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德调研卷七数学知识点(2020康德卷11月调研卷)

本篇文章给同学们谈谈康德调研卷七数学知识点,以及2020康德卷11月调研卷对应的知识点,希望对各位同学有所帮助,不要忘记分享给你的朋友哦!

本文目录一览:

2022重庆三诊康德卷各科答案解析及试卷汇总

2022重庆三诊康德卷非常重要,本文介绍汇总整理2022重庆三诊康德卷各科试卷及答案,包括2022重庆三诊康德卷数学答案、重庆三诊康德卷语文答案、重庆三诊康德卷英语答案等。

2022重庆三诊康德卷将于2022年5月12日开始,各科考试结束后,本文将尽快更新各科答案,各位同学可以持续关注本文。

也可以在本文前后,输入模考分数查看能上的大学,以及查看2022年高考其他相关信息。

1、 2022重庆三诊康德卷语文试卷及答案 (已更新、可点击)

关于2022重庆三诊康德卷语文试卷答案,本文将在考试结束后尽快更新。

2、 2022重庆三诊康德卷数学试卷及答案 (已更新、可点击)

关于2022重庆三诊康德卷数学试卷答案,本文将在考试结束后尽快更新。

3、2022重庆三诊康德卷英语试卷及答案

关于2022重庆三诊康德卷英语试卷答案,本文将在考试结束后尽快更新。

4、 2022重庆三诊康德卷物理历史试卷答案 (已更新、可点击)

关于2022重庆三诊康德卷物理历史试卷答案,本文将在考试结束后尽快更新。

5、2022重庆三诊康德卷政治地理试卷答案

关于2022重庆三诊康德卷政治地理试卷答案,本文将在考试结束后尽快更新。

6、2022重庆三诊康德卷化学生物试卷答案

关于2022重庆三诊康德卷化学生物试卷答案,本文将在考试结束后尽快更新。

2022重庆三诊(康德卷)各科试卷及答案解析汇总(更新中)

2022年重庆三诊(康德卷)在2022年5月12日正式开考,家长和考生们一定很关心考的怎么样,待重庆三诊(康德卷)考完之后,我将为大家公布本次考试各科试卷及真题解析,供考生和家长参考,以便估分和定位水平,查漏补缺,为高考全力冲刺瞄准方向。

本次考试主要会考到语文、数学、英语、物理、化学、生物、政治、历史、地理等9门科目,考试时间从2022年5月12日开考,以下是各门科目的试卷及答案解析,供参考:

同学们如果想要知道自己考试成绩所对应的大学院校,可以点击文章开头或末尾处的“输入分数,看能上的大学”,进行查看!

1、重庆三诊(康德卷)语文试卷及答案解析

(考后更新)

2、重庆三诊(康德卷)数学试卷及答案解析

(考后更新)

3、重庆三诊(康德卷)英语试卷及答案解析

(考后更新)

4、重庆三诊(康德卷)物理试卷及答案解析

(考后更新)

5、重庆三诊(康德卷)化学试卷及答案解析

(考后更新)

6、重庆三诊(康德卷)生物试卷及答案解析

(考后更新)

7、重庆三诊(康德卷)政治试卷及答案解析

(考后更新)

8、重庆三诊(康德卷)历史试卷及答案解析

(考后更新)

9、重庆三诊(康德卷)地理试卷及答案解析

(考后更新)

谈康德的“纯粹数学如何可能”的问题

一个理论的产生往往是有其特定的历史背景。在康德的年代,当时理论界的经验论和唯理论的冲突已经到了不可调和的地步,康德在一定程度上就是为了调和唯理论和经验论的矛盾,并试图解决双方所具有的问题。特别是,在康德之前的休谟,提出了著名的休谟问题——“因果关系是人的习惯性联想?”,更是直接影响到了整个西方的知识论是否可能建立的问题(至少知识应该是确定无疑的,假使作为建立知识的基础的因果关系只是一个习惯性联想的话,这无疑会使整个西方思想界恐慌不已)。康德说,“为了安全起见,休谟把他的船弄到了岸上来,让它躺在那里腐朽下去的。至于我,给它一个驾驶员,根据从地球知识里得来的航海术的可靠原理,并且备有一张详细的航海图和一个罗盘针,就可以安全地驾驶这只船,随心所欲地到什么地方去。”(《导论》P12) 而康德能利用的“从地球知识里得来的航海术的可靠原理”,还有“详细的航海图和罗盘针”在康德的理论中其实就是指的是他所谓的纯粹理性。康德的目标是建立全新的能够为整个知识界信服的形而上学,所以在批判过去的形而上学的同时,也在立志建立未来的新的可能的形而上学。所以,他的理论起点是严谨的,他必然需要谨慎的审判过去的形而上学,而不轻易认可任何现成的理论。而只是从一个人本身所具有的东西开始判断,在康德看来即是每个人(仅仅作为人)都应该具备的感性能力,知性能力,理性能力等。 首先,根据休谟提出的分析命题和综合命题(在休谟这里,分析命题又被称为是先天命题,是指此类命题可以先于经验,独立于经验,从逻辑形式上看,分析命题的谓词包含在主词之中,而综合命题则不同,它的谓词不包含在主词之中,主词和谓词没有逻辑上的蕴涵关系,两者是偶然地联系在一起的,因此是偶然命题,也即是后天的,经验的),康德提出了自己认为的分析判断和综合判断的差别:“各种判断,按其内容,它们或仅仅是解释性的,对知识的内容毫无增加;或者是扩展性的,对已有的知识有所增加。前者可以称之为分析判断,后者可以称之为综合判断。”(《导论》P18)但是根据前面的康德关于知识的增加的阐述,康德认为的知识的能够增加与丰富,即是说“知识论的建立”必然是需要后天的综合命题的参与。这是完全不同于传统形而上学的观点(过去的传统形而上学认为只有分析命题才是确定的知识),所以,康德的关于知识的命题是必然的、先天的,而同时又是对经验世界做出的判断。所以,康德为了这种命题也能够成为人类知识,他在休谟的两类命题之外,有增加了一条更重要的命题,这就是他所谓的先天综合判断。 而在康德看来,数学和自然科学就是如此的显然的先天综合判断命题。康德认为,经验知识中一切具有普遍必然性的命题都是先天综合判断的。“先天”对于康德来说首先是一个逻辑概念,而不是一个时间概念。这就是说,先天命题并不一定是在时间上先于经验而获得的、如同天赋观念那样的东西,而是那些为经验提供了必要的前提的知识要素。康德明确地把“先天”定义为“普遍必然性”,因为只有具备了普遍必然性的命题才能称为经验的前提。 可为什么数学和自然科学就会是如此的一种先天综合判断呢? 康德这么说道,“虽然我们不能承认作为科学的形而上学是实有的诞生我们确实有把握能说某些纯粹先天综合是实有的,既定,例如纯粹数学和纯粹自然科学,因为这两种科学所包含的命题都是或者单独通过理性而带有无可置疑的可靠性,或者一般公认史来自经验却又独立于经验的。这样我们就至少具有某种无可争辩的先天综合知识,并且不需要问他是不是可能的(因为它是实有的),而只需要问它是怎样可能的,以便从既定知识的可能性的原理中也能够得出其余一切知识的可能性来。”(《导论》P31)那么,根据前天关于先天综合判断的定义(即是由其普遍必然性的知识),纯粹数学和纯粹自然科学是两种我们可以感受到的具有“无可置疑的可靠性”的知识,或者“一般公认史来经验却又独立于经验的”,具备了作为先天综合判断的条件,是具有先天形式,但有具有综合内容的知识。 可是,这些知识何以存在?有何根据?分别来说,纯粹数学何以可能?纯自然科学何以可能?(其实,还有,形而上学作为人类禀赋何以可能?)在康德的著作中,以感性论,知性论,理性论分别作了回答与论证。 由于篇幅关系,这里我只讨论康德感性论讨论的纯粹数学如何可能的问题。 康德说,“一切数学知识必须首先在直观里提供它的概念,而这种直观是先天的,也就是说,它不是经验的直观,而是纯粹的直观。”(《导论》P39)而同时,康德又认为,“我的直观只有按照一种方式能够先行于对象的是在并且称为先天知识,那就是它只包含感性的形式,这种感性的形式在我的主观里先行于我被对象所感染的一切实在印象。”同时,康德把人的感性定义为“通过被对象的作用的方式而接受表象的能力。”(《纯粹理性批判》,A17) 也就是说,在康德看来,因为人先天地具有感性直观的能力,不依赖于感性直观的质料,而是使感觉材料能被感觉,得以成为感性经验。所以“纯粹数学,作为先天综合知识来说,它之所以时可能的,就是在于它只涉及感官对象,而感官对象的经验的直观,其基础是(空间的和时间的)纯直观,即先天的直观。”(《导论》P43) 可是,为什么空间和时间作为纯直观的形式,就可以为数学提供可能呢? 康德认为,空间和时间之所以是感性直观的先验形式,是因为:空间是我们关于外部事物的并列、靠近、远近等位置关系的先决条件;我们可以想象没有事物存在的空间,但却无法想象没有空间的事物;空间关系是整体与部分的关系,空间的不同部分之间只有量的差别,没有质的差别;空间的直观融合了无数的对象,可以无限延伸。而从这些足以说明空间是感性纯直观的。而时间的单向度也不是从我们的经验中得来的,而是我们想象经验事件前提,这也足以证明时间的先天性或纯粹性。故空间与时间分别作为几何与代数的研究对象,“几何学是根据空间的纯直观的;算学是在时间里把单位一个又一个地加起来,用这一办法做成数的概念;特别是纯粹力学,它只有用时间的表象这一办法才能做成运动的概念。然而这两种表象都纯粹是直观,因为,如果从物体的经验的直观和物体的变化(运动)中去掉一切经验的东西,即去掉属于感觉的东西,剩下来的还有空间和时间,因为空间和时间是纯直观,它们是先天地给经验的东西做基础的,所以它们永远是去不掉的。”(《导论》P42) 也就是说,空间和时间先验地存在于世,当人作为人存在并认识世界的时候,因为作为人而天生的具有感性能力,不得不必然的去接受作为纯直观形式的空间和时间向我们表现的表象,于是,在人的处理下,必然会存在了几何学和代数,也即是数学。 所以,纯粹数学如何可能的问题也就解决了。“纯粹数学,作为先天综合知识来说,它之所以是可能的,就在于它之涉及感官对象,而感官对象的经验的直观,其基础是(空间的和时间的)纯直观,即先天的直观。这种纯直观之所以可能作为基础,就在于它只是感性的纯粹形式,这种感性形式先行于对象的实在现象,在现象中首先使对象在事实上成为可能。然后这种先天直观的能力不涉及现象的质料,也就是说,不涉及在现象里构成经验的感觉,它只涉及现象的形式——空间和时间。”(《导论》P43) 总结来说,康德为了知识论的确立(也为批判岌岌可危的传统形而上学并建立自己的未来的形而上学),为了解决休谟问题,分析了知识可能产生的途径和方法,在休谟对于分析判断和综合判断的基础上,增加了先天综合判断,并且认为那才是真正使知识增加的命题。接着,康德认为比如数学和自然科学即是这样的知识,而在本文只分析数学如何可能。之后,数学的可靠性是因为,人具有感性能力,而数学来源于纯直观的形式,而人的感性即能感受这种纯直观,而时空即是如此两种纯直观形式,所以就使数学具有了几何学和代数。于是,我们的问题也便解决了,并且于是认为,纯粹数学作为知识是可能的。 附:本文谈论的是康德的“纯粹数学如何可能”的问题。(课堂作业,并需要上去讲解这个问题。) 由于个人认为有必要介绍康德理论产生的背景,在问题之外,我多加了些内容。本文分三个部分加以谈论:

首先, 第一, 谈论康德理论的背景。因为当时动摇到知识是否可能的坚实基础,尽管在常识上我们同样可以生活,但是在理论上,也即是说在哲学上很需要去解决这个问题。 第二, 在此种背景下,康德提出了“先天综合判断”,很大程度上调和了经验论和唯理论矛盾,并且认为这种才是真正的知识。并且认为,数学和自然科学即是这样的先天综合判断命题,是真正的毫无疑问的知识。其次, 第三, 仅仅在这里开始讨论,纯粹数学作为这样的一种知识是如何可能的。 1. 因为人天生的具有感性能力; 2. 因为感性表现为一种对纯直观形式的感受能力; 3. 因为,空间和时间即是作为一种纯直观形式而表现的(文中有具体分析为什么时空可以并且必然作为一种纯直观形式向我们显现),而人们具有的感性能力感受这种纯直观形式;Ps:在谈论时,需要补充“自在之物”的概念,帮助真正理解这个问题。)评论(0)

康德 纯粹理性批判 笔记-导论(1)| 经验的知识和纯粹的知识

1. 论纯粹知识与经验性知识的区别

康德的时代是经验主义和理性主义相互争论的时代。经验主义就是“存在就是被感知”、“不存在因果关系,只有知觉的先后”这类认为知识来自感官知觉,并且是知识唯一来源的哲学。经验主义的代表人物有霍布斯、洛克、贝克莱、休谟等。理性主义的代表人物有培根、斯宾诺莎等。康德是经验主义和理性主义的综合。康德的这个特点在纯粹理性批判的最开始就已经体现出来了。

他认为知识可以分成两种类型,一种是经验的,一种是先天的。经验的知识就是来源于感官知觉的知识,这类知识只需要通过感官知觉就可以获得。属于这类的知识比如有地形的知识、山脉的知识、天文学中属于观测部分的知识,以及生物学中的形态学的知识,历史的知识也属于经验的知识。经验的知识的一个重要的特征是知觉的扩展和知觉的命名。比如望远镜和显微镜,以及各种类型的探测器都在扩展着人类的知觉范围,随着知觉范围的扩展,新的经验的知识也随之出现。电子显微镜使我们可以深入观察细胞的内部结构,甚至直接观察分子和原子;大口径,高精度的各种类型的望远镜,使我们可以观测到百亿光年外的星系,并认识到星系层面的相互作用。

什么样的知识是经验不足以得出的呢?

经验不足以得出意味着这个知识有经验的参与,但还必需有非经验的参与。比如实验室中遇到的黑体辐射问题和光电效应,这是经验的部分。经验绝不可能从这两个实验中获得量子力学的定律。量子力学为了解释这两个实验而提出,那么量子力学的发现是从何而来的?不可能有人单靠着感官知觉的经验获得这样高深的知识。非欧几何学可以通过感官知觉看到球面上的三角形就提出吗?即使是欧几里得几何学,也能通过知觉一个又一个的三角形后提出吗?我们可以单纯的通过观察事物的变化,最后总结出描述变化的数学方程式吗?相对论的时空观根本就不是感官知觉能感受到的,它的提出显然不能单纯的依靠经验。平行世界是物理方程式的求解,也不是人的感官知觉所能感受的。这些都是先天的知识。这些知识虽都是经验不断积累而得到的,时间上在经验之后,但是就它们的成立性而言,在经验之先就已经成立。

地球会因为古人不知道而不绕着太阳运转吗?引力定律会因为人们不认识它而失效吗?电子会因为波粒二象性不被人知道而变成粒子吗?先天的知识的存在在经验之先,是先验的知识。这类知识的发现需要经验之外的能力的参与,需要超出经验的力量。经验之外的能力就是在感官知觉能力之外的获取知识的能力。

不包含任何经验的成分的知识就是纯粹的知识,即不包含任何感官知觉的成分的知识。新疆有塔里木盆地,这是纯粹经验的知识。它是对现象的描述。拖着物体的力越大,物体跑的越快,这是包含经验的先天的知识,力和速度都是知觉的知识。理性是至善的,理性和至善都不是知觉的知识,理性的至善也不能通过经验获得,这是纯粹的知识。

比如“一切变化必然有其原因”,休谟认为这是人对一个事件必然发生在某个事件的发生之后的经验性的认识。康德对休谟的反驳是必然性的知识不可能得自偶然性的经验。经验的偶然性,比如经验中水在0℃时结冰也可能不结冰,即使是纯水在完全相同的情况下,我们也不能完全保证经验到的一定是0℃时水会结冰。因为之前的经验的表象就一直在变化中,如何能因为所有因素一致了,就认为经验的表象一定是必然的了。因此,经验本身无法提供知识的必然性。所以某个事件必然发生在某个事件之后,这是经验所不可得的。同样,经验是有限的,我们不能因为自己有痛感,身边的人有痛感就断定所有的人都有痛感;不能因为观察到水星、金星、地球和火星等都是竖着自转,就认为所有的行星都是竖着自转。经验不能带来普遍的适用性。经验只能确认有些变化有原因,不能确认所有的变化都有原因。从部分到普遍的推广不是经验所能完成的任务。

不是所有从部分到普遍的推广都是先天有效的。比如从几颗苹果是甜的推广到所有的苹果都是甜的,就不是先天的。而是一种经验性的推广,这种推广只是任意的把部分的有效性提升到普遍的有效性。只有当普遍性在本质上属于一个判断的时候,这个普遍性才是来自先天的知识能力,我们称为严格的普遍性。什么是本质上属于一个判断呢?比如“所有的事件必然有其发生的原因”这个命题,就不是一个经验性的推广,而是抽象性的总结,我们可以脱离经验对这个命题进行判断。因此本质上是一个判断的意思就是这个命题可以不依靠经验就可以进行真假的判定,并且这种真假的判断是绝对成立的。“所有的苹果是甜的”,我们要判断这个命题的真假,就必须经验所有的苹果,否则这个命题永远不能是绝对真的,总有例外的烂苹果不是甜的;再如“所有的鸟会飞”这个命题,是经验性的推广,因此会遇到例外。经验性的推广常常遇到例外,来自先天知识能力的普遍性则是绝对的,没有例外的。

康德《纯粹理性批判》读书笔记Ⅶ纯粹理性的建筑术

        “纯粹理性的建筑术”位于《纯粹理性批判》第二部分先验方法论的第三章,属于全书靠近结尾的部分。受老师推荐先阅读这个部分,希望对于理解第一批判乃至康德整体思想有所裨益。我将不会如之前做笔记的一样读一句写一句,而是概览之后再做分析。

先验感性论讨论数学何以可能,先验分析论讲自然科学何以可能,先验辨证论讲以往形而上学何以不可能;这里先验方法论则要讲作为科学的形而上学何以可能了,就是讨论形而上学的条件和根据。建筑术就是他建筑纯粹理性系统所使用的“术”,即方法。在系统中最根本的是形式统一性,是最根本的形式统一性使知识不是再是量的叠加,而成为有秩序的系统。这样的系统中的知识就不再是偶然的,而是必然的、完整的、确定的。(这里的艺术Kunst,有造型艺术的一层含义,“造型”有形式的暗示。)

系统是注重形式的,而“梦幻曲”(Rhapsodie)就是狂想曲,翻译成梦幻曲或许有所不妥,相比于强调形式的梦幻,Rhapsodie指向其反面“醉狂”,Rhapsodie也指自由(形式的)诗,是有形式的反面。理性要求的是一种形式和系统,一种规定性和秩序。在形式系统中,知识作为质料才能够支持和促进理性的根本目的,也就是促进系统整体向上的生成。这里既强调了形式对质料的引导,也提及了质料的生成作用;但根本上,康德强调的是质料是在形式中才能发挥生成的作用,形式是质料依托的根据和条件。

系统不是杂多知识的排列组合或简单相加的整体,而是有内在形式统一性的,康德甚至说系统就是统一性,就是知识中内在的最高的形式统一性,正如先验逻辑中的统觉。在形式统一性的规定和引导中杂多知识各得其所,整体处于和谐的状态。

理性的概念,即理念,柏拉图将“理念”看作一个起统一性作用的概念,是“一”,是一个从低级到高级的理念系统。而康德这里的理念是纯粹的、先验的,纯粹理念应该从最高层次理解。而这里我则先将其粗浅地理解为一种最高形式。

康德这里强调理念中包含的目的和与目的相一致的整体形式,形式与目的的一致性亚里士多德曾明确提出过,形式因是中间阶段的目的因,任何形式都趋向于其目的。理念的“一”就表现为形式与目的。知识整体中的理念,也就是整体中的目的及其形式,内在于整体的各部分知识,使得整体具有形式统一性和方向性。比如将人看作一个整体,提到手就能想到脚(每个部分都能在其他部分的知识里被想起来),人不会长出第三个手(没有任何偶然相加)。整体中的各部分具有联系,部分以整体为前提生成,而不是从外部加入(人吃饭是将饭消化吸收,不是把饭挂在人身上)。

理念的实现需要图型,正如范畴的实现(运用到直观上)也需要图型。康德曾说过,图型作为一种表象,是纯粹的,一方面是知性的,另一方面又是感性的。在康德看来图型应该按照理念产生,提出目的,在知识整体中实现理念,即规定本质性杂多和各部分的秩序,这样建筑术就有了统一性。图型在这里是作为理念与杂多知识的中介。

科学的形而上学需要建筑术,杂多东西的类似性和知识具体地在所有各种随意的外部目的上的偶然运用都是外在的、经验性的。凭借建筑术,整体中内在的,并使整体成为可能的目的就可以推导出科学。这之中的图型则需要满足三个要求,一是先天包含整体轮廓,二是划分整体各环节,三是依照原则将整体与其他整体划分。

图型及其提供出的定义在开端时与理念是有距离的,这是因为理念内在于科学系统,系统在初始阶段还在生成之中,没有充分体现理念。

科学的创立者没有搞清楚理念,就不能对这个科学系统整体提供一种规定性。这个任务交给了哲学家,清晰的理念提供了系统一种自然统一性,系统中的内容在此基础上而普遍联系。科学系统中的理念在理性本身中有着根据,这也体现了康德哲学中人为自然界立法以及由此得到的主客同一性。

系统的生成是有过程的,在历史中沿着一种方向由残缺到完备。诸系统各自都有着源自自我展开的理性的图型,由于这种本源的统一性,诸系统之间也有着整体的合目的的统一性。

知识的建筑术是从纯粹理性中建构出来的,康德意在寻找纯粹理性与知识系统的本源的形式统一性,也是一种主客同一性。这个工作的立足点也是包括了知性的作为高级认识能力的理性,合理的东西与经验性的东西对立也是理念与杂多的对立。

历史的知识和合理的知识是一种先天的划分,前者是出自事实知识,即源于经验;后者是出自原则的知识,即通过对设定的原则演绎得来的。本源地被给予的知识就是源于理性运用,从理性的源泉中汲取的。

对于康德所说的这个人来说,沃尔夫的体系就是历史的知识,出自经验,是外在给予而非出自理性运用的。这样的出自经验的历史的知识是封闭的,无法拓展而超出其自身,本质上只是记忆和背诵。

一个人的哲学知识倘若不是出自自身的理性,那就是历史的,只能模仿他人的知识而不能自己生产,学习哲学知识需要从自身的理性的普遍源泉即源泉中汲取。这样的知识才是对于主体而言真正的理性知识。

这里说的前一章指先验方法论第一章“纯粹理性的训练”,概念的构造(entwerfen)在这里指的就是“把与它相应的直观先验地展现出来”。康德说:“哲学知识只是在普遍中考察特殊,而数学知识则在特殊中、甚至在个别中考察普遍,但却仍然是先天的和借助于理性的,”哲学与数学的差异是形式上的差异,数学的知识(量的知识)可以构造,即可以先天地在直观中展示;而哲学知识(质的知识)则只能在经验性直观中表现出来。

康德意在说明,哲学知识客观上的确是来自理性的合理的知识,但由于不能构造,只能通过经验性直观表现,所以在主体学习哲学知识中,哲学知识就在主观上成为了历史的知识。而数学知识则因为可以构造,而在主客观上都是合理的理性的知识。

数学知识的需要的是概念的构造,构造是先天的,没有经验因素的干扰,不能通过经验学习,使得学徒学习中也同样需要理性对于概念的构造,这样就不但保证了数学在传授中不会成为历史的知识,也使数学具备了确定性。

哲学本质上是不能学习的,历史地学习哲学无法拓展哲学知识,也无法超越前人,是在学习哲学史,我们在理性方面仅仅可以学习做哲学研究,学习开发和运用理性,用理性来建构哲学知识。

哲学本身是哲学知识的系统,是一种形式。真正的哲学系统是客观的,建立于主客同一性之上,而各门派的具体哲学知识及其体系则有差异。

哲学是一种理念,所有各个门派的哲学都是理念的摹本,哲学的诸摹本有着向哲学的理念趋近的方向,揭开感觉的障蔽,达到最终的蓝本。

学习哲学在康德看来是学习哲学研究,即运用理性的原则,锻炼理性的能力。但是理性对于自身的原则也应该保持警惕,对理性的原则进行溯源,对理性原则运用的范围进行考察,这也是第一批判力图完成的工作。

哲学在没有达到哲学的理念的形式统一性以及明确的合目的性,而缺乏内在的秩序和逻辑完善性。这样哲学就难以达到普遍性和必然性以及确定性,康德意在指出前人哲学的缺陷,并为哲学向理念的前进探索方向。

哲学是人类理性的目的论与基于人类理性的一切知识的关系,哲学家则是探索人类理性原则,及其根源的人类理性立法者。

数学家、自然科学家和逻辑学家都是运用理性在一个领域进行探索和研究的,而哲学家则是考察他们工作的基础和条件,即人类理性的,并且还兼有对各门专门知识进行安排和计划,使其合乎人类理性的根本目的。

理念就内在于人类理性,哲学家对人类理性立法正是基与理性自身的理念,是理性为自身和世界的立法,

最高目的只有一个,是人类的全部使命,根本目的从属于最高目的。因此有关于人类理性最高目的的哲学就是道德学。如果说理论理性能够让我们更清楚地认识世界,基于实践理性的道德学,则关系到人在世界上的生活、行动,人类理性的最高目的是更好地生存。

人类理性的两个对象是自然和自由,前者针对实然之物(存有之物),后者针对应然之物(应当存有之物),这里说的自然法则和道德法则都是人类理性所立之法,康德的前两大批判分别对其进行考察。

康德关注的是来自纯粹理性的纯粹哲学,一切经验性学科,如物理学、天文学、等等都可以算作是经验性哲学。哲学的外延在古代和近代比现代要广。

批判哲学是检查理性能力的一种入门,形而上学是基于并包括前者并的全部系统的纯粹哲学。数学虽然也是先天知识,但排除在形而上学之外。

康德将哲学的体系已经在这里说得很清楚了。可以说康德的哲学是关于形式的哲学,体系各个方面都是形式,由高到低的形式,知识得以可能的原则、实践需要遵守的原则,都是形式。因此康德的哲学是纯粹哲学。康德第一批判里提到质料,都是作为概念来运用,而不包含任何具体的内容。如果包含具体的质料,就不得不将质料纳入纯粹哲学中,成为经验性哲学。形式是先天必然的,质料是经验而不确定的。

道德性如数学一样由几个根本的原则(公理)先天推演出来,但区别是,前者的原则源自人类理性,后者的公理源自人类感性直观的纯形式。道德形而上学不考虑经验性因素,是纯形式的哲学。

来源于理性的知识与经验性的知识需要作出区分,源于理性的知识在运用中会与经验性的要素结合,但康德要将其分离并展示出来。

形而上学在人类理性的思辨中一直都存在着,但没有区分其中的成分。

知识有先天和后天要素,这在康德前的形而上学中没有被清晰地指出和划界,这是形而上学在长时间中没有实现的原因。

先天知识与经验性知识是完全不同的两个种类的知识,形而上学追寻人类知识的第一原则,这个定义是模糊的,经验性原则也可能混入其中,虽然其本有着更根本的先天原则。比如根据范畴派生的知性概念与原初的十二个范畴。经验性原则隶属于先天原则。后者是最初的,前者是最末的。但这还不够,康德要找出先天和经验的分界。

隶属等级是可以无限细分的,就像柏拉图的理念论,“运动”和“静止”的理念都隶属于“有”的理念,“上升”和“下降”由可以隶属于“运动”的理念。康德将这种寻找确定的普遍性和共相的层层抽象的思路转变成了划分先天和经验性要素、为经验寻找先天要素的思路。

形而上学与数学同为先天知识,以往的哲学家都意识到了他们的同质性,笛卡尔以数学的方法代替经院哲学的四因说,斯宾诺莎运用几何学公理推导的方式从事形而上学。但是却很少有哲学家说出数学与形而上学的区分标准。康德认为数学是通过对概念的先天构造来做判断的一类知识,而形而上学则出自概念。

形而上学在以往遇到的困难。

纯粹先天知识唯一位于其中的特殊认识能力就是单纯源自理性(包括知性)的认识能力,理性能力的统一性保证了纯粹先天知识的统一性。形而上学应将这些知识展现在一个系统中。“其所是的”(iwie sie ist)指本质(essentia),指向了本体论、存在论领域,“所应是的”(wie sie sein stollte)指理想世界,指向了道德哲学和神学。这种“存在学/神学”,是海德格尔认为的形而上学典型的双重结构。

较狭窄意义的形而上学就是考察“其所是”的形而上学。先验哲学是其中的基础,只考察先验的知性及其概念原理以及理性本身,不考察具体的客体,也就是说,考察的是认识客体的先验条件基础,及其发生过程。纯粹理性的自然之学考察作为被给予的对象总和的自然,其实就是经验对象,合理的自然之学就是说考察的对象是合乎理性的对象,就是现象。而对于现象背后的物自体,则不能认识。

理性在对合理的自然之学的考察中的运用有两种,分别是自然性的、内在的、在具体经验中的运用,和超自然性的、超验的、超越于一切经验之上的运用(经验对象的超验连接)。以超验的自然之学的内部连接为对象的是先验的世界知识;以全部自然界与超自然的存在者的关联的知识是先验的上帝知识。

这里“先验的上帝知识”看起来与康德强调的对物自体没有知识和上帝作为理念的存在有矛盾,但可能康德说的是上帝与自然界之间的关联的自然之学,而不是关于上帝的知识。

内在的自然之学从自我意识的角度看自然,将自然看作感官对象的总和,自然界被给予我们的方式就是通过直观被给予我们,这种给予需要的先天条件就是空间和时间感性形式以及知性范畴。对于外感官的对象,我们以空间形式直观,即将对象直观成有形自然;而内感官对象则以时间形式直观,以灵魂为对象,但认识到的还是符合时间形式的现象,就是合理性的心理学知识。

康德在这里完成了理性建筑术的先天划分部分,将形而上学先天划分出了四个部分。由于康德在这里的划分及其各部分的定义在文本中不甚规整,下面进行一下汇总:

1.哲学(一切哲学知识的系统)

    1.1.纯粹哲学(由纯粹理性而来的知识)

        1.1.1.批判(在一切纯粹先天知识方面检查理性能力的一种入门(预习)。)

        1.1.2.形而上学(出自纯粹理性并系统关联起来的全部(真实和虚假的)哲学知识。)

             1.1.2.1.思辨运用的自然形而上学(更严格意义上的形而上学)

                1.1.2.1.1.先验哲学(只考察知性,以及在一切与一般对象相关的概念和原理的系统中                  的理性本身,而不假定客体会被给予出来(即 本体论 )。)

                1.1.2.1.2. 纯粹理性的自然之学 (考察自然,即被给予的对象的总和(不论它们是                          被给予感官的,还是被给予另一种类的直观的,如果我们愿意这样说的话)。)

                    1.1.2.1.2.1.先验的世界知识(是内在的,是自然知识能够被(具体地)应用于经验                      中这个范围内针对着自然界的,以内部连结为自己的对象,是全部自然界的自然之                      学。)

                        1.1.2.1.2.1.1 .合理的物理学 (针对的对象是外感官的对象,因而这些对象的总                              和,即有形自然。)

                        1.1.2.1.2.1.2. 合理的心理学 (针对的对象是内感官的对象,即灵魂,以及根据一                          般灵魂的基本概念而来的思维着的自然。)

                    1.1.2.1.2.2.先验的上帝知识,即 合理的神学 (是超验的,针对着经验对象的超越于                      一切经验之上的那种连结的,以外部连结为自己的对象,是全部自然界与一个超自                      然的存在者的关联的自然之学)

        1.1.2.2.实践运用的道德形而上学。

    1.2.经验性哲学(由经验性原则而来的理性知识)

可以看出来,“ 合理的宇宙论 ”在康德的之前的划分中并没有出现,这里直接提出,可能与之前提出的某个或某些概念有包含关系。

这种划分源自纯粹理性本源的理念,是先验而非经验地按照建筑术进行,是确定不可改变的。

康德要回答的问题是:何以在经验的对象中得到先天知识,达到形而上学?何以按先天原则认识到事物的本性,达到合理的自然之学?据之前的划分这里的形而上学应指先验哲学。康德的回答是:考察我们的经验的发生结构,即内外感官的客体如何分别通过“我思”和物质概念发生。

这一段讨论了经验心理学的位置,康德认为其不能与形而上学混淆,而应该暂时归于应用的哲学中,它的最终归宿是人类学。

形而上学在这里有几个角色:其一,宗教的捍卫者;其二,一门约束理性的科学;其三,防止思辨理性在道德和宗教中破坏。形而上学在康德看来必不可少。

在康德看来,真正意义上的哲学只有:自然形而上学、道德形而上学和批判。它们都具有合目的性,与人的生存的方向息息相关。而数学、自然科学等经验性知识则并不直接与人类的根本目的相符合,需要通过形而上学知识才能达到合目的性。

教养(Kultur)是对文化修养,对文明的培育,在这里则应当指形而上学对人类理性具有一种引导和限制的作用,引导人类理性符合人类的根本目的地运用,限制人类理性不越界。形而上学还要为具体科学的可能性和科学的运用奠定基础。并且,形而上学更多时候是作为否定性的,也就是消极的作用,用于防止错误而不是扩展知识。形而上学要将一切其他学科引导向人类的根本目的,在这康德说,就是普遍幸福。

                                                                                                                                   2017.12.10.

[img]

康德调研卷七数学知识点的介绍就聊到这里吧,感谢你花时间阅读本站内容,更多关于2020康德卷11月调研卷、康德调研卷七数学知识点的信息别忘了在本站进行查找喔。

本文转载自互联网,如有侵权,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