行以下3项操作:

A.用天平测量烧杯和剩余醋的总质量m1;

B.将待测醋倒入烧杯中,用天平测出烧杯和醋的总质量m2;

C.将烧杯中醋的一部分倒入量筒,测出这部分醋的体积V;

以上3项操作的正确顺序是:_______________(填字母代号)。

由图甲、乙可知,量筒中醋的质量为______________g,体积为_______________㎝3,醋的密度是_______________kg/m3。

五、计算题(28、29小题各6分,30小题8分共20分)

28.(共6分)一辆小轿车在笔直的高速公路上匀速行驶1.8km,轿车上的速度表如图7所示,在此过程中:(1)轿车速度为多少km/h?合多少m/s?

(2)若轿车以速度表的指示速度匀速行驶,从平凉汽车站到西安总站

(全程378km)需要多长时间?

29.(共6分)我们平时喝的瓶装矿泉水空瓶50g,装水后总重550g,则:(1)矿泉水瓶的容积是多少?(2)若用该矿泉水瓶来装家庭常用的酱油,装满后至少能装多少g的酱油?

(ρ矿泉水=1.0×103kg/m3,ρ酱油=1.1×103kg/m3)

30.(共8分)将一钢球放入盛有100mL水的量筒中,水面上升到150mL处。又用天平称出该球质量为237g。(ρ钢=7.9×l03kg/m3ρ煤油=0.8×l03kg/m3)

求:(1)此钢球是空心的还是实心的?

(2)若为空心的,空心部分体积是多少?

(3)在空心部分注满煤油,那么钢球的总质量为多少?

参考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2×13=26分)

题号12345678910111213

答案BBCDBCDDBDBAC

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20分)

14.3403×108

15.1.0×103每立方米水的质量为1.0×103kg

16.②、④①、③17.近视眼凹

18.1.6不变19.30°0°0°

20.直线漫21.反射折射虚像22.水平面左

三、作图题(共6分)

(23-24)图略

四、实验与探究题(每空2分,共28分)

25.(1)温度计的玻璃泡碰到了烧杯底部(2)98、小于(3)不断吸热但温度不变

26.(1)11cm(2)同一高度(3)放大、幻灯机、

27.(1)ρ=m/v(2)BCA(3)45、40、1.125×103

五、计算并回答题(29、30小题各6分,31小题8分共20分)28.(1)90km/h25m/s

(2)4.2h

29.(1)500㎝3

(2)550g

30.(1)是空心的(要有计算过程)

(2)20cm3

(3)253g

八年级上册物理试卷期末试题相关 文章 :

★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期末测试题带答案

★ 新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物理期末试卷及答案

★ 八年级物理第一学期期末考试试卷

★ 初二物理期末考试复习题及答案

★ 2016八年级物理期末测试题

★ 初中物理八年级上册实验考点汇总与练习题附答案

★ 八年级上册物理测试卷

★ 八年级上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物理试卷

★ 八年级上学期物理联考试题

★ 最新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

[img]

关于金太阳联考试卷初二上册期末和金太阳联考试卷初二上册期末广东的介绍到此就结束了,不知道同学们从中找到你需要的信息了吗 ?如果你还想了解更多这方面的信息,记得收藏关注本站。

本文转载自互联网,如有侵权,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