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大联考2024届高三第二次联考(QG)历史
2023-09-04 16:01:29

全国大联考2024届高三第二次联考(QG)历史正在持续更新,目前题先行为大家整理了相关试题及答案,供大家查缺补漏,高效提升成绩。

本文从以下几个角度介绍。

    1、2023-2024全国大联考第四次历史
    2、2024全国大联考答案历史
    3、全国大联考2024历史
    4、2024全国大联考高三第三次试卷历史
    5、2024全国大联考高三第二次
    6、全国大联考2024历史
    7、2024全国大联考第三次历史
    8、全国大联考2024高三第二次联考
    9、2024全国大联考高三第二次
    10、2024全国大联考高三第二次试卷历史
18.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8分)1材料一秦汉时期,统治格局发生重大变化,即全国性统治中心的确立、从中央到地方官僚体系的形成、庞大军事体系以及全国性社会秩序的建立。这一变化促使王朝必须建立一个有序的、有保障的、以粮食为主体的物资供应体系。然而,以农立国的经济特性,使得统一的集权王朝在建立物资供应体系时,不得不面对广泛而分散的小农经济。集权政治有效地使小农成为赋税与徭役的双重负担者,成为国家的生存基础。在此基础上,漕运逐渐形成并发展。秦汉时期的漕运,由于政治、经济制度尚处于初步阶段,漕运无常制、无常时、无常额,漕粮多为军用。隋唐以后,渐形成了相应的成法、固定的职官和额定的年漕量,漕运逐渐成为一个较完整的经济体系。摘编自吴琦《中国古代漕运的社会意义》等材料二明清时期,由于历代的积累和统治者的重视,漕运制度不断完善,漕运的组织、机构、政策十分严密和健全。清代的漕运管理体系严密而复杂,上至漕运总督,下到旗丁运卒,组成一个职责分明、组织严密的庞大漕运系统。在中央有户部总其责,在地方设漕运总督衙门于淮安,由漕运总督总理漕政诸务;各省设粮道衙门,分掌各地漕政;各州县收漕亦有专设机构。从向税户征收起到京通交仓止,整个漕粮征运过程都有严格的监管。漕粮虽有定额,但实际上加耗、加脚费等名目繁多,层层加码,实际交纳的漕粮高于定额数倍。漕运成为一大弊政,又是一项苛政。漕运的沉重负担都直接或间接地转嫁到农民身上,这必然激起农民各种形式的反抗。在农民的反抗斗争下,加上自然条件的变化,河道的淤塞,清代漕运日趋衰落。摘编自王明德《论中国古代漕运体系发展的几个阶段》(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秦汉时期漕运的特点及其形成的历史背景。(8分)(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清代漕运的变化及其历史影响。(10分)高二历史第5页(共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