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给同学们谈谈周测卷答案物理七高二,以及高二物理周考试卷对应的知识点,希望对各位同学有所帮助,不要忘记分享给你的朋友哦!
本文目录一览:
- 1、高二物理恒定电流单元测试题(含答案)
- 2、高二物理导体的电阻测试题及答案
- 3、物理特优练考卷第七周闯关测评卷的直线传播光的反射答案案案案案案案案案案案案案案案案案案案案案案案案
- 4、高二物理电容器的电容测试题答案
- 5、高二物理机械振动单元测试题及答案
高二物理恒定电流单元测试题(含答案)
一.选择题(本题共10小题,每题4分,满分40分。每题所给的选项中,有的只有一个是正确的,有的有几个是正确的。将正确选项的序号选出填入题后的括号中。全部选对的得4分,部分选对的得2分,有错选或不选的得0分)
1.关于电动势,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电源两极间的电压等于电源电动势
B.电动势越大的电源,将其他形式的能转化为电能的本领越大
C.电源电动势的数值等于内、外电压之和
D.电源电动势与外电路的组成无关
2. 如图所示,A、B、C、D是滑线变阻器的4个接线柱,现把此变阻器串联接入电路中,并要求滑片P向接线柱C移动时,电路中的电流减小,则该接入电路的接线柱可能是( )
A. A和B B. A和C
C. B和C D. B和D
3.如图所示电路,电压保持不变,当电键S断开时,电流表A的示数为0.6A,当电键S闭合时,电流表的示数为0.9A,则两电阻阻值之比R1:R2为( )
A.1:2 B.2:1
C.2:3 D.3:2
4.关于三个公式:① ,② ③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公式①适用于任何电路的电热功率
B.公式②适用于任何电路的电热功率
C.公式①、②、③适用于任何电路电功率
D.上述说法都不正确
5.关于电阻和电阻率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
A.导体对电流的阻碍作用叫做导体的电阻,因此只有导体中有电流通过时才有电阻
B.由R =U/I可知导体的电阻与导体两端的电压成正比,跟导体中的电流成反比
C.金属材料的电阻率一般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
D.将一根导线等分为二,则半根导线的电阻和电阻率都是原来的二分之一
6.根长1m的均匀电阻丝需与一盏10V,5W的灯同时工作,电源电压恒为100V,电阻丝阻值R=100(其阻值不随温度而变),现利用分压电路从电阻丝上获取电能使灯正常工作。和灯并联的一段电阻丝的长度范围为:( )
A. 0-0.1m B. 0.1m-o.2m
C. o.2m-o.3m D. o.3m-0.4m
7.如图所示为一个简单的报警器电路图,下列说法正确的要是( )
A. Sl,S2都合上时报警器发声;
B. Sl断开,S2合上时报警器发声;
C. Sl,S2都断开时报警器发声;
D. Sl闭合,S2断开时报警器发声。
8.如图所示,直线a为电源的U-I图线,直线b为电阻R的U-I图线,用该电源和该电阻组成闭合电路时,电源的输出功率和电源的效率分别为( ).
A.4W、33.3% B. 2W、33.3%
C. 4W、67% D. 2W、67%
9.如图是电阻R1和R2的伏安特性曲线,并且把第一象限分为Ⅰ、Ⅱ、Ⅲ三个区域,现在把R1和R2并联在电路中,消耗的电功率分别为P1和P2,并联的总电阻设为R.下列关于P1和P2的大小关系及R的伏安特性曲线所在区域描述正确的是( )
A.特性曲线在Ⅰ区,P1
B.特性曲线在Ⅰ区,P1P2
C.特性曲线在Ⅲ区,P1P2
D.特性曲线在Ⅲ区,P1
10.一同学在某电路中接上两个毫安表和两个相同的电压表,如图所示,毫安表1的读数I1=100mA,毫安表2的读数I2=99mA,电压表V1的读数U1=10V,则电压表V2的读数应为 ( )
A. 0.01V B. 1V
C. 0.1V D. 10V
二.填空题(本题共3小题,每题4分,满分12分;将正确、完整的答案填入相应的横线中。)
11.如图所示,现有半球形导体材料,接成两种形式,则两种接法的电阻值之比为_ ______.
12.有一只家用电熨斗,其电路结构如图甲所示,图中1、2、3、4是内部4个接线柱,改变内部接线方式可使电熨斗获得低、中、高三个不同的温度挡。图乙是它的四种不同的连线方式,其中能获得低挡温度的连线方式是图乙中的 ,能获得高挡温度的连线方式是图乙中的 。
13.某品牌的广告是这样介绍自己的产品的:我们的冰箱,省电!我们的冰箱工作一天的能耗只相当于一个25瓦的灯泡一天工作的能耗,如图所示是该冰箱内的温度的随时间的变化图象,则该冰箱工作时的功率为______瓦特,要进一步减小能耗,在产品设计、日常使用时应该注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科学探究与实验 (本题共2小题,满分10分)
14.用伏安法测电池的电动势和内电阻,由于电路存在问题,当电键S闭合后,移动变阻器的滑片P时,出现下列异常现象:
(1)电流表示数可变,电压表示数始终为零
(2)电流表示数为零,电压表示数不变
(3)电流表烧坏
(4)电流表示数不变,电压表示数可变
以上四种情况与下面电路图对应的情况分别是:(1)对应__ __,(2)对应_ __,
(3)对应_ ___,(4)对应__ ___.
15.如图甲所示,为某同学测绘额定电压为2.5 V的小灯泡的I-U特性曲线的实验电路图。
①根据电路图甲,用笔画线代替导线,将图乙中的实验电路连接完整。
②开关S闭合之前,图甲中滑动变阻器的滑片应该置于_____端(选填A、B或AB中间)
③实验中测得有关数据如下表:
根据表中的实验数据,在图丙中画出小灯泡的I-U特性曲线。
四、计算题:本题包括4个小题,共38分。要求写出必要的文字说明,方程式或重要的演算步骤,只写出最后答案的,不能得分。有数值计算的题,答案中必须明确写出数值和单位。
16.(8分)如图所示,灯L上标有200W字样,电动机D上标有2000W字样,当在A、B两端加上220V电压时,灯和电动机均正常工作,求:电灯正常工作时的电阻。
17.(10分)如图所示的电路中已知电源电动势E=36V,内电阻r=2,R1=20,每盏灯额定功率都是2W,额定电压也相同。当K闭合将电阻箱R2调到R2=14时,两灯都正常发光;当K断开后为使L2仍正常发光,求R2应调到何值?
18.(10分)有一用电器的铭牌上标明额定电压为100V,额定功率因字迹不清而无法辨认,但该用电器有显示是否处于正常工作状态的装置。现将该用电器与一阻值为(0~100)的滑动变阻器连接后,接在输出电压的220V的电源两端。
(1)为使用电器安全正常工作,为什么只能将滑动变阻器连接成分压器?说明理由并画出电路图。
(2)在正确连接的电路图中,当用电器正常工作时通过电源的电流强度为2.4A,求用电器消耗的电功率。
19.(10分)为了检查双线电缆CE、FD中的一根导线由于绝缘皮损坏而通地的某处,可以使用如图所示电路。用导线将AC、BD、EF连接,AB为一粗细均匀的长LAB=100厘米的电阻丝,接触器H可以在AB上滑动。当K1闭合,移动接触器,如果当接触器H和B端距离L1=41厘米时,电流表G中没有电流通过。试求电缆损坏处离检查地点的距离(即图中DP的长度X)。其中电缆CE=DF=L=7.8千米,AC、BD和EF段的电阻略去不计。
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
1. BCD 2. C D 3. A 4. B 5. C 6. B 7. D 8. C 9.B 10. C
11. 1:4 12. B、D
13. 75W 增强冰箱保温层的保温效果、减少开冰箱门的频率 (可以不分先后)
14. (1)对应__丁__,(2)对应_乙___,(3)对应_甲___,(4)对应__丙___.
15.①如图所示 ②A ③如图所示。
解析:连接分压电路时,要先将滑动变阻器的下面两个接线柱与电源、开关连成闭合回路,且分压电路开关S闭合之前滑动变阻器的滑片应该置于测量电路电压为零的一端。
16.解析:由于电灯是纯电阻用电器,正常工作时P=UI=I2R(2分)
整个电器的功率PAB=PL+PD=2200W(2分)
而VAB=220V I总=10A(2分)
根据P=I2R 得RL=2(2分)
17.解析:设灯泡的额定电压为U,额定电流为I。
则当K闭合时,根据全电路的欧姆定律可得:
E=U+2I(R1+r+R2) ( 3分)
当K断开后,要灯泡仍正常发光,必有:
E=U+I(R1+r+R/2) (3分)
由以上二式联立可得:(R1+r+R/2)=2(R1+r+R2) ( 2 分)
求得R2=50. ( 2分)
18.解析:(1)若将滑动变阻器接成限流器,则无法判断当滑动变阻器接入电路的阻值最大时,用电器两端的电压是否小于等于100V。因此必须将滑动变阻器接成分压器使用。(2分)电路图如图所示。(3分)
(2)设滑动变阻器的总电阻为R,其与用电器并联的部分的电阻为Rx,
则有I0=(U-U0)/(R-Rx)=(220-100)/(100-Rx)=2.4A (1分)
解得 Rx=50 (1分)
通过Rx的电流I1=U0/Rx=2A (1分)
通过用电器的电流I2=I0-I1=0.4A (1分)
用电器的功率P2=I2U0=40W (1分)
[img]高二物理导体的电阻测试题及答案
高二物理第2章。
1.下列关于电阻率的说法正确的是()
A.电阻率与导体的长度有关
B.电阻率与导体的材料有关
C.电阻率与导体的形状有关
D.电阻率与导体的横截面积有关
答案:B
2.导体的电阻是导体本身的一种性质,对于同种材料的导体,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A.横截面积一定,电阻与导体的长度成正比
B.长度一定,电阻与导体的横截面积成正比
C.电压一定,电阻与通过导体的电流成正比
D.电流一定,电阻与导体两端的电压成反比
解析:选A.根据电阻定律:R=lS,可见当横截面积S一定时,电阻R与长度l成正比,A正确.
3.一只220 V,100 W的灯泡,测量它不工作时的电阻应为()
A.等于484 B.大于484
C.小于484 D.无法确定
解析:选C.灯泡正常工作时的电阻为R=U2P=2202100 =484 ,当灯泡不工作时,其灯丝的电阻率因温度较低而明显小于正常工作时的值,故不工作时的灯丝电阻明显小于正常工作时的电阻,即小于484 .
4.一段粗细均匀的镍铬丝,横截面的直径是d,电阻是R,把它拉制成直径为d/10的均匀细丝后,它的电阻变成()
A.R/10000 B.R/100
C.100R D.10000R
解析:选D.直径变为d10,横截面积则变为原来的1100,长度变为原来的100倍,由R=lS得电阻变为原来的10000倍,故D正确.
5.测量液体的电阻率,工业上采用一种称为电导仪的仪器,其中一个关键部件如图2-6-5所示,A、B是两片面积为1 cm2的正方形铂片,间距为d=1 cm,把它们浸在待测液体中,若通过两根引线加上一定的电压U=6 V 时,测出电流I=1 A,则这种液体的电阻率为多少?
图2-6-5
解析:由R=UI=610-6 =6106
由题意知:l=d=10-2 m,S=10-4 m2
由R=lS得=RSl=610610-410-2 m
=6 104m.
答案:6104 m
一、选择题
1.(2011年南京高二检测)关于电阻和电阻率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导体对电流的阻碍作用叫做导体的电阻,因此只有导体中有电流通过时才有电阻
B.由R=U/I可知导体的电阻与导体两端的电压成正比,跟导体中的电流成反比
C.某些金属、合金和化合物的电阻率随温度的降阺会突然减小为零,这种现象叫做超导现象.发生超导现象时,温度不为绝对零度
D.将一根导线等分为二,则半根导线的电阻和电阻率都是原来的二分之一
答案:CX
2.某金属导线的电阻率为,电阻为R,现将它均匀拉长到直径为原来的一半,那么该导线的电阻率和电阻分别变为()
A.4和4R B.和4R
C.16和16R D.和16R
解析:选D.导体的电阻率反映材料的导电性能,温度一定时电阻率是不变的.导线拉长后,直径变为原来的一半,则横截面积变为原来的1/4,因总体积不变,长度变为原来的4倍,由电阻定律计算可知电阻变为原来的16倍.
3.温度能明显地影响金属导体和半导体材料的导电性能,在图2-6-6所示的图象中分别为某金属和某半导体的电阻随温度变化的关系曲线,则()
图2-6-6
A.图线1反映半导体材料的电阻随温度的变化
B.图线2反映金属导体的电阻随温度的变化
C.图线1反映金属导体的电阻随温度的变化
D.图线2反映半导体材料的电阻随温度的变化
解析:选CD.图线1反映电阻随温度升高而增大的特性,是金属导体的电阻,图线2反映电阻随温度升高而降低的特性,是半导体材料的电阻,故C、D正确,A、B错误.
4.(2011重庆南开中学高二检测)两粗细相同的同种金属电阻丝R1、R2的电流I和电压U的关系图线如图2-6-7所示,可知()
图2-6-7
A.两电阻的大小之比为R1∶R2=3∶1
B.两电阻的大小之比为R1∶R2=1∶3
C.两电阻丝长度之比为L1∶L2=3∶1
D.两电阻丝长度之比为L1∶L2=1∶3
解析:选B.由I-U图象可知R1∶R2=1∶3,B选项正确
根据R=LS,L=RS,所以L1∶L2=R1∶R2
L1∶L2=1∶3,C、D都不正确.
5.两根材料相同的导线,质量之比为2∶1,长度之比为1∶2,加上相同的电压后,通过的电流之比为()
A.8∶1 B.4∶1
C.1∶1 D.1∶4
解析:选A.同种材料的导线体积之比等于质量比:V1∶V2=2∶1,面积之比为S1S2=V1/l1V2/l2=2121=41,由R=lS可得R1R2=l1l2S2S1=1214=18,加上相同电压,由I=UR可得I1I2=R2R1=81,所以A对.
6.白炽灯的灯丝由钨丝制成,当灯丝烧断后脱落一段,又将剩余灯丝刚好能搭接上使用,若灯泡功率原来为60 W,观察搭接起来的灯丝长度大约为原来的34,则现在灯泡的功率约为()
A.30 W B.45 W
C.60 W D.80 W
解析:选D.由电阻定律知,灯丝长度减为原来的34,电阻变为原来的34,照明电路中电压220 V不变,则由P=U2R知功率变为原来的43倍,即80 W,D选项正确.
7.一同学将变阻器与一只6 V 8 W的小灯泡 L 及开关S串联后接在6 V的电源E上,当S闭合时,发现灯泡发光.按如图2-6-8所示的接法,当滑片P向右滑动时,灯泡将()
图2-6-8
A.变暗 B.变亮
C.亮度不变 D.可能烧坏
解析:选B.由题图可知,变阻器接入电路的是PB段的电阻丝,当滑片P向右滑动时,接入电路中的电阻丝变短,电阻变小,小灯泡变亮,B正确;由于小灯泡的额定电压等于电源电压,所以不可能烧坏灯泡.故正确答案为B.
8.现有半球形导体材料,接成如图2-6-9所示甲、乙两种形式,则两种接法的电阻之比R甲∶R乙为()
图2-6-9
A.1∶1 B.1∶2
C.2∶1 D.1∶4
解析:选D.将甲图半球形导体材料看成等大的两半部分的并联,则乙图中可以看成两半部分的串联,设每一半部分的电阻为R,则甲图中电阻R甲=R2,乙图中电阻R乙=2R,故R甲∶R乙=1∶4.
9.两根材料相同的均匀导线x和y,x长为l,y长为2l,串联在电路中时,沿长度方向电势变化如图2-6-10所示,则x、y导线的横截面积之比为()
图2-6-10
A.2∶3 B.1∶3
C.1∶2 D.3∶1
解析:选B.由图象可知,Ux=6 V,Uy=4 V,由两导体串联时电流相同,得UxUy=RxRy,而Rx=lSx,Rx=2lSy,所以UxUy=Sy2Sx,则SxSy=Uy2Ux=426=13.故正确答案为B.
二、非选择题
10.如图2-6-11所示,P是一个表面镶有很薄电热膜的长陶瓷管,其长度为L,直径为D,镀膜的厚度为d.陶瓷管两端有导电金属箍M、N.现把它接入电路中,测得它两端电压为U,通过它的电流为I,则金属膜的电阻为______,镀膜材料电阻率的计算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
图2-6-11
解析:
将膜层展开,如图所示,则膜层相当于一电阻,其长度为L,横截面积=管的周长厚度.然后再将电阻的定义式与决定式联立便可求出.
由电阻定律R=LS可得R=D2d=Dd
由欧姆定律R=UI得Dd=UI得DdIL.
答案:UI UDdIL
11.(2011年福州高二测试)一根长为l=3.2 m、横截面积S=1.610-3m2的铜棒,两端加电压U=7.010-2V.铜的电阻率=1.7510-8 m,求:
(1)通过铜棒的电流;
(2)铜棒内的电场强度.
解析:(1)由R=lS和I=UR得I=USl=
7.010-21.610-31.7510-83.2 A=2103 A.
(2)E=Ud=7.010-23.2 V/m=2.210-2 V/m.
答案:(1)2103 A (2)2.210-2 V/m
12.(2011年兴义高二检测)A、B两地相距11 km,A地用两根完全相同的导线向B地送电,若两地间某处的树倒了,压在导线上而发生故障.为了找出故障所在处,在A地给两根导线加上12 V的电压,此时在B地测得电压是10 V;在B地给两根导线加上12 V的电压,此时在A地测得电压是4 V,问:故障发生在何处?
解析:
作出示意图,在两根导线间的树,相当于阻值为R的电阻,设单位长度导线的电阻为r,故障处离A地的距离为 x km ,由电阻定律可得各段导线的电阻值(在图中标出),当A处加上12 V电压,B处测得的是R上两端的电压,有串联分压得1210=2xr+RR①
同理:124=211-xr+RR②
由①、②得:x=1 km即故障发生在离A处1 km 处.
答案:离A处 1 km 处
物理特优练考卷第七周闯关测评卷的直线传播光的反射答案案案案案案案案案案案案案案案案案案案案案案案案
光的反射
基本定义
光在两种物质分界面上改变传播方向又返回原来物质中的现象,叫做光的反射。
物理定律
1.在反射现象中,反射光线、入射光线和法线都在同一平面内;
2.反射光线,入射光线分居法线两侧;
3.反射角等于入射角。
(可归纳为:“三线共面,两线分居,两角相等”。)
从一种介质中穿过另一种介质时反射角会发生改变。
高二物理电容器的电容测试题答案
电容器通常简称其为电容(英文名称:capacitor),用字母C表示。下面是我收集整理的 高二物理 电容器的电容测试题目及其参考答案以供大家学习。
高二物理电容器的电容测试题及答案
1.下面关于电容器及其电容的叙述正确的是()
A.任何两个彼此绝缘而又相互靠近的导体,就组成了电容器,跟这两个导体是否带电无关
B.电容器所带的电荷量是指每个极板所带电荷量的代数和
C.电容器的电容与电容器所带电荷量成反比
D.一个电容器的电荷量增加ΔQ=1.0×10-6C时,两板间电压升高10 V,则电容器的电容无法确定
解析:选A.电容器既然是储存电荷的容器,它里面有无电荷不影响其储存电荷的能力,A正确;电容器所带的电荷量指任一极板电荷量的绝对值,B错;电容器的电容由电容器结构决定,不随带电量的变化而变化,C错;C=QU=ΔQΔU可求电容器的电容,D错.
2.对于给定的电容器,描述其电容C、电荷量Q、电压U之间相应关系的图应是下图中的()
图1-8-6
解析:选B.电容是描述电容器储存电荷特性的物理量,仅由电容器本身决定,对于给定的电容器,其电容C的大小与电荷量Q、电压U均无关.
3.(2010年高考北京理综卷)用控制变量法,可以研究影响平行板电容器电容的因素(如图1-8-7). 设两极板正对面积为S,极板间的距离为d,静电计指针偏角为θ.实验中,极板所带电荷量不变,若()
图1-8-7
A.保持S不变,增大d,则θ变大
B.保持S不变,增大d,则θ变小
C.保持d不变,减小S,则θ变小
D.保持d不变,减小S,由θ不变
解析:选A.保持S不变,增大d,平行板电容器的电容减小,由于电容器的电荷量不变,由Q=CU可以判断极板间电势差变大,静电计指针偏角θ变大,选项A正确,B错误;保持d不变,减小S,电容器电容变小,由Q=CU可以判断极板间电势差变大,选项C、D错误.新 课 标 第 一 网
4.如图1-8-8所示,平行板电容器的两极板A、B接于电池两极,一带正电的小球悬挂在电容器内部,闭合S,电容器充电,这时悬线偏离竖直方向的夹角为θ,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图1-8-8
A.保持S闭合,将A板向B板靠近,则θ增大
B.保持S闭合,将A板向B板靠近,则θ不变
C.断开S,将A板向B板靠近,则θ增大
D.断开S,将A板向B板靠近,则θ不变
解析:选AD.保持S闭合,则电容器两极间的电压不变,由E=Ud可知,当A板向B板靠近时,E增大,θ增大,A正确,B错误;断开S,则两板带电荷量不变,则Q=CU=εrSU4πkd=εrS4πkE可知,将A板向B板靠近,并不改变板间电场强度,故Q不变,D正确,C错误.
5.如图1-8-9所示,有的计算机键盘的每一个键下面都连一小块金属片,与该金属片隔有一定空气间隙的是另一块小的固定金属片,这两片金属片组成一个小电容器,该电容器的电容C可用公式C=εSd计算,式中常量ε=9×10-12 F/ m,S表示金属片的正对面积,d表示两金属片间的距离,当键按下时,此小电容器的电容发生变化,与之相连的电子线路就能检测是哪个键被按下了,从而给出相应的信号,设每个金属片的正对面积为50 mm2,键未按下时两金属片的距离为0.6 mm,如果电容变化0.25 pF,电子线路恰能检测出必要的信号,则键至少需要被按下多少 mm.
图1-8-9
解析:设金属片的原距离为d,金属片被按下Δd时电容变化ΔC=0.25 pF,
此时金属片间距为(d-Δd),
则C1=εSd,C2=εSd-Δd.
ΔC=C2-C1=εS(1d-Δd-1d),
代入数据得Δd=0.15 mm.
答案:0.15 mm
选择题
1.某电容器的电容是30 μF,额定电压为200 V,击穿电压为400 V,对于该电容器,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为使它的两极板间的电压增加1 V,所需要的电荷量是3×10-5 C
B.给电容器1 C的电荷量,两极板间的电压为3×10-5V
C.该电容器能容纳的电荷量最多为6×10-3C
D.该电容器两极板间能承受的最大电压为200 V
解析:选A.由ΔQ=C•ΔU=30×10-6×1 C=3×10-5C,A对;由U=QC=130×10-6V=3.3×104 V,电容器被击穿 ,B错;击穿电压为400 V表示能承受的最大电压为400 V,最大电荷量Q=CU=3×10-5×400 C=1.2×10-2C,C、D错.
2.一个电容器带电荷量为Q时,两极板间电压为U,若使其带电荷量增加4.0×10-7 C时,它两极板间的电势差增加20 V,则它的电容为()
A.1.0×10-8 F B.2.0×10-8 F
C.4.0×10-8 F D.8.0×10-8 F
解析:选B.由于电容与电容器上带电荷量和电势差大小无关,所以可根据电容的定义式推导出:C=ΔQΔU.因此电容C=4.0×10-720 F=2.0×10-8 F.
3.如图1-8-10所示,平行板电容器的电容为C,极板带电荷量为Q,极板间距为d.今在两板间正中央放一带电荷量为q的点电荷,则它所受到的电场力大小为()
图1-8-10
A.k2Qqd2 B.k4Qqd2
C.QqCd D.2QqCd
解析:选C.平行板电容器极板间电场为匀强电场,其电场强度为E=QCd,因此点电荷q在其中所受到的电场力为F=Eq=QqCd.
4.如图1-8-11所示,用电池对电容器充电,电路a、b之间接有一灵敏电流表,两极板之间有一个电荷q处于静止状态.现将两极板的间距变大,则()
图1-8-11
A.电荷将向上加速运动
B.电荷将向下加速运动
C.电流表中将有从a到b的电流
D.电流表中将有从b到a的电流
解析:选BD.板距增大,由于板间电压不变,则E=Ud变小,所以电场力变小,电荷向下加速,A错B对;由平行板电容公式可知,板间增大C变小,则Q=CU变小,电容器放电,C错D对.
5.如图1-8-12所示是一种通过测量电容器电容的变化来检测液面高低的仪器原理图.电容器的两个电极分别用导线接到指示器上,指示器可显示出电容的大小.下列关于该仪器的说法正确的是()
图1-8-12
A.该仪器中电容器的电极分别是金属芯柱和导电液体
B.金属芯柱外套的绝缘层越厚,该电容器的电容越大
C.如果指示器显示电容增大了,则说明电容器中的液面升高了
D.如果指示器显示电容减小了,则说明电容器中的液面升高了
解析:选AC.类似于平行板电容器的结构,导体芯柱和导电液体构成电容器的两电极,导体芯柱的绝缘层就是两极间的电介质,其厚度d相当于两平板间的距离,所以厚度d越大,电容器的电容越小.导电液体深度h越大,则S越大,C越大,C增大时就表明h变大.故A、C正确.
6. (2011年沈阳高二质检)如图1-8-13所示是一只利用电容器电容(C)测量角度(θ)的电容式传感器的示意图.当动片和定片之间的角度(θ)发生变化时,电容(C)便发生变化,于是通过知道电容(C)的变化情况就可以知道角度(θ)的变化情况.下列图象中,最能正确反映角度(θ)与电容(C)之间关系的是()
图1-8-13
图1-8-14
解析:选B.两极板正对面积S=12(π-θ)R2,则S∝(π-θ)
又因为C∝S,所以C∝(π-θ)
令C=k(π-θ) ∴θ=π-Ck(k为常数)
所以B正确.
7.某电容器上标有“1.5 μF,9 V”的字样,则()
A.该电容器所带电荷量不能超过1.5×10-6 C
B.该电容器所加电压不能超过9 V
C.该电容器击穿电压为9 V
D.当给该电容器加4.5 V的电压时,它的电容值变为0.75 μF
解析:选B.该标示值为电容器电容和能允许加的最大电压.加在该电容器上的电压超过9 V就会击穿它.能够给它充的最大电荷量为Q=CU m=1.5 ×10-6×9 C=1.35×10-5C.电容器电容与所加电压无关,因此当给电容器加4.5 V的电压时,其电容值仍为1.5 μF.故B正确.
8.如图1-8-15所示,平行板电容器两个极板为A、B,B板接地,A板带电荷量+Q,板间电场内有一固定点P.若将B板固定,A板下移一些,或者将A板固定,B板上移一些,在这两种情况下,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图1-8-15
A.A板下移时,P点的电场强度不变,P点电势不变
B.A板下移时,P点的电场强度不变,P点电势升高
C.B板上移时,P点的电场强度不变,P点电势降低
D.B板上移时,P点的电场强度减小,P点电势降低
解析:选AC.A板下移,电荷密度不变,场强不变,又因P与B板距离不变,由UP=Ed知P点电势不变,A对,B错,B板上移,场强同样不变,但P与B板距离减小,故电势降低C对,D错.
9.如图1-8-16所示,两块水平放置的平行正对的金属板a、b与电池相连,在距离两板等距的M点有一个带电液滴处于静止状态.若将a板向下平移一小段距离,但仍在M点上方,稳定后,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图1-8-16
A.液滴将向下加速运动
B.M点电势升高,液滴在M点的电势能将减小
C.M点的电场强度变小了
D.在a板移动前后两种情况下,若将液滴从a板移到b板,电场力做功相同
解析:选BD.当将a向下平移时,板间场强增大,则液滴所受电场力增大,液滴将向上加速运动,A、C错误.由于b板接地且b与M间距未变,由U=Ed可知M点电势将升高,液滴的电势能将减小,B正确.由于前后两种情况a与b板间电势差不变,所以将液滴从a板移到b板电场力做功相同,D正确。
计算题
10.水平放置的平行板电容器的电容为C,板间距离为d,极板足够长,当其带电荷量为Q时,沿两板中央水平射入的带电荷量为q的微粒恰好做匀速直线运动.若使电容器电量增大一倍,则该带电微粒落到某一极板上所需时间为多少?
解析:利用平衡条件得mg=qE=qQCd.
根据运动学公式有d2=at22,
由牛顿第二定律得,qE′-mg=ma,
又E′=2QCd,解得t=dg.
答案: dg
11.如图1-8-17所示,一平行板电容器接在U=12 V的直流电源上,电容C=3.0×10-10 F,两极板间距离d=1.20×10-3m,取g=10 m/s2,求:
图1-8-17
(1)该电容器所带电量.
(2)若板间有一带电微粒,其质量为m=2.0×10-3 kg,恰在板间处于静止状态,则该微粒带电量为多少?带何种电荷?
解析:(1)由公式C=QU得
Q=CU=3.0×10-10×12 C=3.6×10-9 C.
(2)若带电微粒恰在极板间静止,则qE=mg,而E=Ud
解得q=mgdU=2.0×10-3×10×1.20×10-312 C
=2.0×10-6 C
微粒带负电荷.
答案:(1)3.6×10-9 C (2)2.0×10-6 C 负电荷
12.如图1-8-18所示,水平放置的A、B两平行板相距h,有一质量为m,带电量为q的小球在B板之下H处以初速度v0竖直向上进入两板间,小球恰好能打到A板,求A、B板间的电势差.
图1-8-18
解析:如果电场力做正功,由动能定理得
qU-mg(h+H)=0-mv20/2,
解得U=m[2gh+H-v20]2q,
如果电场力做负功, 则有
-qU-mg(h+H)=0-mv20/2,
解得U=m[v20-2gh+H]2q.
答案:见解析
高二物理机械振动单元测试题及答案
1、 关于简谐运动,下列说尖中正确的是( )。
A.位移减小时,加速度减小,速度增大。
B.位移放向总跟加速度方向相反,跟速度方向相同。
C .物体的运动方向指向平衡位置时,速度哏位移方向相反,背向平衡位置时,速度哏位移方向相同。
D.水平弹簧振子朝左运动时,加速度方向跟 速度方向相同,朝右运动时,加速度方向跟 速度方向相反。
2、 某一弹簧振子做简谐运动,在图的四幅图象中,正确反映加速度a与位移x的关系的是( )
3、 如图所示的演示装置,一根张紧的水平绳上挂着五个单摆,其中A. E摆长相同,先使A摆摆动,其余各摆也摆动起来,稳定时可以发现( )
A.各摆摆动的周期均与A摆相同
B. B摆摆运动的周期最短
C.C摆摆动的周期最长
D. C摆振幅最大
4、荡秋千 是我国民间广为流传的健身运动,
关于荡秋千的科学原理,下列说法中正确的( )。
A. 人应始终按照秋千摆动的节奏前后蹬板,这样才能越荡越高。荡秋千的过程是将人体内储存的营养物质的化学能转化为机械能的过程
B. 人和秋千属同一振动系统,人与秋千的相互作用力总是大小相等,方向相反,对系统做功之和为零,只有在与秋千的固有周期相同的外力作用下才能越荡越高
C. 秋千的运动是 受迫振动,因此人用力的频率应保持和秋千的固有频率相同,秋千向下运动埋双脚向下用力,当秋 千向上运动时双脚向上用力,这样才能越荡越高。荡秋千的过程是将人体仙储存的营养物质的化学 能转化为机械能和内能的过程。
D. 秋千的运动是受迫振动,当秋千在最高点时,人应站直身体,每当秋千向下运动时,先下蹲,系统势能向动能转化,在秋千通过最低点后逐渐用力站起,当到达最高点时身体恢复直立。。。。如此循环,系统的机械能不断增大,秋千才能越荡越高。
5、惠更斯利用摆的等时性发明了带摆的计时器,叫摆钟,摆钟运行时克服摩擦所需的能量由重锤的势能提供,运行的速率由钟 摆控制。旋转钟摆下端的 螺母可以使 摆上的 圆盘沿摆杆上下移动,如图所示,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当摆钟不准确时需要调整圆盘的位置
B.摆钟快了应使圆盘沿摆杆上移
C.由冬季变为夏季时应使圆盘沿摆杆上移
D.把 摆钟从福建移到北京应使 圆盘沿摆杆上移
6、如图所示,轻质弹簧下挂重为300N的物体A,伸长了3cm,再挂上重为200N的物体B时又伸长了2cm,弹簧均在弹性限度内若将连接A、B两物体的细绳烧断,使 A在竖直面内做简谐运动,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最大回复办为300N
B.最大回复力为200N
C.振幅为5cm
D.振幅为2cm
7、如图1所示一砝码和一累弹簧构成弹 簧振子,此装置可用于研究
该 弹簧振子的受迫振动。匀速转动把手时,曲杆给弹簧振子以驱动力,使振子做受迫振动。把手匀速转动的周期就是驱动力的周期,改变把手匀速 转动的速度就可以改变驱动力的周期。若保持把手不动,给砝码一向下的初速度,砝码便做简谐运动,振动图象如图2所示,当把手以某一速度匀速转动,受迫振动达到稳定时,砝码的振动图象3所示,
若用T0表示弹簧振子的固有周期,
T表示驱动力的周期,y表示受迫振
动达到稳定后砝码振动的振幅。
则:( )。
A.由图象可知T0=4s
B. 由图象可知T0=8s
C.当 T 在4s附近时,y显著增大,
当T比4s小得多或大得多时,y很小
D. 当T在8s附近时,y显著增大,
当T比8s小得多或大得多时,y很小
8、如图,两长方体木块A和B叠入在光滑水平面上,质量分别为m和M,A与B之间的最大静摩擦力为f,B与劲度系数为k的水平轻质弹簧连接构成弹簧振子。为使A和B 在振动过程中不发生相对滑动,则( )。
A.它们的最大加速度不能大于f/m
B.它们的最大加速度不能大于f/M
C.它们的振幅不能大于
D.它们的振幅不能大于
9、一单摆做小角摆动,其振动图象如图所示,以下说法中正确的是( )。
A.t1时刻摆球 速度最大,悬线对它的拉力最小
B.t2时刻摆球速度为零,悬线对它的拉力最小
C.t3时 刻摆球速度为零,悬线对它的拉力最大
D.t4时刻摆球速度最大,悬线对它的拉力最大
10、有一单摆,在山脚下测得周期为T1,移到山顶
测得周期为T2,设地球半径为R,则山的高度为 。
11、已知摆钟的机械结构相同,摆钟摆锤的运动可近似看成简谐运动,如果摆长为L1的摆钟在一段时间里快了n min,另一摆长为L2的摆钟在同样的一段时间里慢了n min,则准确钟的摆长L为多少?
解:设L1 L2摆的周期分别为T1 T2, 准确钟的摆长为L,周期为T,
则有 …………(1)
……………..(2)
又因为有: …………(3)(4)(5)
解方程(!) –(5)得:
12、如图所示,一个半径R很大的光滑弧形小槽,在槽的最低点的正上方高h处放置一个小球A,当A自由落下时,另一个小球B正从槽边由静止释放,为使A球在达到小槽O点之前能够与B球相碰,高度h应满足什么条件?
13.北京的重力加速度g1=9.812m/s2,南京的重力加速度为g2=9.795m/s2,在北京准确的摆钟,如果放在南京,钟走快还是走慢,一昼夜差多少,要使期准确,应如何调整摆长
(提示:不管钟走得准还是不准,摆做一次全振动,指示针在表盘上走的格数,即指示针指示的时间都是相同的)
解:
所以一昼夜慢了
答案: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答案 AC B A D AC BD AC AD D (T2-T1)R/T1
关于周测卷答案物理七高二和高二物理周考试卷的介绍到此就结束了,不知道同学们从中找到你需要的信息了吗 ?如果你还想了解更多这方面的信息,记得收藏关注本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