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高考模拟调研卷物理一(2021重庆高三零模物理)

本篇文章给同学们谈谈重庆高考模拟调研卷物理一,以及2021重庆高三零模物理对应的知识点,希望对各位同学有所帮助,不要忘记分享给你的朋友哦!

本文目录一览:

求重庆高考模拟试题!!!!!急!!!!!!!谢谢!!!!

去找找吧重庆一中05级高考模拟试题

代盛江 作于 2005年1月25日

--------------------------------------------------------------------------------

重庆一中高2005级模拟考试语文试题2004/8/28

本试卷分第I卷(选择题)和第II卷两部分,共150分。考试时间为150分钟。

第Ⅰ卷(选择题 共42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读音全相同的一组是( )

A.溪流 明晰 独辟蹊径 熙来攘往

B.媲美 纰漏 疲于奔命 蚍蜉撼树

C.酌情 戳穿 擢发难数 濯濯童山

D.缜密 嗔怪 瞋目而视 瞠目结舌

2.下列各组词语中,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

A.糜费 望风披靡 羁縻 靡计不施

B.委曲 曲突徙薪 屈膝 理屈词穷

C.惶恐 张皇失措 装潢 彷徨不安

D.潦草 眼花了乱 嘹亮 星火燎原

3.依此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

①当你走出雄关,进入大漠,你很可能将亲眼目睹飞沙走石的奇观,天地间那一片风

沙 的景象让你不得不为之而折服。

②那种见利忘义、损人利己的行为,有悖于社会道义,为所有具备一定社会公德的人所 ,理应受到应有的惩罚。

③历史事实表明, 在封建社会里,信奉儒家思想的封建统治阶级如何把小说视为“小道”“末技”,并加以歧视和摧残, 古典小说还是不断发展着,前进着,

结出了丰硕的成果。

A.弥漫 不耻 无论/但/而且 B.迷漫 不齿 不管/--/并

C.弥漫 不齿 虽然/但/并 D.迷漫 不耻 尽管/--/而且

4.下列各句中加点熟语使用不当的一句是( )

A.凡事暂时成功就沾沾自喜,甚至瞻前顾后,裹足不前,这种行为最终会导致失败。所以,战胜失败,首先要正视成功,避免得意忘形现象。

B.生活中,假如每个人都能做到见贤思齐,以人之长补己之短,那么我们的事业每天都会取得进步,我们的生活也会变得愈加美好。

C.在后进生的转化工作中,应因材施教,以“一把钥匙开一把锁”的方法有针对性地去做工作,这样才会取得实质性的教育效果。

D.一年一度的退伍工作眼看就要开始了,王海入了党,还当选为连队模范,可最后究竟离不离开军营以及工作如何安排真还“八字没一撇”。

5.下列标点符号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

A.天然气(主要成分是甲烷)和水混合时产生的晶体物质,外貌极似冰雪,似浪花,点火即可燃烧,故又称之为“固体瓦斯”。

B.人们为什么偏爱竹?有一种解释是:“为植物中最高尚之品,虚心,直节”,(《三希

堂•竹谱序》)即所谓“未曾出土便有节,纵使凌云仍虚心”。

C.吴健雄在美国生活了半个世纪,就如他的老友、著名建筑师贝聿铭说的那样,“中国人还是中国人,只是有了世界的眼光”。

D.一方面是旅游线路老化、接待能力不足,另一方面是游客口味不一、经济承受能力不同:这是我国开放欧洲旅游面临的两大难题。

6.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中国古老的智慧、经典的知识尽管难以具有实际的功效,但它有着益人心智、怡人性情、改变气质、滋养人生的价值同样不可小视。

B.实践证明,建立国家自然保护区对保护珍贵的物种资源、维持良好的生态系统和减缓经济发展给环境带来的影响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C.巴以双方在民族仇恨的驱使下,虽然经过国际社会多次调解,紧张的局势不但没有得到缓和,反而愈演愈烈,让人一时难见和平的曙光。

D.在第18届世界宇航员会议上,来自世界各国的宇航员的目光聚焦于中国,以极度关切的神情关视着“神州五号”飞船的首次太空飞行。

二.(12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10题。

中国的两河文明

近几十年来,在长江流域发现了不少重要的新石器时代、铜器时代的考古遗址。于是,有人借用一个老词儿,称中国的上古历史是又一个“两河文明”。

中国的“两河”,比原来常说的“两河”,即西亚的幼发拉底河与度格里斯河,要长大得多,两岸也辽阔得多。中国的“两河文明”需另有个说法。

幼发拉底河与底格里斯河历史上有苏美尔等古老文明发祥,两河合力浇灌,养育出灿烂成就。两条河流在人文发展上有明显的“一体化”特点。

中国的黄河、长江,在养育早期文明方面,很难说一体化。黄河流域的仰韶文化、龙山文化与长江流域的新石器文化不同,是两大类各自成长的原始文化,互不统属。即使到了铜器时代,黄河流域与长江流域的人文关系也不是那么清楚。最早何时共尊一个王权,还是个尚待研究的问题,不过显而易见的一点是,黄河、长江的统一比西亚那两河的统一要难得多,也伟大得多。

在中国早期国家阶段,所知力量最大的王权,即夏朝和商朝,都在黄河流域。黄河流域的夏王权势力是否曾到达长江流域,历史学家对此多抱怀疑态度。商朝的势力到没到长江,本来也是否定的人多,赞成的人少,但是最近几十年来的考古发现提供了一些有利于赞成派的观点,问题开始变得有趣。

首先是1974年湖北黄陂盘龙城商代遗址的发现,各种铜器、陶器的风格与郑州商朝都城遗址的相同。根据这些实物证据推测,很可能是黄河流域商朝的一支贵族率人来到这里筑城定居。如果这位贵族不是偶然来到这里,而是履行商王的一项部署,那么我们可以说黄河流域商朝的王权到了长江。

不过,盘龙城商朝据点的政治意义,必须有更实际的经济、军事或信仰的说明,才站得住。无端的邻地扩张在商代是不应存在的。在长江流域,不断有铜器时代的重要遗址发现,犹如惊人重笔勾勒出长江流域的铜器文明,最有名的当属江西新干大洋洲、四川广汉三星堆遗址。在考虑盘龙城商朝据点的战略意义时,一批商周时代的铜矿遗址在长江中游的发现尤其值得注意,它可能提示着北方早期王权凯觎长江的一个重要原因。以文明特征而论,没有铜器不成商朝,商王朝对于铜矿资源的控制一定不吝代价。所以一些考古学家推测,盘龙城商朝据点与控制长江中游的铜矿可能有关系。经济的需求(铜矿)导致政治行为(诸侯据点),在理论上没有问题,在史实上也很有可能,也许黄河与长江的政治结合就是这样开始的。

7.联系全文,下列对“另有个说法”含义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与西亚两河文明比较,中国的两河文明在人文发展史早期“一体化”的特点不明显。

B.与西亚两河文明比较,中国两河文明“一体化”的过程显得艰难得多,也伟大得多。

C.中国的两河流域不像西亚的两河流域那样,文化上互相统属,政治上共尊一个王权。

D.中国的两河流域不像西亚的两河流域那样,合力浇灌,共同养育出灿烂的文化成就。

8.下列对“黄河、长江的统一比西亚那两河的统一要难得多,也伟大得多”的原因分析,最全面也最准确的一组是( )

(1)中国两河流域辽阔宽广。 (2)当时国力还不够强大

(3)黄河流域的文化与长江流域的文化各自成长,各成体系。

(4)邻地扩张在商代是不应存在的 (5)中国两河之间相距遥远。

(6)统一不仅要有政治上的需求,而且还要有经济上的需求。

A(1)(3)(5) B(3)(4)(6) C(1)(3)(4)(6) D(2)(3)(4)(5)

9.下列可作为两河“共尊一个王权”的最重要证据的一项是( )

A.商王朝曾派人率部到盘龙城筑城建立据点。

B.在湖北黄陂发现的盘龙城据点有重要战略意义。

C.长江流域不断有铜器时代的重要遗址发现。

D.长江中游地区发现了一批商周时代的铜矿遗址。

10.根据原文提供的信息,以下推断正确的一项是( )

A.中国的“两河”要比西亚的“两河”长大、广阔得多,因此,中国的“两河文明”

要比西亚的“两河文明”灿烂得多,伟大得多。

B.黄河流域的仰韶文化、龙山文化与长江流域的文化,自成体系,互不统属,可见,

中国的古代文化没有出现过“一体化”。

C.到目前为止,在长江流域只发现了商朝据点遗址和一批商周时期的铜矿遗址,这说

明北方王朝对长江流域的控制不会早于商代。

D.以文明特征而论,没有铜器就不成商朝。四川广汉三星堆铜器文明遗址的发现,说

明商朝的政治势力已经控制了四川广汉。

三.(15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一则文言文选段,完成11-14题。

汉用陈平计,间疏楚君臣。项羽疑范增与汉有私,稍夺其权。增大怒曰:“天下事大定矣,君王自为之,愿赐骸骨归卒伍。”归未到彭城,疽发病死。苏子曰:增之去善矣。不去羽必杀增,独恨其不早耳。

然则当以何事去?增劝羽杀沛公,羽不听,终以此失天下,当于是去耶?曰:否。增之欲杀沛公,人臣之分也。羽之不杀,犹有君人之度也。增曷为以此去哉?《易》曰:“知几其神乎!”《诗》曰:“相彼雨雪,先集维霰。”增之去,当于羽杀卿子冠军(1)时也。

陈涉之得民也,以项燕扶苏。项氏之兴也,以立楚怀王孙心(2)。而诸侯叛之也,以弑义帝。且义帝之立,增为谋主矣。未有义帝亡,而增能久存者也。羽之杀卿子冠军也,是弑义帝之兆也。其弑义帝,则疑增之本也。岂必待陈平哉?物必先腐也,而后虫生之。人必先疑也,而后谗入之。陈平虽智,安能间无疑之主哉?

吾尝论义帝,天下之贤主也。独遣沛公入关,不遣项羽;识卿子冠军於稠人之中,而擢以为上将;不贤而能如是乎?羽既矫杀卿子冠军,义帝必不能堪;非羽弑帝,则帝杀羽,不待智者而后之也。增始劝项梁立义帝,诸侯以此服从;中道而弑之,非增之意也。夫岂独非其意,将必力争而不听也。不用其言,而杀其所立,羽之疑增必自是始矣。

方羽杀卿子冠军,增与羽比肩而事义帝,君臣之分未定也。为增计者,力能诛羽则诛之,不能则去之,岂不毅然大丈夫也哉?增年已七十,合则留,不合则去,不以此时明去就之分,而欲依羽以成功名,陋矣!虽然,增,高帝之所畏也,增不去,项羽不亡。呜呼,增亦人杰也哉!

——宋朝•苏轼《范增论》

注:(1)卿子冠军:即宋义。公元前207年,秦围赵,楚怀王封宋义为上将军,项羽为次将,范增为末将,救赵,途中,宋义畏缩不前,羽杀之。

(2)楚怀王孙心:楚怀王孙子熊心,项梁拥立他为王,仍称怀王。项羽称霸后尊熊心为义帝。

11.对下列各句中加点字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汉用陈平计,间疏楚君臣 悄悄地

B.项羽疑范增与汉有私,稍夺其权 渐渐

C.方羽杀卿子冠军增与羽 当……时候

D.而欲依羽以成功名,陋矣! 浅陋,没有见识

12.下列句中加点字词意义、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增之去善矣 师道之不传也久矣(《师说》)

B.当于是去耶? 于是余有叹焉(《游褒禅山记》)

C.岂不毅然大丈夫也哉 今其智反不能及,其可怪也欤(《师说》)

D.不以此时明去就之分 犹不能不以之兴怀(《兰亭集序》)

13.作者确认范增离开项羽的最佳时机的主要依据是( )

A.汉用陈平计,间疏楚君臣。项羽疑范增与汉有私,稍夺其权

B.增劝羽杀沛公,羽不听,终以此失天下

C.羽之杀卿子冠军也,是弑义帝之兆也。其弑义帝,则疑增之本也

D.(义帝)独遣沛公入关,不遣项羽

14.下面各项对文章理解和分析不当的一项是( )

A.作者以《易》中的话为论据,暗示范增若能见微知著的话,他早就该离项羽而去了。

B.文中引《诗》中的话意在证明事物是发展变化的,项羽性格也是在变化之中的

C.作者将范增的命运与义帝的存亡联系起来,认为项羽怀疑范增与此相关,而与陈平的离间并没有根本和必然的联系。

D.本文结构上很有特色。从“增之去”这一点铺开,反复设想推测,多方推理证明,

层层深入,逻辑性强。

第Ⅱ卷(主观题 共105分)

四(18分)

15.阅读下面两段文字,完成后面的三小题。(8分)

(甲)卫嗣公使人为客过关市。关吏苛难之,因以金,乃舍之。公谓吏曰:“某时有客过而所,与汝金,汝因遣之。”吏大怒,而以嗣公为明察。

将下面两句翻译成现代汉语

(1)关吏苛难之,因以金,乃舍之。

(2)某时有客过而所,与汝金,汝因遣之。

(乙)子禽问曰:“多言有益乎?”

墨子曰:“虾蟆、蛙蝇,日夜恒鸣,口干舌擗,然后不听。今观晨鸡,时夜而鸣,天下振动。多言何益?唯其言之时也。”

(3)这则寓言有什么寓意?请简要概括。

16.阅读下面两首诗歌,然后回答问题。(6分)

渡湘江 (杜审言)

迟日园林悲昔游,今春花鸟作边愁。

独怜京国人南窜,不似湘江水北流。

注:杜审言,唐代大诗人杜甫的祖父,仕途失意。

(1)诗歌鉴赏要做到知人论世,这样方可解其“真义”。请根据相关信息推测本诗创作的背景,并概括本诗表达的思想情感。

(2)“今春花鸟作边愁”这一诗句采用了什么艺术手法?请简要评析其艺术效果。杜甫《春望》中有一联也用了此种手法,请写出该联诗句。

17.补写出下面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任选两小题)(4分)

(1) ,志在千里; ,壮心不已。(曹操《龟神寿》)

(2)仰视宇宙之大, , ,足以极视听之娱,信可乐也。(王羲之《兰亭集序》)

(3)寄蜉蝣于天地, ;哀吾生之须臾, 。(苏轼《赤壁赋》)

五.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8-21题。(18分)

①西部阿拉善是著名的骆驼之乡。牧驼人世代散居大漠深处,独守一方天地。久负于驼背上,天之高远坦荡,地之雄浑辽阔,摇晃出了粗悍淳厚的民风。

②长期以来,牧驼人对居住条件不甚重视,也就谈不到对此费尽心思捉摸什么逐草而居,置一黄泥土屋,开一门一窗。尤其那窗,实在是不敢多受恭维的,倒不如称之为“洞”来得更加贴切,其大小仅容纳一只牧狗出入而已。先糊糙纸,再蒙塑料布,后代之以玻璃,均因其小而阳光被拒于屋外,便黑得十分醒目。偶有远足者涉入,见其形状忍不住感慨,土屋与道道连绵起伏的沙梁浑然天成,再飘起一缕炊烟,简直就是一座烽火台。

③窗是什么?倒可以悉心捉摸一番。窗是自然之物,更属心灵之物,物质的与精神的现实契合而成。从远古有巢氏起历历叙出,或许可写一部令人眼花缭乱的大书呢。我就是牧驼人之子,在大漠深处生活了16年,我熟知牧驼人的窗,包括物资的窗和心灵的窗。牧驼人的窗,从某种功利的目的讲,的确无须开得很大,这与日久形成的生活习性密切相关。不读书不论文,“骆驼经”滚瓜烂熟于肚腹,牧驼人甚至能分辨出每峰骆驼蹄印的细微差别!此乃其一。其二,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白天的大部分时间在屋外操劳,既不用窗了望什么,也不用窗吸收什么。晨起步出便拥有了大片阳光,拥有了属于自己的生命形式。作为牧驼人的后代,我来到这个世界的时候,更没谁及早捅开我的心灵之窗,我的智性启悟得很迟。我的童年注定没有做工精巧的玩具,没有大人们刻意编排的优美童话。生命奔往主题的路途中,我却拥有太多的寂寞和孤独。后来,我便常想将这种感情诉诸文字。

④如今,牧驼人的黄泥土屋不再像烽火台,取而代之的是砖墙红瓦的高屋大院。那窗,可是又大又多,前墙后墙侧墙都有,且有越开越大的趋势。坐在沙漠深处这样的窗前,同样又构成一种梦境。牧驼人的窗终于敞开,阳光倾泻而入,风声倾泻而入,电磁波倾泻而入。风力发电机高速旋转,收录机里流行歌星们的喋喋和嗲嗲如雷贯耳。晚间又有电视光影流溢,坐地日行八万里,美国总统布什走进寻常牧驼人家。情趣大来时,且酒且肉且歌且舞,不必担心舞姿不美歌喉不亮,需要的只是一种氛围。身置此境,倏忽感觉到处都是窗,收录机是窗,电视机是窗。这就是历史,抑或历史的一个窗口。牧驼人终于告别以“洞”为窗的历史,可喜可贺。

⑤隐隐地,我却又觉得失去了什么。窗外,草滩干枯龟裂,没了葱郁绿色。稀疏的梭梭举着颓败树梢,飞鸟不栖。骆驼的双峰不再笔直,处处可见倒毙的生灵,骨架苍白如初。大批牧驼人开始背离家园迁移到贺兰山下,垦荒种地去了。握惯牧驼鞭子的手抓起锄头的瞬间,牧驼人你感到了什么?我凝视这些固守大漠的牧驼人,心中不禁悲喜交加。他们都是我的父老乡亲,那份与赞美新生活同时相伴的困惑与无奈,令人怦然心动。记得我参加一个有关养驼业会议时,有位畜牧专家厉声疾呼:“照此下去,骆驼之乡将名存实亡,成为无驼之乡。”言辞激烈,语惊四座。补救的办法是有的,启动牧驼人的智性,打开牧驼人心灵的另一扇窗,让科学知识的劲风长驱直入。在接受文明生活的同时,更要接受科学的生产方式。

⑥在深夜的静谧里,我能听到大漠那沉重的呼唤。独坐窗下,我一遍遍翻阅咀嚼《史记•匈奴列传》中的记载:“唐虞以上有山戌、捡狁、荤粥,居于北蛮,随畜牧而转移。……”至此,心存悸动,眼睛便汪出一层湿润。

⑦但愿窗外那座涤沥风雨的驼雕,不仅仅是一个象征。

18.文中第三自然段中划线的“生命形式”和“心灵之窗”分别指什么?(4分)

19.文章第五自然段写到“隐隐地,我却又觉得失去了什么”,请根据上下文概括失去的内容;第七自然段写到“但愿窗外那座涤沥风雨的驼雕,不仅仅是一个象征”,如果后面要加上“而且”结合全文,你认为应该怎么加?(6分)

20.“我”在翻阅咀嚼《史记•匈奴列传》中的记载以后为什么会心存悸动,眼里汪出湿润的?(4分)

21.对本文的分析正确的两项是( )(4分)

A.由于“我”年轻时“智性启悟得很迟”,缺少与外界的接触,拥有太多的寂寞和孤独,所以才会从事文学创作,用手中的笔将这种感情诉诸文字。

B.文中的窗既是实指装在墙上的窗,又象征着连接外界的纽带和桥梁,因此作者说窗是自然之物,更属心灵之物,是物质的与精神的现实契合的产物。

C.本文赞美了改革开放使牧驼人的居住条件、生活条件得到了极大的改善,也使他们的思想发生了革命性的变化,步入了文明的轨道。

D.作者在文中提出,随着窗户洞开,好的东西如电磁波、风力发电机、收录机、电视机等进来了,不好的东西如歌星们的喋喋和嗲嗲、且酒且肉的生活方式和对大自然的肆意破坏等也进来了,因此让人悲喜交加。

E.本文在赞美改革开放给牧驼人带来了生活上的变化的同时,也对随意改变生活方式,破坏生态平衡的行为进行了鞭挞,表达出了一种忧虑。

六.(12分)

22.把下面的句子组合成语意连贯的一段话。填入下面的短横线上。(只填序号)(4分)

①这使我心里有些隐隐作痛

②我想这生活真不像小说,小说里出现的人物总有个命运交代,但生活中曾经是对你那么重要的人却由于岁月的磨痕不知在南在北

③这种感受不是对某人某事的遗憾,而是对一种状态的无奈

④而刚刚打开箱子所遇见的故人又浮现在眼前

⑤雨来,此时雨又停了

⑥这里面有许多人天各一方,了无消息

② ③

23.下面表格是关于某企业近年来的生产经营状况的曲线图,请结合图后的注释,分析概括出该企业生产经营方面的结论,字数在35字以内。(4分)

单位成本(元)

100-

50-

1997年 2000年 2003年

10 20 30 40 年度产量(万件)

【注】该企业在1997年、2000年和2003年的市场占有率分别为6%、12%和23%。企业的市场占有率指该企业产品销售量占同类产品市场销售总量的比例。市场占有率是企业竞争力强的一重要标志。

24.诗的本质是暗示,是用具体的形象去暗示作者的情志。阅读下面一首诗歌,运用想象思维还原,推测诗歌中“这一页”(或“它”)可能表达的对象和内涵,然后加以直白解说。(4分)

人生是一部书/只有这一页最温暖/读懂它的时候/我们在远方流泪

七.作文(60分)

25.请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枭将东徙

猫头鹰遇见斑鸠,斑鸠问它:“你要到那儿去?”猫头鹰说:“我要搬家到东边去。”斑鸠说:“为什么呢?”猫头鹰说:“这乡里的人都讨厌我的叫声。”斑鸠说:“你要能改变自己的叫声就可以了。不能改变你的叫声,即使往东迁移还是会惹人讨厌的。”

寓言中猫头鹰搬家问题该如何解决?斑鸠的“改变自己”你认为怎样?请结合现实,以“改变自己”为话题写一篇文章。

【注意】①所写内容必须在话题范围之内。试题引用的寓言材料在文章中可用可不用。②立意自定,文体自选,题目自拟。③不少于800字。④不得抄袭。

重庆一中高2005级模拟考试语文试题参考答案

1.答案:A。A项读音xī,B项读音分别为pì/pī/pí/pí,C项读音分别为zhuó/chuō/zhuó/zhuó,D读音分别为zhěn\chēn\chēn\chēng。

2.答案D。D项的“眼花了乱”中的“了”应为“缭”。注意C项中的“委曲”,意思是弯曲或事情的经过。

3.答案B。弥漫,指烟尘、雾气水等充满。迷漫,强调漫天遍地,茫茫一片,看不分明;不耻,不感到羞耻。不齿,不愿意提到,表示鄙视;“无论”与“不管”都表条件,基本同义,而“虽然”“尽管”都属转折连词。应是注意此句中的“如何”一词,与之相呼应的应是“无论”与“不管”。

4.答案A。“瞻前顾后”指多形容顾虑过多,犹豫不决。与句意不符,语意偏向;B“见贤思齐”指见到贤能之人就向他看齐;C“一把钥匙开一把锁”比喻对不同情况采取不同的政策;D“八字没一撇”比喻事情还没有眉目。

5.B

6.答案B。A句句式杂糅;C句“巴以双方在民族仇恨的驱使下”缺少陈述语,表达不完整;D句主谓搭配不当,“宇航员的目光”中的“的”可该为“把”或“将”。

7.C(本文并没有否定中国的两河文明“共尊一个王权”的史实,只是认为中国两河文明共尊一个王权的时间要比西亚晚,且艰难得多)

8.A((2)“当时国力还不够强大”在文中无信息指示;(4)“邻地扩张在商代是不应存在的”表述不准确;(5)任何地区的统一必须具备这两需求,这不能成为中国两河统一难于西亚的原因。)

9.D(“政治意义,必须有更实效的经济说明”,“铜矿遗址”就是一种经济文明;而且这些

“铜矿遗址”是“商周时代”的。A项只是一种推测,不是证据;B项具有战略意义不是

证据;C项虽“有铜器朝代的重要遗址”,但如果不能确证这些遗址的风格与北方王朝的

相同,都不足以证明北方势力已到达黄河流域)

10.C(一个政权对某区域的控制,离不开政治、经济两大因素。因为在长江流域没有发现早于商代的有关政治、经济方面的依据,因此可以推出北方王权对长江流域的控制不会早于商代。注意“到目前为止”这一时间界定语。A项比较只是一个条件,不是惟一条件,因此无法得出“中国的两河文明要比西亚的两河文明灿烂得多、伟大得多”的结论;B项“自成体系,互不统属”,只能说明在中国上古时代没有“一体化”;D项不仅商代有铜器,周朝也有铜器,即使这些铜器出现在商朝时期,如果不能断定是商朝的铜器,也不能仅据此就断定商朝的政治势力曾经到达)

11.A(离间)

12.A主谓间取消句子独立性(B在这个时候,对这件事情;C表判断,表反问语气;D在,因)

13.C

14.B

15.15.(1)关吏责问刁难他,客人因此(于是)用金钱贿赂关吏,关吏才放他通过。(“难”“乃”“舍”为重点字词)(3分)

(2)在某个时候,有个客人曾经经过你那里,给了你一些钱,你因此而放过了他。(“而”“与”“因”为重点字词)(3分)

(3)做事贵在抓住时机,掌握分寸,夸夸其谈毫无意义。(2分)

16.(1)根据注释和“边愁”“独怜”“南窜”等关键信息,可以判断出本诗写于贬谪途中。抒发了诗人远离京师的悲凉心境和对自己仕途遭遇的不平与愤懑。(3分)

(2)借物言情、比拟或反衬。用花鸟(这些平时使人欢娱的事物)的表现形象地表达了(反衬)出“感时”“恨别”之情,写出了诗人内心激烈的情感活动。“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3分)

17.(1)老骥伏枥/烈士暮年

(2)俯察品类之盛,所以游目骋怀。

(3)渺沧海之一粟。羡长江之无穷。

18.“生命形式”是指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生活方式,“心灵之窗”指对外面世界(科学知识和文明生活)的了解。

19.(1)那份宁静,那份悠远,那份与自然沟通默契的恬淡

(2)而且是对骆驼之乡名存实亡的一种警示和鞭挞。

20.担心重蹈历史覆辙,使骆驼之乡成为又一个大漠。

21.BE(A年轻时的寂寞、孤独和以后从事文学创作没有因果关系。C没有表明“歌星们的喋喋和嗲嗲”“且酒且肉的生活”是不好的东西。D革命性的变化应是向好的方向发展,而弃牧从农的做法却并不好,根本谈不上“文明”。)

22.⑤④⑥①

23.首先要识别清坐标的纵横方向所指,再结合曲线的走向分别对纵横坐标所指进行分析,同时注意注释内容,最后综合出结论。

参考答案:该企业近年来单位成本下降,产量上升,市场占有率提高,竞争力逐步增强。24.“它”可能是童

[img]

全国100所名校最新高考模拟示范卷理科综合卷(一)的参考答案?

只有物理部分。选择B/BC/C/A/CD/B/B/D 填空2.065/B/9.87/R2/5/BD大题(1)S=9m(2)μ=0.25(3)v=6根号2 (1)10m/s(2)43N(3)68J (1)q/m=V02/2Eh(2)2πEh(n+1/2)/BV02(3)(4h(n+1/2)/π,0)

2022年重庆高考物理难度系数

2022年重庆高考物理试卷的难度一如既往的难度没有下降,考生在答题时需要花费更多的时间想解题思路,尤其在后面几道大题上,考生思考的时间也更久。有考生反馈,物理试卷的难度比较大。重庆高考的考试科目包括:语文、数学、英语、文综或理综。其中语文、数学、英语各占150分,文综或理综占300分,总分750分。

重庆市新高考方案的变化:

1、选拔模式上,为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打破现有高校招生录取唯统一高考分数论的格局,新高考方案将强调统一高考与普通高中课程实验和中等职业技术教育进行有效衔接,构筑起普通中学生学业水平考试、中职学生技能水平测试的考试招生体系。

2、分类、分层设置考试科目。为减轻学生的学业负担,引导学生作好未来的人生

规划发展自己的兴趣和专长,新高考方案按照普通高中毕业生、中职毕业生两大类考生分别设置普通本科、普通高职专科和对口高职本科、对口高职专科两个层次,并设置相应的考试科目。

3、从2014年起,高考英语科目统考笔试部分不再含听力,新高考方案为学生英语听力考试提供多次机会,考生可以在高三学年度参加2次PETS-2级听力考试,其考试成绩两年内有效,以考生最好考试成绩计入高考总分。

2017年普通高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仿真模拟·全国卷(一)理科综合的答案

高考全国卷是教育部为未能自主命题的省份命题的高考试卷。分为新课标Ⅰ卷和新课标Ⅱ卷。主要区别:新课标Ⅰ卷的难度稍比新课标Ⅱ卷难度大些。

一、使用省份范围不同:

(1)Ⅰ卷目前使用省份:河南、河北 、山西 、陕西(语文及综合)、湖北(综合)、江西(综合)、湖南(综合)、江西(语文 数学 英语)、山东(英语)

(2)Ⅱ卷目前使用省份:贵州 、甘肃 、广西 、青海、 西藏、 黑龙江、 吉林 、宁夏 、内蒙古 、新疆 、云南、 辽宁(综合)、海南(语文 数学 英语)、辽宁 (语文 数学 英语)、重庆、四川(语文 文综)

二、考试难度:

全国一和全国二是分不同地区考的,偏西的地区 和东的地区 ,分别用不同卷子 这两份卷子必然不能一样。全国高考的试卷分为全国卷和各省市的单独命题试卷,因为我们国家大,地区之间的教育水平也存在着差别,再加上正在有一些课程改革实验区。所以,现在全国高考的试卷较多,就全国卷来说,最多时2005年出过四套卷,2006年出了三套卷,2007年出了两套卷,全国卷侧重不同的地区,试卷一适用在我国东部和中部的部分省份;试卷二适用在我国西部的部分省份。两套卷的难度基本差不多,总体算二卷的难度略低于一卷的难度。

三、个别科目的难度:

语文,全国卷一和全国卷二,的难度基本没有区别。

数学,二者全国卷一和全国卷二的客观题都是属于送分题,虽然题目不同但是难度大致相等。

英语,二者区别很明显,从听力的难度就可以看出来,全国卷一比较难。

理综,全国卷一的物理是十分难的,一般考生也只能答到70分左右,想要及格答到72都不容易,但是全国卷二则可以轻松的答题。

高三物理试卷及其答案

物理答案高三物理篇一:高三物理试卷

高三物理试卷

本试卷选择题9题,非选择题7题,共16题,满分为120分,考试时间100分钟.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本人的学校、班级、姓名、考试号填在答题卡的密封线内.2.将每题的答案或解答写在答题卡上,在试卷上答题无效.3.考试结束,只交答题卡.

一、单项选择题:本题共5小题,每小题3分,共计15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A)根据速度定义式v=ΔxΔt,当ΔtΔxΔt就可以表示物体在t时刻的瞬时速度,该定义应用了极限思想方法

(B)在推导匀变速运动位移公式时,把整个运动过程划分成很多小段,每一小段近似看作匀速直线运动,然后把各小段的位移相加,这里采用了微元法

(C)在探究加速度、力和质量三者之间关系时,先保持质量不变研究加速度与力的关系,再保持力不变研究加速度与质量的关系,该实验采用了控制变量法

(D)在不需要考虑物体本身的大小和形状时,用质点来代替物体的方法叫假设法

2.某物体运动的速度图象如图所示,根据图象可知(A)0-5s内的位移为10m(B)0-2s内的加速度为1m/s2(C)第1s末与第3s末的加速度方向相同(D)第1s末与第5s末加速度方向相同

3.如图所示,三段不可伸长的细绳OA、OB、OC,能承受的最大拉力相同,它们共同悬挂一重物,其中OB是水平的,A端、B端固定.若逐渐增加C端所挂物体的质量,则最先断的绳(A)必定是OA(C)必定是OC

(B)必定是OB

(D)可能是OB,也可能是OC

4.放在水平地面上的物体受到水平拉力的作用,在0~6s内其速度与时间图象和拉力的功率与时间图象如图所示,则物体的质量为(取g=10m/s2)(A)3kg(B)5kg

5

3

(C)

910

kg

(D)10

9

kg

t/st/s

5.如图所示,小车上固定着三角硬杆,杆的端点固定着一个质量为m的小球.当小车有水

平向右的加速度且逐渐增大时,杆对小球的作用力的变化(用F1至F4变化表示)可能是下图中的(OO'为沿杆方向)

二、多项选择题:本题共4小题,每小题4分,共计16分,每小题有多个选项符合题意.全部选对的得4分,选对但不全的得2

分,错选或不答的得0分.

6.如图所示,从倾角θ的斜面上的M点水平抛出一个小球,小球的初速度为v0,最后小球

落在斜面上的N点,在已知θ和v0的条件下(重力加速度g已知),空气阻力不计,则(A)可求出小球平抛的位移

(B)可求出小球落到N点时的速度

(C)可求出小球落到N点时的动能

(D)可求出小球从M点到达N点的过程中重力所做的功

7.07年10月24日,我国成功发射了“嫦娥一号”探月卫星,11月5日进入月球轨道后,经

历3次轨道调整,进入工作轨道.若卫星在地球表面的重力为G1,在月球表面的重力为G2,已知地球半径为R1,月球半径为R2,地球表面处的重力加速度为g,则(A)月球的质量与地球的质量之比为(B)月球表面处的重力加速度g月为

G1R2G2R1

22

G1R2G2R1

G2G1

g

(C)月球的第一宇宙速度与地球的第一宇宙速度之比为R2G1gG2

(D)卫星在距月球表面轨道上做匀速圆周运动的周期T月为2π

8.如图所示为推行节水工程的转动喷水“龙头”,水平的喷水“龙头”距地面高为h,其喷灌半

径为可达10h,每分钟喷出水的质量为m,所用的水从地下H深的井里抽取,设水以相同的速率喷出,水泵的效率为η,不计空气阻力(重力加速度为g).则(A)喷水龙头喷出水的初速度为52gh(B)水泵每分钟对水所做的功为mg(H+26h)(C)水泵每分钟对水所做的功为25mgh(D)带动水泵的电动机的最大输出功率为

mg(H+26h)

60η

9.如图所示,光滑水平地面上的小车质量为M,站在小车水平底板上的人质量为m.人用一根跨过定滑轮的绳子拉小车,定滑轮上下两侧的绳子都保持水平,不计绳与滑轮之间的摩擦.在人和车一起向左加速运动的过程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人一定受到向右的摩擦力(B)人可能受到向右的摩擦力

(C)人拉绳的力越大,人和车的加速度越大(D)人拉绳的力越大,人对车的摩擦力越小

三、简答题:本题共3小题,共计30分.请将解答写在答题卡上相应的位置.10.(8分)在“验证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实验中,需要将橡皮条的一端固定在水平木板上,先用一个弹簧秤拉橡皮条的另一端到某—点并记下该点的位置;再将橡皮条的另一端系两根细绳,细绳的另一端都有绳套,用两个弹簧秤分别勾住绳套,并互成角度地拉像皮条.

(1)(4分)某同学认为在此过程中必须注意以下几项:A.两根细绳必须等长

B.橡皮条应与两绳夹角的平分线在同一直线上

C.在使用弹簧秤时要注意使弹簧秤与木板平面平行

D.在用两个弹簧秤同时拉细绳时要注意使两个弹簧秤的读数相等

E.在用两个弹簧秤同时拉细绳时必须将橡皮条的另一端拉到用一个弹簧秤拉时记下的

位置

其中正确的是.(填入相应的字母)(2)(4分)本实验采用的科学方法是

A.理想实验法B.建立物理模型法C.控制变量法D.等效替代法

11.(10分)某同学在应用打点计时器做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实验中,获取一根纸带如图a

所示,但测量发现0、1两点距离远大于2mm,且0、1和1、2间有点漏打或没有显示出来,而其他所有打点都是清晰完整的,现在该同学用刻度尺分别量出2、3、4、5、6、7六个点到0点的长度hi(i=2.3.4…7),再分别计算得到3、4、5、6四个点的速度vi

2

和vi(i=3.4.5.6),已知打点计时器打点周期为T.

图a

(1)(4分)该同学求6号点速度的计算式是:v6(2)(6分)然后该同学将计算得到的四组(hi,vi2)2

数据在v-h坐标系中找到对应的坐标点,将四个

点连接起来得到如图b所示的直线,请你回答:接下来他是如何判断重锤下落过程机械能守恒的?答: .

12.(12分)在做《研究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实验中:

图b

(1)(2分)实验室提供了以下器材:打点计时器、一端附有滑轮的长木板、小车、纸

带、细绳、钩码、刻度尺、导线、交流电源、弹簧测力计.其中在本实验中不需要的器材是__ __.

(2)(4分)如图所示,某同学由打点计时器得到表示小车运动过程的一条清晰纸带,

纸带上两相邻计数点间还有四个点没有画出,打点计时器打点的时间间隔T=0.02s,

其中s1=7.05cm、s2=7.68cm、s3=8.33cm、s4=8.95cm、s5=9.61cm、s6=10.26cm.

下表列出了打点计时器打下B、C、F时小车的瞬时速度,请在表中填入打点计时器打下

(3)(4分)以A点为计时起点,

在下面的坐标图中画出小车的速度-时间的关系图线.

(4)(2分)根据你画出的小车的速度-时间关系图线计算出的小车加速度a=__ __m/s

2

四、计算题:本题共4小题,共计59分.解答时请写出必要的文字说明、方程式和重要的演算步骤.只写出最后答案的不得分.有数值计算的题,答案中必须明确写出数值和单位.13.(13分)如图9所示,一轻质弹簧的一端固定于倾角为θ=30的光滑斜面上端,另一端系质量m=0.5kg的小球,小球被一垂直于斜面的挡板挡住,此时弹簧恰好为自然长度.现使挡板以恒定加速度a=2m/s2匀加速沿斜面向下运动(斜面足够长),己知弹簧的劲度系数k=50N/m.求:

(1)小球开始运动时挡板A对小球提供的弹力.

(2)小球从开始运动到与档板分离时弹簧的伸长量.

(3)试问小球与档板分离后能否回到出发点?请简述理由.

图9

14.(15分)汽车起动的快慢和能够达到的最大速度,是衡量汽车性能的指标体系中的两个重要指标.汽车起动的快慢用车的速度从0到20m/s的加速时间来表示,这个时间越短,汽车起动的加速度就越大.下表中列出了两种汽车的性能指标.

现在,甲、乙两车在同一条平直公路上,车头向着同一个方向,乙车在前,甲车在后,两车相距110m,甲车先起动,经过一段时间t0乙车再起动.若两车从速度为0到最大速度的时间内都以最大加速度做匀加速直线运动,在乙车开出8s时两车相遇,求:(1)两车相遇时甲车行驶的路程是多少?(2)甲车先于乙车起动的时间t0.

物理答案高三物理篇二:高三物理一轮模拟试题(含答案)

高三物理一轮模拟试题

本试题分第I卷(选择题)和第II卷(非选择题)两部分.满分100分,答题时间90分钟.

第I卷(选择题共40分)

注意事项:

1.答第I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号、考试科目、试卷类型(A)涂在答题卡上.

2.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以后,再选涂其它答案标号.

一.本题共10小题,每小题4分,共4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至少有一个选项是正确的,全选对得4分,对而不全得2分,有选错或不选均得0分.1.下列关于物理学史、物理学研究方法的叙述中,正确的是A.仰利略在研究自由落体运动时采用了微量放大的方法B.在探究求合力方法的实验中使用了控制变量的方法C.牛顿根据理想斜面实验,提出力不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D.卡文迪许通过扭秤实验,测定出了万有引力常量

2.一煤块由静止放到水平向右匀速运动的白色传送带上,煤块在传送带上划出一段黑色的痕迹,若以传送带为参考系,则煤块在传送带上划痕的过程可描述为A.向右做匀加速运动B.向右做匀减速运动C.向左做匀减速运动D.向左做匀加速运动

3.一物体在外力作用下从静止开始做直线运动,合外力方向不变,大小随时间的变化如图所示。设该物体在t0和2t0时刻相对于出发点的位移分别是x1和x2,速度分别是v1和v2,则

A.x2?5x1B.x2?3x1C.v2?3v1D.v2?5v14.如图所示,水平细杆上套一环A,环A与球B间用一不可伸长轻质绳相连,质量分别为m1,和m2由于B球受到水平风力作用,A环与B球一起向右匀速运动,此时绳与竖直方向的夹角为?,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B球受到的风力为mgtan?B.风力增人时,轻质绳对B球的拉力保持不变

C.风力增大时,杆对A球的支持力增人D.风力增大时,杆对A球的摩擦力增大

5.如图所示,小车上有固定支架,艾架上用细线拴一个小球,线长为L(小球可看作质点),小车与小球一起以速度v沿水平方向向左匀速运

动。当小车突然碰到矮墙后车立即停止运动,此后小球升高的最大高度可能是(线未被拉断)A.大于v2/2gB.小于v2/2gC.等于v2/2gD.等于2L

6.倾斜地球同步轨道卫星是运转轨道面与地球赤道面有夹角的轨道卫星,它的运转周期也是24小时,又称24小时轨道,卫星的轨道周期等于地球的自转周期,且方向亦与之一致,卫星在每天同一时间的星下点轨迹相同。我国2011年4月10日4时47分,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用“长征三号甲”运载火箭,成功发射的第八颗北斗导航卫星就是一颗倾斜地球同步轨道卫星。关于这个卫星下列说法正确是:

A.此卫星离地面的高度和同步卫星一样,约为3.6万千米B.此卫星的运转速度一定比第一宇宙速度大

C.发射此卫星要比发射同等质量的近地卫星少消耗能量。

D.根据这个卫星的相关数据和地球的相关数据,不能粗略计算出它的运转加速度和速度7.位于A、B处的两个带有不等量负电的点电荷在平面内电势分布如图所示,图中实线表示等势线,则A.a点和b点的电场强度相同

B.正电荷从c点移到d点,电场力做正功C.负电荷从a点移到c点,电场力做正功

D.正电荷从e点沿图中虚线移到f点,电势能先减小后增大

8.如图所示,B为理想变压器,接在原线圈上的交流电压U保持不变,R为定值电阻,电压表和电流表均为理想电表。开关闭合前灯泡L1上的电压如图,当开关S闭合后,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电流表A1的示数变大B.电流表A2的示数变小

C.电压表V的示数大于220VD.灯泡L1的电压有效值小于220V

9.如图所示是在实验室制作的发电机及电动机两用演示实验装置,它有一个可绕固定转轴转动的铜盘,铜盘的一部分处在蹄形磁铁两极当中。实验时用导线A连接铜盘的中心,用导线B连接铜盘的边缘.若用外力摇手柄使得铜盘转动起来时,在AB两端会产生感应电动势;若将AB导线连接外电源,则铜盘会转动起来。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外力摇手柄使铜盘转动产生感应电动势的原因是铜盘盘面上无数个同心圆环中的磁通量发生了变化。

B.若外力逆时针转动铜盘(俯视)时,A端是感应电动势的负极。

C.A、B接电源时铜盘会转动起来,是由于铜盘沿径向排列的无数根铜条受到安培力产生了作用。

D.若要通电使铜盘顺时针转动(俯视)起来,A导线应连接外电源的正极。

10.如图所示,一个质量为m的物体(可视为质点),由斜面底端的A点以某一初速度冲上倾角为300的固定斜面做匀减速直线运动,减速的加速度大小为g,物体沿斜面上升的最大高度为h,在此过程中

A.重力势能增加了2mghB.机械能损失了mgh

C.动能损失了mgh

1

D.系统生热mgh

2

高三物理试题

第II卷(选择题共60分)

二.实验题。共2个小题,18分。

11.(1)(2分)用分度为0.05mm的游标卡尺测量某物体的厚度时,示数如图,此示数为.

(2)(4分)下列有关高中物理实验的描述中,正确的是:。

A.在用打点计时器“研究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实验中,通过在纸带上打下的一系列点迹可求出纸带上任意两个点迹之间的平均速度

B.在“验证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的实验中,拉橡皮筋的细绳要稍长,并且实验时要使弹簧测力计与木板平面平行,同时保证弹簧的轴线与细绳在同一直线上

C.在“研究平抛运动”的实验中,坐标纸上必须标出小球刚开始做平抛运动的初始点。D.在“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的实验中,必须要用天平测出悬挂钩码的质量

阻R0的阻及内阻r,个电压表、待测的定开关S及导计了如图

12.现要同时测电值、电源的电动势E给定的器材有:两电流表、变阻器R、值电阻R0、电池、线若干。某同学设

甲所示的电路。闭合电键S,调制滑动变阻器的'滑动触头P向某一方向移动时,用电压表1、电压表2和电流表测得数据:并根据测量数据分别描绘了如图乙所示的M、N两条U—I直线,不考虑电流表、电压表在测量过程中对电路的影响,请回答下列问题:

①(4分)根据图中的M、N两条直线可知()

A.直线M是根据电压表1和电流表的数据画得的B.直线M是根据电压表2和电流表的数据画得的C.直线N是根据电压表1和电流表的数据画得的D.直线N是根据电压表2和电流表的数据画得的②(4分)图象中两直线交点处电路中的工作状态是()

A.滑动变阻器的滑动头P滑到了最左端B.电源的输出功率最大C.定值电阻R0上消耗的功率为0.5WD.电源的效率达到最大值③(4分)根据图可以求得电源电动势E=V,内电阻r=Ω

三,解答题,共4个小题,42分。要求写出必要的文字说明和步骤,只给结果的不得分。

13.(9分)如图所示,一个小物块(可当做质点)放在纸条的正中间,置于水平桌面.已知纸条长度l=22.

4cm,质量m=7g,物块质量M=123g,物块与纸片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1=0.2,纸条与桌面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2=0.1,现用一大小为F=0.392N的水平力将纸条从物块下抽出,若重力加速度g为9.8m/s2,试求此过程经历的时间.

14(9分)如图所示,一个U形导体框架,其宽度L=1m,框架所在平面与水平面的夹用α=30°。其电阻可忽略不计。设匀强磁场与U形框架的平面垂直。匀强磁场的磁感强度B=0.2T。今有一条形导体ab,其质量为m=0.5kg,有效电阻R=0.1Ω,跨接在U形框架上,并且能无摩擦地滑动,求:(1)由静止释放导体,导体ab下滑的最大速度vm;

(2)在最大速度vm时,在ab上释放的电功率。(g=10m/s2)。

物理答案高三物理篇三:2015年高考物理试题分类汇编及答案解析(20个专题)

2015年高考物理试题分类汇编及答案解析(20个专题)

目录

专题一直线运动................................1

专题二相互作用.............................................................5

专题三牛顿运动定律.........................................................6

专题四曲线运动............................................................14

专题五万有引力定律........................................................18

专题六机械能与能源........................................................24

专题七电场................................................................33

专题八恒定电流............................................................42

专题九磁场................................................................54

专题十电磁感应............................................................61

专题十一交变电流传感器..................................................72

专题十二机械振动与机械波..................................................76

专题十三光学电磁波及相对论...............................................80

专题十四动量与动量守恒....................................................84

专题十五波粒二象性原子物理...............................................87

专题十六力学实验..........................................................90

专题十七电学实验..........................................................94专题十八选修3-3.........................................................104专题十九选修3-4.........................................................110专题二十选修3-5.........................................................121

专题一直线运动

1.(15江苏卷)如图所示,某“闯关游戏”的笔直通道上每隔8m设有一个关卡,各关卡同步放行和关闭,放行和关闭的时间分别为5s和2s。关卡刚放行时,一同学立即在关卡1处以加速度2m/s2由静止加速到2m/s,然后匀速向前,则最先挡住他前进的关卡是

A.关卡2B.关卡3C.关卡4D.关卡

5

1

v2v?1m,到第2关卡匀速运动的时【解析】加速运动时间t1??1s,加速运动位移s1?a2a

L?s18?1??3.5s,所以到达第2关卡的时刻(从开始运动计时)为T2?4.5s小v2

L8于5s,放行;从第2关卡到第3关卡匀速运动时间t3???4s,所以到达第3关卡的v2间t2?

时刻(从开始运动计时)为T3?8.5s,7?8.5?12,也是放行。从第3关卡到第4关卡匀速运动时间仍然是4s,所以到达第4关卡的时刻(从开始运动计时)为T3?12.5s,12?12.5?14,被档住。

【答案】C

【点评】本题考查直线运动知识,难度:中等。

2.(15福建卷)(15分)一摩托车由静止开始在平直的公路上行驶,其运动过程的v-t图像如图所示,求:

(1)摩托车在0-20s这段时间的加速度大小a;

(2)摩托车在0-75s这段时间的平均速度大小v。

【答案】(1)1.5m/s

【解析】

试题分析:(1)由图知,在0-20s内做匀加速运动,根据a?2(2)20m/s?v2,可求加速度a=1.5m/s;?t

(2)根据v-t图像与坐标轴围面积表示位移可求在0-75s时间内位移为x=1500m,所以平均速度为v?

3.(15四川卷)(15分)严重的雾霾天气,对国计民生已造成了严重的影响,汽车尾气是形成雾霾的重要污染源,“铁腕治污”已成为国家的工作重点,地铁列车可实现零排放,大力发展地铁,可以大大减少燃油公交车的使用,减少汽车尾气排放。

若一地铁列车从甲站由静止启动后做直线运动,先匀加速运动20s达到最高速度72km/h,再匀速运动80s,接着匀减速运动15s到达乙站停住。设列车在匀加速运动阶段牵引力为2x?20mst

1×10N,匀速阶段牵引力的功率为6×10kW,忽略匀减速运动阶段牵引力所做的功。

63

(1)求甲站到乙站的距离;

(2)如果燃油公交车运行中做的功与该列车从甲站到乙站牵引力做的功相同,求公交车排放气体污染物的质量。(燃油公交车每做1焦耳功排放气体污染物3×10克)

【答案】(1)s=1950m;(2)m=2.04kg

【解析】

试题分析:(1)根据匀变速直线运动规律可知,地铁列车匀加速运动的位移为:-6s1=vt1①

匀减速运动的位移为:s3=vt3②

根据匀速运动规律可知,地铁列车匀速运动的位移为:s2=vt2③

根据题意可知,甲站到乙站的距离为:s=s1+s2+s3④

由①②③④式联立,并代入数据解得:s=1950m

(2)地铁列车在从甲站到乙站的过程中,牵引力做的功为:W1=Fs1+Pt2⑤

根据题意可知,燃油公交车运行中做的功为:W2=W1⑥

8由①⑤⑥式联立,并代入数据解得:W2=6.8×10J

-98所以公交车排放气体污染物的质量为:m=3×10×6.8×10kg=2.04kg

考点:匀速直线运动与匀变速直线运动规律的应用,以及功大小的计算。

4.(15重庆卷)若货物随升降机运动的v?t图像如题5图所示(竖直向上为正),则货物受到升降机的支持力F与时间t关系的图像可能是

1212

【答案】B

3

考点:本题考查v?t图图像、超重与失重、牛顿第二定律。

5.(15重庆卷)同学们利用如题6图1所示方法估测反应时间。

首先,甲同学捏住直尺上端,使直尺保持竖直状态,直尺零刻度线位于乙同学的两指之间。当乙看见甲放开直尺时,立即用手指捏直尺,若捏住位置的刻度读数为x,则乙同学的反应时间为(重力加速度为g)。

基于上述原理,某同学用直尺制作测量反应时间的工具,若测量范围为0~0.4s,则所用直尺的长度至少为cm(g取10m/s);若以相等时间间隔在该直尺的另一面标记出表示反应时间的刻度线,则每个时间间隔在直尺上对应的长度是的(选填“相等”或“不相等”).

【解析】试题分析:①在人的反应时间内直尺做自由落体运动,有x?0?

280,不相等12gt,解得t?2②反应时间最长为t?0.4s,需要直尺的长度为x?121gt??10?0.42?0.8m?80cm;22

③自由落体运动从计时开始连续相等时间的位移为1:4:9:16,而相等时间内的位移为1:3:5:7,故长度不相等。

考点:本题考查研究自由落体运动的规律。

4

6.(广东卷)

7.(广东卷)

专题二相互作用

1.(15海南卷)如图,物块a、b和c的质量相同,a和b、b和c之间用完全相同的轻弹簧S1和S2相连,通过系在a上的细线悬挂于固定点O;整个系统处于静止状态;现将细绳剪断,将物块a的加速度记为a1,S1和S2相对原长的伸长分别为△l1和△l2,重力加速度大小为g,在剪断瞬间

A.a1=3gB.a1=0C.△l1=2△l2D.△l1=△l2

【答案】

AC

5

2022新高考I卷物理试题及答案一览

高考是检验每个人寒窗苦读学习成果的权威平台,也是回报父母与亲人的好机会。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2022新高考I卷物理试题及答案一览,仅供参考,喜欢可以 收藏 与分享哟!

2022新高考I卷物理试题及答案

辽宁已出,海南,重庆未出。

高考 复习 方法

回归课本。都说高考难,但其实高考的试卷百分之八十是简单题,只有百分之二十是难题。虽然高考的题都是平时没见过的题,但是万变不离其宗,大部分的知识都来源于课本以及课本上的课后习题,所以说课本很重要,一定要把课本吃透,要将书上的每个知识都牢记在心,要将课本熟悉到提到一个知识点便立马知道这个知识点来自于课本的哪一面的程度。尤其是对于生物这门学科,生物考试中大部分的知识来源书本上我们并没有注意到的地方,因此生物书上的每个知识点都要记要背,任何一个细小的知识点都不可以放过,因为任何一个知识点都可能成为考点。就比如说2017年的全国卷1中考到了“台盼蓝”这个知识点,台盼蓝是一种细胞染色剂,能够检验细胞是否存在活性。但是当时考试结束之后大多数同学都不知道这是什么,只有极少数的同学知道。其实关于这个知识点在生物书的课后习题中有提到,但是很多同学都没有注意到这个知识点。所以对于生物,记背是很好的一个方法。

紧跟老师的节奏。进入高三以后,许多同学都会形成一个误区,总觉得老师讲的知识点太简单了,自己什么都会,所以上课的时候基本上不听讲,只按照自己的复习步骤来。这是一个错误的复习方法,凡是能够带高三的老师,那他们一定是身经百战,阅历丰富的老师,否则的话,他们也不能够带好高三。老师的 经验 很丰富,他们已经带过很多届 毕业 生,对于高考哪些知识点会考到,哪些地方需要注意都是了如执掌。所以,不管老师讲的怎么样,一定要紧跟老师的脚步。

高考备考方法

高考考的是心理素质

用以往的经验来说,身边有很多同学,平时成绩很好的,但是一到大考,却往往不理想,这是为什么呢?大多数落榜的同学往往是因为心理素质的问题,有所欠缺,还没有认识到心理素质在高考之中,也是很重要的。除了平常的知识点复习以外,也要注意自己心理的状况。平时压力大就要学会及时宣泄抒发。平时要加强锻炼自己的抗压能力,抗挫折能力。考差了不要紧,要分析原因,找漏洞和短板,如果考好了,不要骄傲,要谦虚的学习,跟不断地进步。

注重高考的策略和技巧

其实不是每一个人都是可以把所有知识点掌握,然后去考试的。但是为什么有的人平时并不是很厉害,但往往考试会得到比较高的分数呢?那是因为他们有自己的一些,复习备考的技巧,还有应试的一些技巧。他们知道怎样复习可以提高效率。他们知道自己的短板的长处在哪里,根据实际的试卷情况,去制定一些他们应试做题的策略。比如一些综合科目是很难做完的,所以就从易到难,能得分的题目不失分,可以得分题目稳得分,难的题目尽量得分。

高考备考要坚强

要知道你是作为高考的考生,你现在的使命就是要为你的明天,为了你的理想奋斗,积极向上,不断地进步。在高考备考中,需要坚强地拿出你的勇气来克服高考中的,疲惫,无趣,痛苦,要有屡战屡败,屡败屡战的精神,这样才可以见到,新的光明,结出理想之花。不要轻易地放弃,要对自己的理想坚定不移,要把你的执着和顽强,运用到高考备考当中。

2022新高考I卷物理试题及答案一览相关 文章 :

★ 2022高考文综理综各题型分数值一览

★ 2022全国新高考Ⅰ卷英语试题及答案解析

★ 高考物理高分知识点一览2022

★ 2022高考物理重点知识点大全

★ 2022全国新高考Ⅰ卷数学卷完整试题及答案一览

★ 2022年新高考一卷数学卷试题及答案解析

★ 2022高考物理必考知识点

★ 2022全国新高考Ⅰ卷理科数学试题及答案解析

★ 2022年高考物理知识点

★ 2022年高考真题全国新高考1卷数学试卷及答案解析

重庆高考模拟调研卷物理一的介绍就聊到这里吧,感谢你花时间阅读本站内容,更多关于2021重庆高三零模物理、重庆高考模拟调研卷物理一的信息别忘了在本站进行查找喔。

本文转载自互联网,如有侵权,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