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给同学们谈谈智慧上进语文第四单元答案,以及智慧上进语文2020答案大全对应的知识点,希望对各位同学有所帮助,不要忘记分享给你的朋友哦!
本文目录一览:
八年级语文上学期第四单元检测试卷
一、积累与运用(20分)
1.解释下面各句中加点的词语。(5分)
(1)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 ( )
(2)水尤清冽( )
(3)佁然不动( )
(4)其岸势犬牙差互( )
(5)相与步于中庭( )
答案:(1)向西 (2)寒冷 (3)愣住的样子 (4)互相交错 (5)一同,共同
2.下列句子中“之”字用法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2分) ( )
A.乃记之而去
B.忽啼求之
C.若脱笼之鹄
D.而城居者未之知也
【解析】选C。C项为结构助词“的”,其他三项均为代词。
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2分)
(1)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
译文:
(2)晶晶然如镜之新开而冷光之乍出于匣也。
译文:
答案:(1)四周有竹子和树林围绕着,静悄悄的没有人迹,使人(感到)心神凄凉,寒气透骨,寂静极了,幽深极了。
(2)亮晶晶的,好像刚制成的镜子,清冷的光辉突然从镜匣里射出来一样。
4.下列句子朗读节奏划分有误的一项是(2分) ( )
A.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
B.何处/无竹柏?
C.余/之游/将自此始,恶能/无纪?
D.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
【解析】选C。正确的节奏是:余之游/将自此/始,恶能/无纪?
5.名句默写。(3分)
(1)绿树村边合, 。
(2)浊酒一杯家万里, 。
(3) ?门前流水尚能西。
(4) ,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
(5)《游山西村》一诗常用来比喻人们在无路可走时,经过努力又发现新的出路的诗句是“ , ”。
答案:(1)青山郭外斜 (2)燕然未勒归无计 (3)谁道人生无再少 (4)安得广厦千万间 (5)山重水复疑无路 柳暗花明又一村
6.综合性学习。(6分)
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祖国语言博大精深。请参加以“走进对联”为主题的综合性学习活动。
(1)活动一:小组合作,搜集资料,介绍对联。下面是王芳同学搜集到的资料,请你选择可用资料,写一段介绍对联的文字,不少于80字。(4分)
资料:
①对联是由律诗的对偶句发展而来的,它保留着律诗的某些特点。
②律诗是中国近体诗的一种,格律要求非常严格。常见的类型有五律、七律和排律。
③随着各国文化交流的发展,对联还传入越南、朝鲜、日本、新加坡等国。
④对联是一种独特的艺术形式,它始于五代,盛于明清,迄今已有一千多年的历史。
⑤关汉卿、马致远、郑光祖、白朴并称为“元曲四大家”,关汉卿位于“元曲四大家”之首。
⑥对联要求对仗工整,平仄协调,上联尾字仄声,下联尾字平声。
⑦一首律诗每两句为一联,共四联。律诗既讲究平仄、押韵,又讲究对仗。
答:
(2)活动二:同学们收集了不少对联,要在校刊上刊载,请你把下列对联按春联、婚联、挽联、行业联的顺序排列。(2分)
①红莲开并蒂 彩凤喜双飞
②白雪抚人片片醉红梅舒枝点点春
③百草回春争鹤寿千方着意续松年
④是七尺男儿生能舍己作千秋鬼雄死不还乡
正确的顺序是:
答案:(1)对联是一种独特的文学艺术形式,它始于五代,盛于明清,迄今已有一千多年的历史。它是由律诗的对偶句发展而来的,保留着律诗的某些特点。它要求对仗工整,平仄协调,上联尾字仄声,下联尾字平声。随着各国文化交流的发展,对联还传入越南、朝鲜、日本、新加坡等国。
(2)②①④③
二、阅读品悟(40分)
(一)(2012宜宾中考)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7、8题。(4分)
渔 家 傲
范仲淹
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7.首句中的“异”字统领了上阕哪些景物?请用原词中的关键词语回答。(2分)
“异”统领的景物有:
答案:衡阳雁、边声连角、千嶂、长烟、落日、孤城。
8.请用自己的语言描绘出阅读“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时在脑海中出现的画面。(2分)
答:
答案(示例):西北边塞荒芜萧索,边地的悲凉之声和着营地的号角从四面八方传入耳中,重重叠叠的山嶂里,长烟直上天空,落日斜照,孤城紧闭,举目望去,一片凄凉。
(二)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9~12题。(11分)
答谢中书书
陶弘景
山川之美,古来共谈。高峰入云,清流见底。两岸石壁,五色交辉。青林翠竹,四时俱备。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实是欲界之仙都。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9.解释加点词。(2分)
(1)五色交辉 ( )
(2)四时俱备( )
(3)晓雾将歇( )
(4)夕日欲颓( )
答案:(1)辉映 (2)四季 (3)散尽 (4)坠落
10.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4分)
(1)夕日欲颓,沉鳞竞跃。
译文:
(2)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译文:
答案:(1)太阳快要落山了,潜游水中的鱼竞相跳出水面。
(2)自从(南朝的')谢灵运以来,就再也没有人能够欣赏这种奇丽景色了。
11.“未复有能与其奇者”一句中的“其”指代的内容是 。(2分)
答案:山川之美景
12.“猿鸟乱鸣”一句中的“乱”字用得好,它写出了“鸣”的状态,写出了晨景的热烈欢跃的气氛。“沉鳞竞跃”一句中的“竞”字用得也好,你能说一说好在哪里吗?(3分)
答:
答案:写出跃的状态,争相跳,静中有动,写出热闹的气氛。
(三)阅读《满井游记(节选)》,完成13~17题。(13分)
廿二日天稍和,偕数友出东直,至满井。高柳夹堤,土膏微润,一望空阔,若脱笼之鹄。于时冰皮始解,波色乍明,鳞浪层层,清澈见底,晶晶然如镜之新开而冷光之乍出于匣也。山峦为晴雪所洗,娟然如拭,鲜妍明媚,如倩女之 面而髻鬟之始掠也。柳条将舒未舒,柔梢披风,麦田浅鬣寸许。游人虽未盛,泉而茗者,罍而歌者,红装而蹇者,亦时时有。风力虽尚劲,然徒步则汗出浃背。凡曝沙之鸟,呷浪之鳞,悠然自得,毛羽鳞鬣之间皆有喜气。始知郊田之外未始无春,而城居者未之知也。
夫能不以游堕事而潇然于山石草木之间者,惟此官也。而此地适与余近,余之游将自此始,恶能无纪?己亥之二月也。
13.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4分)
(1)廿二日天稍和 ( )
(2)泉而茗者( )
(3)柳条将舒未舒( )
(4)呷浪之鳞( )
答案:(1)暖和 (2)喝茶 (3)舒展 (4)鱼
14.从文段中找出与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意义和用法完全相同的一个句子。(2分)
(1)若脱笼之鹄
答:
(2)娟然如拭
答:
【解析】解答这样的题目首先要明确所给例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之”字用在修饰限制语与中心语之间,很明显就是一个结构助词——的;“然”字用在形容词后面作词尾,可以译作“……的样子”。
答案(示例):(1)“曝沙之鸟”;“呷浪之鳞”;“郊田之外”。
(2)“晶晶然如镜”;“悠然自得”;“潇然于山石草木之间”。
15.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线句子。(2分)
译文:
【解析】翻译本句要注意“始”“未始”“城居者”“之”“知”能准确翻译。
答案:(我这)才知道郊野之外未尝没有春天,只是居住在城里的人不知道这一点啊。
16.文中“晶晶然如镜之新开而冷光之乍出于匣也”形容的景物是 ,其特点是 。(用自己的话概括)。(2分)
答案:水(春水) 冻水初解的清澈
17.选文最后一段作者说自己“能不以游堕事而潇然于山石草木之间”。“潇”意为“潇洒无牵挂”,你觉得文章中有哪些地方能体现作者的“潇然”呢?试进行分析。(3分)
答:
答案(示例):“若脱笼之鹄”可以体现“潇然”,因为这一句表现了作者目睹美景后心情愉快,举止如鸟儿脱笼一般无拘无束,与“潇然”一词很吻合。体现“潇然”的内容有:游人活动、动物悠然、“惟此官”“余之游将自此始,恶能无纪?”
(四)(2013锦州中考)阅读下面文言文,回答18~21题。(12分)
【甲】
小石潭记(节选)
柳宗元
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佩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乙】
观第五泄①记(节选)
袁宏道
从山门右折,得石径。数步,闻疾雷声,心悸。山僧曰:“此瀑声也。”
疾趋,度石罅②,瀑见……瀑行青壁间,撼山掉③谷,喷雪直下,怒石横激④如虹,忽卷掣折⑤而后注,水态愈伟,山行之极观也。
游人坐欹⑥岩下望,以面受沫,乍若披丝,虚空皆纬,至飞雨泻崖,而犹不忍去。
暮归,各赋诗。所目既奇,思亦变幻。
【注】①第五泄:第五级瀑布。在今浙江诸暨境内,此处有五大瀑布,当地人称瀑布为“泄”,因此那山也叫五泄山,是著名旅游胜地。②罅(xià):缝隙,裂隙。③掉:摇动。④怒石横激:突兀的岩石横拦瀑布,激起水花。⑤掣折:转折。⑥欹(qī):斜靠。
18.解释选文中加点的词语。(2分)
(1)日光下澈 ( )
(2)其岸势犬牙差互( )
(3)疾趋( )
(4)山行之极观也( )
答案:(1)现在写作“彻”,穿过,透 (2)像狗的牙齿那样 (3)快走 (4)景象(景观)
19.翻译选文中画线的句子。(4分)
(1)凄神寒骨,悄怆幽邃。
译文:
(2)数步,闻疾雷声,心悸。
译文:
答案:(1)(感到)心神凄凉,寒气透骨,寂静极了,幽深极了。
(2)走了几步,听到很响的雷声,心里很害怕。
20.请从【甲】【乙】两段文字中各找出一个表现水的特点的字。(2分)
(1)《小石潭记(节选)》:
(2)《观第五泄记(节选)》:
答案:(1)清 (2)伟(奇)
21.两篇选文,让我们感受到小石潭的幽美和第五泄的恢宏气势,其中分别寄托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请填入下表。(4分)
附【乙】【译文】
从山门往右拐,有一个石头铺的小路。走了几步,听到很响的雷声,心里很害怕。山上的和尚说:“这是瀑布的声音。”
快步走去,迈过一块石头缝隙,就看见了瀑布……瀑布在青壁间落下,震撼着山谷,就像直着向下喷出雪花一样,突兀的岩山横拦瀑布,激起水花,就像彩虹,拍到岸边水浪突然卷起来然后才落回水中,水的气势更加雄壮,是游人看到的最壮观的景色了。
游人们有的坐在岩石上,有的斜靠着岩石向下望,拿自己的脸接住迸起的水沫,开始就像一丝凉线,空空的都像编织物的横线,到了飞雨泻崖,还留恋不想回去。
傍晚回来,游人们各自写诗赞叹。所看到的景色已经非常奇丽,回想起来更加变幻。
三、写作(40分)
22.倾听是增长知识的捷径,倾听是沟通心灵的桥梁,倾听是陶冶情操的妙法,倾听是塑造品德的良方……听师长的教诲,听自然的乐章,听历史的回音,听未来的呼唤……倾听在生活中无处不在,倾听在人生中意味深长!
请以“倾听”为话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1)可以叙写故事,也可以发表看法,题目自定,文体自选(除诗歌、戏剧外);
(2)字数不少于600。
【写作提示】这是一篇话题作文。选材内容宽泛,倾听春天的莺歌燕语,我们感受到生命的活力,意境的优美;倾听大海的潮起潮落,我们感受到激越的乐章和壮美的境界;倾听长者的教诲,我们如坐春风;倾听朋友的诉说,我们感受到友谊的可贵。我们可以由倾听不同对象带来的不同感受入手,写一篇抒情散文。也可以记叙一次倾听朋友发牢骚的经历,表现倾听的重要性。还可以采用片段的形式,由倾听世界各地的声音表现对世界上饥饿、战争等现象的关注。如我们可以听到非洲儿童饥饿的喊叫;我们可以听到怒吼的洪水声,它冲毁房屋,卷走百姓,给国家和人民造成巨大损失。所拟题目尽可能吸引读者的眼球。
[img]智慧上进高一年级单元达标卷语文必修2第四单元A卷答案
历史:汉语词语,含义有三: 1.记载和解释作为一系列人类进程历史事件的一门学科。 2.沿革,来历。 3.过去的事实。历史,简称史,一般指人类社会历史,它是记载和解释一系列人类活动进程的历史事件的一门学科,多数时候也是对当下时代的映射。如果仅仅只是总结和映射,那么,历史作为一个存在,就应该消失。历史的问题在于不断发现真的过去,在于用材料说话,让人如何在现实中可能成为可以讨论的问题。[1] 历史是延伸的。历史是文化的传承,积累和扩展,是人类文明的轨迹。
一年级语文上册第四单元巩固题
导语:一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的内容编排主要包括插图、课文和课后练习。下面是一年级语文上册第四单元提升测试题,欢迎参考!
第四单元提升练习
一、读汉字,把拼音补充完整。
w温 y鱼 ēng生 y游
x写 f房 g光 ǎi奶
iǎo鸟 ài在
二、在正确的读音后面画“√”。
脱 山
漂 亲
蜜 蜂
三、比一比,再组词。
四、用“”画出下列句子中意思相反的词。
1.爸爸个子高,小丽个子矮。
2.冬天天气冷,夏天天气热。
3.马儿跑得快,乌龟爬得慢。
4.太阳白天出来,月亮晚上出来。
五、画去不是一类的词语。
1.东南西风
2.森林白马蜜蜂小鱼
3.爸爸奶奶长辈妈妈
4.香蕉苹果桃子水果
六、连一连。
亲爱的 蛋糕
温暖的 毛衣
安静的 爸爸
香喷喷的.港湾
天蓝色的家
七、照样子,写一写。
大大小小
想来想去
八、仿写。
例:小明在家里看电视。
1.( )在家里()。
例:老虎的家在美丽的森林里。
2.( )的家在()。
例:我是奶奶的孙子。
3.( )是妈妈的()。
九、读儿歌,回答问题。
家
蓝天是白云的家,
树林是小鸟的家。
小河是鱼儿的家,
泥土是种子的家。
我们是祖国的花朵,
祖国是我们的家。
白云的家是,小鸟的家是,鱼儿的家是,种子的家是,我们的家是。
十、看图写话。
图上都有谁?他们在干什么?
第四单元提升练习参考答案
一、ēn ú sh óu iě áng uāng n n z
二、tuō shān piào qīn mì fēng
三、比一比,再组词。
四、1.高 矮 2.冷 热
3.快 慢 4.白天 晚上
五、画去:1.风 2.森林 3.长辈 4.水果
六、连一连答案。
七、亲亲热热 高高兴兴
走来走去 游来游去
八、1.小华 写作业 2.种子 泥土里
3.我 儿子
九、蓝天 树林 小河 泥土 祖国
十、示例:秋天到了,一片片树叶从树上落了下来。放学后,小华和小芳在扫落叶。
七年级下册语文第四单元考试卷附参考答案
一、基础知识平台(16分,每小题4分)
1.选出下列加点字注音错误的一项( )
A.撺掇(duō) 纠葛(ɡě) 颤栗(lì) 弥漫(mí)
B.烧灼(zhuó) 潺潺(chán)蕴藻(zǎo)晦暗(huì)
C.怠慢(dài) 磅礴(bó) 漂渺(miǎo)归省(xǐnɡ)
D.摇曳(yè) 嗔视(cēn)粲然(càn)叱咤(chà)
答案:D
2.加点字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临河(靠近) 点开船(触到物体立即离开) 蓦然(突然)
B.旺相(茂盛) 亢奋(甚、极) 径向赵庄(径直)
C.委实(确实) 不惮(畏惧) 消夏(过)
D.嗔视(瞪大眼睛)颦蹙(眉头) 戛然而止(突然)
答案:D
3.下列句子修辞方法运用恰当的一项是( )
A.他含着泪水,像一棵被雨水浇伤的禾苗,悲凄地站着,舍不得老师离去。
B.我终于走出了无垠的沙漠,可我的嘴唇干裂得像干涸的田野。
C.“解剖”自己要不怕痛,不怕丑,不推过,不护短。
D.通过山村的小路,弯弯曲曲,黑线一般。
答案:C
4.仿写例句,任选一种事物,用“事物+否定+想象”的格式写一个句子。
例句:教师的周围飘着粉笔屑,不,那不是粉笔屑,那是教师撒出的智慧的花朵。
答案:教室前面有块黑板,不,那不是黑板,那是播种知识的沃土。
二、综合性学习实践(44分)
(一)阅读下文,完成5~7题。(10分)
欧阳修论作文
顷岁,孙莘老识欧阳文忠公,尝乘间以文字问之。云:“无它术,唯勤读书而多为之,自工;世人患作文字少又懒读书每一篇出即求过人如此少有至者。疵病不必待人指摘;多作自能见之。”
5.为画线的句子断句。(3分)
答案:世人患作文字少/又懒读书/每一篇出/即求过人/如此少有至者
6.欧阳修认为写作的秘诀是什么?(3分)
答案:多读、多写。
7.在你长期的作文实践中,你认为写作中最重要的是什么?试说明理由。(4分)
答案:略(开放性试题,自圆其说即可。)
(二)阅读下文,完成8~12题。(19分)
八月的阳光
一进八月,小夏和小秋天天去村前的土路边盼信。土路上的尘土很厚,八月的阳光煮熟了那层泡沫,赤脚踏上去便会燎起几个水泡。
终于有一天,盼来了信,两封。小夏一封,小秋一封。两人急着看了信的封面后,又互看了对方的。小夏说:“京城的,比我的好。”小秋道:“上海的,也不差。”兄弟俩将半个月来的焦躁一起用欢笑发泄出来。
小夏拆信,小秋也拆信,忘了头顶上的烈日。小夏一惊,小秋也一愣。
后来兄弟俩半喜半忧地回家,将通知书念给父母听。父亲说:“上大学要这么多的钱?”母亲只叹了口气。
八月,棉花还没到上市的季节。
父子仨兵分三路,到晚回家,所筹借的钱还不够费用的十分之一,兄弟俩上学掏空了家底,家里没什么值钱的东西。母亲只好把一头正在长膘的猪卖了。
八月的日子越来越少,小夏和小秋的上学费用仍差一大截。那天,他们去了学校。校长和班主任都非常同情,但也无能为力,只好以学校的名义写了封信给乡政府,请他们想办法。
在烈日下奔波了三天后,父亲捧着由乡政府出面借的2000元贷款回到家里,一下子倒在地上,昏了过去。十天来的劳碌和心焦,使这个在太阳地里劳作了半个世纪的硬汉子也趴下了。
上学的费用还不够一个人用的,八月的日子所剩无几。
没想到这天邮递员竟送来了一张汇款单,1000元,学校来的。附言栏里只有几个小字:“祝贺!全体教师捐赠。”父亲从床上爬起,母亲赶紧将汇款单递过去,父亲的嘴唇蠕动着,发不出声音。
费用还只够一个人的,日子不会停留,小屋里的人立刻意识到事情的严峻。三个人的目光一起盯着床上的父亲。父亲忽地一骨碌坐起来,说:“现在只有一条路,你们也都懂事了,自己决定吧。要不,抓阄也行。”
小夏和小秋顿时像两尊雕塑。
像是经历了一个世纪,小夏抬起头说:“小秋,你去吧,你的学校好。”小秋也抬起头:“不,我比你年轻一岁,哥,你去吧。”
这时谁也没注意小夏一个微小的动作。他把手伸进衣袋,摸出那张录取通知书,撕了个粉碎。小秋醒悟过来后,一下子抱住小夏:“哥!”泪水夺眶而出。
八月的最后一天,小夏带着200元路费出了门,他去南方打工,父母欠下了许多债,小秋在学校还要许多开支。
八月的阳光下,小秋站在村头的土路旁,出神地看着泡沫似的尘土上那一行深深的脚印……
8.阅读全文,结合小夏的言行,在空格处把小说情节补充完整。(每处4字以内。)(4分)
→筹借学费→ →外出打工
答案:路边盼信撕通知书
9.小说开头一段的景物描写主要有哪些作用?(3分)
答案:突出天气酷热,衬托小夏、小秋盼信的急切的心情。
10.“小夏和小秋顿时像两尊雕塑”这句话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什么表达效果?(4分)
答案:比喻。形象地描绘出小夏、小秋震惊的神态。
11.从全篇看,标题“八月的阳光”,除了指八月的烈日以外,还有什么深刻含意?(4分)
答案:可以从两个方面解释:“八月的阳光”既暗示了生活的艰难,又象征亲情的温暖、社会的关爱。
12.“小秋站在村头的土路旁,出神地看着泡沫似的尘土上那一行深深的脚印……”请展开合理的联想和想象,描写小秋“出神”时的'心理活动。(50字以内。)(4分)
答案:略
(三)阅读下文,完成13~16题。(11分)
“但”书朗
阿康入选科长助理的红榜一出,昨日的好友、与他同在一科的老同学罗加智的脸就没处搁了。这一浮一沉给罗加智平添了许多烦闷。他清楚地记得上月全科大会认可他两人为科长助理候选人以后,最后一轮“筛选”就是按厂部“干部考察办”要求,各写一份类似施政纲领式的“假如你当科长”的文章,他思忖自己的那篇头头是道,巨细微末都有照应……唔,突然一个使他心跳过速的念头跳了出来——问题不在文章,会不会在阿康那个在总公司副总经理的表叔身上,这老人一向为我所敬重,难道他也会歪……一定得找个机会去“考察办”打探究竟。他心里这样想着,不料,一走神,手里的鸭嘴笔离了谱,好端端的一张画纸给描坏了一根线条。“这,这……”这对从来按葫芦画瓢的罗加智来说,是破天荒第一遭。绝顶的糟糕!他起身在走廊上踱步。正巧斜对门“考察办”许主任开门送客,他看见罗加智马上笑眯眯地喊道:“小罗,正要找你,来一下。”
许主任把他招呼进屋,从抽屉里取出一份东西,问:“你与阿康的表叔很熟吧?”“嗯,很熟,我自小就常去他家。”“那你瞧吧。这是他特别关照我的。”罗加智接过来打开一瞧,是自己的那份“施政纲领”,上面有许多红笔圈圈,圈出来的都是“但是”这个词,空页旁有统计数字,全文共有“但是”四十八,最末一张下半截空白处,阿康的表叔还有几行批语:全文“但是”四十八,模棱两可难开创。举才不避仇*亲,单黜画瓢“但”书郎。
罗加智慢慢地抬起头,他望着窗外纤云全无的碧空,心里边豁亮了。
13.“黜”字不常见,不过根据文意,仍是可以推断出它的意思。是“黜”的意思是 (2分)
答案:免,弃而不用。
14.“但”书郎是怎样一种人?请简要概括。(3分)
答案:做事(对待工作)模棱两可、不敢创新,对人(为人处世)左右逢源、不敢得罪人。
15.文中有几处省略号,请指出第二处省略号省略的意思是什么?(2分)
答案:对阿康表叔也会搞歪门邪道的怀疑。
16.罗加智无意将画纸描坏了一根线条(“这对从来按葫芦画瓢的罗加智来说,是破天荒第一遭”),这个细节对刻画人物形象和推动故事情节起了什么作用?(4分)
答案:这个细节表明罗加智是个因循守旧、不会开创新局面的人,也暗示了罗加智落选的原因,为下文的发展作了铺垫。
(四)文学放飞(4分)
17.从语言表达角度看,下面的广告词有没有毛病?请选择一项作简要分析。
(1)今年过年不收礼,收礼只收×××。
(2)××洗面奶特别适合任何皮肤。
答案:两句均前后矛盾。第(1)句前一分句否定,后一分句为肯定。在性质上前后矛盾。第(2)句中“特别”一词适用于特定对象,而“任何”则适用于统指。在范围上前后矛盾。
三、作文(40分)
18.以下两个题目任选其一作文。
(1)每个人都是一个独特的个体,不可或缺。在家庭、在班级、在学校、在社区……在各种活动的台前幕后、场上场下……你在其中是一个怎样的角色呢?请以“角色”为题,写一篇文章。
(2)以“生日之后”为题,写一篇文章。
作文要求:①要有真情实感,要努力做到有新意有创见。
②除诗歌外文体不限。
③字数不得少于500字。
答案:略
关于智慧上进语文第四单元答案和智慧上进语文2020答案大全的介绍到此就结束了,不知道同学们从中找到你需要的信息了吗 ?如果你还想了解更多这方面的信息,记得收藏关注本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