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考1号1(第1套)2024届高三暑期补课检测(一)1化学试题
2023-08-26 21:43:26

国考1号1(第1套)2024届高三暑期补课检测(一)1化学试题正在持续更新,目前题先行为大家整理了相关试题及答案,供大家查缺补漏,高效提升成绩。

本文从以下几个角度介绍。

    1、2023-2024国考1号3化学
    2、2023-2024国考1号化学答案
    3、国考一号高中2024化学
    4、2023-2024国考一号4化学答案
    5、2023-2024国考一号3化学
    6、2023-2024国考1号5化学
    7、国考一号化学3答案2024
    8、国考一号2024化学答案
    9、国考一号2024化学答案
    10、国考1号化学2024
C.在SrTiO,表面,每生成1 mol CO,向空穴转移的电子数为2N(NA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18.(13分)四氢铝钠(NaA1H,)是有机合成的重要还原剂。以铝合金厂的废边角料为原料(主D.该反应可表示为c0,+CH,sT0,2C0+2H,要成分为Al,含有少量Al2O,、FeO,、Mg0和SiO2等杂质)制备NaAlH4的工艺流程如图光所示。班级壁姓名分数试剂X盐酸NaH、乙醚题号14568910111213141516硫酸调pH→滤渣2答案1酸浸AI(OH)3一无水AICL→NaAJHa滤液2二、非选择题(本题包括4小题,共52分)→滤渣1过量C02滤液317.(12分)某无土栽培用的营养液中含有KC1、K2SO4、NH,C1三种溶质。测得0.2L该营养已知:NaH,NaAlH,遇水发生剧烈反应。数液中部分离子的浓度如图1所示。回答下列问题:(1)“酸浸”时,H2SO,与A1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相同条件下,铝元素浸出率与c(H2SO4)的关系如图所示。当c(H2SO)大于amol·L-1时,物浸出率降低的原因可能是K+SO CI浸出率/%图1(1)该营养液中K2S0,的物质的量浓度为mol·L-1,NH4C1的物质的量为mol.O(2)实验室中配制500mL该营养液,下列主要操作步骤的正确顺序是c(H2SOa)/mol-L-1长(填序号)。(2)“调pH”所加入的试剂X为(填选项字母)。螺①称取一定质量的KC1、KSO,、NHCI固体,放入烧杯中,用适量蒸馏水溶解A.H2SOB.NaOHC.NH·H2OD.Naz COa②向容量瓶中加蒸馏水至液面离刻度线l~2cm时,改用胶头滴管滴加蒸馏水至溶液的凹(3)滤渣1的主要成分为(填化学式)。O液面与刻度线相切(4)滤液2中,通人过量CO2反应生成A1(OH),的离子方程式为③待冷却至室温后,将溶液转移到500mL容量瓶中(5)AICl制得NaAlH4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该反应体④盖好瓶塞,反复上下颠倒,摇匀系要保证干燥,其目的是⑤用少量的蒸馏水洗涤烧杯内壁和玻璃棒2~3次,洗涤液转移到容量瓶中19.(12分)某实验小组欲探究NaCO,和NaHCO,的性质,发现实验室里盛放两种固体的试剂(3)图2所示化学仪器中,上述配制过程中不需要使用的有(填名称)。瓶丢失了标签。于是,他们先对固体A、B进行鉴别,再通过实验进行性质探究。(I)分别加热固体A、B,发现固体A受热产生的气体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固体A受热分解的化学方程式为(2)称取两种固体各2g,分别加入两个小烧杯中,再各加10mL蒸馏水,振荡,测量温度变化;待固体充分溶解,恢复至室温,向所得溶液中各滴入2滴酚酞溶液。(4)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溶液的过程中,使用玻璃棒的作用是①发现Na,CO,固体完全溶解,而NaHCO固体有剩余,由此得出结论(5)测定某K,SO4溶液浓度的实验步骤如图3所示。则c(K2SO)mol·L1(用含w的代数式表示)。若步骤1从烧杯中转移沉淀时未洗涤烧杯,则测得②同学们还观察到下列现象。其中,属于盛放Na2CO,的烧杯中出现的现象是c(K2SO)(填“偏高”“偏低”或“无影响”)。(填选项字母)。足量BaCl2溶液a.溶液温度下降b.溶液温度升高S0溶液1过选周体直洗迹血的烧v称重固体wgc.滴入酚酞后呈浅红色d.滴入酚酞后呈红色(25.00mL)图3化学(鲁科版)第5页(共8页)衡水金卷·先享题·高三一轮复习单元检测卷六化学(鲁科版)第6页(共8页】
本文标签: 国考1号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