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上进高一单元七政治(智慧上进高二政治必修四答案)

今天给各位同学分享智慧上进高一单元七政治的知识,其中也会对智慧上进高二政治必修四答案进行解释,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别忘了分享本站,现在开始吧!

本文目录一览:

智慧上进。高考总复习。单元滚动创新卷。(数学,语文,英语,物理,化学,生物各课第一单元到第六单元)

高中文理综合合集百度网盘下载

链接:

?pwd=1234

提取码:1234

简介:高中文理综合优质资料下载,包括:试题试卷、课件、教材、视频、各大名师网校合集。

[img]

高一政治必修一必考知识点

许多人都考虑过这个问题,即学习是为了什么。第一次全身心的进行考虑这个问题,还是在政治课上,政治书中出现了这个问题,才认真思考起来。下面是我给大家带来的 高一政治 必修一必考知识点,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高一政治必修一必考知识点1

※1、什么是哲学的基本问题?它包括哪些内容?

哲学的基本问题是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它包括两方面的内容:①思维和存在何者为第一性的问题。②思维和存在有没有同一性的问题。

2、为什么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是哲学的基本问题?

①哲学的基本问题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②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是一切哲学都不能回避,必须回答的问题。

※3、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基本观点:

唯物主义:物质是本原,先有物质后有意识,物质决定意识。

唯心主义:意识是本原,物质依赖于意识,意识决定物质。

※4、唯物主义的三种基本形态及其合理性、局限性:

唯物主义的三种基本形态即古代朴素唯物主义、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

理解:①古代朴素唯物主义:合理性——否认世界是神创造的认为世界是物质的,坚持了唯物主义的根本方向,本质上是正确的。局限性——这些观点知识一种可贵的猜测,没有科学依据;它把物质归结为具体的物质形态,着就把复杂问题简单化了。

②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合理性——在 总结 自然科学成就的基础上,丰富和发展了唯物主义。局限性:它把物质归结为自然科学意义上的原子,认为原子是世界的本原,原子的属性就是物质的属性,因而具有机械性、形而上学性和历史观上的威信注意等局限性。

③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正确地揭示了物质世界的基本规律,反映了社会历史发展的客观要求,反映了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它是现时代的思想智慧,是无产阶级的科学的世界观和 方法 论,是我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伟大思想武器。

※5、唯心主义的两种基本形态:主观唯心、客观唯心

※6、辩证法和形而上学的斗争从属于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的斗争

高一政治必修一必考知识点2

一、发展生产,满足消费

1、生产决定消费——人类历史就是生产发展的历史,物质资料生产是人类社会赖以存在与发展的基础

①生产决定消费的对象;

②生产决定消费的方式;

③生产决定消费的质量和水平;

④生产为消费创造动力

2、消费反作用于生产,消费的发展促进生产的发展

①消费是生产的目的——产品消费了,生产过程才算最终完成;

②消费对生产的调整和升级具有导向作用;

③消费是生产的动力——一个消费 热点 的出现,往往能够带动一个产业的出现和发展;

④消费为生产创造出新的劳动力

3、社会再生产过程包括生产(是起决定作用的环节)、分配、交换、消费(是最终的目的和动力)四环节。

4、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主要矛盾: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 文化 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

二、我国的基本经济制度

1、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是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

2、公有制经济:

①地位:生产资料公有制是社会主义的根本经济特征,是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基础。

②内容:包括国有经济、集体经济、混合所有制中的国有成分和集体成分。

④主体地位的表现:第一,公有资产在社会总资产中占优势;第二,国有经济控制国家经济命脉,对经济发展起主导作用(国有经济的主导作用主要体现在控制力上)

⑤态度:必须毫不动摇的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

3、非公有制经济

①内容:个体经济、私营经济、外资经济

②地位: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③态度:必须毫不动摇地鼓励、支持和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

4、确立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的原因:

①适合我国现阶段生产力发展不平衡、多层次的状况

②符合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

③实践证明,它有利于促进生产力的发展、有利于增强综合国力、有利于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即:三个有利于)

高一政治必修一必考知识点3

1、企业的含义:企业是市场经济活动的主要参加者,是国民经济的细胞。它是以营利为目的而从事生产经营活动,向社会提供商品或服务的经济组织。

在我国,国有企业、集体企业、私营企业以及混合所有制企业并存,共同构成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微观基础。其中,国有企业在我国国民经济中发挥着主导作用。

2、企业组织形式:

(1)公司制,是现代企业主要的典型的组织形式。

(2)公司制具有独立法人地位、有限责任制度和科学管理结构等优点。

(3)在我国,除公司外,还存在大量的个人独资企业和合伙企业。

3、(1)公司,依法设立的,全部资本由股东共同出资,并由股份形式构成的,以营利为目的的企业法人。(股东不得少于两人)

(2)两种法定公司形式:有限责任公司和股份有限公司。

(3)共同特征:

“有限”:指股东仅以其认购的股份对公司债务负有有限清偿责任。在付出各自的股金后,他们就不再对公司的债务负责。

“合股”:由若干人共同集资来建立一个公司,这笔资金被分成股份。拥有股份的人叫股东,是公司的所有者。

(4)不同点:课本P41表格

4、公司的组织机构

(1)公司的组织机构通常由三部分组成:决策机构(股东大会及选出的董事会,处理公司重大经营管理事宜)、执行机构(总经理及助手,负责公司的日常经营)、监督机构(监事会,对董事会和经理的工作进行监督)

(2)这些机构之间权责明确,互相制衡,可以有效地提高公司的运行效率和管理的科学性,使公司的发展具有充分的活力。

5、公司经营如何才能取得发展(公司能否经营成功,取决于什么因素)

(1)公司要制定正确的经营战略

(2)公司要依靠技术进步、科学管理等手段,形成自己的竞争优势。

(3)要诚信经营,树立良好的信誉和良好形象。

A、公司要诚信经营,树立良好的信誉和企业形象。企业形象是企业的产品、服务在社会中留下的印象,以及所受到的评价和认同。

B、企业的信誉和形象作为一种无形资产是企业所特有的,是经过长期的努力形成的。

C、它渗透在企业经营和管理的每一个环节,并随企业的发展不断延续和更新,最终通过产品和服务在市场上形成本企业的竞争优势。

D、公司是否诚信经营,关系到企业成败。一个企业,如果通过不正当的手段谋取利益,它一定不会长久,不会真正取得成功,违法者还要受到法律的制裁。

6、经营管理不善的企业只有两条路:企业兼并和企业破产

(1)经营管理好、经济效益好的优势企业,兼并那些相对劣势的企业,可以扩大优势企业的规模,增强优势企业的实力,实现以优带劣的调整,把劣势转化为优势,提高企业和整个社会的资源利用效率,有益于促进国家经济发展。

(2)企业破产,指对长期亏损、资不抵债而又扭亏无望的企业,按法定程序实施破产结算的经济现象。

实行企业破产制度,有利于强化企业的风险意识,促使企业在破产的压力下改善经营管理,提高企业竞争力。通过企业破产,及时淘汰落后的企业,有利于社会资源的合理配置和产业结构的合理调整。

7、人类生产出是任何财富,都是劳动、生产工具、劳动对象这三种基本要素共同作用的产物,劳动是其中的决定性力量。

8、就业的重要意义:

就业是民生之本,是劳动者谋生的重要手段,对整个社会生产和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1)就业使得劳动力与生产资料相结合,生产出社会所需要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使社会生产顺利地运转。劳动力与生产资料合理配置下的劳动就业,使劳动生产率得到提高,促进经济的发展。

(2)劳动者通过就业取得报酬,从而获得生活来源,使社会劳动力能够不断再生产。劳动就业有利于实现自身的社会价值,丰富精神生活,提高人的境界,从而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9、应该树立怎样的择业观

(1)树立自主择业观(2)树立竞争择业观

(3)树立职业平等观(4)树立多种方式就业观

10、依法维护劳动者权益

(1)我国劳动者享有的权利:

A平等就业和选择职业的权利;

B取得劳动报酬的权利;

C休息、休假的权利;

D获得劳动安全卫生保护的权利;

E接受职业技能培训,享受社会 保险 和福利;

F提请劳动争议处理的权利;

(2)权利和义务相统一。劳动者享受权利,是以履行劳动者为义务为前提的。

(3)我国实行 劳动合同 制度,依法签订劳动合同,是维护劳动者合法权益的重要依据。

(4)当自己的权益受到侵犯时,可以通过投诉、协商、申请调解、申请仲裁、向法院起诉等途径加以维护,而不能采用非法手段施加报复。

(5)党和政府在实施积极的就业政策、多 渠道 扩大就业的同时,加强劳动保护,改善劳动条件,完善社会保障体系。

高一政治必修一必考知识点相关 文章 :

★ 高中政治必修一重点知识点整理

★ 高一政治必修一必背知识点

★ 高中政治必修一知识点整理

★ 高一政治必修一重点知识点总结

★ 高中政治必修一常考知识点

★ 高一政治必修一知识点大全

★ 高一政治必修一重点知识点

★ 高一政治必修一必背知识点总结

★ 高一政治必修一重要知识点

★ 高一政治必修一知识点总结2020

高一政治知识点

一、公有制是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基础:

社会主义商品经济是建立在社会主义公有制基础上的

原因: 1.与资本主义不同:(1)社会生产目的:满足人民不断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

(2)人与人的关系:平等劳动关系,走向共同富裕(3)分配方式

2.社会主义公有制的建立和由此产生的社会成员之间的根本利益的一致性,适应了社会化大生产的要求,为生产力的发展创造了条件

生产关系公有制是社会主义的根本经济特征,是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基础

国有经济:1.外沿: 国有自然资源,国有企业和混合所有制经济中的国有成分

2.地位: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主要经济基础和国民经济领导力量

3.主导作用体现在控制力上:(1)对国民经济命脉占支配地位→保证经济发展的社会主义方向(2)国有经济要提高自己的整体质量和竞争力

4.主导作用的意义:发展壮大国有经济,国有经济控制经济命脉,发挥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增强我国经济实力、国防实力和民族凝聚力

5.国有经济比重下降,但只要坚持公有制主体,国家控制经济命脉,就不会影响我国社会主义性质

6.主导作用实现方式:国有独资企业和国有控股企业

集体经济:1.地位:公有制经济重要组成部分

2.优越性: (1)把分散的生产资料组织起来,有助于克服个体经济力量单薄,无力地与自然灾害和意外事故的弱点(2)集体经济组织是独立的经济单位,有充分的自主权,经营方式比较灵活,对市场有较强的适应性,可以为社会提供更多的产品和服务

3.作用: (1)共同富裕原则得以实现(2)吸收社会分散资金(3)缓解就业压力(4)增加公共积累和国家收入

4.农村集体经济:以家庭承包经营为基础,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体制

(1) 集体和农户两个经营层次

(2) 实行双层经营体制的理由:铜我国总体水平低相适应,避免过去大规模经营造成的弊端;适应农业生产特点

(3) 内容:a.一方面,在坚持基本生产资料集体所有的前提下农户与集体签订合同,承包一定的土地或生产任务,并根据劳动成果取得劳动收入b.另一方面把集体统一经营和分散经营结合起来,宜统则统,宜分则分,统分结合

(4) 优越性:发挥了集体的优越性和个人的积极性,既能适应分散的小规模经营,又能适应相对集中的规模经营

(5) 作用:促进劳动生产率的提高以及农村经济的全面发展,提高了广大农民的生活水平

(6) 家庭承包是双层经营体制的基础;双层经营体制是家庭承包的保障

混合所有制经济:1.含义:由各种不同所有制经济,按照一定原则,实行联合生产和经营的所有制形式2.股份制企业的性质取决于与它相适应得的社会制度和控股权在谁手里

公有制实现形式多样化:1.原因:社会化大生产程度有不同层次,生产水平多层次决定公有制实现形式多样性2.作用: (1)有利于公有制经济发展壮大(2)有力推动了整个国民经济的迅速发展

二、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

以公有制为主体:1.表现: (1)就全国而言,公有资产在社会总资产中占优势,既有量的优势,又有质的提高(2)国有经济控制国民经济命脉,对经济发展起主导作用

2.作用:保证经济制度的社会主义性质和劳动者的主人翁地位

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

1. 个体经济: (1)性质:小商品经济

(2)特点:a.本质特点:以劳动者自己劳动为基础,一般不剥削他人劳动成果直接归劳动者所有和支配b具体特点: (与私营经济比较)规模小,投资少,设备简单,经营灵活(3)作用: a利用分散的资源b发展小商品生产c保存和发展传统技艺d活跃市场e方便人民生活f增加劳动就业

2. 私营经济:(1)性质:资本主义性质

(2)特点: a本质特点:雇佣劳动,剥削他人,以利润为目的b具体特点:(与个体经济比较)规模大,设备先进,生产率高

(3)作用:a集中和利用一部分私人资金b为发展生产和满足人民生活需要服务c吸引劳动者就业d增加劳动者收入和国家财政收入e提高国家综合经济实力

3. 外资经济: (1)资本主义性质(2)外延:中外合资经营企业和中外合作经营企业中的境外资本部分以及外商独资企业(3)地位:一种重要的非公经济(4)作用:a节省我国资金b学习国外先进经验c有利于培养人才d加快现代化进程

4. 非公经济作用: (1)充分调动社会各方面积极性(2)加快生产力的发展(3)满足人们多样化的需要(4)增加就业(5)促进国民经济发展

5. 非公经济地位: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重要组成部分

6. 对非公经济政策:鼓励 保护 引导 监督 管理

基本经济制度的必要性:

1. 根本原因:由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发展的客观规律决定

2. 具体原因: (1)由我国的社会主义性质决定:我国是社会主义国家,必须坚持公有制,作为社会主义制度的基础:a是以社会化大生产的公有制必然在所有制结构中居于主体地位b有社会主义本质决定:保证我国经济发展的社会主义方向,巩固和完善人民民主专政,逐步消灭剥削,防止两极分化,最终实现共同富裕

(2) 由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国情决定:生产力整体水平低,不平衡,多层次;人口多,底子薄,人民生活水平不高

3. 有“三个有利于”决定∶一切符合“三个有利于”的所有制形式都可以而且应该为社会主义服务社会主义根本任务是发展社会生产力,初级阶段的主要矛盾

“三个有利于”的内容: (1)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的生产力(2)有利于增强社会主义国家的综合国力(3)有利于提高人民生活水平

基本经济制度的作用:1.解放和发展生产力2.促进我国经济建设(3)促进社会进步

三、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

以按劳分配为主体: 1.范围:社会主义公有制

2.分配客体: 个人消费品(不是生产资料)

3.必然性: (1)生产资料公有制是按劳分配的前提(2)社会主义制度下的生产力发展水平,实行按劳分配的物质基础(3)社会主义制度下劳动的性质和特点是实行按劳分配的直接原因

4. 优越性(作用): (1)激发劳动者的劳动积极性(2)推动劳动者努力学习科学技术,提高劳动技能(3)促进社会主义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5. 地位: 社会主义制度下个人消费品分配的基本原则

多种分配方式并存: 1.按个体劳动者的劳动成果分配: (1)所有制基础:个体私有制(2)分配主体:个体经营者(3)分配客体:个体劳动者的劳动成果(4)同个体经济相适应

2.按生产要素分配: 资金 技术 土地 劳动力

3.福利性分配

基本分配制度的必然性:1.与我国现阶段生产力发展水平相适应

2.由我国基本经济制度决定

3.是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客观要求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存在着各种生产要素的所有者,而这些生产要素在生产中各自发挥着相互不可替代的作用 ,所有者凭生产要素的贡献获得自己相应的收入,才能激励人们更有效的使用生产要素,提高其利用效率

→综上,坚持公有制为主体就必须按劳分配,发展市场经济就必须承认按生产要素分配,只有将二者结合,才能促进社会主义经济的发展

第二节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特征

一、市场经济的一般特征:

资源配置:1.目标:是有限的资源得到充分合理的利用,最大限度的满足自己生存和发展的需要

2.必要性:解决人们对资源需求的无限性和资源有限性的矛盾3.两种方式:计划调节和市场调节,在现代商品经济条件下,资源配置主要通过市场调节作用实现

市场: 1.产生:市场是和商品经济同时产生和发展的

2.含义:狭义:商品交换的场所,有形市场 广义:商品交换关系的总和

3.作用(即价值规律作用):通过价格、供求、竞争的变化和相互作用,支配着人们的经济活动,即调节着人、财、物的投放方向和数量比例

市场经济:1.含义:社会化的商品经济,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基础性作用的经济

2.随着社会化大生产产生和发展

3.有效运行的条件:(1)企业多,自由进入市场,充分竞争(2)灵活的价格(价格是资源配置最集中的表现)

平等性:1.含义:市场上经济活动参加者之间的关系是平等的

2.决定因素:价值规律的作用,价值规律也是市场经济基本规律

3.内容: (1)经济活动参加者之间的关系是平等的(2)必须遵循等价交换的原则

4.作用:使市场经济有利于实现资源合理配置

竞争性: 1.含义:经济活动参加者之间存在着广泛的竞争

2.原因: (1)竞争是商品经济的必然产物,也是市场经济的特征(2)在市场经济中,市场价格在竞争中形成,所以竞争是商品交换得以进行的前提

3.作用: (1)积极作用:a对生产者和经营者形成外在压力,使其改进技术,提高产率,优胜劣汰 b保证价格变化灵敏性,使供求关系很快得到调整 ,促进资源优化配置→综上,竞争是市场经济有效运行的必要条件(2)消极作用: a盲目竞争,社会资源的浪费b导致垄断,不利于资源优化配置

4.正确看待竞争:公平竞争,正当竞争,反对不正当竞争

法制性: 1.含义:社会经济运行有健全的法制基础,生产者和经营者的经济活动依据市场经济的法规进行

2.必要性:健全的法制是协调和处理矛盾,体现公正平等的依据和准则

3.对经济活动参加者的要求:(1)学法 懂法 守法 用法 (2)及保证自己的经济活动符合法律的规范,又能够用法律维护自己的权益

开放型:1.含义:市场不是相互封闭的,全国是一个统一的大市场,并同世界连在一起

2.决定因素: (1)生产者和经营者为市场需要而进行生产和经营,实实质是为消费者而生产和经营(2)社会分工和生产专业化广泛发展要求具有开放性

3.作用: (1)打破区域封锁(2)生产要素自由流动

4.地位: 市场经济的要求和内在属性

四个特征的关系:1.平等性与竞争性相互制约:没有平等性,竞争不能正常进行;没有竞争就无平等可言

2.法制既是平等和竞争的保证,又是平等性的体现

3.开放是平等和竞争充分展开的前提,也是法制发挥作用的社会条件

4.四个特征既是实现资源优化配置的有效形式,又是市场经济优越性的重要体现

四个特征的共同作用(市场经济作用): 1.有效调节社会资源的分配2.引导企业按照社会需要组织生产经营3.对商品生产者实行优胜劣汰的选择

二、国家的宏观调控:

市场的不足:1.市场不是万能的

2.市场具有固有的弱点和缺陷:

(1)自发性:表现:a生产经营者追求自身利益b不正当经济行为

危害:a两极分化b社会矛盾,不利于社会经济健康发展

(2) 盲目性:原因:a生产经营者不可能掌握社会各方面信息b无法控制经济变化的趋势

危害:a经济波动b资源浪费

(3) 滞后性:原因:a事后调节b时间差

危害:a经济波动b资源浪费

宏观调控的必要性:1.市场不是万能的,市场有其固有的缺陷和弱点2.不仅要有市场调节,还要有宏观调控3.宏观调控可以克服市场的缺陷4.二者结合,保证市场经济健康有序发展

宏观调控的主要任务: 促进经济增长,增加就业,稳定物价,保持国际收支平衡

宏观调控的手段:1.经济手段: (1)含义:国家运用经济政策和计划,通过对经济利益的调整而影响和调节社会经济活动的措施

(2)外沿: 经济政策:价格、税收、信贷、利率、汇率、产品销售、产业、扶贫、货币等政策

经济计划:年度计划、五年计划、十年规划

(3)作用:经济政策: 调动企业、经营者和劳动者的积极性,促进生产的发展

经济计划:有利于实现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对经济发展起重调控作用

2.法律手段:(1)含义:国家通过制定和运用经济法规来调节经济活动的手段

(2)市场经济法制性

(3)作用:a有效维护经济活动参加者的合法权利b调整社会经济关系c规范生产经营者的活动和市场秩序d保证经济正常运行

3.行政手段:(1)含义:国家通过行政机构,采取行政命令、指示、指标、规定等行政措施调节和管理经济的手段(2)特点:直接、迅速(3)注意:a必须反映客观经济规律的要求b不能片面强调和过多运用

三、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特征:

社会主义条件下发展市场经济的必要性:1.有利于促进国民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全面进步2.市场经济是我国对外开放走向世界的需要

社会主义舒畅经济的基本特征:1.坚持公有制的主体地位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标志

公有制意义:(1)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有坚实的经济基础(2)劳动人民在社会生活中的主人翁地位得以实现(3)防止两极分化,最终实现共同富裕

2.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以实现共同富裕为根本目标:效率优先,兼顾公平

3.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国家能够实行强有力的宏观调控

原因:(1)各部门各企业以及劳动者之间利益上的一致性,国家能够集中人力、物力、财力办大事(2)国有经济导向作用(3)中共作为我国经济建设和改革开放事业的领导核心,有能力将全国人民的意志统一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

第一节 企业是市场的主体

一、 企业:

含义:企业是以盈利为目的而是生产经营活动,向社会提供商品和服务的经济组织

特点: 1.以盈利为目的2.从事生产经营活动3.独立经营,独立核算4.是人和物相结合的经济组织

地位:最重要的市场主体

作用: 1.市场经济活动主要参加者2.社会生产和流通的直接承担着3.推动社会经济技术进步的主要力量

重要性:企业素质的高低以及企业是否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要求,直接关系着国民经济状况的好坏和社会的长治久安

企业法人:1.依法成立2.有必要的财产3.有自己的名称、组织机构和场所4.独立承担民事责任

大中型企业的地位和特点:1.地位:我国先进生产力的代表

2.基本特点: (1)大规模采用及其生产(2)较系统利用现代科学技术(3)劳动分工精细,协作关系严密(4)适应能力强(5)外部联系广泛

二、公司:

含义: 依法设立的,由法定数额所组成的,以盈利为目的的企业法人

特点: 1.从事生产流通或其他服务性活动的经济组织2.自主经营,独立核算

优点: 1.是大中型企业普遍采取的企业组织形式2.有利于企业经营管理3.有利于按照国际惯例参与国际合作与竞争

法人治理结构: 股 东 大 会

↓ ↓

( 所有权 ) 董事会 ← 监事会(监督权)

↑ ↑

总经理(日常经营权)

(“→”表示制约关系)

分类: 股份有限公司和有限责任公司:

1.相同点:(1)都是依法设立的企业法人(2)股东都附有有限责任(3)公司都以其全部资产对债务负责(4)组织机构大体相同(5)都有名称和章程

2.不同点:(1)资本是否划分为等额股份(2)是否可以发行股票,公开募股机子(3)资本是否一定是货币(股份公司是)(4)股东人数有无限制(5)注册资本数额、设立程序、适用范围不同

三、国有大中型企业:

地位: 国民经济的支柱

支柱作用的表现:1.在国民经济的关键和重要部门中处于支配地位,对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起着决定性作用2.再过财政收入主要来源的国有经济中,贡献最大,为保证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的发展,发挥重大作用3.拥有雄厚的资产、一流技术水平、较高的经营管理水平和良好的企业素质→壮大国有经济,巩固公有制主体地位,巩固社会主义主义制度,推动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搞好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

四、经济效益:

经济效益:1.含义:企业的生产总值和生产成本之间的比值

2.地位:衡量一切经济活动的最终的综合指标

提高经济效益:1.含义:降低企业的生产成本,以最小的资源消耗,生产出最多的适合市场需要的商品和劳务

2.原因: (1)企业以盈利为目的(2)经济效益是企业一切活动的根本出发点

3.重要性: (1)有利于增强企业的市场竞争力(对企业)

(2)充分利用有限资源创造更多的社会财富,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对人民)(3)搞好国有大中型企业,增强综合国力,巩固公有制主体地位,发挥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对国家)

4.方法和途径: (1)a依靠科技进步,采用先进技术,用现代科学技术武装企业b提高职工的科学文化水平和劳动技能c由粗放向集约转变→a要求b;a导致c(2)a采用现代管理方法,提高企业经营管理水平,提高产率,按价值规律和国情办事b以最少的消耗生产出最多的实行市场需要的产品→a导致b

兼并、联合和破产:1.依据: (1)激烈的市场竞争(2)优胜劣汰原则

2.作用:(1)提高企业经济效益(2)优化产业结构(3)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有力杠杆

3.兼并: (1)重要性:把国有企业推向市场,让其参与市场竞争,接受优胜劣汰选择的有效形式(2)意义:a减轻国家财政负担b有利于把劣势转化为优势,从而实现生产的集中和优化,提高总体效益(3)核心: 竞争

4.“强强联合”:(1)目的:大企业为了增强市场竞争力,获得更大的经济效益(2)作用:a实现优势互补,优化资源配置b降低生产成本c提高产率d促进生产技术的研究与开发e扩大市场占有额f获取更大的经济效益g提高企业国际竞争力,促进民族工业的发展

5.破产: (1)依据:a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竞争的必然结果b增强我国企业竞争力的现实需要(2)作用: A积极作用: a强化企业的风险意识,激发企业活力,改善管理,改进技术,提高产率b有胜列塔,资源优化配置B消极作用: a企业所有者、经营者和管理者利益损失b有可能影响社会稳定,造成社会动荡

第二节 企业的经营者

一、 国有企业经营者的地位:

厂长(经理)的地位:中心地位

1.厂长(经理)依法行使职权 ,受法律保护

2.中心地位的表现: (1)统一指挥,全面负责企业的生产和经营管理工作,对企业两个文明建设负全面责任(2)决策权和生产指挥权(3)其他领导受其领导,对其负责

3.中心地位的重要性:使生产经营活动有序进行,使企业在竞争中处于有利地位

4.厂长与职代会的关系: (1)厂长在企业生产经营活动中的中心地位和指挥作用,必须建立在民主管理的基础之上(2)内容:a厂长必须依靠职工群众履行企业各项义务b支持职代会、工会等的工作c执行职代会决定

职代会的地位:1.性质: 是企业实行民主管理的基本形式,使职工以主人翁的身份参与企业民主管理的机构

2.权力和作用: (1)审议企业重大决策(2)监督行政领导(3)维护职工合法利益

企业党组织的政治核心地位: 1.作用: 对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在本企业的贯彻执行实行监督

2.体现: (1)保证党的领导,贯彻方针政策,企业向社会主义方向发展(2)支持厂长行使职权,权责统一,有效组织经营(3)发动带领群众开展民主管理活动,保证职工主人翁地位,与厂长领导相统一,完善社会主义生产关系,促进生产力发展(4)领导思想政治工作和群众工作,推动两个文明健康协调发展

国有企业领导体制:充分发挥党组织的政治核心作用,坚持完善厂长(经理)负责制,全心全意依靠工人阶级

企业与国家、职工的关系:

1.企业与国家的关系:是局部利益与整体利益的关系(1)努力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和市场竞争力,增强国有企业的活力,促进国有经济的发展(2)从全局出发,维护整体利益,自觉地把国家利益放在第一位,为维护公有制的主体地位发挥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贡献力量

2.企业与职工的关系:是眼前利益和长远利益的关系(1)把自我积累放在首位,增强企业的发展能力,使企业能保持持续稳定的发展(2)关心群众生活,照顾职工现实利益→综上:充分调动企业职工和管理者的生产积极性,使企业获得更大的发展

二、企业经营者的素质:

要求: 1.国有企业经营者首先应该具备较高的思想政治素质:团结职工群众,使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沿着正确方向发展(2)任何企业的经营者都应该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有利于两个文明建设(3)良好的业务素质: 在优胜劣汰的竞争环境中求生存,求发展

三、企业的信誉和形象:

意义: 是企业的一种无形资产,使企业经营成败的重要因素

集中表现:产品和服务的质量,使企业立于不败之地

正当竞争和不正当竞争:1.正当竞争: (1)手段:提高质量,改进技术,降低成本,创立名牌,提高信誉(2)作用和结果::a社会作用:保护国家集体和消费者的利益,提高产率,促进技术进步有利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b法律结果:受法律鼓励和保护2.不正当竞争:(1)手段:躲避法律或直接违法,弄虚作假,欺诈,损人利己(2)危害和后果:a社会危害:损害其他经营者和消费者的合法利益扰乱经济秩序,不增加社会财富,造成巨大浪费b法律后果:受法律制裁

第一节 三大产业

一、农业:

GDP: 一国在一定时期内,在其领土范围内,本国居民和外国居民生产的最终产品和劳务总量的货币表现

GNP: 一国在一定时期内,所有部门生产的最终产品和劳务总量的货币表现

农业的地位:国民经济的基础

巩固和加强农业基础地位的重要性:

1.农业的地位和作用决定:国民经济中最基本的物质生产部门 (1)农业是人类社会的衣食之源,生存之本(2)农业是工业等其他物质生产部门与一切非物质生产部门存在与发展的必要条件(3)农业是支撑整个国民经济不断发展与进步的保障

2.由我国农业现状决定: (1)技术装备水平与劳动生产率水平较低,农业基础设施薄弱,抗灾能力差(2)农产品供给尤其是粮食供给处于基本平衡但偏紧的状态(3)可耕地少,人口多的具体国情

3.由建国以来我国历史经验证明:农业发展快,整个国民经济发展就快

农业基础地位的重要性:1. 关系到人民的切身利益,社会的安定和国民经济的发展和我国在国际竞争中能否保持独立自主的地位2. 我们要高度重视农业生产,在经济发展的任何阶段,农业的基础地位都不能削弱而只能加强

巩固和加强农业基础地位的途径:1. 含义:粗放向集约转变

2. 核心: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

3.走发展高产、优质、高效农业的道路:

(1)靠政策

(2)靠科技:靠科技:a教育,提高全体农民的文化素质和科技素质b农业、科技、教育结合,调整和优化农业产业结构,提高农产品质量和经济效益,才能推动农业现代化

(3)靠投入:资金投入和物质投入,国家、集体和农民个人共同投入

(4)靠产业化经营::a措施:生产、加工、销售有机结合b目标:把农业生产改造为与市场经济相衔接的社会大生产c重要性:现代化农业的重要保证

(5)靠产业结构调整

二、工业:

分类: 1. 重工业: 生产资料 2. 轻工业: 消费资料

地位 :国民经济的主导 表现在: 工业是国民经济各部门进行技术改造的物质基础

作用: 1. 为国民经济各部门提供技术和装备(2)为国民经济各部门提供能源和原材料(3)为满足人民生活需要提供各种消费品(4)国家积累的主要来源(5)加强国防的重要条件

重要性: 1. 一个国家工业的发展水平,直接决定这个国家技术水平和经济发展水平

2. 要实现我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必须大力发展工业

三、第三产业:

层次: 1. 流通部门 2. 为生产和生活服务的部门 3. 为提高科学文化水平和居民素质服务的部门 4. 为社会公共需要服务的部门

发展条件: 1. 科学技术进步和劳动生产率提高2. 社会分工细化和专业化程度提高3. 一二产业产率高,就业人口比重下降,为第三产业提供劳动力4. 居民消费水平提高,消费结构变化,提供市场5.国际经济技术交流

作用: 1. 方便消费者,提高人民生活质量2. 促进一二产业3. 推动社会进步和经济发展

重要性: 第三产业的兴旺发达是现代经济的一个重要特征

1.第三产业在世界各国蓬勃发展,成为全球性的经济发展趋势

2.第三产业的繁荣与发展程度高低,已成为衡量现代社会经济发达程度的主要标志之一

发展第三产业的必要性: 1. 由第三产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决定

2.由目前我国第三产业发展相对滞后的现状决定: 原因:(1)一二产业产率低,劳动力束缚(2)认识上重视工业,轻视流通、服务行业

发展第三产业的意义:1. 有效推进我国的工业化和现代化

2. 扩大就业领域和就业人数,保证社会安定

3. 显著提高人民生活水平,改善生活质量,推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

发展第三产业的途径、措施:1. 发展现代服务业2. 改组改造传统服务业3. 面向居民消费,促进服务业的市场化和社会化4. 明显增加服务业增加值明显增加服务业增加值占GDP比重和服务业从业人员占社会从业人员的比重

四、三大产业的关系:相互依赖,相互制约:

1.第一产业为二三产业奠定基础

2.一二产业为第三产业创造条件

3.第三产业发展促进一二产业进步

第二节 劳动者的权利和义务

一、 劳动者的权利和义务:

权利和义务统一的意义:劳动者的主人翁地位有劳动者享有的权利和劳动者履行的义务构成,是通过劳动者实现权利和履行义务体现出来的

权利: 1. 内容: (1)劳动权是公民享有的各项权利的基础(2)具体权利:a平等就业和选择就业b取得劳动报酬c休息,休假d获得劳动安全卫生保护e接受职业技能培训f享受社会保险和福利g提请劳动争议处理h其他权利

2. 意义:(1)保障和落实劳动者主人翁地位的前提(2)充分发挥劳动者积极性、创造性和智慧,使他们成为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建设主力军的保证

义务: 1. 完成劳动任务

2. 执行劳动安全卫生规程

3. 提高职业技能: (1)职业技能的高低直接影响劳动生产率水平和产品质量好坏,一个国家的劳动者技能水平代表这个国家经济实力甚至是生产力水平(2)劳动者职业技能的提高是劳动者迎接21世纪挑战的需要,适应未来社会的需要

4.遵守劳动纪律和职业道德: (1)性质:是以为人民服务为核心的社会主义道德在职业活动中的体现 (2)基本要求:爱岗敬业、诚实守信、办事公道、服务群众、奉献社会(3)作用:a促进人们形成对本职工作的事业心和责任

谁有政治高一练习册答案

高一政治练习册答案

第一课

二、知识大冲浪

(一)填上令人满意的答案

1. 生产交换分配消费2. 全面协调3.发展以人为本统筹兼顾4. 经济视角

(二) 你能选出最有说服力的一项吗

1. B2. A3. B4. C

(三) 有哪几项是最符合题意的

1. CD2. ABC3. AB4. ACD

(四)你能正确、简明地写出下列问题的答案吗

1. (1) 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要立足我国经济还不发达的现实条件,顺应世界经济迅速发展的时代潮流,不断开拓促进生产力发展的新途径,迅速提高我国社会生产力,增强我国的综合国力。

(2) 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要集中全国各族人民的智慧和力量,聚精会神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

(3) 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必须依靠科学技术,促进我国生产力水平的提高。

(4) 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必须坚定不移地落实科学发展观,实现经济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

(5) 举例。(略)

2. (1) “经济眼光”就是观察问题、分析问题和处理问题的经济视角,也就是我们常说的要从经济上进行分析,要有经济头脑。

(2) 举例。(略)

三、经济观察

(一) 辨一辨对错,再说说理由

不赞同小张和小李的看法。

人人都应学一点经济常 识,掌握经济知识、培养经济头脑并不只是经济学家的事。懂得一点经济常识,培养现代经济生活所需要的“经济头脑”和基本能力,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对青年的 一种期望与要求;我们生活在社会经济生活中,学习经济常识,不仅可以帮助我们了解基本的经济知识和国家的经济建设,还可以帮助我们正确认识和处理经济生活 中的一些实际问题。

(二) 观察下列图片或图表,结合课本知识,回答问题

(1) 无节制地滥建开发区占用了农民宝贵的粮食耕地。

(2) 中国粮食生产 在很长一段时间里稳步增长,1998年粮食生产总量高达5.12亿吨,创历史最高水平,但近几年来粮食产量逐年减产,2003年跌至4.3亿吨,降至10 年来的最低点。粮食减产的一个重要原因是由于无节制地扩大工业用地、扩大城市建设规模,使粮食种植面积大幅度减少。1952年我国人均耕地2.82 亩,2003年减少到1.43亩,在各地“圈地”热潮中,近7年全国耕地减少了1亿亩。

(3) 保护耕地,提 高粮食生产能力是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它把实现人民愿望、满足人民需要、维护人民利益特别是广大农民的利益,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是以人为本思想的体 现;它是统筹城乡发展、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重要举措,体现了全面、协调发展原则;它有利于保护土地资源,实现经济发展和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坚持 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实行可持续发展。

(4) 如国务院发出《关于坚决制止占用基本农田进行植树等行为的紧急通知》;国土资源部发出《关于严格按照标准和政策界限抓紧清理整顿现有各类开发区的函》,集中对各类开发区进行清理整顿。

(三) 阅读下列材料,结合课本知识,谈谈你的看法

(1) 每月可节水486升,节约水费约0.90元。

(2) 我们在坚持以 经济建设为中心,大力发展生产力的同时,要全面落实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科学发展观。可持续发展,就是要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实现经济发展 和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节约用水是符合可持续发展的要求,作为上海市民应该从节约用水这些日常生活的小事做起。

第一课 发展经济与改善生活

二、知识大冲浪

(一) 填上令人满意的答案

1. 社会生产力提高和经济发展2. 生产力生产关系3. 劳动者的劳动4. 不可再生性5. 农业社会工业社会6. 国内生产总值(GDP)7. 资金物质

(二) 你能选出最有说服力的一项吗

1. A2. C3. B4. D5. D

(三) 有哪几项是最符合题意的

1. ABC2. ABCD3. ABCD4. BD5. ABC

(四) 你能正确、简明地写出下列问题的答案吗

1. 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相互联系,密不可分。生产力作为人们改造和利用自然以创造社会财富的能力,生产力只有在一定的生产关系之下,才能进行生产,而选择什么样的生产关系,是由生产力发展水平决定的。

生产关系形成后,它又反作用于生产力。当一种生产关系能够调动人们进行经济活动的积极性,就会对解放和发展生产力起促进作用,反之就会阻碍生产力的发展。

2. 一方面,政府是宏观经济的管理者,指挥着社会经济活动的大方向;另一方面,政府还直接掌管着一定的社会经济资源,用来向社会大众提供各类公共物品和服务。如果政府部门的管理和决策是科学的、规范的,那么,整个社会经济的运行就会有良好的态势。

3. 在新世纪新阶段,我国坚持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以工业化促进信息化,走一条新型工业化道路,这条新型工业化道路的特征是: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和环境污染少;人力资源能够得到充分发挥。

我国经济增长相当长的 时期内主要依靠增加要素投入和物质消耗,靠简单劳动支撑推动。长期存在重速度、轻效益,重产品数量增长、轻产品质量提高的现象,由此使我国经济发展呈现出 高投入、高增长、低效益的状况,带有明显的粗放特征。党的十六大以来,提出经济发展要又好又快走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和环境污染少,人力资 源能够得到充分发挥的新型工业化道路,这是我们党对我国经济发展规律的认识取得了新的重大进展,形成了科学发展观。

三、经济观察

(一) 辨一辨对错,再说说理由

1. 不会造福一方,只会不利于经济的健康发展,损害人民的利益。因为:

(1) 这样不顾一切的发展经济,只会过度消耗资源、破坏环境,不利于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2) GDP指标反映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和发展速度。但不顾一切的片面追求GDP的增长也是不对的,GDP本身也存在一定缺陷,我们应该遵循又好又快、可持续发展的方针发展地方经济。

2. 这种观点不对。

因为社会经济的发展和 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离开了积累是根本无法实现的。有了积累,才会有条件去扩大生产规模,让更多的人有工作和有收入;才会有条件建立更多的学校和医院等公 共设施;才有能力去应对重大的突发事件和自然灾害等等。一个社会,如果只有消费而没有积累,其生产就不可能发展,经济生活就会出现问题甚至危机。可见,社 会积累关系到广大人民群众的长远利益和根本利益。

(二) 观察下列图片或图表,结合课本知识,回答问题

答案略。要求联系实际生活领悟“发展生产与改善生活”之间的关系。

(三) 阅读下列材料,结合课本知识,谈谈你的看法

1. GDP即国内生产总值,反映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和发展速度,人均GDP是反映一国(或地区)人民生活富裕程度的重要指标。提出2010年实现人均国内生产总值比2000年翻一番,旨在保证我国人民生活水平随着经济的发展进一步提高。

发展经济必须要讲经济效益,要不断提高投入与产出的比率,降低生产成本,节约资源和能源,保护环境,提出全国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源消耗降低20%左右,旨在实现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2. 这一段阅读材料与课本知识结合点有:

(1) 劳动、劳动者素质在社会生产中的重要作用;

(2) 科学技术在生产中的重要作用;

(3) 科学技术作为渗透性要素,它能提高劳动者的创新思维品质,增强劳动者的生产技能、技巧,从而产生出新的思路和方法,大大提高劳动生产率。

第二课适度消费与合理消费

二、知识大冲浪

(一) 填上令人满意的答案

1. 个人所得税社会保障金2. 适度合理3. 耐用非耐用4. 恩格尔居民家庭食品消费支出家庭消费总支出5. 调解

(二) 你能选出最有说服力的一项吗

1. B2. A3. C4. C5. B6. A

(三) 有哪几项是最符合题意的

1. BD2. ABCD3. ABCD4. ABD5. BD6. ABD

(四) 你能准确、简明地写出下列问题的答案吗

1. 适度消费对于整个社会来说,是指与国情及实际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的消费;对于个人和家庭来说,是指与收入水平及社会风尚相适应的消费。与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的适度消费,对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作用主要表现在:

(1) 促进经济发展和增加就业。消费具有动力功能,对经济发展具有拉动作用。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消费需求量的增长,必然会推动生产的增长。而生产的增长,自然会增加就业,减轻社会的就业压力。因此,适度消费对于社会经济发展和增加就业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2) 促进人民的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的提高。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是发展经济的根本目的。适度消费体现了在经济发展基础上,改善人民生活的生产目的。适度消费推动社会生产的发展和社会财富的创造,又必将促进人民生活水平和质量的提高。

2. 主要表现为:生 存消费的比重逐步缩小,享受消费和发展消费的比重相应增大;物质消费的比重逐步缩小,精神消费的比重相应增大;非耐用消费品的比重逐步缩小,耐用消费品消 费和服务消费的比重相应增大;自给性消费的比重逐步缩小,商品性消费的比重相应增大。消费结构的进步还表现在食物消费在全部消费支出中的比重逐步缩小,即 恩格尔系数的降低。

3. 《中华人民共和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和《上海市消费者权益保护条例》对消费者依法享有的权利作了详细的规定,这些权利主要有:安全权、知情权、选择权、公平交易权、受尊重权、获得赔偿权。

三、经济观察

(一) 辨一辨对错,再说说理由

1. 小杨的爸爸不应该采纳小杨的建议。基于消费者的相对弱势地位,我国的《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给予了消费者特殊的保护,但并没有给消费者不正当维权的权利。消费者在勇于保护自己合法权益的同时,也应当自觉遵守法律、法规和社会公德,在消费时行为规范、举止得当,实现文明消费。

2. (1) 提倡艰 苦朴素不是反对提高人们的消费水平,不是提倡“禁欲主义”,而是反对脱离生产发展和个人收入水平的奢侈浪费。我们要实现全体人民的共同富裕的目标,需要有 社会财富的不断增长,而社会财富的增长,只能靠辛勤劳动来创造。提倡艰苦朴素,弘扬艰苦奋斗的优良传统,有利于促进社会经济发展,有利于共同富裕的宏伟目 标的实现。

(2) 提倡艰苦朴素,有利于我们青少年的健康成长。我们青少年要成长为“四有”的社会主义新人,必须全面提高自己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艰苦朴素的品质和作风是良好的思想品德的一个不可缺少的重要方面。提倡艰苦朴素,有助于引导青少年沿着全面发展的道路健康成长。

(3) 提倡艰苦朴素,有助于在全社会形成良好的社会风气。在现实生活中,存在着“金钱至上”、“享乐至上”等思想观念的影响和诱惑。在生活上崇尚艰苦朴素,可以帮助我们抵制各种腐朽思想和生活方式的影响,进而促进良好的社会风气的形成。

(二) 观察下列图片或图表,结合课本知识,回答问题

知情权。消费者在购买、使用商品或者接受服务时,有权询问和了解该商品或者服务的真实情况和交易条件。

公平交易权。消费者有权要求经营者遵循公平原则提供商品或者服务。消费者在购买商品或者接受服务时,有权通过平等协商确定交易价格以及其他交易条件,有权获得质量有保障、价格合理的商品或者服务。

(三) 阅读下列材料,结合课本知识,谈谈你的看法

1. 略

2. 随着生产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人们的消费水平逐年提高,消费结构不断从低层次的消费结构向高层次的消费结构转化。“耳朵经济”的兴起,反映出在消费结构变化中,享受消费的比重相应增大,精神消费的比重日益增大,服务消费的比重相应增大。

3. 消费者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应当从自我保护做起,这包括以下方面:

(1) 注意学习消费知识,积累消费经验,提高识别真伪、辨别质量的能力。

(2) 注意“货比三家”,在对价格基本有底时不妨讨价还价。

(3) 消费前制定计划,不要因为“限时抢购”等促销活动而冲动消费。

(4) 消费时注意按照说明书使用商品,按照服务规则接受服务。

(5) 消费时如果需要签订合同的,应当认真审读全文,弄清含义之后慎重签字。

(6) 消费时记得向经营者索要发票、质量合格证、保修卡、使用说明书等单据。

(7) 收集和保存各种有关法律法规,以及各种服务热线和投诉电话资料。

(8) 权利受到侵害后,消费者应该根据实际情况及时解决争议,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可选择与经营者协商和解、请求消费者协会调解、向有关行政管理部门申诉、根据与经营者达成的仲裁协议提请仲裁机构仲裁等途径。

第三课产业发展与劳动就业

二、知识大冲浪

(一) 填上令人满意的答案

1. 物质资料服务有形及无形2. 科学技术下降下降大幅度上升3. 新亮点主导力量4. 社会的需要精神的追求自身的主观条件5. 责任劳动任务职业道德6. 劳动关系法律约束力

(二) 你能选出最有说服力的一项吗

1. C2. A3. C4. D5. C6. D7. C8. D

(三) 有哪几项是最符合题意的

1. BCD2. ABD3. ABCD4. ABCD5. ABC6. ABD7. ABCD8. ABC

(四) 你能准确、简明地写出下列问题的答案吗

1. (1) 第三产业的兴旺发达是现代经济的一个重要特征。当代世界,第三产业的发展水平已成为一个国家或地区生产力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之一。发达国家都是以第三产业为主的产业结构。

(2) 加快第三产业发展,可以有效地推进我国的工业化和现代化;可以扩大就业领域和就业人数;可以显著提高人民生活水平,改善生活质量,推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

2. (1) 党和政府高度重视就业问题,这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要求,符合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2) 随着产业结构调整力度的加大和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化,我国劳动者的就业矛盾日益突出。就业是民生之本。解决就业问题已成为事关改革发展稳定大局的重大问题。

(3) 政府把扩大就业放在经济社会发展的更加突出位置,实施扩大就业的发展战略,为解决劳动者就业问题提供了根本保证。

3. (1) 良好的 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专业技能素质、身体心理素质和创新能力素质,是新型劳动者和创业者必备的基本素质。加强道德修养,遵守爱岗敬业、诚实守信、 办事公道、服务群众、奉献社会的职业道德;自觉学习新技术,提高职业技能;自强自立,开拓进取,提高创新创业能力。

(2) 略

三、经济观察

(一) 辨一辨对错,再说说理由

1. (1) 不赞 同。就业是个人进入社会、参与社会生活的新起点,正确选择职业将为个人一生顺利发展和实现人生价值奠定基础。正确解决择业问题,既要考虑个人职业志向,又 要考虑社会需要;既要考虑经济待遇,更要有精神追求;既要了解职业岗位要求,又要考虑自身主观条件。过分看重单位名气、过分追求经济待遇,是择业中的认识 误区。爱岗敬业是职业道德的基本要求,劳动者要自强自立、开拓进取,脚踏实地,开创未来。

(2) 谈启示。(略)

2. 这种观点不正确。劳动者在享有法律规定的权利的同时,必须履行法律规定的义务。在社会主义制度下,劳动者的权利与义务相互依存、不可分离,两者是统一的。任何权利的实现总要以义务的履行为条件。

(二) 观察下列图片或图表,结合课本知识,回答问题

(1) 我国技术工人队伍中,高级技师仅占5%,与发达国家高级技师占35%的水平相差甚远。

(2) “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各种职业各自承担着特定的职责,从而保证了整个国民经济的正常运转;选择职业既要考虑个人职业志向,又要考虑社会需要;既要了解职业岗位要求,又要考虑自身条件。

(三) 阅读下列材料,结合课本知识,谈谈你的看法

1. 2020年前后,上海将拥有金融人才约170万人;在未来10余年内,平均每年增加金融人才约10万人以上。作为金融人才除了应具备专业素质外,还应有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创新能力素质等。

2. (1) 政府制定和实施的就业方针政策,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新型劳动就业体制指出了正确的方向,也为解决劳动者就业和再就业问题提供了根本保证。

自谋职业、自主创业,必须提高就业能力、创新能力和创业能力。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专业技能素质、身体心理素质和创新能力素质是新型劳动者和创业者必备的基本素质。国家制定并实施对农民工培训规划,必将提高全国农民工的整体素质和就业能力。

(2) 可从以下方面提出建议:建立和完善相关的法律法规;加强执法和监督检查力度;建立和完善社会保障制度;增强用人单位的法治意识和道德素质;提高农民工自身依法维权的意识,等等。

3. (1) 政府加大对教育的财政投入,是落实“科教兴市”战略的重大举措,也是加快发展第三产业的有力措施。加快发展第三产业,可以有效地推进我国的工业化和现代化;可以扩大就业领域和就业人数,保证社会安定;可以显著提高人民生活水平,改善生活质量,推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

(2) 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专业技能素质、身体心理素质和创新能力素质,是新型劳动者和创业者必备的基本素质。加大教育发展力度对培养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有重要意义。

第四课国家财政与依法纳税

二、知识大冲浪

(一) 填上令人满意的答案

1. 收入支出2. 基本平衡3. 财政收入4. 相对固定性5. 税率6. 法人7. 征税对象8. 用之于民

(二) 你能选出最有说服力的一项吗

1. A2. C3. B4. A5. D6. A7. D8. C

(三) 有哪几项是最符合题意的

1. ABD2. ABC3. BCD4. BC5. ABD6. ABC7.ABD8. ACD

(四) 你能准确、简明地写出下列问题的答案吗

1. 财政收入和财政支出之间存在着辩证统一的关系:一方面,财政收入决定财政支出的规模;另一方面,财政支出是财政收入的目的,财政的合理支出有利于国民经济的健康发展,又能为增加财政收入创造条件。

2. 财政有力地促进经济发展;财政促进科学、教育、文化、卫生事业的发展;财政促进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财政为巩固国防提供可靠的物质保障。

3. 纳税人承担的义务有:纳税申报的义务;及时提供信息的义务;按时纳税的义务。纳税人享有的权利主要有:及时获取税法信息的权利;监督税务部门工作的权利;纳税人信息资料保密的权利;了解和监督税款如何使用的权利。

三、经济观察

(一) 辨一辨对错,再说说理由

1. 这一说法是对的。因为国家增加财政支农的力度,使农民收入有了较快的增长,而农民收入的提高是提高生活水平的物质前提,所以说国家财政能够促进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

2. 这一说法是错误的。因为税收有无偿性的特征,即国家征税后,税款即为国家所有,不再归还纳税人,也不向纳税人支付任何报酬。我国税收取之于民、用之于民是指国家把人民群众创造的财富以税收的形式集中起来,为广大人民的利益服务,广大人民是税收的最终受益者。

(二) 观察下列图片或图表,结合课本知识,回答问题

1. 图表数据显示,从2003年到2007年,我国财政收入有较快增长。

2. 在经济发展和财政收入的关系上,经济发展是源,财政收入是流;经济发展是根,财政收入是叶。源远才能流长,根深才能叶茂。只有发展经济、厉行节约,广辟财源,才能保证国家的财政收入。另一方面,国家通过财政收入集中必要的财力,再通过合理的财政支出,也能促进经济的发展。

(三) 阅读下列材料,结合课本知识,谈谈你的看法

1. 发挥税收对经济的调节作用,鼓励消费者购买小排量汽车,坚持可持续发展战略。

2. 从材料列举的 2008年的财政投入看,我国的财政在促进经济和社会的全面发展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财政支持就业再就业和社会保障工作、促进医疗卫生体系建设和制度创 新,在实现社会公平方面发挥着重要调节作用,财政能促进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也为经济发展创造了良好的条件;财政支持加快教科文化事业发展,促进了我国经 济社会的协调发展;总之,2008年财政投入体现了我国财政取之于民、用之于民的社会主义性质。

智慧上进高一年级单元达标卷语文必修2第四单元A卷答案

历史:汉语词语,含义有三: 1.记载和解释作为一系列人类进程历史事件的一门学科。 2.沿革,来历。 3.过去的事实。历史,简称史,一般指人类社会历史,它是记载和解释一系列人类活动进程的历史事件的一门学科,多数时候也是对当下时代的映射。如果仅仅只是总结和映射,那么,历史作为一个存在,就应该消失。历史的问题在于不断发现真的过去,在于用材料说话,让人如何在现实中可能成为可以讨论的问题。[1] 历史是延伸的。历史是文化的传承,积累和扩展,是人类文明的轨迹。

关于智慧上进高一单元七政治和智慧上进高二政治必修四答案的介绍到此就结束了,不知道同学们从中找到你需要的信息了吗 ?如果你还想了解更多这方面的信息,记得收藏关注本站。

本文转载自互联网,如有侵权,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