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给同学们谈谈一线调研卷六年下册语文,以及一线调研卷六年级下册语文答案对应的知识点,希望对各位同学有所帮助,不要忘记分享给你的朋友哦!
本文目录一览:
【新】部编人教版小学语文6六年级下册《第一单元》测试卷
一、基础训练营
1.下列加点字读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正月(zhēnɡ) 掺和(cān) 翡翠(fěi) 水浒传(hǔ)
B.骡马(lǘ) 似的(shì) 藏戏(zànɡ) 吞咽(yàn)
C.搅和(huo)汤匙(chí)嘟囔(nɑnɡ) 哄堂大笑(hōnɡ)
2.读拼音,写词语。
北京的春节真热闹!腊八这天,家家都会áo là bā zhōu
( )。除夕夜家家dēnɡ huǒ tōnɡ xiāo( ),
biān pào( )声日夜不绝。yuán dàn( )这天,男人们午前到qīn qi( )家、朋友家bài nián( ),而小孩子最喜欢逛庙会,因为庙会上有sài jiào chē( )和sài luò tuo( )的。
3.选字组词。
水( )( )刑 ( )洁 ( )索
搅( ) 陪( ) 凉( ) 牵( )
元( ) ( )售 云( ) ( )夜
4.把下列四字词语补充完整,并选词填空。
万( )( )新 ( )( )不同 万不( )( )
( )灯( )彩 ( )( )分文 两( )三( )
(1)春节到了,中华大地上到处____________,显出一派____________的气象。
(2)在外边做事的人,除非____________,必定赶回家来吃团圆饭。
(3)少数民族和汉族的饮食风俗虽然____________,但各族人民热爱祖国、热爱民族大团结的心是相同的。
5.在下列句子中填入恰当的关联词语。
(1)过新年,小孩子( )可以买到各种各样的玩意儿,()可以放鞭炮。
(2)这 ( )粥,( )小型的农业展览会。
(3)今日腊八粥的颜色( )是深褐色,( )枣子同赤豆搁多了。
(4)春节( )很快乐,( )一眨眼工夫就过去了。
6.按要求完成句子练习。
(1)世界上还有几个剧种是戴着面具演出的呢?(改为陈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身无分文的唐东杰布就这样在雅鲁藏布江上留下了58座铁索桥。(缩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花生仁儿的红色外皮没有了。(改为拟人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在外边做事的人,除非万不得已,必定赶回家来吃团圆饭。(改为双重否定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综合展示厅
7.日积月累。
(1)你知道下列古诗与哪个节日有关吗?这些节日有什么风俗习惯?请连一连。
《寒食》春 节赏月、吃月饼
《十五夜望月》七夕节禁火、吃生食
《迢迢牵牛星》寒食节贴对联、贴年画
《元日》中秋节穿针乞巧
(2)根据语境填写诗句。
①“今夜月明人尽望,____________________?”这两句诗抒发了作者的思乡之情。我还能写两句抒发思乡之情的诗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只许州官放火,不许百姓点灯。”《寒食》一诗中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就表明了这一点。
③传说牛郎、织女被银河阻隔而不能会面。《迢迢牵牛星》一诗中描写织女思念牛郎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语言实践。
过年的时候,许多同学都收到了不少压岁钱。有人拿钱去买烟花爆竹玩。请结合当前我市禁燃烟花爆竹的规定,谈谈你的看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课本直通车
9.根据课本内容填空。
(1)《北京的春节》的作者是________。本文按________顺序介绍了老北京春节的风俗。
(2)藏戏被称为藏文化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是藏戏的开山鼻祖。
(3)过年的时候吃年糕,寓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腊八粥》的作者是__________,课文写了__________和__________两件事。
(四) 阅读检阅台
(一)
材料一、中小学生网络使用情况调查表
材料二、端午节,中学生乐乐和家人一起吃饭看电视。她一直低头玩着手机,兴奋时还笑出声来,旁若无人。母亲责怪她没和家人聊聊在学校的近况,埋怨道: “现在的孩子,一个个都是手机不离手,到哪里一坐下来就开始玩手机,也不知道在玩什么。”父亲也感叹道:“唉,怪不得网上流行这样一句话‘世界上最遥远的距离莫过于我们坐在一起,你却在玩手机’。”
10.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材料一】所包含的三条信息。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请你在正确理解【材料二】画线句子的基础上,以乐乐好友的身份,写一段劝说乐乐的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端午日
沈从文
端午日,当地妇女、小孩子,莫不穿了新衣,额角上用雄黄蘸酒画了个王字。任何人家到了这天必可以吃鱼吃肉。
上午十一点钟左右,全茶峒人就吃了午饭。把饭吃过后,在城里住家的,莫不倒锁了门,全家出城到河边看划船。
河街有熟人的,可到河街吊脚楼门口边看,不然就站在税关门口与各个码头上看。河中龙船以长潭某处作起点,税关前作终点,作比赛竞争。因为这一天军官、税官以及当地有身份的人。
莫不在税关前看热闹。划船的事各人在数天以前就早有了准备,分组分帮,各自选出了若干身体结实、手脚伶俐的小伙子,在潭中练习进退。
船只的形式,与平常的木船大不相同,形体一律又长又狭,两头高高翘起,船身绘着朱红颜色的长线。平常时节多搁在河边干燥洞穴里,要用它时,才拖下水去。每只船可坐12个到18个桨手,一个带头的,一个鼓手,一个锣手。桨手每人持一支短桨,随了鼓声缓促为节拍,把船向前划去。
带头的坐在船头上,头上缠裹着红布包头,手上拿两支小令旗,左右挥动,指挥船只的进退。擂鼓打锣的,多坐在船只的中部,船一划动便即刻嘭嘭铛铛把锣鼓很单纯地敲打起来,为划桨水手调理下桨节拍。
一船快慢既不得不靠鼓声,故每当两船竞赛到激烈时,鼓声如雷鸣,加上两岸人呐喊助威,便使人想起小说故事上梁红玉老鹳河水战时擂鼓的种种情形。
凡是把船划到前面一点的,必可在税关前领赏,一匹红布、一块小银牌,不拘缠挂到船上某一个人头上去,都显出这一船合作努力的光荣。好事的军人,当每次某一只船胜利时,必在水边放些表示胜利庆祝的500响鞭炮。
12.文中加点的三个“莫不”的作用:从程度上渲染观看龙舟竞赛的人之________,涉及面之________,具体写出了“全茶峒人”度端午节的__________。
13.下列句中加粗的字能否换成括号里的?为什么?
(1)桨手每人持一支短桨,随了鼓声缓促为节拍,把船向前划去。(撑)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带头的坐在船头上,头上缠裹着红布包头,手上拿两支小令旗,左右挥动,指挥船只的进退。(摇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选文主要写了哪几个场面?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作者写龙舟竞赛的场面,语言很精练,请你根据提示,展开想象,用生动的语言描写当时的情形。
(1)正面描写龙舟竞赛时的激烈场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通过观众的反应侧面烘托龙舟竞赛的激烈场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 习作百花园
16.我们祖国有许多传统的节日:春节、元宵节、中秋节……相信这些节日一定曾留给你许多美好的回忆。请选择一个传统节日,把节日中发生的某件事写下来。
扩展资料:
参考答案:
一、1.C
2.熬腊八粥 灯火通宵 鞭炮 元旦 亲戚 拜年
赛轿车 赛骆驼
3.饺 绞 皎 绞拌 伴 拌 绊
宵 销 霄 宵
4.象 更 截 然 得 已 张 结 身 无 面 刀
(1)张灯结彩 万象更新 (2)万不得已
(3)截然不同
5.(1)不但 而且 (2)不是 而是
(3)之所以 是因为 (4)虽然 但是
6.(1)世界上没有几个剧种是戴着面具演出的。
(2)唐东杰布留下了铁索桥。
(3)示例:花生仁儿脱了他的红外套。
(4)在外边做事的人, 除非万不得已,不会不赶回家来吃团圆饭。
二、7.(1)
(2)①不知秋思落谁家
示例: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②日暮汉宫传蜡烛,轻烟散入五侯家
③终日不成章,泣涕零如雨
8.示例:燃放烟花爆竹虽然能营造喜庆的气氛,但会造成严重的空气污染、噪音污染。同事燃放烟花爆竹还具有很大的危险性。我们不如将过年的压岁钱攒起来买一些有用的书籍,也可以捐一些给有困难的人。
三、9.(1)老舍 时间
(2)活化石 唐东杰布
(3)万事如意年年高
(4)沈从文 等粥 喝粥
四、(一)10.(1)中小学生上网的目的主要是娱乐和学习。
(2)大部分学生10岁以前就开始“触网”。
(3)超过八成的中小学生每天都上网且大部分上网时间
较长。
11.示例:乐乐,手机确实很好玩,但是我们不能过度玩手机啊。那样既影响了学习,又伤身体,还会淡化亲人间的情感,甚至可能还会误入歧途,你说呢?
(二)12.多 广 盛况
13.(1)不能。“撑”的速度没有“划”的速度快,且“撑”这个动作的发出者应是站在船上的,而龙舟竞赛的桨手是坐在船上的。因此用“撑”这个动词不恰当。
(2)不能。“摇摆”的幅度大,且没有节奏感,“挥动”有节奏感,用“挥动”写带头人的动作符合他的身份特征。
14.主要写了出城看划船、河上赛龙船、胜利者领赏三个
场面。
15.(1)示例:船头的带头人,挥动着手中的小令旗,嘴里大声地叫喊:“一二,一二……”桨手们齐声应和。锣鼓声、呐喊声,响彻天空。
(2)示例:岸边的人们为选手们呐喊助威,发出震耳欲聋的加油声。
五、16.思路点拨:首先,写自己经历过的真实的事,真实的事才能打动读者。其次,注意事情内容与节日风俗的关联。第三,要能从事情中发现积极意义,并表达出明确的主题。例文略。
六年级语文下册测试卷
导语:语文重要的就是积累与运用,上面的那些方法都是积累的重要手段下面是我为大家带来的六年级语文下册测试卷,供大家学习参考!
一、卷面书写:整洁、美观。3分
二、积累与运用。37分
1、 看拼音写词语。8分
mei gui
zhan lan
yun cang
zhu hou
gu fu
juan lian
chi re
dang yang
2、 根据读音正确填字。4分
xie
威( )
和( )
( )助
要( )
yi
( )扬顿挫
无可非( )
大( )凛然
( )味深长
3、 根据人、物、事联想成语。4分
孙悟空:______
四川地震:______
夹竹桃:______
时间飞逝:______
4、 按要求写句子。4分
(1)从春天一直到秋天,从迎春花一直到玉簪花和菊花,无不奉陪。(换个说法,意思不变。)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一阵风吹来,学校的小竹林发出“沙沙沙”的响声。(将句子改得生动有趣些)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 判断。5分
(1)“决一死战”与“死不瞑目”中的“死”意思一样。( )
(2)读“胡说!哪有那么多的妖精!”应用果断的语气。( )
(3)“法语、外语、英语、日语、俄语”这几个词都是同一类的。( )
(4)“这里弥漫着呛人的一股橡胶味。”这句话有语病。( )
(5)《夹竹桃》《烟台的海》《广玉兰》都是写景的课文。( )
6、 按要求完成练习。
甲方:我主张小学生要多上网。网络是人们认识世界的窗口,小学生多上网,( )可以及时了解国内外的新鲜事,( )能够培养收集、处理信息的能力。再说,上网还是一种时尚的休闲方式。
乙方:我不同意甲方同学的观点。因为现在的网络有不少内容不适合我们小学生看。( )我们不加节制,不予选择地上网,( )会受到不良影响。多上网不但达不到放松的目的,反而有害健康。……
主持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从上述内容中,我们知道同学们正在进行一场_________。1分
(2)甲方的观点是:________。乙方的观点是:________。2分
(3)请在括号内填上恰当的关联词。2分
(4)请在文中的横线上替主持人写个总结。2分
7、 综合改错。5分
“哈里·波特”这本书写得深动形象,我很早就想看。今天终于借到了,我非常高兴极了。一放学,我就迫不急待地拿起书,坐在座位上读了起来。读了这本书,使我受到不少启发。
三、课文再现。 9分
1、 本册课文内容丰富,题材多样。其中有描写祖国秀丽风光的《________》,有歌颂正义的《________》,有感悟人生的《________》, 此外,我们还认识了许多人物:有________的斯帕拉捷,有________的刘老师,还有聪明机智的________。
2、 在和煦的春风里,在________里,在_______里,看不出 _________,也看不出__________,无日不________。
3、 满招损,_________。________,疾恶如仇。
4、 《马诗》中表达作者期望为国建立功业的诗句是________。
5、 语文知识和语文能力,不仅可以从课堂中获得,从课本中获得,还可以在社会上获得,在大自然中获得,正所谓“________,读万卷书。”
6、 《山谷中的谜底》讲述了加拿大魁北克省山谷中一个奇异的自然现象,启发人们________。
四、阅读分析。8分+11分
(一)《天游峰扫路人》片段 (8分)
“如今游客多,您老工作挺累吧?”
“不累,不累,我每天早晨扫上上,傍晚扫下山,扫一程,歇一程,再把好山好水看一程。”他说得轻轻松松,自在悠闲。
我抬头望了望在暮色中顶天立地的天游峰,上山九百多级,下山九百多级,一上一下一千八百多级。那层层叠叠的石阶,常常使游客们气喘吁吁,大汗淋漓,甚至望而却步,半途而返。可是这位老人每天都要一级一级扫上去,再一级一级扫下来……我不禁倒抽了一口气。
1、 “顶天立地”的意思是_________。这个成语写出了天游峰的________。(2分)
2、 “我不禁倒抽了一口气。”中的“禁”应读_______,用它的另外一个读音可以组成词语:________。“我不禁倒抽了一口气”。是因为_______。(2分)
3、 片段中的“_________”、“________”这两个词语写出了游人爬山时吃力的样子;“_________”、 “________”这两个词语写出了游人爬山时的畏难的情绪。短文拿游人和老人作对比,写出了老人 ______。(3分)
4、 你觉得老人每天这么干活真的像他说的“不累”吗?他为什么说不累? (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
__________________
12岁的少年因患眼疾成了盲人。他整天闷闷不乐,到最后,他甚至用绝食来(抗议 抵抗)命运对他的不公……
母亲开导他、劝慰他,得到的却是他声嘶力竭的咆哮:“这么美的世界,我却再也看不见……这一生,我除了在黑暗中无声无息地死去,还能做什么?我这样活着又有什么意义?”这时,寡言少语的父亲拍了拍他的'肩膀,附在他耳边说了一句悄悄话。母亲没有听清楚自己丈夫对儿子说了什么,但她(惊异 惊喜)地发现儿子的泪水戛然而止。
第二天,她发现儿子第一次摸索着走出了家门,回到了孩子们中间。他来到了波洛尼亚盲人学校,靠“点字乐谱”重新学起音乐。他学习非常勤奋,最终以优异的成绩考进了比萨大学法律系。在大学的四年里,他一边学法律,一边勤练吹拉弹唱,并在课余到一家酒吧兼职弹琴唱歌,自己挣(zheng zheng)钱交学费。
他30岁那年,幸运地成了世界著名音乐大师弗兰科·科瑞利的学生。1994年,他应(ying ying)邀参加帕瓦罗蒂的个人慈善音乐会,与大师同台演唱。他在获得“圣莫雷音乐节最佳新人奖”后,各种世界级音乐奖都朝他砸来,从1995年至今,几乎所有重要场合都有他出现……现在,他是卢卡博凯里尼音乐学院的院长,同时还拥有自己的制作公司,仅他的CD《浪漫曲———民歌及咏叹调》就在全球售出了两千多万张。
奇迹的人名叫安德烈·波切利。2007年秋天,在他的49岁生日宴会上,波切利凑近父亲的耳朵,轻声说:“我要感谢我的父亲!你的耳语改变了我的人生———37年前是你凑在我耳边说:‘小家伙,别气馁!这个世界属于每一个人。虽然,你看不见你眼前的世界,但是,你至少可以做一件事,那就是,让这个世界看见你!’后来,我有过多少次责怨、气馁和胆怯,这句话就在我耳边回响了多少次……”
1、 画去文中不恰当的词语或拼音。2分
2、 给文章加个合适的题目。1分
3、 联系上下文解释词语。2分
声嘶力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戛然而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 少年安德烈·波切利的遭遇使我们想起《假如给我三天光明》的作者 ,你能结合这本书,劝劝这位以绝食抗议命运对他不公的少年吗?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 父亲寡言少语,但他的一句话却彻底改变了安德烈·波切利,父亲说了怎样一句话,请用横线在文中画出。1分
6、 读完文章,我们每个人的心灵都得到了一次洗礼,请把你的感受写出来。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作文。(从下题中任选一题)30分
1、 在生活中,是否有人曾经误解、冤枉、委屈……了你,你的心结也许到现在还未解开;是否有人曾经开导、鼓励、鞭策……了你,让你在学习中、生活中得到了很大的启发与收获。请你选择其中的一件事把它写下来。
题目:《他(她)_________了我》
提示和要求:1、在横线上填上“误解、冤枉、委屈、开导、鼓励、鞭策”等词语,将题目补充完整。2、内容要具体,语句要通顺,写出真情实感,400字左右。
2、 一场突如其来的自然灾害使无数四川同胞失去了自己的家园与亲人,其中就有我们的同龄人。请你给灾区的孩子写一封信,表达你的心声。
题目自拟。要求文通字顺,感情真挚,400字左右。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img]人教(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全册单元测试题及答案
最新2021版的:
2021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全册单元测试题及答案
第一单元测试题
时间:90分钟 满分:100分 得分:_________
一、基础知识。(40分)
(一)读拼音,写词语。(6分)
yuán dàn( )那天晚上,我想吃yuán xiāo( ),可妈妈却给我煮了jiǎo zi( ),里面的馅儿是老腊肉。妈妈从菜缸里捞出色如翡翠的蒜头,再用tānɡ chí( )舀了一点儿chén cù( )倒在碟子里当作料。我用kuài zi( )夹了一个尝了尝,真是美味极了!
(二)下面的词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4分)
A.万象更新张灯结采残灯末庙
B.能歌善舞行善积得身无分文
C.别无所求随心所欲牛郎织女
(三)给下面句中加点的词语找近义词,写在括号里。(4分)
1.哪里有压迫,哪里就有反抗。 ( )
2.这棵树粗壮极了,我双臂合拢才把它抱住。 ( )
3.春节是老北京人最闲在的时候。 ( )
4.藏戏与其他戏剧的特点截然不同。 ( )
(四)根据要求,完成句子练习。(22分)
1.以“月亮”为描写对象,分别写一个比喻句和拟人句。(10分)
(1)比喻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拟人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读句子,注意加点的词语,然后仿写一句话。(4分)
有名的老铺都要挂出几百盏灯来,有的一律是玻璃的,有的清一色是牛角的,有的都是纱灯;有的通通彩绘全部《红楼梦》或《水浒传》故事,有的图案各式各样。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用下面句中加点的词语造句。(2分)
这不是粥,而是小型的农业展览会。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把下面的句子改写成陈述句。(2分)
世界上还有几个剧种在演出时是没有舞台的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用自己的话说说下面诗句的意思。(4分)
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判断正误。正确的画“√”,错误的画“✕”。(4分)
1.“元旦的光景与除夕截然不同”,句中的“元旦”指的是公历一月一日。 ( )
2.《北京的春节》重点写了腊八、腊月二十三、除夕、元旦、正月十五这几天过节的内容。 ( )
3.《腊八粥》主要写了等粥和喝粥两件事情,其中喝粥写得最详细。 ( )
4.传说,藏戏的开山鼻祖是西藏僧人唐东杰布。 ( )
二、积少成多。(10分)
1.写出下面习俗的寓意。(3分)
(1)过年吃鱼寓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门上贴倒“福”寓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中秋节赏月寓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古诗名句填空。(7分)
(1)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札札弄机杼。终日不成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2)日暮汉宫传蜡烛,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_______________________,相去复几许。盈盈一水间,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4) _______________________,冷露无声湿桂花。
(5)百川东到海,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阅读感悟。(20分)
(一)课内阅读。(8分)
元(宵 霄)上市,春节的又一个高潮到了。正(zhènɡ zhēnɡ)月十五,处处张灯结(采 彩),整条大街像是办喜事,红火而美丽。有名的老铺(pù pū)都要挂出几百盏灯来:有的一律是玻璃的,有的清一色是牛角的,有的都是纱灯;有的通通彩绘《红楼梦》或《水浒传》故事,有的图案各式各样。这在当年,也是一种广告。灯一悬起,任何人都可以进到铺中参观,晚间灯中点上蜡烛,观者就更多。
1.用“√”从文中选出正确的汉字和音节。 (2分)
2.用“ ”画出选文中的一个排比句。 (2分)
3.文中画浪纹线的句子( )一个比喻句。(2分)
A.是 B.不是
4.给选文取一个小标题: __________________。(2分)
(二)课外阅读。(12分)
黄梅戏的抒情性(节选)
黄梅戏音乐唱腔的个性特色和格调,既是黄梅戏抒情风格的重要内容,又是其重要的表现形式。黄梅戏的音乐唱腔是一个丰富而完整的音乐体系,它的花腔小调直接来源于民歌等乡野小曲小调,表现的是广大人民群众在劳作中的欢乐和忧愁。它以平词为核心的板腔体套曲代表着黄梅戏音乐主腔的整体风貌。这一体系由平词、数板、对板、火工、彩腔、花腔、二行、八板、阴司腔、仙腔等组成。每一个腔体都能独立地表达一个特定的音乐形象,即戏曲唱词的某种思想内容,而且把它们耦合交叉等联系起来就更能表达更加丰富深刻、复杂多变的思想内容。如彩腔、花腔、仙腔等,具有表现愉悦、欢乐的特点,《女驸马》中的“谁料皇榜中状元”,较好地表达了主人公在特定情境中的欢乐愉悦之情。平词一般用于表现剧情和人物的诉说、表白、介绍原委等,主要是叙述情况,但《天仙配》中董永唱的“含悲忍泪往前走”,就是以平词为主调揉进了其他腔调的唱段,观之听之,哀怨惆怅、悲凉苦闷之情立即涌上心头。
1.用“_________”画出选段的中心句。(2分)
2.根据选段内容填空。(8分)
(1)黄梅戏的_________直接来源于民歌等乡野小曲小调,它的板腔体套曲以_________为核心。
(2)彩腔、花腔、仙腔等,具有表现__________________的特点; _________一般用于表现剧情和人物的诉说、表白、介绍原委等。
3.作者列举《女驸马》《天仙配》,是为了说明_________(A.腔体耦合交叉能表达深刻复杂的思想 B.唱腔是丰富而完整的体系)。(2分)
四、习作平台。(30分)
每个地方都有不同的食品。即使是同一食品,在不同的地方做法和吃法也会有所不同。请以《家乡的风味食品》为题,介绍你家乡的一种美食,注意抓住重点,写出特点,详略得当。
第一单元测试卷答案
一、(一)元旦 元宵 饺子 汤匙 陈醋 筷子
(二)C
(三)1.反对 2.收拢 3.悠闲 4.迥然不同
(四)1.示例:(1)圆圆的月亮像一个大玉盘。
(2)月亮婆婆笑眯眯地从地平线上爬了上来。
2.示例:天上的云千姿百态:有的像老虎,有的像大象,有的像高山,有的像河流……
3. 示例:这本书不是我的,而是小明的。
4. 世界上没有几个剧种在演出时是没有舞台的。
5. 春天的京城到处都是柳絮飞舞,杨花飘散。寒食节,皇家花园的杨柳在春风中飘拂。
(五)1.✕ 2.√ 3.✕ 4.√
二、1.(1)年年有余 (2)福气到了 (3)合家团圆
2.(1)纤纤擢素手 泣涕零如雨 (2)轻烟散入五侯家 (3)河汉清且浅 脉脉不得语 (4)中庭地白树栖鸦 (5)何时复西归
三、(一)1.宵 zhēnɡ 彩 pù
2.有名的老铺都要挂出几百盏灯来:有的一律是玻璃的,有的清一色是牛角的,有的都是纱灯;有的通通彩绘《红楼梦》或《水浒传》故事,有的图案各式各样。这在当年,也是一种广告。灯一悬起,任何人都可以进到铺中参观,晚间灯中点上蜡烛,观者就更多。
3.B 4.元宵节观花灯
(二)1.黄梅戏音乐唱腔的个性特色和格调,既是黄梅戏抒情风格的重要内容,又是其重要的表现形式。
2.(1)花腔小调 平词 (2)愉悦、欢乐 平词
3.A
四、提示:这次习作要求写家乡的一种美食。家乡美食众多,写之前要选择自己熟悉的、最有特色的来写。写的时候,可以从美食的材料准备、制作过程、色、香、味等方面来展开具体地写,还可以写一写跟美食有关的故事,注意抓住其中一两个重点,写出美食的特点,材料安排要做到详略得当,如果你对美食有什么感想和看法,也可以写出来。
全册2021最新测试题及答案,请见百度文库:2021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1-6单元测试卷含答案
整理不易,如果觉得有用,请采纳点赞,谢谢
小学调研卷全名叫什么
小学调研卷全名叫一线调研卷。
因为小学语文1至6年级的调研卷,全名叫一线调研卷,这套卷子包含了数学的重考点、易错点、单元测评卷+期末真题模拟卷,所以小学调研卷全名叫一线调研卷。
调研卷又称调查表或询问表,是以问题的形式系统地记载调查内容的一种印件。
一线调研卷六年下册语文的介绍就聊到这里吧,感谢你花时间阅读本站内容,更多关于一线调研卷六年级下册语文答案、一线调研卷六年下册语文的信息别忘了在本站进行查找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