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大联考2024届高三第二次联考(新高考QG)历史
2023-09-04 16:04:26

全国大联考2024届高三第二次联考(新高考QG)历史正在持续更新,目前题先行为大家整理了相关试题及答案,供大家查缺补漏,高效提升成绩。

本文从以下几个角度介绍。

    1、2023-2024全国大联考第四次历史
    2、2024全国大联考高三第三次试卷历史
    3、2024全国大联考高三第二次
    4、2024全国大联考答案历史
    5、全国大联考2024历史
    6、全国大联考2024高三第二次联考
    7、全国大联考2024高三第二次
    8、2024全国大联考高三第四次
    9、高三全国大联考2024第四次
    10、2024全国大联考高三第二次
崛起,使战后世界经济走向制度化和体系化,新的国际经济秩序逐渐建立,D项正确。16.D【解析】根据材料及所学知识可知,A项只符合埃塞俄比亚的斗争形式,不是共同特点,排除:材料中只有中国革命出现了新生的领导力量一一无产阶级,其他国家不具备这个特点,排除B项;印度的非暴力不合作运动与墨西哥的卡德纳斯总统的民主改革不是武装斗争形式,排除C项;材料中两次世界大战期间出现的亚非拉民族民主运动都沉重打击了帝国主义和殖民主义,动摇了世界殖民体系,成为影响国际秩序的重要因素,故选D项。二、非选择题(本题共4小题,52分。其中第17题17分,第18题13分,第19题12分,第20题10分)17.(1)因俗而治、因地制宜;坚持以和为主,注重笼络安抚:措施全面(如答出政治管理、经济影响、思想教化、移民等具体措施的不给分);体现了“大一统”思想。(每点2分,答4点得8分)(2)主导性思想:“大一统”或“五族共和”。(2分)评价:积极:有利于增强边噩民族地区人民的“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有利于凝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御侮、维护统一的决心和意志:有利于维护领土主权、国家统一:完善了民族主义的内涵;促进了民族交融等。(每点2分,任答3点得5分)局限性: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背景下,边疆治理的实际效果有限。(2分)【解析】(1)根据材料“羁縻卫所主要设置于北方边外的东北和西北地区,‘选其酋及族目授以指挥、千百户、镇抚等职,俾仍旧俗,各统其属,以时朝贡“与北方不同,在南方少数民族分布区则主要实行土司制度”,可知明朝在南北方边的治理策略上有所不同,体现了因地区、因民族不同而实行不同的治理策略,得出因俗而治、因地制宜:根据材料中“失其本性反易为乱,不若顺而抚之”“明朝统治者虽然十分重视军事的作用,但是从统一边疆开始,对边疆地区人民,尤其是少数民族一直都是在‘恩抚’上下工夫”可知坚持以和为主,注重笼络安抚;整段材料体现明朝在边经营时,有政治管理、经济影响、思想救化、移民等多种措施,体现了措施的全面性特点;根据材料“朱元璋意识到要想稳定边疆,巩固新生政权”,可推知明朝加强边疆管理的措施与策略充分体现了“大一统”的思想。(2)根据材料“国家之本在于人民,合汉、满、蒙、回、藏诸地为一国,即合汉、满、蒙、回、藏诸族为一人,是曰民族之统一”“‘汉、满、蒙、回、藏诸地’是中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是多民族大家庭的重要成员”可得出其主导性思想是“五族共和”或者“大一统”。评价:根据材料并结合时代背景可得其积极作用:有利于增强边民族地区人民的“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有利于凝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御侮、维护统一的决心和意志,有利于维护领土主权、国家统一:完善了民族主义的内涵:促进了民族交融等。但是由于民国政府的政权基础薄弱,再加上帝国主义对华侵略加剧使其治理的实际效果有限。18.(1)商业经营方式发生变化:商品交易量大大上升:国际贸易格局发生变化(或欧洲贸易中心的转移);重商主义政策盛行。(任答3点得6分)(2)观点的含义是:宋朝商业革命没有改变中国文明的走向,中国仍然是君主专制中央集权的农耕文明。(2分)原因:①经济:传统的自然经济和重农抑商的传统阻碍了新的生产关系的萌发;②政治:中央集权体制的强化使地方缺少自主性;(如能答出游牧民族的人侵打断了商业革命的进程也可给分)③文化:理学束缚了人们的思想观念(如能答出宋明科举制度限制了新观念的萌发;中国是大陆文明体系,缺少海洋文明的进取精神及冒险精神也可)。(每点2分,答出3点给5分)【解析】(1)据材料一“银行、信贷公司、合股公司和货币制度”结合所学得出商业经营方式发生变化;“法国殖民贸易在1716年价值2500万里弗…4000万英镑”结合所学得出商品交易量大大上升:结合所学得出国际贸易格局发生变化(或欧洲贸易中心的转移),贸易中心由地中海沿海转到大西洋沿岸:重商主义政策盛行。(2)根据材料二可理解作者的观点是:宋朝商业革命没有改变中国文明的走向,中国仍然是君主专制中央集权的农耕文明。原因可以从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根据已学知识归纳。历史参若然安一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