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给同学们谈谈全国大联考微博政治,以及全国大联考答案微博对应的知识点,希望对各位同学有所帮助,不要忘记分享给你的朋友哦!
本文目录一览:
报考中国人民大学的工商管理MBA专业有什么条件
中国人民大学的工商管理MBA专业报考条件为:
1、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
2、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愿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品德良好,遵纪守法;
3、考生的学历必须符合下列条件之一:
(1)大学本科毕业后有3年或3年以上工作经验的人员(到2015年9月1日);
(2)已获硕士学位或博士学位并有2年或2年以上工作经验的人员(到2015年9月1日);
(3)获得国家承认的大学专科毕业学历后有5年或5年以上工作经验(到2015年9月1日),达到与大学本科毕业生同等学力的人员;
国家承认学历的本科结业生,按本科毕业同等学力身份报考。
(4)党校本科学历除中央党校成人教育学院本科学历外,其余的党校本科学历不能报考;
(5)在境外获得的学历证书须通过教育部留学 (微博) 服务中心的认证;
(6)现役军人考生,按解放军总政治部的规定办理。
4、身体健康状况符合国家和我校规定的体检要求。
二、学习年限及方式
基本学制2年。学生可根据自身情况选择以下三种学习方式之一:
1.IMBA(国际MBA):中外学生合班全日制上课,必修课程为全英文授课
2.全日制:周一至周五上课,中文授课
3.非全日制:周一至周五晚上和周末,中文授课
所有学生均可申请与耶鲁大学管理学院合办的MAM+MBA双硕士学位项目,IMBA学生还可申请与美国纽约州立大学布法罗分校(UB)管理学院合作的MBA双硕士学位项目。
三、报名程序
(一)提前批面试报名
登录中国人民大学商学院MBA项目中心网站“考生服务系统”,按照规定时间提交网上申请及书面申请材料,学院将组织专家评审申请材料,择优给予提前面试资格并组织面试。面试后获得条件录取资格和条件录取递补资格的考生需参加2015年1月举行的全国联考。
(二)全国联考报名
1.网上报名
1)日期:一般为10月初至月末。
(2)网上报名地址:中国研究生招生信息网(以下简称“研招网”)
教育网网址:
公众网网址:
(3)报名点选择、报考费缴纳方式及标准届时详见研招网及我校研究生院网站()。
2.现场照相、确认信息
网上报名成功后,考生须携带本人二代居民身份证、学历证书和学位证书原件,按报考点指定的时间及地点配合采集电子信息、现场确认报名信息。详细信息请考生届时参见我校研究生院网站。
3. 资格审查、发放准考证
我校对考生网上填报的报名信息进行全面审查,并重点核查考生填报的学历(学籍)信息,符合报考条件的考生准予考试。发现伪造证件情况时,我校将扣留伪造证件。考生的学历(学籍)信息有疑问的,须在规定时间提供权威机构出具的认证证明,方可准考。
准考证发放:考生可凭网报用户名和密码登录研招网下载打印《准考证》,我校不再给考生寄发《准考证》。具体时间届时参见研招网及我校研究生院网站。
四、考核程序
1.全国联考
(1)考生凭下载打印的《准考证》及二代居民身份证参加联考。
(2)联考时间:2015年1月,具体时间详见准考证
(3)联考地点:中国人民大学,具体考场由我校在《准考证》上通知考生
(4)联考科目:管理类联考综合能力 (200分)
英语二(100分)
(5)考生在我校研究生院网站自行查询初试成绩。
(6)对在入学考试中作弊的考生,我校将通报其所在学校或单位,当年作弊的考生下一年度不允许报考,情节严重的,给予暂停参加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三年的处理;作弊的在职考生由考试机构通报其所在单位,由有关部门视情节给予党纪或政纪处分;对于违法者,移交司法机关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考试大纲:由教育部高校学生司、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办公室、全国工商管理硕士教育指导委员会联合制定的《2015年MBA联考考试大纲》、《2015年MBA联考辅导教材》(机械工业出版社出版 )
注:我校专业课不举办考前辅导班、不提供历年试卷。
2、面试:包括提前批面试/正常批面试
(1)面试时间:提前批面试时间详见附表,正常批面试时间为2015年3月中旬,请考生届时参见通知;
(2)面试地点:中国人民大学,请考生届时参见通知;
(3)面试内容:综合素质、英语
(4)面试时须提交材料:
●查验有效期内的身份证件及学历、学位证书
●大学课程学习成绩单原件或复印件(复印件需加盖出具单位章)
●工作简历证明(须包含符合报考条件的工作年限证明,并加盖出具单位的人事章)
●大学专科毕业的考生需提交一篇一万字以上相当于学士学位论文水平的论文(经济学、管理学类)或三篇在报刊、杂志上发表的文章(经济学、管理学类)。面试时已经获得本科毕业证书或学位证书的考试除外(需提交本科学历学位证书复印件并查验原件)。
注:所有考生都需参加2015年3月中旬进行的政治、英语听力笔试。
五、录取流程
我校根据国家下达的招生计划,提前批面试中获得条件录取资格的考生联考成绩过国家A类线,正常批考生根据入学考试的成绩(含初试和复试),同时英文听力、政治考试合格,并结合其平时学习成绩和思想政治表现、科研成果、业务素质以及身体健康状况确定拟录取名单(原则上不接收外校调剂考生)。
考试诚信状况将作为考生思想品德考核的重要内容和录取的重要依据,对于思想品德考核不合格者,我校不予录取。
根据学校规定,被录取的考生须同我校签订协议书,交纳学费。
《协议书》由我校委托商学院签发给考生。
对符合攻读我校硕士学位研究生招收要求的已录取硕士生发放录取通知书,发放时间一般为2015年6月上旬。
九师联盟答案在哪里买微博
直接搜索即可,不需要买。根据查询相关资料信息2021-2022年九师联盟高三质量检测巩固卷答案及各科试题汇总。各科考试结束后,将答案公布在新浪微博“全国大联考微博”,其中包含:语文、数学、英语、文综(政治、历史、地理)、理综(物理、化学、生物)。
[img]运用我国公民的政治参与的有关知识,阐述公民如何使微博在政治生活中发挥正能量
随着微博这一新兴社会化媒体在中国的迅速走红,其在国人政治生活中的作用也日渐显现。近年来,微博改变中国人政治生活的一个最受瞩目的现象,就是微博报两会。微博加入两会报道将如何改变公众的政治生活和中国的政治进程?对我国的新闻改革和民主发展将会产生什么样的影响?其利弊何在?该如何应对?这些都是当前值得思考的问题。本文将在相关数据的基础上,结合笔者在微博上就该议题发起的讨论,对上述问题进行初步探讨。
当微博遇上两会
Twitter在美国的应用,体现出很强的社交属性。在Twitter上,人们更多的是进行人际交往,谈论个人生活。在中国,微博则体现出更强的媒体属性,人们更多的是在微博上获取主流媒体上难以得到的有关公共事务的信息,并就此发表自己的看法。因此,微博在中国一经出现,就被用于讨论像两会这样的国家大事。
微博报两会始于2010年,也就是新浪微博开始内测的半年之后。当时共有48位代表和委员通过新浪微博发布两会信息和评论,并直接与网民互动,形成一道独特的风景。各大媒体也纷纷开设诸如微博报两会这样的栏目,吸引了大批受众。
2011年,微博报两会更是全面推进。从中央到地方,各种微博渠道竞相开设,成为两会报道的重要途径。人民网从3月1日开始推出2011年全国两会专题,并重点打造“微博报两会”。仅在人民网设置微博专栏的代表委员就达114位,他们中的不少人都将微博作为发布两会信息、了解民情民意的主要渠道。例如,全国政协委员、人民日报高级记者詹国枢一天发了36条微博报道会议现场。①
除了全国两会之外,今年在各地的两会上,也纷纷涌现微博报道,如在新浪微博上可以看到厦门两会的“微谈两会”,南昌两会的“议政互动微博群”,广东的政协委员微博“直播”政府工作报告,武汉的“两会微访谈”等等。②
在新浪微博中以“两会”为关键词进行搜索,发现在2010年3月1日至31日期间,共有129651条相关微博,其中原创微博61790条,占总数的47.7%。把时间改为2011年3月,共搜索到525682条与两会有关的微博,是2010年的4倍,原创微博344783条,为2010年的5.6倍,原创微博所占的比例也增长为65.6%。这些数据显示,微博在有关两会的信息传播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微博报两会之利
人们之所以会对微博报两会如此热衷,是因为看到了微博在政治传播中的独特优势。这些优势主要包括以下三个方面:
第一,改进会议报道方式。微博的引入,一方面能够将连篇累牍的官话、套话和废话省略掉,将百姓最关心的、含金量最高的“干货”报道出来;另一方面,“短平快”的微博也使会议中的一些鲜活生动、富有人情味的细节实时展现在公众面前。在笔者组织的关于微博报两会的微博讨论中,浙江大学新闻研究所副所长徐敏副教授认为:“微博作为通道,支流活跃,信息自然更有气血;作为呈现,触点丰富,轮廓自然更完整。”博友胡涵则认为,微博在媒介传播链中能够发挥融合介质的作用,能与其他新媒体或传统媒体进行系统性整合而不是工具性融合,从而使各种媒介工具的优势最大化。因此,在许多媒体人眼中,微博一小步,意味着新闻报道的一大步。
第二,营造自由讨论的公共空间。两会是中国最重要的民主议政机制,是选举产生的人大代表和提名推荐产生的政协委员将从人民那里得来的意见和诉求进行收集整理,传达给中央政府,并参与政治决策的重要制度。然而,由于部分代表或委员未能很好地代表公众,使得公众的声音未能很好地传达,从而影响民主决策的过程和效果。如何充分促进社会成员的公共表达,实现国家和社会之间的良性互动,使政府决策建立在民意的基础之上,是国内学者普遍关注的问题。③新媒体技术的出现,特别是微博的崛起,似乎为中国的百姓提供了一个能够就公共事务表达意见并进行讨论的平台。特别是当这一平台与主流媒体和代表委员相连通时,将具有更加强大的民主议政潜力。华中科技大学新闻与信息传播学院副院长陈先红教授指出,微博网络具有延伸性、互动性和媒介性。而这些属性是微博营造公共领域的重要条件。
第三,激发公众的政治兴趣。光有一个公共的空间还不够,还需要社会成员有足够的兴趣和动力在这一空间中参与公共事务的讨论。传统媒体时代,普通百姓只能通过有限的通道,如信访办、市长信箱、读者来信或听众电话等来表达意见。由于这些表达和参与方式收效甚微,导致社会成员对政治感到冷漠,其政治效能感(Political Self-efficacy)也颇低。微博的低门槛极大地降低了人们的政治参与成本,其高互动性和延伸性则提高了人们政治参与的收益。因此,当不少代表委员在两会期间转达博友的建议时,网民的政治参与兴趣被进一步激发。对此,博友“今日”认为,在现阶段,微博算是激发公民政治兴趣、参政问政的最好工具了。复旦大学新闻学院副教授朱春阳指出:“微博两会若与现实两会形成效率之争,则功莫大焉!”
微博报两会之弊
当然,在微博热的背后,也应审视一下微博报两会可能产生的问题。目前来看,微博报两会引发的弊端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
第一,政治报道娱乐化
虽然政治报道娱乐化在某种程度上有利于将政治冷漠的受众重新拉回来,但其戏谑的视角也会让人忽略重点或产生政治偏见。微博虽然能够使两会报道更加鲜活生动,但也助长了报道过分关注花絮而偏离两会主题的做法。在微博访谈中,《澳门报告》杂志社总编助理柯晟就指出,他在两会“所见到的记者兄弟姐妹们都是在微博上发各种代表委员的囧照,代表委员发现了,想叫记者删都没用了,来不及了,已经被转了”。
第二,会议报道碎片化
微博之微是利弊同在的。短一方面意味着精和快,另一方面也可能导致两会报道的碎片化,不利于公众从整体上把握重要且复杂的议题。人民网舆情监测室助理分析师杨月辉谈到:“微博的先天不足决定其在报道两会这么严肃内容上的‘短板’,‘碎片化’以及字数的限制使得其传播的内容不可能完整全面,甚至可能会有断章取义某代表委员观点的情况出现。”“江上叶俊”则指出,“微博就像私家车一样,每个人都有车了,所以都很高兴;但是全国货运、旅客运输还需大型交通工具。微博给了我们发言权,但启发民智,推动社会进步还需其他形式的表达给力。”“一条鲶鱼”也认为,报道如果以微博打前战,博客、门户报道跟进,或许会更全面。第三,网络空间等级化
尽管人们只需较低的社会、政治和经济资本就可进入虚拟的微博空间,但人们进入之后究竟做什么,会产生多大的影响,则是更加重要的议题。有研究显示,人们在线下的权力分布往往直接映射于线上,使得有些人在网上说的更多,而且声音更大,而有些人却不知所云,或者无人理睬。④博友宋绪顺就指出,微博是一种塔形结构。在这种结构中自上而下的信息传递比自下而上的多,粉丝往往是希望从关注者那里获得有效信息。而且传播者的权威性比内容本身有更大的说服力。这不利于形成真正代表民意的“意见自由市场”,反而进入一种自说自话的怪圈。浙江大学新闻与传播学系主任李岩教授则指出:“两会本是政治(权力)事件,主要做官样文章,微博再掺和进去,把微博变成政治(权力)的传播媒介了。”
第四,微博议政形式化
微博虽然有助于建构网上的公共领域,但由于体制的原因,微博议政在很大程度上还流于形式。博友“hello刘刘”指出,一些代表委员的微博注册后未见信息更新,微博账号有名无“实”。猫扑网总编辑朱文轶则认为,微博是以技术自由颠覆信息控制的产物,它当然会形成全新的传播控制和秩序,但和两会没有任何兼容性可言。他指出,政府总刻意地试图和新传播共舞,却没注意到自己仍穿着“吊脚裤”。同时,当前的微博议政还存在效果短期化的问题。每当两会闭幕,代表委员的微博热情也随之消退。
微博报两会,何去何从
权衡利弊,笔者以为微博报两会利大于弊。在面对有关微博的争议时,必须看到当前中国所面临的核心问题,即社会断层问题。如于建嵘所说,社会断层和底层社会已成为当今中国社会结构的一大特征。⑤当前所发生的各种群体性事件,很大程度上与底层社会和精英联盟之间的矛盾有关。如何使政府决策更多考虑日趋庞大的底层社会的利益和诉求,从而弥合社会断层,是需要探索的关键问题。微博无疑为解决这一问题提供了契机。微博为平民百姓提供的表达平台及其赋权效果,是当前最需要的。
当然,如何趋利避害,更好地发挥微博的真正价值,也是不容忽视的问题。未来至少应从三个方面努力:第一,缩小数字鸿沟。目前微博用户存在年轻化、高学历的特征,无法代表更广泛的民意。未来需要推动更多人,特别是社会底层,学会利用微博表达自己。第二,丰富报道层次。微博并非灵丹妙药,对于两会等重大政治活动,需要综合利用各种媒体渠道和报道方式,使公众不光看热闹,还能获取更加全面的理解。第三,推进商议民主。要利用微博报两会的契机,将微博建构成常态的公共商议的平台。政府应该将微博商议纳入政治协商和决策的体制之内,以防止出现新的断层
大联考答案在哪个网站
大联考答案在全国大联考答案官网。
联考其实是一种非官方的称呼,顾名思义,就是联合考试,也就是多个省份在同一时间进行考试,当然,从历史的沿革来看,参加联考的各省份的招录工作都是单独组织的,前期的出公告和大纲、报名,后期的查分、面试环节都是各自单独进行的。
在艺术类考生1月左右举行的类似高考的考试中,所有考生要进入大学进行高考,必须通过大学入学考试。 可以说是高考合格的“通行证”。 为了通过大学入学考试,容易通过的大学入学考试分数,各大学各地的考试时间必须不同。
天一大联考整体试题难度中等,与大学入学考试题型不同。 高考试题中有简单的试题、中等的试题、难题等几个题型。 简单的问题和中等的问题都答对的话就不会太差。 难题是提高区分度的,留给学霸。
充分认识高考综合改革的重要性,进一步提高政治立场,加强对高考工作政治性、重要性、敏感性的认识,巩固办学责任,开展高标准化团体适应性考试,做好高质量的高考命题工作。
八省联考,也就是八省新高考适应性考试,是新高考省考生在正式高考实施前的训练机会,高三学生能尽早适应新高考的考试题型、考试方式、评分方式是教育部开展八省联考的主要目的。
全国大联考微博政治的介绍就聊到这里吧,感谢你花时间阅读本站内容,更多关于全国大联考答案微博、全国大联考微博政治的信息别忘了在本站进行查找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