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理学基础周测月考综合卷(生理学基础周测月考综合卷第八章)

今天给各位同学分享生理学基础周测月考综合卷的知识,其中也会对生理学基础周测月考综合卷第八章进行解释,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别忘了分享本站,现在开始吧!

本文目录一览:

2021医学基础知识试题-生理学试题解析(2021.11.10)

1. 【多选题】以下属于尿生成的基本过程的有:

A.血浆在肾小球毛细血管处的过滤,形成超滤液

B.超滤液在流经肾小管和集合管的过程中经过选择性重吸收

C.肾小管的分泌,形成尿液

D.集合管的分泌,形成尿液

2.【多选题】导致肾小球滤过率增多是因素是:

A.血浆胶体渗透压减低

B.肾小球毛细血管血压减低

C.囊内压减低

D.血浆晶体渗透压升高

3.【多选题】大量饮清水引起尿量增多主要原因是:

A.晶体渗透压升高

B.胶体渗透压升高

C.抗利尿激素下降

D.晶体渗透压下降

4.【多选题】醛固酮的主要作用是:

A.使血钠增高,血钾降低

B.使血钠、血钾均降低

C.使血钠、血容量均增高

D.使血钠降低,血钾升高

5.【多选题】以下影响尿生成因素中,描述正确的是:

A.静脉滴入大量生理盐水,尿量增加

B.注射去甲肾上腺素,尿量增加

C.静脉注射20%葡萄糖液,尿量增加

D.糖尿病人尿量增多

6.【多选题】交感神经兴奋时少尿的主要原因包括:

A.肾小球毛细血管血压降低

B.肾小动脉收缩,肾血流量减少

C.醛固酮分泌增多

D.ADH分泌增多

【参考答案及解析】

1.【答案】ABCD。解析:(1)该题考查生理学-尿的生成和排出的知识点。(2)尿液的生成包括两个过程:肾小球滤过和肾小管、集合管的重吸收和分泌。血浆在肾小球毛细血管处的过滤,形成超滤液属于第一个过程(A对);超滤液在流经肾小管和集合管的过程中经过选择性重吸收、肾小管的分泌形成尿液、集合管的分泌形成尿液均属于第二个过程(B、C、D对)。故本题选ABCD。

2.【答案】AC。解析:(1)该题考查生理学-尿的生成和排出的知识点。(2)影响肾小球滤过率的因素有肾小球毛细血管血压、囊内压、血浆胶体渗透压、肾血浆流量、滤过系数等,与晶体渗透压无关(D错)。其中血浆胶体渗透压下降可使肾小球滤过率增加(A对)。囊内压降低可增加肾小球滤过率(C对)。肾小球毛细血管血压降低,可导致肾小球滤过率降低(B错)。故本题选AC。

3.【答案】CD。解析:(1)该题考查生理学-尿的生成和排出的知识点。(2)大量饮水后,体液被稀释,血浆晶体渗透压降低(D对,A错),引起血管升压素即抗利尿激素释放减少或停止(C对),肾小管和集合管对水的重吸收减少,尿量增加,尿液稀释;尿液的重吸收与胶体渗透压变化无关。提示故本题选CD。

4.【答案】AC。解析:(1)该题考查生理学-尿的生成和排出的知识点。(2)醛固酮的主要作用是增加钾的排泄而增加水钠的重吸收,从而使血钠增高、血容量增高(A、C对),血钾降低(B、D错)。故本题选AC。

5.【答案】ACD。解析:(1)该题考查生理学-尿的生成和排出的知识点。(2)注射生理盐水使胶体渗透压降低,肾小球滤过率增加,原尿生成增加,导致尿量增加(A对);静脉注射去甲肾上腺素虽可使全身动脉血压升高,但因入球小动脉明显收缩,能导致肾小球毛细血管血压降低,有效滤过压降低;同时,肾小球血流量减少,两者均可使肾小球滤过率下降,尿量减少(B错);注射葡萄糖溶液和糖尿病人都是因为小管液溶质浓度上升,引起水无法被重吸收,即渗透性利尿(C、D对)。故本题选ACD。

6.【答案】ABC。解析:(1)该题考查生理学-尿的生成和排出的知识点。(2)肾交感神经兴奋时主要释放去甲肾上腺素。肾交感神经兴奋时,可通过下列方式影响肾脏功能:通过肾脏血管平滑肌的α受体,引起肾血管收缩而减少肾血流量。由于入球小动脉比出球小动脉收缩更明显,使肾小球毛细血管血浆流量减少,毛细血管血压下降,肾小球滤过率下降。(A、B对);通过激活β受体,使球旁器的颗粒细胞释放肾素,导致循环血液中血管紧张素Ⅱ和醛固酮浓度增加。(C对);可直接刺激近端小管和髓袢(主要是近端小管)对Na+、Cl-和水的重吸收,与抗利尿激素无关(D错)。故本题选ABC。

[img]

2021医学基础知识试题-生理学试题解析(2021.12.27)

1. 机体利用的能量来源于:

A.糖

B.脂肪

C.蛋白质

D.叶酸

2. 整体水平影响能量代谢的主要因素包括:

A.肌肉活动

B.精神活动

C.食物特殊动力作用

D.环境温度

3. 关于环境温度的说法正确的为:

A.环境温度低于20~30℃时,代谢率开始增加

B.在10℃以上时,代谢率显著增加

C.环境温度低于20℃时,代谢率开始增加

D.在10℃以下时,则显著增加

4. 关于食物特殊动力作用的说法正确的为:

A.人在进食后,即使在安静状态下,也会出现能量代谢率增高的现象

B.能量代谢率增高的现象一般从进食1小时左右开始

C.进食能刺激机体额外消耗能量的作用

D.能量代谢率增高的现象延续9~12小时

5. 测定基础代谢率时受试者应:

A.清醒状态

B.静卧

C.无肌紧张

D.至少2小时以上无剧烈运动

6. 正常情况下,体温可因哪些内在因素而发生波动:

A.体温的日节律

B.性别

C.年龄

D.运动

「参考答案及解析」

1.【答案】ABC。解析:(1)该题考查的是生理学-能量代谢与体温-能量代谢的知识点。(2)机体利用的能量来源于食物中糖(A对)、脂肪(B对)和蛋白质(C对)分子结构中蕴藏的化学能。故本题选ABC。

2.【答案】ABCD。解析:(1)该题考查的是生理学-能量代谢与体温-能量代谢的知识点。(2)整体水平影响能量代谢的主要因素:肌肉活动(A对);精神活动(B对);食物特殊动力作用(C对);环境温度(D对)。故本题选ABCD。

3.【答案】CD。解析:(1)该题考查的是生理学-能量代谢与体温-能量代谢的知识点。(2)当人处于安静状态下,环境温度在20~30℃时,裸体或只穿薄衣,其能量代谢较为稳定,这主要是由于此时骨骼肌保持在比较松弛的状态。当环境温度低于20℃时,代谢率便开始增加(C对);在10℃以下时,则显著增加(D对)。故本题选CD。

4.【答案】ABC。解析:(1)该题考查的是生理学-能量代谢与体温-能量代谢的知识点。(2)人在进食后的一段时间内,即使在安静状态下,也会出现能量代谢率增高的现象(A对),一般从进食后1小时左右开始(B对),延续7~8小时(D错)。进食能刺激机体额外消耗能量的作用(C对),称为食物特殊动力作用。故本题选ABC。

5.【答案】ABCD。解析:(1)该题考查的是生理学-能量代谢与体温-能量代谢的知识点。(2)内在测定基础代谢率时受试者应在清醒状态(A对),静卧(B对),无肌紧张(C对),至少2小时以上无剧烈运动(D对),无精神紧张,餐后12~14小时,室温保持在20~25℃的条件下进行。基础代谢率常作为评价机体能量代谢水平的指标。故本题选ABCD。

6.【答案】ABCD。解析:(1)该题考查的是生理学-能量代谢与体温-体温及其调节的知识点。(2)正常情况下,体温可因哪些内在因素而发生波动:体温的日节律(A对);性别(B对);年龄(C对);运动(D对)。故本题选ABCD。

 

高一上册生物第一次月考试卷及答案

高一生物 是起到一个打基础的阶段!那么,对于高一生物,往往要怎样复习呢?接下来不妨和我一起来做份高一上册生物第一次月考试卷,希望对各位有帮助!

高一上册生物第一次月考试卷

卷I (每题2.5分,共6题,15分)

1、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最明显的区别在于( )

A、有无核物质 B、有无细胞质 C、有无细胞膜 D、有无核膜

2、下列关于高倍镜使用的描述,错误的是()

A. 先在低倍镜下看清楚,再转至高倍镜

B. 把视野调亮,图象才清晰

C.先用粗准焦螺旋调节,再用细准焦螺旋调节

D. 高倍镜缩小了观察的视野,放大了倍数

3、病毒、蓝藻和酵母菌都具有的物质或结构是 ( )

A、 细胞壁 B、遗传物质 C、细胞膜 D、细胞质

4、下列物质中,属于构成蛋白质的氨基酸是()

A、 B、NH2-CH2-CH2OH

C、NH2-CH2-COOH

5、科学家在研究生物体的化学成分时,发现组成生物体的元素在非生物界中也都存在,这一事实主要说明 ( )

A.生物与非生物没有区别 B.生物界与非生物界具有差异性

C.生物来源于非生物 D.生物界与非生物界具有统一性

6、胰岛素分子有A、B两条肽链,A链有21个氨基酸,B链有30个氨基酸,胰岛素分子中肽键的数目是 ( )

A、48个 B、49个 C、50个 D、51个

卷 II (7-12题每题1.5分,13-18每题2分,19题14分,共35分)

7、下列各项组合中,能体现生命系统由简单到复杂的正确层次是()

①肺 ②胃黏膜 ③神经元 ④乌龟 ⑤细胞内蛋白质等化合物 ⑥HIV

⑦同一片草地上的所有山羊 ⑧一片果园 ⑨一个池塘里的所有生物

⑩核糖体.

A.⑤⑥③②④⑦⑧ B.③②①④⑦⑨⑧

C.③②①④⑦⑨⑧⑩ D.⑤②①③④⑦⑨⑧

8、有一架光学显微镜的镜盒里有4个镜头,甲乙一端有螺纹,甲较长,乙较短;丙和丁无螺纹,丙较长,丁较短。若要在视野中看到较多的细胞,应该选择( )

A.甲/丙 B.甲/丁 C.乙/丙 D.乙/丁

9、施莱登和施旺等科学家提出的细胞学说的主要内容是()

A、有关动物细胞与植物细胞的区别

B、生物体结构和功能是统一的

C、一切动物和植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

D、细胞分为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两大类

10、下列没有成形细胞核的生物和没有细胞结构的生物分别是( )

A. 大肠杆菌与蓝藻 B.蓝球藻与流感病毒

C.乳酸菌和酵母菌 D.青霉和烟草花叶病毒

11、下列是关于几类生物的特点的叙述,正确的是()

A、原核细胞与真核细胞都有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和核酸

B、哺乳动物成熟红细胞和人肝细胞都为真核细胞,都包括细胞膜、细胞质和细胞核

C、颤藻与发菜都能进行光合作用,但颤藻含光合色素,而发菜细胞中含叶绿体

D、细菌和蓝藻在结构上有统一性,都有细胞壁、细胞膜、核糖体和核酸等

12、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培养皿中的大肠杆菌菌落是生命系统的个体层次

B.绿藻和蓝藻合成蛋白质的场所都是核糖体

C.细胞内各种有机分子都因物种不同而存在结构差异

D.HIV、蓝藻和酵母菌共有的结构是核糖体

13、下列属于微量元素的一组是()

A. C、H、N、P、Mn B. Cl、Fe、S、N、Mg

C. B、Cu、Zn、Mn、Mo D. N、P、K、 Cu、Fe

14、下列有关“检测生物组织中的还原性糖、脂肪和蛋白质”实验操作的叙述,错误的是()

A.只有还原糖鉴定实验中用到水浴加热 B.双缩脲试剂需要分开使用

C.脂肪鉴定必须使用显微镜 D.斐林试剂需要现配现用

15、氨基酸是蛋白质的基本组成单位,下列有关组成生物体蛋白质的氨基酸的叙述正确的是()

A、至少有1个氨基和1个羧基连接在不同碳原子上

B、氨基酸种类数与R基的种 类数一定相同

C、人体细胞可以合成所需的所有氨基酸

D、生物体内最简单氨基酸的R基为—CH3

16、如图表示某种蛋白质中相关基 团或氨基酸的数目,请据图分析下列结论不正确的是(若氨基酸的平均分子量为128)()

A、该蛋白质共有2条肽链

B、R基上共有17个游离的氨基

C、该蛋白质共有124个肽键

D、该蛋白质相对分子质量为1389 6

17、如图为某蛋白质的结构示意图,其中“-S-S-”为由两个“-SH”(巯基)构成的二硫键,其作用是连接两相邻肽链.若该蛋白质分子共由m个氨基酸组成,则形成一个该蛋白质分子时生成的水分子数和减少的相对分子质量分别为()

A.m,18m

B.(m-2),18(m-2)+4

C.(m-3),18(m-3)+4

D.(m-4), 18(m-4)

18、下列组成生物体化学元素和化合物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组成生物体的大量元素中,C是最基本的元素,在细胞鲜重中含量总是最多

B. 人、硝化细菌和烟草花叶病毒所含有的化学元素的种类差异很大

C. 组成生物体的主要元素是C、H、O、N、P、S

D. 精瘦肉中含量最多的是蛋白质,组成蛋白质的20种氨基酸都能在体内合成

19、(每空2分,共14分)哈瓦苏湖是一个位于科罗拉多河上的人工湖,非常受人欢迎,湖内有机质较丰富,有较多的蓝藻、绿眼虫、变形虫、草履虫及水生植物等(见图甲).

请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对哈瓦苏湖水体制作装片,在显微镜下观察进行研究.在低倍镜下 看到的物像如图乙所示.要对①放大进行重点观察,显微镜的操作包括以下步骤:a.移动载玻片;b.调节光圈和反光镜;c.转动转换器;d.转动细准焦螺旋.正确的操作顺序是____________.

(2)通过正确的操作在高倍镜下观察①,绘制模式图如图丙所示.据图可以判断该细胞属于______(原核细胞/真核细胞).判断的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

(3)若哈瓦苏湖水体被污染富营养化等,湖中的蓝藻会使湖泊发生______现象.

(4)从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上来看,湖中所有的蓝藻构成______,蓝藻中的色素包括__________________。蓝藻细胞中的DNA主要存在于_______________

卷III(20题至35题每题2分,本卷共50分)

20、关于生命系统的 叙述,正确的是()

A.甲型H7N9流感病毒不具有细胞结构,所以不具有生命特征

B.一只变形虫既属于细胞层次又属于个体层次

C.精子不具有细胞结构,只有形成受精卵才具有细胞的结构和功能

D.生物圈是最大的生态系统,但不是生命系统

21下列四组生物中,细胞结构最相似的是( )

A.草履虫、水绵、香菇 B.烟草、烟草花叶病毒、乳酸菌

C.小麦、花生、玉米 D.酵母菌、霉菌、大肠杆菌

22青蒿是一年生草本植物,用其提取的青蒿素对疟疾有很好的疗效。引起疟疾的疟原 虫是一种单 细胞、营寄生生活的原生动物。下列有关疟原虫和青蒿的叙述,正确的是()

A、其主要组成元素不同 B 、它们都属于自养型生物

C、其含量最多的化合物不同 D、他们在生命系统中结构层次不同

23、下图是用显微镜观察某一装片时的几个视野,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甲 乙 丙 丁

A.乙视野最暗,甲视野最亮 B.观察乙时可用粗准焦螺旋调节

C.观察到视野丙可能需要移动装片 D.观察顺序是甲丁丙乙

24、下列关于细胞与细胞学说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均以DNA作为遗传物质

B、细胞的多样性即不同细胞的结构完全不同

C、理论思维和科学实验的结合促进细胞学说的建立和完善

D、“细胞通过分裂产生新细胞”是对细胞学说的修正和补充

25、下图图1 是细胞中化合物含量的扇形图,图2 是活细胞中元素含量的柱形图.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若图1表示活细胞的化合物含量,则化合物A、B共有的元素中含量最多的是图2中的a

B.若图1表示细胞完全脱水后化合物含量的扇形图,则A中含量最多的元素为图2中的b

C.图 2中含量最多的元素是碳,因为碳构成有机物的基本骨架

D.在活细胞和完全脱水细胞中含量占前三位的元素种类会有所不同

26、生物体中的某种肽酶可催化水解肽链末端的肽键。则该肽酶作用的结果为

A、 蛋白质分解为多肽链 B、多肽链分解为氨基酸

C、多肽链分解为若干短肽 D、氨基酸分解为氨基和碳链化合物

27下列有关蛋白质的叙述,正确的是()

A、组成每一种蛋白质的氨基酸均有20种

B、蛋白质中的氮元素主要存在于氨基中

C、高温对蛋白质空间结构的影响是不可逆的

D、蛋白质的合成直接受DNA分子控制

28、某蛋白质分子(由n个氨基酸构成m条肽链)的概念图。下列相关分析正确的是()

A.B中肯定含有S元素,①过程有水的生成

B.多肽中B的数目等于C的数目

C.该蛋白质中氧原子的个数至少为m+n

D.蛋白质结构和功能的多样性是细胞多样性的根本原因

29、关有机物检测的说法正确是( )

A、用双缩脲试剂检测蛋白质,需水浴加热方可呈现出紫色

B、组织样液中滴加斐林试剂,不产生砖红色沉淀说明没有还原糖

C、组织切片上滴加苏丹III染液,显微镜观察有橘黄色颗粒说明有脂肪

D、利用双缩脲试剂检测生物组织中的蛋白质不需要碱性环境

30、条肽链的分子式为C22H34O13N6,其水解后共产生下列3种氨基酸,据此判断,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A.合成一个C22H34O13N6分子同时将产生5个水分子

B.一个C22H34O13N6分子水解后可以产生3个谷氨酸

C.在细胞中合成C22H34O13N6 分子需要消耗细胞代谢产生的能量

D.一个C22H34O13N6分子存在1个游离的氨基和3个游离的羧基

31、表示蛋白质分子结构的一部分,图中A、B、C、D标出了分子中不同位置的键,当蛋白质发生水解反应时,断裂的键是( )

32、五十肽中有丙氨酸(R基 为—CH3)2个,现脱掉其中的丙氨酸(相应位置如图)得到几种不同的有机物,其中脱下的氨基酸均以游离态正常存在。下列有关该过程产生的全部有机物中原子、基团或肽键数目的叙述错误的是()

A.肽键数目减少4个 B.氨基和羧基分别增加4个

C.氢原子数目增加8个 D.氧原子数目增加2个

33、列有关结核杆菌的描述正确的是

A.高倍镜下可观察到该菌的遗传物质分布在细胞核内

B.该菌是好氧菌,其生命所需的能量主 要由线粒体提供

C.该菌感染机体后能快速繁殖,表明其可抵抗 溶酶体的消化降解

D.该菌蛋白质在核糖体合成后经内质网加工后由高尔基体分泌运输到相应部位

34、下列实例中,能说明生命活动离不开细胞的是

①流感病人打喷嚏时,会有大量流感病毒随飞沫散布于空气中

②手触碰到盛有沸水的电水壶会迅速缩回

③ 体操 运动员完成单杠动作离不开肌肉细胞的收缩和舒张

④人的胚胎发育过程中,细胞不断地进行分裂繁殖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④

35、有1000个氨基酸,共含有氨基1020个,羧基1050个,由这些氨基酸合成的一种含有4条多肽链的蛋白质中游离氨基、游离羧基和肽键的最大数目分别是

A.1016、1016、999 B.24、54、996 C.1、1、999 D.4、4、996

36、(每空1分,共9分)某致病细菌分泌的外毒素,无色,细针状结晶,对小鼠和人体有很强的毒性,可引起流涎、呕吐、便血、痉挛等,以致死亡。该外毒素为环状肽,结构式如下图所示。

请据图分析并回答问题。

(1)该化合物中含有的游离的氨基和游离的羧基分别为________________个。

(2)组成该化合物的氨基酸有________种,其中有________个氨基酸的R基相同 ,这个R基是________。

(3)该化合物含有________个肽键。

(4)填写虚线框内结构的名称:A.________,B.________(从氨基酸结构通式的角度分析)。

(5)该外毒素在环状肽形成过程中失去了________个水分子,相对分子质量减少了________。

37、(每空1分,共9分)Ⅰ.根据右图回答问题:

⑴图中所示的内容在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中属于 。

⑵一只蝉在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中属于 。

⑶图中属于原核生物的是 ,不含有染色体的生物是 。

Ⅱ.现在有几种多肽化合物和蛋白质,用氨基酸自动分析仪分别测定它们的氨基酸数目,具体如下表所示:

化合物 多肽化合物 蛋白质

① ② ③ ④ ⑤ ⑥ ⑦ ⑧ ⑨ ⑩

催产素 牛加压素 血管舒缓素 平滑肌舒张素 猪的促黑色素细胞激素 人促黑色素细胞激素 牛胰蛋白酶 人胰岛素 免疫球蛋白IgG 人血红蛋白

氨基酸数 9 9 9 10 13 22 223 51 660 574

⑴表中组成①②③的氨基酸数目虽相同,但这三种多肽化合物生理作用彼此不同,这是因为组成它们的_____________不同。

⑵⑧的生理功能说明蛋白质具有_______作用;⑨的生理功能说明蛋白质具有_______作用

(3)这些实例说明蛋白质的分子结构具有 ,这种特点决定了 。

高一上册生物第一次月考试卷答案

卷I (每题2.5分,共6题,15分)

1-6 DCBCDB

卷 II (7-12题每题1.5分,13-18每题2分,19题14分,共35分)

7-10 BCCB 11-15 DBCCB

16-18 BBC

19、(每空2分,共14分)

(1)acbd

(2)真核细胞 该细胞具有成形的细胞核

(3)水华

(4)种群  叶绿素、藻蓝素 拟 核

卷III(20题至35题每题2分,本卷共50分)

20-25 BCDBBC 26-30 BCCCD 31-35 BDCBB

36、(每空1分,共9分)

(1)0 0 (2) 5 3 —CH3

(3) 7 (4)肽键 R基

(5)7 126

37、(每空2分,共18分)

Ⅰ.(1)生态系统 (2)个体

(3)细菌 细菌

Ⅱ.(1)氨基酸种类和排列顺序

(2)调节(或信息传递) 免疫

(3)多样性 蛋白质分子具有多种功能(蛋白质功能的多样性)

看了"高一上册生物第一次月考试卷及答案"的人还看:

1. 2017年高一上册生物第三章测试试题

2. 017高三生物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

3. 高一生物必修1第一章测试试卷

4. 八年级生物上册第一次月考试卷

5. 高一生物上学期复习检测试卷

2021医学基础知识试题-生理学试题解析(8-29)

1. 下列结构不属于肾单位的是:

A.肾小球

B.肾小囊

C.髓袢

D.集合管

2. 下列不属于滤过膜结构的是:

A.毛细血管内皮细胞

B.毛细血管基膜

C.肾小囊脏层足细胞

D.肾小囊壁层细胞

3. 下列描述错误的是:

A.高血压病晚期,肾小球滤过率减少而导致少尿,甚至无尿

B.肾盂结石时,肾小球滤过率降低

C.病理情况下肝功能严重受损,肾小球滤过率降低

D.静脉快速输入大量生理盐水,肾小球滤过率增加

4. 下列现象不属于渗透性利尿的是:

A.糖尿病人多尿

B.静脉滴注甘露醇

C.静脉滴注山梨醇

D.静脉滴注生理盐水

5. 下列关于尿生成的调节正确的是:

A.肾交感神经兴奋时,与肾脏血管平滑肌a受体相结合,肾小球滤过率增加

B.通过激活β受体,使球旁器的球旁细胞释放肾素,使尿量增加

C.大量出汗、严重腹泻、呕吐、高热等导致机体失水多于溶质的丢失,尿量增加

D.大量饮清水后,血液被稀释,尿量增加

6. 正常尿中不应出现的成分是:

A.水

B.氯化钠

C.葡萄糖

D.尿酸

【参考答案与解析】

1.【答案】D。解析:(1)该题考查的是生理学-尿的生成和排出-肾的功能解剖和肾血流量的知识点。(2)肾单位是肾脏的基本结构和功能单位,它与集合管共同完成尿的生成过程。每个肾单位由肾小体及与之相连的肾小管构成。肾小体由肾小球和肾小囊组成(AB不选);肾小管包括近端小管、髓袢和远端小管(C不选);近端小管由近曲小管和髓袢降支粗段组成。髓袢由髓袢降支细段和髓袢升支细段组成。远端小管由髓袢升支粗段和远曲小管组成。远曲小管与集合管相连接(D选)。故本题答案为D。

2.【答案】D。解析:(1)该题考查的是生理学-尿的生成和排出-肾的功能解剖和肾血流量的知识点。(2)肾小球毛细血管内的血浆经滤过进入肾小囊,毛细血管与肾小囊之间的结构称为滤过膜。滤过膜由三层结构组成:①内层是毛细血管内皮细胞(A不选);②中间层为毛细血管基膜(B不选);③外层是具有足突的肾小囊上皮细胞,又称足细胞(C不选);肾小囊是肾小管起始部膨大凹陷而成的杯状双层上皮囊,其外层为壁层,内层为脏层脏、壁二层之间为肾小囊腔(D选)。故本题答案为D。

3.【答案】C。解析:(1)该题考查的是生理学-尿的生成和排出-肾小球的滤过功能的知识点。(2)单位时间内(每分钟)两肾生成的超滤液量称为肾小球滤过率。肾小球有效滤过压为影响肾小球滤过的因素。肾小球有效滤过压=(肾小球毛细血管静水压+囊内液胶体渗透压)-(血浆胶体渗透压+肾小囊内压)。高血压病晚期,因入球动脉发生器质性病变而狭窄时,亦可使肾小球毛细血管血压明显降低,引起肾小球滤过率减少而导致尿少,甚至无尿(A不选);当肾盂或输尿管结石引起输尿管阻塞时,小管液或终尿不能排出,可引起逆行性压力升高,最终导致肾小囊内压升高,从而使肾小球有效滤过压和肾小球滤过率降低(B不选);静脉快速输入大量生理盐水使血浆蛋白被稀释,或在病理情况下肝功能严重受损,血浆蛋白合成减少,或因肾小球毛细血管通透性增大,大量血浆蛋白从尿中丢失,均可导致血浆蛋白减少,使血浆胶体渗透压降低,因而有效滤过压和肾小球滤过率增加。但在临床上观察到,血浆蛋白浓度显著降低时尿量并不明显增多(C选、D不选)。故本题答案为C。

4.【答案】D。解析:(1)该题考查的是生理学-尿的生成和排出-肾小管和集合管的物质转运功能的知识点。(2)肾小管和集合管小管液和上皮细胞之间的渗透浓度梯度可以影响水的重吸收。当小管液中某些溶质因未被重吸收而留在小管液中时,可使小管液溶质浓度升高,由于渗透作用,也使一部分水保留在小管内,导致小管液中的Na+被稀释而浓度降低,于是小管液和上皮细胞之间的Na+浓度梯度降低,从而使Na+的重吸收减少而小管液中有较多的Na+,进而又使小管液中保留较多的水,结果使水的重吸收减少,尿量和NaCl排出量增多。这种现象称为渗透性利尿。糖尿病患者由于血糖浓度升高而使超滤液中的葡萄糖量超过近端小管对糖的最大转运率,造成小管液溶质浓度升高,结果使水和NaCl的重吸收减少,尿量增加(A不选);临床上利用渗透性利尿的原理给患者静脉滴注可经肾小球自由滤过但不被肾小管重吸收的物质,如甘露醇和山梨醇(BC不选);生理盐水为等渗盐溶液(D选)。故本题答案为D。

5.【答案】D。解析:(1)该题考查的是生理学-尿的生成和排出-尿生成的调节的知识点。(2)在正常情况下,肾脏通过自身调节机制保持肾血流量相对稳定,从而使肾小球滤过率和终尿的生成量保持相对恒定。此外,在整体状态下,尿生成的全过程,包括肾小球的滤过、肾小管和集合管的重吸收和分泌,都受神经和体液因素的调节。肾交感神经兴奋时,释放去甲肾上腺素,①与肾脏血管平滑肌α受体相结合,引起肾血管收缩而减少肾血流量。由于入球小动脉比出球小动脉收缩更明显,使肾小球毛细血管血浆流量减少,毛细血管血压下降,肾小球滤过率下降(A错);②通过激活β受体,使球旁器的球旁细胞释放肾素,导致循环血液中血管紧张素Ⅱ和醛固酮浓度增加,增加肾小管对水和NaCl的重吸收,使尿量减少(B错);大量出汗、严重腹泻、呕吐、高热等导致机体失水多于溶质的丢失,血浆晶体渗透压升高,视上核及其周围区域渗透压感受器受刺激,使神经垂体释放抗利尿激素,集合管管腔膜对水通透性增加,水的重吸收增多,尿液浓缩,尿量减少(C错);当大量饮清水后,血液被稀释,血浆晶体渗透压降低,引起抗利尿激素分泌减少,集合管对水的重吸收减少,尿液稀释,尿量增加。这种大量饮用清水后引起尿量增多的现象,称为水利尿(D对)。故本题答案为D。

6.【答案】C。解析:(1)该题考查的是生理学-尿的生成和排出-肾小管和集合管的物质转运功能的知识点。(2)肾小囊超滤液中的葡萄糖浓度与血浆相等,但正常情况下,尿中几乎不含葡萄糖,表明葡萄糖全部被重吸收(C选);正常尿液中含有的成分为:水、蛋白质、无机盐、尿酸、尿素、氯化钠等(ABD不选)。故本题答案为C。

2017年公卫执业医师考试《生理学》试题及答案(2)

26.E判断患者是否患前列腺癌的最有效的、首选的检查方法是( )

A. CT或MRI B.前列腺活检 C. B超

D. 尿脱落细胞检查 E.直肠指诊及血清PSA检查

27.C我国不孕症的发病率为( )

A. 5%以下 B. 5~10% C. 10~15% D. 20~30% E. 1%左右

28.B 以下哪项最能判断输卵管的功能状态( )

A. 输卵管通气试验 B. 腹腔镜检查 C. 宫腔镜检查

D. 输卵管通液试验 E. 输卵管碘油照影

30.A 促性腺释放激素(GnRH)兴奋试验的反应评估女性下丘脑-垂体(H-P)成熟度的原理是( )

A. 青春前期FSH对GnRH的反应强于LH,青春后期LH对GnRH的反应强于FSH,

B. 青春前期LH对GnRH的反应强于FSH,青春后期FSH对GnRH的反应强于LH,

C. 青春前期FSH和LH的反应均弱于青春后期

D. 青春后期FSH和LH的反应均弱于青春前期

E. 青春前期和青春后期FSH、LH对GnRH的反应无差异

31.D 排卵的监测有多种方法,除外( )

A.基础体温测定的最低点 B .宫颈黏液Insler评分8-10分

C.B超监测最大卵泡直径18-20 mm D. 子宫内膜活检呈增生过长

E. 激素的测定示尿黄体生成激素+ 血清雌激素(E2)高值

32.D一无精症症患者经查生殖激素正常,提示病变可能是( )

A.下丘脑功能低下

B.垂体功能低下

C.睾丸生精功能停滞

D.输精管道阻塞

E.以上都有可能

33.D一期梅毒的主要表现是( )

A.扁平湿疣 B.银屑病样损害 C.足部梅毒疹

D. 硬下疳 E. 心血管梅毒

34.A 卵巢早衰时可能的血清激素变化有( )

A.E2↓ PG↓ FSH↑ LH↑

B.E2正常 PG↓ FSH↑ LH↓

C.E2↓ PG正常 FSH ↓ LH↑

35.A 妊娠时可能的激素变化为( )

A.LH、PRL升高,FSH下降,雌孕激素升高

B.FSH LH下降,PRL下降,雌孕激素升高

C.FSH LH升高,PRL下降,雌孕激素升高

D.FSH LH升高,PRL升高,雌孕激素下降

E.LH、PRL升高,FSH下降,雌孕激素下降

36.C( )可作为预示青春期来临的指标。

A. FSH、LH均低下

B. FSH、LH升高且FSH小于LH

C. FSH、LH均等升高

D. FSH升高LH低下

E. GnRH高值

37.A WHO对不孕定义为一对有正常性生活的配偶,未经避孕在多少年后仍未怀孕,称为不孕症?( )。

A. 1年 B. 2年 C. 3年 D. 4年 E. 5年

38.D 以下哪项是宫腔内人工授精(IUI)适应症( )

A. 女方因输卵管因素造成的精子和卵子结合障碍。

B. 女方有生殖泌尿系统急性感染或性传播疾病

C. 女方具有酗酒、吸毒等不良嗜好

D. 女方宫颈原因的不孕

E. 女方有遗传病、严重躯体疾病

39.C 女性不孕因素中最常见不孕症因素是( )

A.宫颈因素 B.子宫因素 C.输卵管因素

D.内分泌因素 E.免疫因素

40.A 1 999年世界卫生组织(WHO)所颁订的「正常精液标准」规定精子的活率为( )

A.75% B. 60% C. 70% D. 80% E. 50%

41.a 1999年世界卫生组织(WHO)所颁订的「正常精液标准」规定少精症的精子数为( )

A. 20×106/ml B. 40×106/ml

C. 60×106/ml D. 80×106/ml

E. 10×106/ml

42.A 性病传播的主要途径是( )

A.直接接触传播 B.间接接触传播 C.血缘传染

D.胎盘感染 E.产道感染

43.A 男性LH作用是( )

A. 作用睾丸间质细胞合成雄激素

B. 刺激生殖器官发育

C. 刺激生精小管支持细胞合成雄激素结合蛋白,促进精子发生。

D. 促进乳腺发育

E. 维持性欲

44.A 国人阴茎是性交器官,成年人阴茎非勃起平均长度为 ( )

A. 6~10厘米 B. 10~13厘米 C. 5~6厘米 D. 6厘米 E. 13厘米

45.E下列哪些不是受精的条件( )

A.正常的精子和卵子 B. 子宫内膜分泌功能良好 C. 生殖管道通畅

D.精子排出后的48小时、卵排出后的24小时内受精 E. 性功能正常

46.A一5岁女孩因阴道少量流血就诊,经查发现有乳房和外生殖器发育,B超示左卵巢见大小约20*30mm的占位,血清激素示E2升高,最可能的诊断是:

A. 非GnRH依赖性性早熟 B. GnRH依赖性性早熟

C. 体质性性早熟 D. 部分性性早熟

47.E下列哪项激素值可区分Klinefelter综合征与唯支持细胞综合征( )

A. FSH B. LH C. PRL D. E2 C. GnRH E. T

48.B Y染色体长臂的缺失是导致男性不孕的一个重要原因,常见的临床表现是:( )

A. 智力低下 B. 无精症 C. 性功能障碍

D. 第二性征差 E. 死精症

49.E CFTR基因的突变导致男性不孕的临床表现是:( )

A. 智力低下 B. 无精症 C. 性功能障碍

D. 第二性征差 E. 单侧或双侧输精管缺失

50.B卡尔曼氏综合征,Kallmann's syndrome)为一遗传疾病, 通常导致低促性腺激素性腺功能减退症,引起不育.其突变的基因是: ( )

A. CFTR基因 B. KAL1基因 C. 5a—还原酶—2基因

D. LH、FSH基因 E. LH及FSH受体基因

2021医学基础知识试题-生理学试题解析(2021.10.28)

1. 尿生成的基本过程不包括:

A.血浆在肾小球毛细血管处的滤过,形成超滤液

B.超滤液在流经肾小管和集合管的过程中被选择性重吸收

C.尿的排出

D.肾小管和集合管的分泌,最后形成终尿

2. 以下不属于滤过膜的是:

A.毛细血管内皮细胞

B.基膜

C.足突

D.成纤维细胞

3. 安静状态下肾血流量约为:

A.1000ml/min

B.800ml/min

C.1200ml/min

D.1500ml/min

4. 水的重吸收取决于:

A.肾小管内外的渗透浓度梯度

B.毛细血管血压

C.囊内压

D.氯化钠

5. 血管升压素在哪合成:

A.下丘脑视上核和室旁核

B.中枢神经

C.神经垂体

D.腺垂体

6. 血管升压素的释放主要受谁影响:

A.体液渗透压

B.下丘脑

C.肾小管内压

D.氯化钠含量

【参考答案与解析】

1.【答案】C。解析:(1)该题考查的是生理学-尿的生成和排出的知识点。(2)尿生成包括三个基本过程:①血浆在肾小球毛细血管处的滤过,形成超滤液(A错);②超滤液在流经肾小管和集合管的过程中被选择性重吸收(B错);③肾小管和集合管的分泌,最后形成终尿(D错)。不包括尿的排除(C对)。故本题选C。

2.【答案】D。解析:(1)该题考查的是生理学-尿的生成和排出的知识点。(2)肾小球毛细血管内的血浆经滤过进入肾小囊,毛细血管与肾小囊之间的结构称为滤过膜,由毛细血管内皮细胞、基膜和肾小囊脏层足细胞的足突构成(ABC错)。成纤维细胞不属于滤过膜(D错)。故本题选D。

3.【答案】C。解析:(1)该题考查的是生理学-尿的生成和排出的知识点。(2)在安静状态下,健康成年人两肾的血液灌注量,即肾血流量约为1200ml/min(C对,ABD错),相当于心输出量的20%~25%。故本题选C。

4.【答案】A。解析:(1)该题考查的是生理学-尿的生成和排出的知识点。(2)水的重吸收取决于两个基本条件,一是肾小管内外的渗透浓度梯度,是水重吸收的动力(A对);二是肾小管特别是远端小管后半段和集合管对水的通透性。毛细血管血压和囊内压影响肾小球滤过(BC错)氯化钠不够全面(D错)。故本题选A。

5.【答案】A。解析:(1)该题考查的是生理学-尿的生成和排出的知识点。(2)血管升压素主要在下丘脑视上核和室旁核的大细胞神经元内合成(A对,BCD错)。故本题选A。

6.【答案】A。解析:(1)该题考查的是生理学-尿的生成和排出的知识点。(2)血管升压素的释放受多重因素的调节和影响,其中最重要的是体液渗透压(A对)和循环血量(BCD错)。故本题选A。

生理学基础周测月考综合卷的介绍就聊到这里吧,感谢你花时间阅读本站内容,更多关于生理学基础周测月考综合卷第八章、生理学基础周测月考综合卷的信息别忘了在本站进行查找喔。

本文转载自互联网,如有侵权,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