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上进高一必修二生物(智慧上进高一生物必修2答案)

本篇文章给同学们谈谈智慧上进高一必修二生物,以及智慧上进高一生物必修2答案对应的知识点,希望对各位同学有所帮助,不要忘记分享给你的朋友哦!

本文目录一览:

生物高中必修二知识点总结

知识是智慧的火花,能使奋斗者升起才华的烈焰;知识是春耕的犁铧,一旦手入生活的荒径,就能使田地地芳草萋萋,硕果累累。下面我给大家分享一些生物高中必修二知识,希望能够帮助大家,欢迎阅读!

生物高中必修二知识1

一、遗传的基本规律

1.基因分离定律:具有一对相对性状的两个生物纯本杂交时,子一代只表现出显性性状;子二代出现了性状分离现象,并且显性性状与隐性性状的数量比接近于3:1。

2.基因分离定律的实质是:在杂合子的细胞中,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具有一定的独立性,生物体在进行减数分裂形成配子时,等位基因会随着的分开而分离,分别进入到两个配子中,独立地随配子遗传给后代。

3.基因型是性状表现的内存因素,而表现型则是基因型的表现形式。表现型=基因型+环境条件。

4.基因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是: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的分离或组合是互不干扰的。在进行减数分裂形成配子的过程中,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彼此分离,同时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在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的范围内,有n对等位基因的个体产生的配子最多可能有2n种。

二、细胞增殖

1.减数分裂的结果是,新产生的生殖细胞中的染色体数目比原始的生殖细胞的减少了一半。

2.减数分裂过程中联会的同源染色体彼此分开,说明染色体具一定的独立性;同源的两个染色体移向哪一极是随机的,则不同对的染色体(非同源染色体)间可进行自由组合。

3.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数目的减半发生在减数第一次分裂中。

4.一个精原细胞经过减数分裂,形成四个精细胞,精细胞再经过复杂的变化形成精子。

5.一个卵原细胞经过减数分裂,只形成一个卵细胞。

6.对于进行有性生殖的生物来说,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对于维持每种生物前后代体细胞中染色体数目的恒定,对于生物的遗传和变异,都是十分重要的

生物高中必修二知识2

基因的本质

1.DNA的化学结构:①DNA是高分子化合物:组成它的基本元素是C、H、O、N、P等;

②组成DNA的基本单位——脱氧核苷酸。每个脱氧核苷酸由三部分组成:一个脱氧核糖、一个含氮碱基和一个磷酸;

③构成DNA的脱氧核苷酸有四种。DNA在水解酶的作用下,可以得到四种不同的核苷酸,即腺嘌呤(A)脱氧核苷酸;鸟嘌呤(G)脱氧核苷酸;胞嘧啶(C)脱氧核苷酸;胸腺嘧啶(T)脱氧核苷酸;组成四种脱氧核苷酸的脱氧核糖和磷酸都是一样的,所不相同的是四种含氮碱基:ATGC;

④DNA是由四种不同的脱氧核苷酸为单位,聚合而成的脱氧核苷酸链。

2.DNA的双螺旋结构:DNA的双螺旋结构,脱氧核糖与磷酸相间排列在外侧,形成两条主链(反向平行),构成DNA的基本骨架。两条主链之间的横档是碱基对,排列在内侧。相对应的两个碱基通过氢键连结形成碱基对,DNA一条链上的碱基排列顺序确定了,根据碱基互补 配对 原则,另一条链的碱基排列顺序也就确定了。

3.DNA的特性:

①稳定性:DNA分子两条长链上的脱氧核糖与磷酸交替排列的顺序和两条链之间碱基互补配对的方式是稳定不变的,从而导致DNA分子的稳定性;

②多样性:DNA中的碱基对的排列顺序是千变万化的。碱基对的排列方式:4n(n为碱基对的数目);

③特异性:每个特定的DNA分子都具有特定的碱基排列顺序,这种特定的碱基排列顺序就构成了DNA分子自身严格的特异性。

4.碱基互补配对原则在碱基含量计算中的应用:①在双链DNA分子中,不互补的两碱基含量之和是相等的,占整个分子碱基总量的50%;

②在双链DNA分子中,一条链中的嘌呤之和与嘧啶之和的比值与其互补链中相应的比值互为倒数;

③在双链DNA分子中,一条链中的不互补的两碱基含量之和的比值(A+T/G+C)与其在互补链中的比值和在整个分子中的比值都是一样的。

5.DNA的复制:①时期:有丝分裂间期和减数第一次分裂的间期;

②场所:主要在细胞核中;

③条件:a、模板:亲代DNA的两条母链;b、原料:四种脱氧核苷酸为;c、能量:(ATP);d、一系列的酶。缺少其中任何一种,DNA复制都无法进行;

④过程:a、解旋:首先DNA分子利用细胞提供的能量,在解旋酶的作用下,把两条扭成螺旋的双链解开,这个过程称为解旋;b、合成子链:然后,以解开的每段链(母链)为模板,以周围环境中的脱氧核苷酸为原料,在有关酶的作用下,按照碱基互补配对原则合成与母链互补的子链。随的解旋过程的进行,新合成的子链不断地延长,同时每条子链与其对应的母链互相盘绕成螺旋结构,c、形成新的DNA分子;

⑤特点:边解旋边复制,半保留复制。

⑥结果:一个DNA分子复制一次形成两个完全相同的DNA分子;

⑦意义:使亲代的遗传信息传给子代,从而使前后代保持了一定的连续性;

⑧准确复制的原因:DNA之所以能够自我复制,一是因为它具有独特的双螺旋结构,能为复制提供模板;二是因为它的碱基互补配对能力,能够使复制准确无误。

6.DNA复制的计算规律:每次复制的子代DNA中各有一条链是其上一代DNA分子中的,即有一半被保留。一个DNA分子复制n次则形成2n个DNA,但含有最初母链的DNA分子有2个,可形成2ⅹ2n条脱氧核苷酸链,含有最初脱氧核苷酸链的有2条。子代DNA和亲代DNA相同,假设x为所求脱氧核苷酸在母链的数量,形成新的DNA所需要游离的脱氧核苷酸数为子代DNA中所求脱氧核苷酸总数2nx减去所求脱氧核苷酸在最初母链的数量x。

7.核酸种类的判断:首先根据有T无U,来确定该核酸是不是DNA,又由于双链DNA遵循碱基互补配对原则:A=T,G=C,单链DNA不遵循碱基互补配对原则,来确定是双链DNA还是单链DNA。

生物高中必修二知识3

人类遗传病

1.判断顺序及 方法 ①判断是显性还是隐性遗传病方法:看患者总数,如果患者很多连续每代都有即为显性遗传。如果患者数量很少,只有某代或隔代个别有患者即为隐性遗传。(无中生有为隐性,有中生无为显性)

②先判断是常染色体遗传病还是X染色体遗传病。方法:看患者性别数量,如果男女患者数量基本相同即为常染色体遗传病。如果男女患者的数量明显不等即为X染色体遗传病。(特别:如果男患者数量远多于女患者即判断为X染色体隐性遗传。反之,显性)

2.常见单基因遗传病分类①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红绿色盲、血友病、进行性肌营养不良(假肥大型)。发病特点:男患者多于女患者;男患者将至病基因通过女儿传给他的外孙(交叉遗传)

②伴X染色体显性遗传病:抗维生素D性佝偻病。发病特点:女患者多于男患者

③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多指、并指、软骨发育不全发病特点:患者多,多代连续得病。

④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白化病、先天聋哑、苯丙酮尿症发病特点:患者少,个别代有患者,一般不连续。遇常染色体类型,只推测基因,而与X、Y无关

3.多基因遗传病:唇裂、无脑儿、原发性高血压、青少年糖尿病。

4.染色体异常病:21三体(患者多了一条21号染色体)、性腺发育不良症(患者缺少一条X染色体)。

5.优生 措施 :①禁止近亲结婚。(直系血亲与三代以内旁系血亲禁止结婚);②进行遗传咨询,体检、对将来患病分析;③提倡“适龄生育”;④产前诊断。

生物高中必修二知识4

染色体变异

1.染色体组的概念及特点:①由合子发育来的个体,细胞中含有几个染色体组,就叫几倍体;②而由配子直接发育来的,不管含有几个染色组,都只能叫单倍体。

2.染色体组数目的判断:①细胞中同种形态的染色体有几条,细胞内就含有几个染色体组;②根据基因型判断细胞中的染色体数目,根据细胞的基因型确定控制每一性状的基因出现的次数,该次数就等于染色体组数;③根据染色体数目和染色体形态数确定染色体数目。染色体组数=细胞内染色体数目/染色体形态数。

生物高中必修二知识5

1、生物体没有显现出来的性状称隐性性状隐性性状是具有一对相对性状的纯合亲本杂交所得子 一 代中没有显现出来的那个亲本的性状,而不是一般意义上的没有显现出来的性状。

2、在一对相对性状的遗传实验中,双亲只具有一对相对性状不是“双亲只具有一对相对性状”,而是研究者“只关注了一对相对性状”。不存在只具有一对相对性状的生物。

3、杂合子自交后代没有纯合子理论上,具有一对等位基因的杂合子,自交的后代中有一半是纯合子。

4、纯合子杂交后代一定是纯合子相同的纯合子杂交后代是纯合子;不同的纯合子杂交后代是杂合子。

5、基因在子代体细胞中出现的机会相等基因包括核基因和质基因两类,对于有性生殖的生物来说:核基因在子代体细胞中出现的机会相等; 质基因在子代体细胞中出现的机会是不相等的。

6、基因分离定律和基因自由组合定律具有相同的细胞学基础二者的细胞学基础不同; 前者是同源染色体的分离,后者是非同源染色体的自由组合。

7、基因型相同,表现型一定相同基因型相同,表现型也可能不同。原因是环境条件不同。

8、表现型相同,基因型一定相同表现型相同,基因型可以不同。如,在完全显性时,含有相同显性基因的个体。

9、基因型不同,表现型一定不同基因型不同,表现型完全可能相同。如,在完全显性时,含有相同显性基因的个体。基因型不同,表现型可以不同。如,在完全显性时,隐性纯合子与含有显性基因的个体。

10、表现型不同,基因型一定不同表现型不同,基因型也可能相同,原因是环境条件不同。

11、所有的生物都可以进行减数分裂只有能进行有性生殖的生物,才可能进行减数分裂。

12、细胞连续分裂两次,一定是发生了减数分裂若染色体只复制一次,而细胞连续分裂两次,那么,发生的一定是减数分裂;若细胞连续分裂两次,染色体也复制了两次,那么,发生的只能是有丝分裂。

13、体细胞能进行减数分裂体细胞不能进行减数分裂,成熟的精原细胞和卵原细胞能进行减数分裂。

14、生殖细胞能进行减数分裂生殖细胞不能进行减数分裂。

15、减数分裂产生的子细胞就是成熟的生殖细胞减数分裂产生的子细胞,还需要进一步发育才能成为生殖细胞。

16、细胞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都能两两配对细胞减数分裂过程中,只有同源染色体才能两两配对。

17、只有进行减数分裂的细胞中才有同源染色体能进行减数分裂的生物,其体细胞中也有同源染色体。

18、体细胞中没有同源染色体,生殖细胞中有同源染色体对于多细胞生物而言,体细胞中只有一个染色体组的单倍体的体细胞中没有同源染色体,除此之外,体细胞中都是具有同源染色体的;二倍体生物的生殖细胞中没有同源染色体;多倍体生物的生殖细胞中理论上存在的同源染色体。

生物高中必修二知识点 总结 相关 文章 :

★ 高中生物必修二知识点总结

★ 高中生物必修二知识点总结大全

★ 高一生物必修二知识点总结

★ 高中必修二生物知识点总结归纳

★ 高中生物必修二知识点总结

★ 高一生物必修二知识点总结

★ 高中生物知识点总结必修二

★ 高中生物知识点总结(必修二)

★ 人教版生物必修二实验知识点梳理

★ 高中生物必修二知识点

[img]

高中必修二生物知识点

没有深厚 经验 衬托的广博思想和知识,就像是一本每页仅有两行正文却有四十行注释的教科书。下面我给大家分享一些高中必修二生物知识点,希望能够帮助大家,欢迎阅读!

高中必修二生物知识1

第1、2节 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

一、相对性状

性状:生物体所表现出来的的形态特征、生理生化特征或行为方式等。

相对性状:同一种生物的同一种性状的不同表现类型。

1、显性性状与隐性性状

显性性状:具有相对性状的两个亲本杂交,F1表现出来的性状。

隐性性状:具有相对性状的两个亲本杂交,F1没有表现出来的性状。

【附】性状分离:在杂种后代中出现不同于亲本性状的现象。

2、显性基因与隐性基因

显性基因:控制显性性状的基因。

隐性基因:控制隐性性状的基因。

【附】基因:控制性状的遗传因子(DNA分子上有遗传效应的片段)

等位基因:决定1对相对性状的两个基因(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上的相同位置上)。

3、纯合子与杂合子

纯合子:由相同基因的配子结合成的合子发育成的个体(能稳定地遗传,不发生性状分离)

显性纯合子(如AA的个体)

隐性纯合子(如aa的个体)

杂合子:由不同基因的配子结合成的合子发育成的个体(不能稳定地遗传,后代会发生性状分离)

4、表现型与基因型

表现型:指生物个体实际表现出来的性状。

基因型:与表现型有关的基因组成。

关系:基因型+环境 → 表现型

5、 杂交与自交

杂交:基因型不同的生物体间相互交配的过程。

自交:基因型相同的生物体间相互交配的过程。(指植物体中自花传粉和雌雄异花植物的同株受粉)

【附】测交:让F1与隐性纯合子杂交(可用来测定F1的基因型,属于杂交)。

二、孟德尔实验成功的原因:

(1)正确选用实验材料:①豌豆是严格自花传粉植物(闭花授粉),自然状态下一般是纯种;②具有易于区分的性状

(2)由一对相对性状到多对相对性状的研究 (从简单到复杂)

(3)对实验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

(4)严谨的科学设计实验程序:假说—演绎法,即观察分析—提出假说—演绎推理—实验验证。

三、孟德尔豌豆杂交实验

一对相对性状的杂交

高中必修二生物知识2

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

一、减数分裂的概念

减数分裂:进行有性生殖的生物形成生殖细胞过程中所特有的细胞分裂方式。在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只复制一次,而细胞连续分裂两次,新产生的生殖细胞中的染色体数目比体细胞减少一半。

【注】体细胞主要通过有丝分裂产生,有丝分裂过程中,染色体复制一次,细胞分裂一次,新产生的细胞中的染色体数目与体细胞相同。

二、减数分裂的过程

1、有性生殖细胞的形成部位:动物的精巢、卵巢;植物的花药、胚珠

2、精子和卵细胞的形成

三、精子与卵细胞的形成过程的比较

四、注意:

(1)同源染色体:①形态、大小基本相同;②一条来自父方,一条来自母方。

(2)精原细胞和卵原细胞的染色体数目与体细胞相同。因此,它们属于体细胞,通过有丝分裂的方式增殖,但它们又可以进行减数分裂形成生殖细胞。

(3)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数目减半发生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原因是同源染色体分离并进入不同的子细胞。所以减数第二次分裂过程中无同源染色体。

(4)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和DNA的变化规律

(5)减数分裂形成子细胞种类:

假设某生物的体细胞中含n对同源染色体,则:它的精(卵)原细胞进行减数分裂可形成2n种精子(卵细胞);它的1个精原细胞进行减数分裂形成2种精子。它的1个卵原细胞进行减数分裂形成1种卵细胞。

五、受精作用的特点和意义

特点: 受精作用是精子和卵细胞相互识别、融合成为受精卵的过程。精子的头部进入卵细胞,尾部留在外面,不久精子的细胞核就和卵细胞的细胞核融合,使受精卵中染色体的数目又恢复到体细胞的数目,其中有一半来自精子,另一半来自卵细胞。

意义: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对于维持生物前后代体细胞中染色体数目的恒定,对于生物的遗传和变异具有重要的作用。

六、减数分裂与有丝分裂图像辨析步骤:

1、细胞质是否均等分裂:不均等分裂——减数分裂中的卵细胞的形成

2、细胞中染色体数目:

若为奇数——减数第二次分裂(次级精母细胞、次级卵母细胞、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看一极);

若为偶数——有丝分裂、减数第一次分裂。

3、细胞中染色体的行为:

有同源染色体——有丝分裂、减数第一次分裂;

联会、四分体现象、同源染色体的分离——减数第一次分裂;

无同源染色体——减数第二次分裂。

4、姐妹染色单体的分离:

一极无同源染色体——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

一极有同源染色体——有丝分裂后期。

【注】若细胞质为不均等分裂,则为卵原细胞的减Ⅰ或减Ⅱ的后期。

高中必修二生物知识3

伴性遗传

一、概念:遗传控制基因位于性染色体上,因而总是与性别相关联。

二、XY型性别决定方式:

1、染色体组成(n对):

雄性:n-1对常染色体 + XY

雌性:n-1对常染色体 + X-X

2、性比:一般 1 : 1

3、常见生物:全部哺乳动物、大多雌雄异体的植物,多数昆虫、一些鱼类和两栖类。

三、三种伴性遗传的特点:

(1)伴X隐性遗传的特点:

① 男 女

② 隔代遗传(交叉遗传)

③ 母病子必病,女病父必病

(2)伴X显性遗传的特点:

① 女男

② 连续发病

③ 父病女必病,子病母必病

(3)伴Y遗传的特点:

①男病女不病

②父→子→孙

【附】常见遗传病类型(要记住):

伴X隐:色盲、血友病

伴X显:抗维生素D佝偻病

常隐:先天性聋哑、白化病

常显:多(并)指

高中必修二生物知识4

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

1、DNA是遗传物质的证据

(1)肺炎双球菌的转化实验过程和结论

(2)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的过程和结论

2、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

(1)某些病毒的遗传物质是RNA

(2)绝大多数生物的遗传物质是DNA

第2节 DNA 分子的结构

1、DNA的组成元素:C、H、O、N、P

2、DNA的基本单位:脱氧核糖核苷酸(4种)

3、DNA的结构:

①由两条、反向平行的脱氧核苷酸链盘旋成双螺旋结构。

②外侧:脱氧核糖和磷酸交替连接构成基本骨架。

内侧:由氢键相连的碱基对组成。

③碱基 配对 有一定规律:A = T;G ≡ C。(碱基互补配对原则)

4、特点:

①稳定性:DNA分子中脱氧核糖与磷酸交替排列的顺序稳定不变

②多样性:DNA分子中碱基对的排列顺序多种多样(主要的)、碱基的数目和碱基的比例不同

③特异性:DNA分子中每个DNA都有自己特定的碱基对排列顺序

5、计算

第3节 DNA的复制

一、实验证据——半保留复制

1、材料:大肠杆菌

2、 方法 :同位素示踪法

二、DNA的复制

1、场所:细胞核

2、时间:细胞分裂间期。(即有丝分裂的间期和减数第一次分裂的间期)

3、基本条件:

① 模板:开始解旋的DNA分子的两条单链(即亲代DNA的两条链);

② 原料:是游离在细胞中的4种脱氧核苷酸;

③ 能量:由ATP提供;

④ 酶:DNA解旋酶、DNA聚合酶等。

4、过程:①解旋;②合成子链;③形成子代DNA

5、特点:①边解旋边复制;②半保留复制

6、原则:碱基互补配对原则

7、精确复制的原因:

①独特的双螺旋结构为复制提供了精确的模板;

②碱基互补配对原则保证复制能够准确进行。

8、意义:将遗传信息从亲代传给子代,从而保持遗传信息的连续性

简记:一所、二期、三步、四条件

高中必修二生物知识5

基因指导蛋白质的合成

一、RNA的结构:

1、组成元素:C、H、O、N、P

2、基本单位:核糖核苷酸(4种)

3、结构:一般为单链

二、基因:是具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主要在染色体上。

三、基因控制蛋白质合成:

1、转录:

(1)概念:在细胞核中,以DNA的一条链为模板,按照碱基互补配对原则,合成RNA的过程。

【注】叶绿体、线粒体也有转录

(2)过程:

①解旋

②配对

③连接

④释放

(3)模板:DNA的一条链(模板链)

原料:4种核糖核苷酸

能量:ATP

酶:解旋酶、RNA聚合酶等

(4)原则:碱基互补配对原则(A—U、T—A、G—C、C—G)

(5)产物:信使RNA(mRNA)、核糖体RNA(rRNA)、转运RNA(tRNA)

2、翻译:

(1)概念:游离在细胞质中的各种氨基酸,以mRNA为模板,合成具有一定氨基酸顺序的蛋白质的过程。

【注】叶绿体、线粒体也有翻译

(2)模板:mRNA

原料:氨基酸(20种)

能量:ATP

酶:多种酶

搬运工具:tRNA

装配机器:核糖体

(4)原则:碱基互补配对原则

(5)产物:多肽链

3、与基因表达有关的计算:

基因中碱基数:mRNA分子中碱基数:氨基酸数 = 6:3:1

4、密码子

①概念:mRNA上3个相邻的碱基决定1个氨基酸。每3个这样的碱基又称为1个密码子

②特点:专一性、简并性、通用性

③起始密码:AUG、GUG(64个)

终止密码:UAA、UAG、UGA

【注】决定氨基酸的密码子有61个,终止密码不编码氨基酸。

第2节 基因对性状的控制

一、中心法则及其发展

1、提出者:克里克

2、内容:遗传信息可以从DNA流向DNA,即DNA的自我复制;也可以从DNA流向RNA,进而流向蛋白质,即遗传信息的转录和翻译。但是,遗传信息不能从蛋白质流向蛋白质,也不能从蛋白质流向DNA或RNA。

遗传信息从RNA流向 RNA 以及从RNA流向 DNA 两条途径,是中心法则的补充。

二、基因控制性状的方式:

(1)间接控制:通过控制酶的合成来控制代谢过程,进而控制生物的性状;如白化病等。

(2)直接控制:通过控制蛋白质结构直接控制生物的性状。如囊性纤维病、镰刀型细胞贫血等。

【注】生物体性状的多基因因素:基因与基因;基因与基因产物;与环境之间多种因素存在复杂的相互作用,共同地精细的调控生物体的性状。

高中必修二生物知识点相关 文章 :

★ 高中生物必修二知识点小总结

★ 高一生物必修二知识点总结

★ 高中生物必修二知识点总结大全

★ 高中生物必修二知识点梳理

★ 高一生物必修二第三章知识点总结

★ 高一生物必修二第三章知识点总结

★ 高中必修二生物知识点总结归纳

★ 高中生物必修二知识点全归纳

★ 高中生物必修二知识点归纳

高中必修二生物知识点总结归纳

把学问过于用作装饰是虚假;完全依学问上的规则而断事是书生的怪癖。下面给大家分享一些关于高中必修二生物知识点 总结 归纳,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高中必修二生物知识点总结1

第四章 基因的表达

第一节 基因指导蛋白质的合成

一、RNA的结构:

1、组成元素:C、H、O、N、P

2、基本单位:核糖核苷酸(4种)

3、结构:一般为单链

二、基因:是具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主要在染色体上

三、基因控制蛋白质合成:

1、转录:

(1)概念:在细胞核中,以DNA的一条链为模板,按照碱基互补 配对 原则,合成RNA的过程。(注:叶绿体、线粒体也有转录)

(2)过程:①解旋;②配对;③连接;④释放

(3)条件:模板:DNA的一条链(模板链)

原料:4种核糖核苷酸

能量:ATP

酶:解旋酶、RNA聚合酶等

(4)原则:碱基互补配对原则(A—U、T—A、G—C、C—G)

(5)产物:信使RNA(mRNA)、核糖体RNA(rRNA)、转运RNA(tRNA)

2、翻译:

(1)概念:游离在细胞质中的各种氨基酸,以mRNA为模板,合成具有一定氨基酸顺序的蛋白质的过程。(注:叶绿体、线粒体也有翻译)

(2)过程:(看书)

(3)条件:

模板:mRNA

原料:氨基酸(20种)

能量:ATP

酶:多种酶

搬运工具:tRNA

装配机器:核糖体

(4)原则:碱基互补配对原则

(5)产物:多肽链

3、与基因表达有关的计算

基因中碱基数:mRNA分子中碱基数:氨基酸数 = 6:3:1

4、密码子

①概念:mRNA上3个相邻的碱基决定1个氨基酸。每3个碱基为1个密码子。

②特点:专一性、简并性、通用性

③密码子 起始密码:AUG、GUG(64个)

终止密码:UAA、UAG、UGA

注:决定氨基酸的密码子有61个,终止密码不编码氨基酸。

第2节 基因对性状的控制

一、中心法则及其发展

1、提出者:克里克

2、内容:

二、基因控制性状的方式:

(1)间接控制:通过控制酶的合成来控制代谢过程,进而控制生物的性状;如白化病、淀粉的圆粒和皱粒等。

(2)直接控制:通过控制蛋白质结构直接控制生物的性状。如囊性纤维病、镰刀型细胞贫血等。

注:生物体性状的多基因因素:基因与基因;基因与基因产物;与环境之间多种因素存在复杂的相互作用,共同地精细的调控生物体的性状。

高中必修二生物知识点总结2

第5章 基因突变及其他变异

第一节 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

一、生物变异的类型

不可遗传的变异(仅由环境变化引起)

可遗传的变异(由遗传物质的变化引起)

二、可遗传的变异

(一)基因突变

1、概念:DNA分子中发生碱基对的替换、增添和缺失,而引起的基因结构的改变,叫做基因突变。

2、原因:

物理因素:X射线、紫外线、r射线等;

化学因素:亚硝酸盐,碱基类似物等;

生物因素:病毒、细菌等。

3、特点:a、普遍性 b、随机性c、低频性 d、多数有害性 e、不定向性

注:体细胞的突变不能直接传给后代,生殖细胞的可能

4、意义:

是新基因产生的途径;

是生物变异的根本来源;

是生物进化的原始材料。

(二)基因重组

1、概念:是指在生物体进行有性生殖的过程中,控制不同性状的基因的重新组合。

2、类型:

a、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

b、四分体时期非姐妹染色单体的交叉互换

第二节 染色体变异

一、染色体结构变异:

实例:猫叫综合征(5号染色体部分缺失)

类型:缺失、重复、倒位、易位(看书并理解)

二、染色体数目的变异

1、类型

个别染色体增加或减少:

实例:21三体综合征(多1条21号染色体)

以染色体组的形式成倍增加或减少:

实例:三倍体无子西瓜

二、染色体组

(1)概念:二倍体生物配子中所具有的全部染色体组成一个染色体组。

(2)特点:

①一个染色体组中无同源染色体,形态和功能各不相同;

②一个染色体组携带着控制生物生长的全部遗传信息。

(3)染色体组数的判断:

① 染色体组数= 细胞中形态相同的染色体有几条,则含几个染色体组

② 染色体组数= 基因型中控制同一性状的基因个数

3、单倍体、二倍体和多倍体

由配子直接发育成的个体叫单倍体。

有受精卵发育成的个体,体细胞中含几个染色体组就叫几倍体。

三、染色体变异在育种上的应用

1、多倍体育种:

方法 :用秋水仙素处理萌发的种子或幼苗。

(原理:能够抑制纺锤体的形成,导致染色体不分离,从而引起细胞内染色体数目加倍)

原理:染色体变异

实例:三倍体无子西瓜的培育;

优缺点:培育出的植物器官大,产量高,营养丰富,但结实率低,成熟迟。

2、单倍体育种:

方法:花粉(药)离体培养

原理:染色体变异

实例:矮杆抗病水稻的培育

优缺点:后代都是纯合子,明显缩短育种年限,但技术较复杂。

第五节 人类遗传病

一、人类遗传病与先天性疾病区别:

l 遗传病:由遗传物质改变引起的疾病。(可以生来就有,也可以后天发生)

l 先天性疾病:生来就有的疾病。(不一定是遗传病)

二、人类遗传病产生的原因:人类遗传病是由于遗传物质的改变而引起的人类疾病

三、人类遗传病类型

(一)单基因遗传病

1、概念:由一对等位基因控制的遗传病。

2、原因:人类遗传病是由于遗传物质的改变而引起的人类疾病

3、特点:呈家族遗传、发病率高(我国约有20%--25%)

4、类型:

(三)染色体异常遗传病(简称染色体病)

1、概念:染色体异常引起的遗传病。(包括数目异常和结构异常)

2、类型:

常染色体遗传病

结构异常:猫叫综合征

数目异常:21三体综合征(先天智力障碍)

性染色体遗传病:性腺发育不全综合征(X O型 ,患者缺少一条 X染色体)

四、遗传病的监测和预防

1、产前诊断:羊水检查、孕妇血细胞检查、B超、绒毛细胞检查、基因诊断

2、遗传咨询:在一定的程度上能够有效的预防遗传病的产生和发展

五、实验:调查人群中的遗传病

注意事项:

1、调查遗传方式——在家系中进行

2、调查遗传病发病率——在广大人群随机抽样

注:调查群体越大,数据越准确

六、人类基因组计划:

测定人类基因组的全部DNA序列,解读其中包含的遗传信息。

需要测定22+XY共24条染色体

高中必修二生物知识点总结3

第6章从杂交育种到基因工程

第一节 杂交育种与诱变育种

一、各种育种方法的比较

第二节 基因工程及其应用

一、基因工程

1、概念:基因工程又叫基因拼接技术或DNA重组技术。人们意愿,把一种生物的某种基因提取出来,加以修饰改造,放到另一种生物的细胞里,定向地改造生物的遗传性状。

2、原理:基因重组

3、结果:定向地改造生物的遗传性状,获得人类所需要的品种。

二、基因工程的工具

1、基因的“剪刀”—限制性核酸内切酶(简称限制酶)

(1)特点:具有专一性和特异性,即识别特定核苷酸序列,切割特定切点。

(2)作用部位:磷酸二酯键

2、基因的“针线”——DNA连接酶

(1)作用:将互补配对的两个黏性末端连接起来,使之成为一个完整的DNA分子。

(2)连接部位:磷酸二酯键

3、基因的运载体

(1)定义:能将外源基因送入细胞的工具就是运载体。

(2)种类:质粒、噬菌体和动植物病毒。

三、基因工程的操作步骤

1、提取目的基因

2、目的基因与运载体结合

3、将目的基因导入受体细胞

4、目的基因的检测和鉴定

四、基因工程的应用

1、基因工程与作物育种:转基因抗虫棉、耐贮存番茄、耐盐碱棉花、抗除草作物、转基因奶牛、超级绵羊等等

2、基因工程与药物研制:干扰素、白细胞介素、溶血栓剂、凝血因子、疫苗

3、基因工程与环境保护:超级细菌

五、转基因生物和转基因食品的安全性

两种观点是:

1、转基因生物和转基因食品不安全,要严格控制

2、转基因生物和转基因食品是安全的,应该大范围推广。

高中必修二生物知识点总结归纳相关 文章 :

★ 高中生物必修二知识点总结

★ 高一生物必修二知识点总结

★ 高中生物必修二知识点全归纳

★ 高中生物必修二考点总结归纳

★ 高中生物必修2遗传学名词知识点归纳

★ 高一生物必修二第二章知识点归纳

★ 高二生物必修二考点总结与学习方法

★ 高二生物必修二知识点与易错知识点总结

★ 高中生物知识点归纳大全

★ 高中生物必修二基因工程知识点归纳

高一生物必修二第三章知识点总结

高一生物必修二中主要讲的是一些遗传和基因的问题,这些问题也相对比较复杂,所以梳理好一些生物知识点会对高一生物必修二的学习有很大的帮助,以下是我为您整理的关于高一生物必修二第三章知识点总结的资料,供您阅读。

高一生物必修二第三章知识点总结

第三章基因的本质

第一节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

1.肺炎双球菌的转化实验

(1)体内转化实验:1928年由英国科学家格里菲思等人进行。

结论:在S型细菌中存在转化因子,可以使R型细菌转化为S型细菌。

(2)体外转化实验:1944年由美国科学家艾弗里等人进行。结论:DNA是遗传物质

2.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结论:进一步确立DNA是遗传物质

绝大多数生物(细胞结构的生物和DNA病毒)的遗传物质是DNA,所以说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

第二节DNA分子的结构

一、 DNA分子的结构

1、化学结构:脱氧核糖核苷酸连接成脱氧核苷酸链。磷、糖在外为骨架,碱基在内。

2、空间结构:规则的双螺旋(双链螺旋结构,极性相反平行)

3、结构特点:①稳定性:外侧是磷酸和脱氧核糖交替连接,碱基A-T、C-G配对。

②多样性:碱基对排列顺序千变万化,数目成百上千。③特异性:每种生物具有特定的碱基排列。

二、相关计算

(1)A=T C=G

(2)(A+ C)/(T+G)= 1或A+G / T+C = 1

(3)如果(A1+C1)/(T1+G1)=b 那么(A2+C2)/(T2+G2)=1/b

(4)(A+ T)/(C +G)=(A1+ T1)/(C1 +G1)=(A2 + T2)/(C2+G2)= a

三、判断核酸种类

(1)如有U无T,则此核酸为RNA;(2)如有T且A=T C=G,则为双链DNA;

(3)如有T且A≠T C≠G,则为单链DNA; (4)U和T都有,则处于转录阶段。

第3节DNA的复制

一、DNA半保留复制的实验证据。结论:DNA分子复制为半保留复制。

二、DNA分子复制的过程

1、时间:有丝分裂间期和减数分裂间期

2、条件:模板—DNA双链 原料—细胞中游离的四种脱氧核苷酸 能量—ATP 多种酶

3、过程:边解旋边复制,解旋与复制同步,多起点复制。

4、特点:半保留复制,新形成的DNA分子有一条链是母链,

5、意义:通过复制,使遗传信息从亲代传给了子代,保证遗传信息的连续性。

三、与DNA复制有关的碱基计算

1.一个DNA连续复制n次后,DNA分子总数为:2n

2.第n代的DNA分子中,含原DNA母链的有2个,占1/(2n-1)

3.若某DNA分子中含碱基T为a,

(1)则连续复制n次,所需游离的胸腺嘧啶脱氧核苷酸数为:a(2n-1)

(2)第n次复制时所需游离的胸腺嘧啶脱氧核苷酸数为:a·2n-1

第4节基因是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

一、基因与DNA、染色体的关系

基因是有遗传效应DNA片段,是决定生物性状的基本单位。在染色体上呈直线排列。染色体是基因、DNA的载体

二、DNA片段中的遗传信息

遗传信息蕴藏在4种碱基的排列顺序之中;碱基排列顺序的千变万化构成了DNA分子的多样性,而碱基的特异排列顺序,又构成了每个DNA分子的特异性。

高中生物必修2第二章知识点总结归纳

高中生物记忆性的东西比较多,因此要学好生物就要打好生物基础。下面就让我给大家分享一些高中生物必修2第二章知识点 总结 吧,希望能对你有帮助!

高中生物必修2第二章知识点总结篇一

一、基本概念

1、减数分裂:减数分裂是指有性生殖的生物在产生成熟生殖细胞时,进行的染色体数目减半的细胞分裂。在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只复制一次,而细胞分裂两次。减数分裂的结果是,成熟生殖细胞中的染色体数目比原始生殖细胞的减少一半。

2、受精作用:受精作用是卵细胞和精子相互识别,融合成为受精卵的过程。

3、同源染色体: 配对 的两条染色体,形状和大小一般都相同,一条来自父方,一条来自母方,叫做同源染色体。

4、联会:同源染色体两两配对的现象叫做联会。

5、四分体:联会后的每对同源染色体含有四条染色单体,叫做四分体。

二、有性生殖细胞的形成

1、部位:动物的精巢、卵巢;植物的花药、胚珠

2、有性生殖细胞(精子、卵细胞)的形成过程:

①、精子的形成 ②、卵细胞的形成

1个精原细胞(2n) 1个卵原细胞(2n)

↓间期:染色体复制 ↓ 间期:染色体复制

1个初级精母细胞(2n) 1个初级卵母细胞(2n)

前期:联会、四分体、交叉互换(2n) 前期:联会、四分体、交叉互换(2n)

中期:同源染色体排列在赤道板上(2n) 中期:(2n)

后期:配对的同源染色体分离(2n) 后期:(2n)

末期:细胞质均等分裂 末期:细胞质不均等分裂(2n)

2个次级精母细胞(n) 1个次级卵母细胞+1个极体(n)

前期:(n) 前期:(n)

中期:(n) 中期:(n)

后期:染色单体分开成为两组染色体(2n) 后期:(2n)

末期:细胞质均等分离(n) 末期:(n)

4个精细胞(n) 1个卵细胞(n) 2个极体(n)

↓变形 +1个极体(n)

4个精子(n)

3、精子的形成与卵细胞形成的比较

四、受精作用

1、受精作用的特点和意义:

特点:受精卵中的染色体数目又恢复到体细胞的数目,其中有一半的染色体来自精子(父方),另一半来自卵细胞(母方)。

精子的细胞核和卵细胞的细胞核相融合,使彼此染色体会合在一起,只有形成受精卵,才能发育成新个体。

意义:减数分裂形成的配子多样性及精卵结合的随机性导致后代性状的多样性。有性生殖过程可使同一双亲的后代呈现多样性,有利于生物在自然选择中进化。

2、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的重要作用

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对于维持每种生物前后代体细胞中染色体数目恒定,对生物遗传和变异是十分重要的。

五、减数分裂和有丝分裂的比较

1、减数分裂和有丝分裂的异同点

3、细胞分裂相的鉴别:

判断细胞图的三看原则:一看染色体数目、二看有无同源染色体、三看同源染色体是否有行为(配对、分离或上下排列在赤道板两侧)

①、细胞质是否均等分裂:不均等分裂:减数分裂卵细胞的形成

均等分裂:有丝分裂、减数分裂精子的形成

②、细胞中染色体数目:若为奇数:减数第二分裂(次级精母细胞、次级卵母细胞)

若为偶数:有丝分裂、减数第一分裂、减数第二分裂后期

③、细胞中染色体的行为:联会、四分体现象:减数第一分裂前期(四分体时期)

有同源染色体:有丝分裂、减数第一分裂

无同源染色体:减数第二分裂

同源染色体的分离:减数第一分裂后期

姐妹染色单体的分离 一侧有同源染色体:减数第二分裂后期

一侧无同源染色体:有丝分裂后期

高中生物必修2第二章知识点总结篇二

一、萨顿(美)假说

1、假说核心:基因由染色体携带从亲代传递给下一代。即基因就在染色体上。

2、研究 方法 :类比推理

3、原因证据:基因与染色体行为存在着明显的平行关系

①、基因在杂交过程中保持完整性和独立性。染色体在配子形成和受精过程中,也有相对稳定的形态结构。

②、在体细胞中基因成对存在,染色体也是成对的。在配子中只有成对基因中的一个,同样,也只有成对的染色体中的一条。

③、体细胞中成对的基因一个来自父方,一个来自母方。同源染色体也是如此。

④、非等位基因在形成配子时自由组合,非同源染色体在第一次减数分裂后期也是自由组合。

二、基因在染色体上的实验证据

1、摩尔根(美)和他的学生发现了测定基因位于染色体上的相对位置的方法,并绘出了第一个果蝇各种基因在染色体上相对位置图,说明基因在染色体上呈线性排列。

2、果蝇的一个体细胞中有多对染色体,其中3对是常染色体,1对是性染色体,雄果蝇的一对性染色体是异型的,用XY表示,雌果蝇一对性染色体是同型的,用XX表示。

3、果蝇眼色杂交实验:红眼的雄果蝇基因型是XWY,红眼的雌果蝇基因型是XWXw或XWXW,白眼的雄果蝇基因型是XwY,白眼的雌果蝇基因型是XwXw。

三、孟德尔遗传定律的现代解释

1、基因分离定律的实质是:在杂合体的细胞中,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上的 等位基因 ,具有一定的 独立性 ,在分裂形成配子的过程中, 等位基因 会随同源染色体分开而分离,分别进入两个配子中,独立地随配子遗传给后代。

2、基因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是: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的 非等位基因 的分离或组合是互不干扰的,在减数分裂过程中,同源染色体上的 等位基因 彼此分离的同时,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

高中生物必修2第二章知识点总结篇三

一、相关概念

1、伴性遗传:位于性染色体上的基因控制的性状在遗传上总是和性别相关联的现象。

2、家族系谱图:表示一个家系的图中,通常以正方形代表男性(£),圆形代表女性(),深色表示患者,以罗马数字(如I、Ⅱ等)代表世代,以阿拉伯数字(如1、2等)表示个体。

二、X染色体隐性遗传

1、人类红绿色盲

①、致病基因Xa 正常基因:XA

②、患者:男性XaY 女性XaXa 正常:男性XAY 女性 XAXA XAXa(携带者)

2、伴X隐性遗传的遗传特点:

①、人群中发病人数男性患者多于女性患者。

②、往往有隔代遗传现象

③、具交叉遗传现象:男性→女性→男性(母病子必病)

三、X染色体显性遗传

1、抗维生素D佝偻病

①、致病基因XA 正常基因:Xa

②、患者:男性XAY 女性XAXA XAXa 正常:男性XaY 女性XaXa

2、伴X显性遗传的遗传特点:

①、人群中发病人数女性患者多于男性患者。

②、具有连续遗传现象

③、具交叉遗传现象:男性→女性→男性(父病女必病)

三、Y染色体遗传

1、人类毛耳现象

2、Y染色体遗传的遗传特点:基因位于Y染色体上,仅在男性个体中遗传

四、遗传病类型的鉴别

1、先判断基因的显、隐性:

①、父母无病,子女有病——隐性遗传(无中生有)

②、父母有病,子女无病——显性遗传(有中生无)

2、再判断致病基因的位置:

①、已知隐性遗传

父正女病——常、隐性遗传 母病儿正——常、隐性遗传

②、已知显性遗传

父病女正——常、显性遗传 母正儿病——常、显性遗传

3、不能确定的判断:

①、代代之间具有连续性——可能为显性遗传

②、患者无性别差异,男女各占1/2——可能为常染色体遗传

③、患者有明显性别差异

i、男性明显多于女性——可能为伴X隐性遗传

ii、女性明显多于男性——可能为伴X显性遗传

iii、男性全患病,女性全不患病——可能为伴Y遗传

看了高中生物必修2第二章知识点总结的人还看:

1. 必修二生物第一二章的知识点

2. 必修二生物知识框架图

3. 高中生物必修二知识点归纳

4. 高中生物必修二第二章第一节知识点

5. 高一生物必修2知识点总结

6. 生物必修三第二章知识点总结

关于智慧上进高一必修二生物和智慧上进高一生物必修2答案的介绍到此就结束了,不知道同学们从中找到你需要的信息了吗 ?如果你还想了解更多这方面的信息,记得收藏关注本站。

本文转载自互联网,如有侵权,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