衡中同卷高三模拟考试语文的简单介绍

本篇文章给同学们谈谈衡中同卷高三模拟考试语文,以及对应的知识点,希望对各位同学有所帮助,不要忘记分享给你的朋友哦!

本文目录一览:

高三语文模拟部分试题及答案

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诺贝尔文学奖的审美标准是“具有理想主义倾向的杰出文学作品”。虽然瑞典文学院始终以“理想主义”作为最高标准来评选作品,但是,在各个不同的历史阶段,对“理想主义”的理解有所不同。

自19世纪中叶起,欧洲资本主义进入稳定发展时期,社会矛盾虽然日益尖锐,但人们仍然对生活和未来充满信心。受此影响,诺贝尔文学奖最初十几年多关注那些透过温和的人道主义显现出真、善、美的文学作品。光明、崇高、热情、高雅是此时获奖作品的共同风格。例如,1910年德国作家海泽的获奖是因为他的作品“所达到的充满理想主义光辉的、完美的艺术境界”。不难发现,此时欧洲人的文学审美观念趋向于追求古典式的和谐之美,而人与现实的和谐是这种古典美的核心,它折射出当时欧洲人对人与现实关系的向往与期待。

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爆发使人类遭到空前的浩劫,欧洲人古典的乌托邦梦想随着战火灰飞烟灭。西方知识分子开始了对世界的全面反思,用更加冷峻的目光来审视人与现实的关系。传统文学观念受到严重的冲击,乐观主义倾向开始淡出20世纪西方文学的舞台,文学的视角转移到从人生的悲剧性体验中发现美与善。如果说战前的西方文学多从美的角度来审视人与现实的关系,从而建立起对人类未来的美好幻想,那么,此时的西方文学更多地从丑的角度来反思现实对人类心灵的扭曲与异化。这一时期的诺贝尔文学奖更多地表彰那些具有浓厚悲剧意识的作家。如1919年瑞典文学院将文学奖颁给瑞士作家施皮特勒,正是因为他的史诗《奥林匹斯的春天》“表达了人类在强加于自身的各种欲望搏斗时表现出的自由意志、各种理想、各种想象以及人类的痛苦、绝望等等”。

接踵而来的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及战后的冷战和全球核威胁,使人类的精神从悲观走向了绝望。在这片思想的荒原上,存在主义哲学思想开始风靡世界。存在主义哲学认为,人的存在是荒诞与痛苦的,人生的意义终将化为虚无。存在主义哲学对二战后世界文学影响深远,文学的审美重心由对人与现实的关系的反思上升到对人的本质的反思。西方现代作家以文学为手段来探究人类存在的价值,不再努力去描绘外在于人的社会现实,而是尽可能地去表现人在被异化的社会中所体验到的`压抑、焦虑、孤独和虚无。传统的现实主义文学观念受到西方文学界的普遍质疑,现代主义文学反传统、反理性、反艺术的倾向开始得到主流批评界的普遍认同。

20世纪70年代末以来,西方马克思主义、女权主义、后殖民主义、新历史主义等后现代主义理论盛行,诺贝尔文学奖的评价标准开始向意识形态评价方向倾斜,更多地关注文学中的阶级、种族、性别、殖民、文化等问题,呈现出一种多元化的审美标准。文学批评不再抽象地对人进行形而上学的反思,而更注重在具体的历史语境中对人进行现实的反思,这与后现代文学批评反对形而上学、反对普遍性,突出差别性、个别性的文学观念相关。

1.下列对“诺贝尔文学奖”的阐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诺贝尔文学奖始终以“理想主义”作为最高标准来评选作品,但不同历史阶段对“理想主义”的理解有所不同。

B.诺贝尔文学奖最初多关注那些透过温和的人道主义显现出真、善、美的文学作品,使人们在尖锐的社会矛盾下仍然对生活和未来充满信心。

C.20世纪70年代末以来,诺贝尔文学奖的评价标准开始向意识形态评价方向倾斜,呈现出一种多元化的审美标准。

D.从百年诺贝尔文学奖对获奖作品的文学主题关注重心的变迁,我们可以窥见19世纪中叶以来西方文学批评的审美观念的变化态势。

【答案解析】1.B(因果倒置,应是“社会矛盾虽然日益尖锐,但人们仍然对生活和未来充满信心。受此影响,诺贝尔文学奖最初十几年多关注那些透过温和的人道主义显现出真、善、美的文学作品”。)

2.下列解释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自19世纪中叶起,欧洲人在反思人与现实的关系时,开始追求以人与现实的和谐为核心的古典式的和谐之美,它折射出当时欧洲人对人与现实关系的向往与期待。

B.传统文学观念因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爆发而受到严重的冲击,于是,从人生的悲剧性体验中发现美与善开始取代乐观主义倾向。

C.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前的西方文学更多地从丑的角度来反思现实对人类心灵的扭曲与异化。

D.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及战后的冷战和全球核威胁,使人类的精神从悲观走向了绝望,存在主义哲学思想开始流行。

【答案解析】C(张冠李戴,应是“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后的西方文学”。)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后现代文学批评反对形而上学、反对普遍性,突出差别性、个别性的文学观念使文学批评更注重在具体的历史语境中对人进行现实的反思。

B.从19世纪中叶起,经两次世界大战,进入20世纪以来,诺贝尔文学奖的审美标准也在不断进步和完善,由原来的低层次不断上升,最终呈现一种多元化的审美标准。

C.二战后,西方现代作家不再努力去描绘外在于人的社会现实,而是由对人与现实的关系的反思上升到对人的本质的反思。

D.二战后,现代主义文学尽可能表现人在被异化的社会中所体验到的压抑、焦虑、孤独和虚无,反传统、反理性、反艺术的倾向开始得到主流批评界的普遍认同。

【答案解析】B(无中生有,“原来的低层次”的说法不正确)

二、古代诗文阅读(共36分)

(一)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4——7题。(19分)

李沆,字太初,洺州肥乡人。沆少好学,器度宏远,太平兴国五年,举进士甲科。相府召试约束边将诏书,既奏御,太宗甚悦,命直史馆。雍熙三年,太宗谓宰相曰:“李沆、宋湜,皆嘉士也。”即命中书召试,并除右补阙、知制诰。沆位最下,特升于上。四年,与翰林学士宋白同知贡举。谤议虽众,而不归咎于沆。入翰林为学士。

会契丹犯边,真宗北幸,命沆留守,京师肃然。真宗还,沆迎于郊,命坐置酒,慰劳久之。真宗问治道所宜先,沆曰:“不用浮薄新进喜事之人,此最为先。”问其人,曰:“如梅询、曾致尧等是矣。”帝尝语及唐人树党难制,遂使王室微弱,盖奸邪难辨尔。沆对曰:“佞言似忠,奸言似信,至如卢杞蒙蔽德宗,李勉以为真奸邪是也。”真宗曰:“奸邪之迹,虽曰难辨,然久之自败。”

一夕,遣使持手诏欲以刘氏为贵妃,沆对使者引烛焚诏,附奏曰:“但道臣沆以为不可。”其议遂寝。帝以沆无密奏,谓之曰:“人皆有密启,卿独无,何也?”对曰:“臣待罪宰相,公事则公言之,何用密启?夫人臣有密启者,非谗即佞,臣常恶之,岂可效尤?”

沆为相,王旦参政事,以西北用兵,或至旰食。旦叹曰:“我辈安能坐致太平,得优游无事耶?”沆曰:“少有忧勤,足为警戒。他日四方宁谧,朝廷未必无事。”后契丹和亲,旦问何如,沆曰:“善则善矣,然边患既息,恐人主渐生侈心耳。”旦未以为然。沆又日取四方水旱盗贼奏之,旦以为细事不足烦上听。沆曰:“人主少年,当使知四方艰难。不然,血气方刚,不留意声色犬马,则土木、甲兵、祷祠之事作矣。”沆没后,真宗以契丹既和,西夏纳款,遂封岱祠汾①,大营宫观,蒐②讲坠典③,靡有暇日。旦乃以沆先识之远,叹曰:“李文靖真圣人也。”遂谓之“圣相”。

景德元年七月,沆待漏将朝,疾作而归,诏太医诊视,抚问之使相望于道。明日,驾往临问,赐白金五千两。方还宫而沆薨,年五十八。上闻之惊叹,趣驾再往,临哭之恸,谓左右曰:“沆为大臣,忠良纯厚,始终如一,岂意不享遐寿!”言终又泣下。废朝五日,赠太尉、中书令,谥文靖。

沆没后,或荐梅询可用,真宗曰:“李沆尝言其非君子。”其为信倚如此。

(节选自《宋史?卷二八二?列传第四十一》有删节)

【注】①封岱祠汾:封泰山、祭汾阴。②蒐:(sǒu),同“搜”。③坠典:指已废亡的典章制度。

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同知贡举 知:执掌

B.然久之自败 败:失败

C.沆待漏将朝 漏:计时工具,引申为时间

D.趣驾再往 趣:急忙

【答案解析】B.败,败露。

5.以下各组句子中,全都表明李沆受真宗皇帝“信倚”的一组是()

①沆位最下,特升于上②谤议虽众,而不归咎于沆③真宗北幸,命沆留守④其议遂寝⑤李文靖真圣人也⑥李沆尝言其非君子

A.①②⑤B.①③④C.③④⑥D.②⑤⑥

【答案解析】C.①②两句的陈述主体是太宗皇帝。⑤是王旦的评价,不符合题干要求。③说真宗率军出征,把京城留给李沆。④说真宗想封刘氏为贵妃,因李沆反对,就不再坚持。⑥说真宗曾因李沆说过梅询不是君子于是就否决了臣子对梅询的举荐。此三项符合题干要求。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李沆忠良纯厚,始终如一,为理政事,经常宵衣旰食,因此深得皇帝的器重。

B.李沆有先识之远,他当初预言之事后来大都出现,王旦惊叹其为圣人,称其为“圣相”。

C.李沆襟怀坦荡,公事公办,素来看不起那些常进密奏的奸佞之人。

D.李沆担心真宗正值年轻,血气方刚,不让他知道天下诸事艰难,就会纵情声色犬马,或者劳民伤财。

【答案解析】A.“经常宵衣旰食,因此深得皇帝的器重”错,只是因为西北用兵“或至旰食”,而未“经常”。皇帝器重也非“因此”之故。

7.翻译文中划线的句子。(10分)

(1)帝尝语及唐人树党难制,遂使王室微弱,盖奸邪难辨尔。(5分)答:

(2)夫人臣有密启者,非谗即佞,臣常恶之,岂可效尤?(5分)答:

【答案解析】⑴、皇帝曾说到唐朝人结党营私难以制约,最后导致王室衰弱,大概是因为忠奸难以分辨罢了。

⑵、作为大臣有密奏的人,不是进谗言就是奸佞小人,我非常讨厌他们,怎么能效仿他们?“

山东省2020届高三新高考第一次模拟考试语文试题+Word版

高中语文合集百度网盘下载

链接:

?pwd=1234

提取码:1234

简介:高中语文优质资料下载,包括:试题试卷、课件、教材、视频、各大名师网校合集。

衡中同卷的答案什么软件能查

衡中同卷的答案作业帮APP软件能查。作业帮是面向全国中小学生的移动学习平台,也是习题搜索、高效练习和学习沟通的综合学习工具。

在作业帮学生可以通过拍照、语音、文字迅速得到难题的解析步骤、考点答案;也可以自由讨论作业问题,得到解题思路和知识点。

还可以迅速发现自己的知识薄弱点,精准练习补充;更可以由全国众多名校老师在线一对一答疑解惑;学习之余还能与全国同龄学生一起交流,讨论学习生活中的趣事。

查找试卷方法:

1、试卷筛选。关键词空着不填写,可以筛选某一类试卷。如要找人教版高三语文最近上传的试卷,既可以在所有栏目中选择“高三语文”,在所有版本中选择“人教版”。

2、查找0点试卷。中学试卷网较老的试卷或是没有答案之类的试卷,我们会设置为0点下载,如果您暂时没有点数,而且只是想找这类试卷的话,可以在“0点试卷”前面打勾,这样搜索的结果就只出0点的试卷。

3、查找推荐的试卷。一般推荐的试卷都比较好,是由相关审核试卷的版主推荐的,但也不是说不推荐的试卷就不好这完全取决于相关版主的推荐水平,如果是学生家长面对这么多的试卷,只要在“推荐试卷”前面打勾则搜索的结果就只显示推荐的试卷了。

以上内容参考:百度百科--作业帮

[img]

高三语文下册期末考试模拟试题

高三是整个求学生涯最重要的一年,你知道怎样检查自己的学习成果吗?检验自己的学习成果最直接的方法便是通过试题。下面是我为大家带来的高三语文下册期末考试模拟试题,欢迎阅读。

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30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词的字,读音有误的一组是()

A.刚愎(bì)自用风驰电掣(chè)为虎作伥(chāng)瞠(chēng)目结舌

B.设身处地(chǔ)同仇敌忾(kài)有恃(shì)无恐提纲挈(qiè)领

C.鄙夷不屑(xiè)栉(zhì)风沐雨良莠(yǒu)不齐并行不悖(bèi)

D.如火如荼(tú)揠(yà)苗助长相形见绌(zhuó)数(shuò)见不鲜

2.下列词语中字形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横征暴敛骇人听闻流连往返赏心悦目明珠暗投

B.按部就班闲情逸致寒暄客套残羹冷炙大相径庭

C.百无聊赖仗义直言委屈求全风云变幻责无旁贷

D.盛气凌人云蒸霞蔚疲惫不堪穷形尽相迷天大罪

3.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1)瞩目________上升的五星红旗,聆听雄壮激越的《义勇军进行曲》,我们心潮潮湃,浮想联翩……

(2)手术前,他们把___困难和风险情况都考虑到了,并做了周密的应对安排与准备。

(3)赵颖反复问自己:“这次测试其他同学都过了,为什么________我不及格?”

A.慢慢 重重 偏偏   B.徐徐 种种 偏偏

C.徐徐 重重 恰恰   D.慢慢 种种 恰恰阿

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通过“三个代表”的学习,使广大干部进一步认识到加强和改进党的作风建设的极端重要性,增强了工作的紧迫感、责任感。

B、这次在上海举行的APEC会议是一次在新世纪初我国主办的十分重要的大型国际会议,意义重大,举世瞩目。

C、团中央要求各级团委服从服务国家生态环境建设大局和人民群众优化美化生活环境的需要,全面推进保护母亲河行动。

D、美国总统布什11月26日发表讲话,首次把可能开发并利用大规模杀伤性武器,并此威胁其他国家列入打击恐怖主义的考虑范围。

5.下列句子的标点符号使用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水生笑了一下,女人看出他笑得不平常,“怎么了,你?”

B.写文章要做到“平字见奇,常字见险,陈字见新,朴字见色。”

C.这一带在古代就是一个“少草木,多风沙”(《汉书匈奴》)的地方。

D.那个时候,他还只是个十二、三岁的孩子,懂得什么?

6、下列四组句子中,表达的意思不相同的一项是()

A.我们差点儿就掉下去了。B.大家好容易找到了他。

我们差点儿没掉下去。大家好不容易才找到了他。

C.管他是干什么的,都抓起来!D.当时的完全不是这样情况。

不管他是干什么的,都抓起来!当时的不完全是这样情况。

7、下列作品、作家、时代(国别)及对应有误的一项是:()

A.《药》―――――――鲁迅――――现代――――小说

B.《装在套子里的人》―――契诃夫―――-法国――――小说

C.《荷花淀》―――――孙犁―――现代――――小说

D.《包身工》―――――夏衍―――现代―――报告文学

8.填入下面横线处的句子,与上下文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曾宪梓先生对内地的总捐资额超过四亿人民币,有人这样问他:“有钱快乐,还是没有钱快乐?”曾先生这样回答说:“。不要成为钱财的奴隶,要成为钱财的主人。”

①我不算有钱②穷人有穷人的快乐,有钱人有有钱人的苦恼

③有钱不一定快乐④看你怎么用

⑤但是我把钱用在有益的事业上

A.①③②④⑤B.①⑤②③④C.③②④①⑤D.②③④①⑤

9.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计划,包括标题、正文、署名和日期。

B.通报是上级机关表彰先进、批评错误、通报情况的公文。

C.学校打算办一个服装厂,应向上级主管部门写一个报告。

D.通告,包括标题、正文、落款三个部分。它属于告知性公文,主体多用分项的写法,要写得具体明确。

10.读下面唐朝诗僧景云《画松》诗,选出后面分析不确切的一项()

画松一似真松树,且待寻思忆得无?

曾在天台山上见,石桥南畔第三株。

A.第一句写见到画松,立即为之打动,觉得完全像一棵真松树。“一似”二字表达出一种惊奇之感。

B.二、三四句写诗人沉思凝想去把握画境。当画境从自己的生活体验中得到印证时,诗人获得了一种顿悟的极大乐趣。

C.诗人用秀丽奇险的东南名山天台山上的松树与“画松”进行对比,表现画松的苍老遒劲。

D.作为题画诗,本诗独具一格,未对画松作实在的形状描摹,而纯从观者的心理感受生活体验来写,从虚处传画松之神,既写出了欣赏活动中的诗意感受,又表现了画家的艺术造诣。

二、现代文阅读(36分)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1~18题。(24分)

我们这次访问包头,曾经登临包头市西北的大青山,游览这里的一段赵长城。这段长城高处达五米左右,土筑,夯筑的`层次还很清楚。东西纵观,都看不到终极,在东边的城址上,隐然可以看到有一个古代废垒,告诉人们那里在当时是一个险要地方。

我在游览赵长城时,作了一首诗,称赞赵武灵王,并且送了他一个英雄的称号。赵武灵王是无愧于英雄的称号的。大家都知道,秦始皇以全国的人力物力仅仅连接原有的秦燕赵的长城并加以增补,就引起了民怨沸腾。不知从什么时候起,在秦始皇面前就站立着一个孟姜女,控诉这条举世闻名的万里长城。甚至在解放以后,还有人把万里长城作为“炮弹”攻击秦始皇。而赵武灵王以一个小小的赵国,在当时的物质和技术条件下,竟能完成这样一个巨大的国防工程而没有挨骂,不能不令人惊叹。

当然,我说赵武灵王是一个英雄,不仅仅是因为他筑了一条长城,更重要的是因为他敢于发布“胡服骑射”的命令。要知道,他在当时发布这个命令,实质上就是与最顽固的传统习惯和保守思想宣战。

11、解释下列词语在文中的意思:(2分)

A、胡服骑射:

B、炮弹:

12、对文中划线句子分析正确的一项是:()(2分)

A、单句B、因果复句C、递进复句D、条件复句

13、文中引述秦始皇的事除了陪衬赵武灵王外,还有一个目的是:(3分)

14、赵武灵王发布“胡服骑射”命令的目的是:(3分)

15、作者说“赵武灵王是无愧于英雄的称号的”这个结论是怎样得出的:()(3分)

A、传说B、推理C、史迹D、史籍

16、作者说“赵武灵王是无愧于英雄称号的”理由是:(3分)

17、第二段文字从哪三个方面将秦始皇与赵武灵王筑长城作对比?(写出角度即可)(3分)

(1)

(2)

(3)

18、修长城的目的是抵御外侵,“胡服骑射”是学习外族的长处,两者是否矛盾,为什么?(5分)

高三语文模拟试题(2)

乙 选考题

请考生在第三、四两大题中选定其中一大题作答。注意:只能做所选定大题内的小题,不得选做另一大题内的小题。如果多做,则按所做的第一大题计分。作答时用2B铅笔在答题卡上把所选大题对应大题号下方的方框涂黑。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25分)

1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25分)

寂寞中的叩门声

冯骥才

唐先生坐在那张高背的皮椅子上,抽着烟斗。他显得疲惫不堪,软弱无力,身子坐得那么低,好像要陷进椅子里似的。那样子,仿佛一连干了三天三夜的重活,撑不住了,瘫在了这儿。

他的眸子黯淡无神,嘴角下那一对喜悦的旋涡不见了。天才入秋,他就套上两件厚毛衣,当下还像怕冷似的缩着脖子。屋里静得很,家具上蒙了一层薄薄的尘土,显然好几天没有擦抹过,没有客人来。

他的一幅画被莫名其妙地定为黑画——还是那个曾请他刻烟斗的艺术处处长定的。那位处长本来挺喜欢他的画,但为了迎合上边某种荒谬的理论,为了自己在权力的台阶上再登一级,亲手搞掉他。一下子,他又失去了一切……喧闹的人声从屋内消失,好似午夜后关了门的小饭铺,静得出奇。而玻璃书柜的第一层上还摆着几只名人和要人请他 雕刻 的烟斗。这几只烟斗刻得精美极了,却放在那里,没人来取……

这时,他听到有人轻轻叩门。已经许久没听过这声音了。他撂下烟斗,趿拉着鞋去开门。 打开门,不禁惊奇地扬起眉毛。原来一个人抱着一盆特大的金光灿烂的凤尾菊正堵在门口。因花枝太长,抱花盆的人努力耸着肩,把花盆抱得高高的,遮住他的脸,但枝梢还是一直拖到地上。

啊,是老花农——老范!不用说,肯定是他来了。他总是在这种时候出现;而在自己春风得意之时,他却悄悄避开了。并且总是不声不响地用一片真心诚意对待自己。唐先生感到一阵浓郁的花香,混着一股淳厚的人情扑在身上,心中有种说不出的乱糟糟的感触。嘴里忙乱地说:老范,老范,快请进,请进……好,好,就放在地上吧!这花儿开得多好!好大的一盆,重极了吧!‛

来人把花儿放在地上,直起腰。他看了不由得一怔,来人竟不是老范。他不认得。是一个中等个子的青年人,穿件黑布夹祅,装束和气质都像个农民。手挺大,宽下巴,一双吊着的小眼睛,皮肤黑而粗糙;鞋帮上沾着黄土。

“你?”

“俺是您认得的那老范的儿子。”

唐先生听了,忽觉得他脸上某些地方确实挺像老范。忙请他坐,并给他斟了杯热茶。‚你爹还好吧!这两天,我还正想去看他呢!‛唐先生这话真切不假,毫无客套的意思。

不料这青年说:‚俺爹今年夏天叫雨淋着,得了肺炎,过世了。‛他的声音低沉。但好像事情已过了多日,没有显得强烈的悲痛与难过。

“什么?他?!“唐先生怔住了。

”俺爹病在炕上时,总对俺念叨说,唐先生最爱瞧凤尾菊。这盆是他特意给您栽的。他嘱咐俺说,开花时,他要是不在了,叫俺无论如何也得把花儿给您送来。”

唐先生听呆了。他想不到生活中还有这样的事,一个对于他无足轻重的人,竟是真正尊重他,

真心相待于他的人……他心里一阵凄然,不知该说些什么话。他下意识地习惯地从茶几上拿起烟斗,可是划火柴时,手颤抖着,怎么也划不着。那青年一见到烟斗,忽然像想起什么似的说:

“唐先生,您知道,俺爹多喜欢您刻的烟斗吗?您曾经送给过他一只烟斗吧!他临终时对俺说:‘你记着,俺走的时候,身上的衣服穿得像样不像样都不要紧,千万别忘了把唐先生那只烟斗给俺插在嘴角上。’‛

“什么?”唐先生惊愕地问。他好像没听清这句话,其实他都听见了。

那青年又说了一遍。他的脑袋嗡嗡响,却一个字儿也没听见。

直到现在,唐先生的耳边还常常响着那傻里傻气的‚美,美呀!‛的苍哑的赞叹声。他后悔,当初老花农向他要烟斗时,他没有把雕刻得最精美的一只拿出来,送给他……

(节选自《雕花烟斗》,有删节)

(1)下列对小说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5分) ( )

A.当唐先生听到老范的儿子讲述老范去世的情况时,惊呆了,是由于这消息对于他来说,太过突然了,从感情上有些不能接受。

B.“老范,老范,快请进,请进……好,好,就放在地上吧!”在画家得意时,画家老唐并不喜欢老范,但是在他失意以后,名人们都不理他了,就开始喜欢老范了。

C.“直到现在,唐先生的耳边还常常响着那傻里傻气的„美,美呀!‟的苍哑的赞叹声”,写出了画家到最后才明白,真正理解他、懂他的,是这个真正追求艺术的老花农。

D.“他嘱咐俺说,开花时,他要是不在了,叫俺无论如何也得把花儿给您送来。”这句话既从正面写出了老范对友谊的执著,又反映了老范儿子像老范一样质朴、自然。

E.小说借“这几只烟斗刻得精美极了,却放在那里,没人来取”这句话,揭示了唐先生失意之后的社会处境,如精美的烟斗一样乏人问津。

(2)纵观全文,开头三个自然段在文章中有哪些作用?(6分)

(3)小说中的老花农是一个什么样的形象?请简要分析。(6分)

(4)本文写了雕花烟斗的故事,请探究其中的深刻意蕴和作者的情感取向。(8分)

四、实用类文本阅读(25分)

1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25分)

开中国漫画先河

刘敏慧

1919年,22岁的丰子恺从浙江一师 毕业 ,初出茅庐的他也开始了积极的“艺术追求之路”。他来到上海和他的浙江一师校友吴梦非、刘质平共同创办了上海艺术专科师范学校并担任西洋画的教学工作。

丰子恺在上海专科师范学校任教一年间,渐渐地对自己的知识结构和教学能力产生怀疑,他依稀地感觉到自己对西洋画了解还不够全面与深刻,他想窥见西洋画的全豹,想去西洋画盛行的日本 留学 。就这样,丰子恺带着对艺术的执着追求踏上了去日本的轮船。在短短的10个月求学生涯中,丰子恺如饥似渴,废寝忘食,不仅全面学习了西洋画,还熟练掌握了日语。

丰子恺回国后,受到夏丏尊的邀请,来到了上虞春晖中学任教。作为李叔同先生的嫡传弟子,丰子恺深得大师人格风范之真传。每次上课,丰子恺都早早地来到课堂,端坐于先生席上,每件事他都亲力亲为而又做得极其认真。

不仅如此,丰子恺与学生间平等互助的教学关系,生动活泼的教学方式更是深受学生喜爱。 一日授课,丰子恺教导学生“不论画什么都要抓着其特点。比如,你们画一张我的头像,就抓着我的前额宽、下颚尖这个特点,像个狗头似的。”边说着随手就在黑板上画了一个倒置的三角形,添上几笔之后,黑板上就出现了一个丰子恺的漫画像。随即又把眼角嘴边修改几笔,然后对大家说:“你们看这是因为你们画得好,丰子恺笑了。”说完重新改了几笔说:“这是因为你们画的不好,丰子恺哭了。”

在春晖中学,丰子恺开辟出一个新的绘画境界,创立了中国漫画的雏形--以西洋画的技巧来表现中国人的形象,把古代的诗趣融入现代的生活。在一次参加春晖中学的校务会时,丰子恺随手画下了神态各异垂头拱手伏在会议上的同事,画完后又恐学生见了不好,便把这些画贴在了门的背后。端详着这些画,丰子恺兴趣盎然,而这之后便一发不可收拾,包皮纸、旧讲义纸、香烟壳的反面都成了画纸,有毛笔的地方就成了画室。一幅幅的画,就如一首首的小诗--平凡中带着奇特,浅显中带着深奥,风韵独特地展示着人世间的琐碎平凡,让人回味无穷。

1924年,文艺刊物《我们的七月》4月号首次发表了丰子恺的画,其后,《文学周报》等报刊也陆续发表,并冠以“漫画”的题头。自此中国开始真正有了“漫画”这一名称,“子恺漫画”逐渐走进人们的视野并被人们所熟知。

丰子恺的漫画多以 儿童 为题材,在丰子恺看来“儿童天真烂漫,人格完整,这才是真正的„人‟”。他曾说:“我在世间,永没有逢到像你们(孩子们)样出肺肝相示的人。世间的人群结合,永没有像你们(孩子们)样的彻底地真实而纯洁。”

“他生性爱真善美,歌颂真善美。反对虚伪凶暴丑恶。他认为孩子是天真烂漫的人,孩子本性善良,孩子活泼可爱。所以他歌颂孩子。”丰一吟在回忆父亲时深情地说。

“我们在他的以身作则、潜移默化的 教育 下,自然也不会做出虚伪凶暴丑恶的事来。例如,看见蚂蚁在搬家,决不会去有意踩死它们,反而搬来许多小凳子放在蚂蚁搬家队伍的上面。有来人走过,就劝他们跨过小凳子。”丰一吟说。

丰子恺对童真的珍视和守护让人敬佩,他的一言一行都饱含了 对子 女真善美的教育,这种根据儿童兴趣自由发展的教育方式,在“狼爸”、“鹰妈”等高压教育盛行的今天,尤显弥足珍贵。

丰子恺爱孩子。然而,他的爱不是毫无法度的纵容之爱,也不是毫无原则的溺爱。他希望孩子们独立、有自己的思想和生活。丰子恺共有七个儿女。1947年,丰子恺五十岁,他在杭州与子女立下“约法”。“父母供给子女,至大学毕业为止。大学毕业后,子女各自独立生活,并无供养父母之义务,父母亦无供给子女义务。”

从这份“约法”可以看出,丰子恺给儿女以独立的爱,让已经“独立”的子女过自己的生活,这已远远超越了旧中国“养儿防老”的观念。既不向儿女索取回报,也不为儿女安排所谓的舒适的生活,而是让儿女走自己的路,过自己该过的生活。

丰子恺的这种教育方式也深深地影响了他的子女们。

据丰羽回忆,工作后的第一个月,他就在父亲的要求下从家里搬了出来,丰羽理解父亲和爷爷的这种做法。“当时我也不觉得他狠,他要求你搬出去,不再供养你,是希望你独立,早日有自力更生的能力,也是对社会的贡献,不给别人添负担。”

〈节选自《丰子恺:文心画意 寄情予真》〉

(1)下列对传记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5分)

A.丰子恺在教上海艺术专科师范学校时,感觉自己知识和能力都不足,为了全面深刻的了解西洋画,为了更好的掌握日语,他毅然去日本留学。

B.丰子恺创立的中国漫画雏形是用西洋画的技七来表现中国人的形象,中国真正有“漫画”这一名称,是起于1924年的文艺刊物《我们的七月》

C.丰子恺的孩子看见蚂蚁搬家,就用凳子来保护它们;丰羽搬出家后对父亲的理解,这些都表现了丰子恺对子女的正面影响以及教育有方。

D.丰子恺既不为儿女安排舒适的生活,也不向儿女索取回报,而是让儿女走自己的路,过自己的生活,这为中国传统的“孝道”增添了新的内涵。

E.本文通过记叙丰子恺教书育人,创立中国漫画以及对子女教育等情节,从不同角度表现了他不同于常人的一代大家的人格风范。

(2)丰子恺作为教师有哪些可贵的品质?请简要概括。(6分)

(3)丰子恺在教学、绘画、教子三个方面有哪些突破传统的做法?(6分)

(4)在教育子女上,丰子恺主张采取根据儿童兴趣自由发展的教育方式,而当今社会很多人赞同“狼爸”、“虎妈”的高压式教育,你同意哪一种?请结合原文谈谈你的理由。(8分)

第Ⅱ卷 表达题

五、语言表达与运用(20分)

13.下列各句中的 成语 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蒂姆·库克长期以来其实已在掌管苹果公司,乔布斯两次病休期间,实干家库克都临危授...命,负责苹果的日常运营工作。 .

B.11月27日,中坤集团购买冰岛东北部300平方公里土地75%的所有权的投资计划功败垂成,....原因是该公司不具备冰岛政府特批购地申请的所需条件。

C.生活中我们拥有的一些细小权利,看起来无关紧要,但决不能因为细小而放弃,反倒正是这诸多具体而微的权利,才使我们感觉到身上权利的真切存在。 ....

D.腾讯会把钱投入到网络游戏、即时通讯还是互联网新业务?尽管腾讯高层没有透露半点风声,然而来自业界的揣测却已经满城风雨。 ....

1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3分) ..

A.无论是提高艺术表现力,还是判断艺术的优劣高下和学术上的是非,都不能靠行政命令,而要靠艰苦的艺术实践,靠平等的争鸣。

B.奥巴马尽管面临着政治意愿软化、医保改革后的下个难题为何等一堆问题,但随着奥巴马任职期的推移,就业必将是他下一个面临的最关键问题。

C.黄涛认为,扬弃古人笼罩在 端午节 习俗之上的辟邪尚巫的迷雾,用现代科学的眼光来看,古代端午节习俗的核心主题是人与自然的和谐。

D.“死亡和苦难”是史铁生写作的母题。有人认为,他的写作有一种苍凉的况味,是从炼狱中发出的不屈呐喊,是穿越苦难在风雨中翱翔的黑色海燕。

15.把下列句子组成语意连贯的一段文字,排序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①道德建设的制度保障,不仅要保护有德者,还要惩罚失德者。

②因此,必须建立对失德行为的有效惩罚制度.让失德者遭到人人鄙夷、人人反对,而不是人人羡慕、人人效仿。

③当前社会失德行为盛行,正是因为惩罚机制的失灵,失德者只需付出小小成本,甚至无任何损失就能获取超额利益。

④当每一个有德者都受到尊崇,每一个失德者都遭到唾弃,道德自然会成为人们向往的追求,道德之风也自然将回归社会的主流。

⑤这样,一个反面事例对社会心态的打击,恐怕要抵消十个道德模范的现身说法吧?

A.①④③⑤② B.①③⑤②④ C.④②①③⑤ D.④①⑤⑤②

16.将下面几个句子改写为一个长句,可以改变语序、增删词语,但不得改变原意。(5分)

(1)第26届夏季世界大学生运动会于2011年8月12日在深圳隆重开幕。

(2)这次盛会旨在推动大学生 体育运动 在中国和世界的发展和普及。

(3)这次盛会在国际大体联的大力支持下,经过了一千多个日夜的精心筹备。

17.在下面句子的横线上写上恰当的两句话,使之组成语意连贯的一段话。 人生如品茶。第一道是苦茶,人生难免有艰辛,筚路蓝缕是事业的根基;第二道是甜茶, ;第三道是回味茶, 。

六.写作(60分)

18.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60分)

人生有两出悲剧:一是万念俱灰,一是踌躇满志。

——肖伯纳

读后你有怎样的感悟和联想?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 作文 ,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衡中同卷高三模拟考试语文的介绍就聊到这里吧,感谢你花时间阅读本站内容,更多关于、衡中同卷高三模拟考试语文的信息别忘了在本站进行查找喔。

本文转载自互联网,如有侵权,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