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0所名校历史必修三五(全国100所名校历史必修三答案)

本篇文章给同学们谈谈100所名校历史必修三五,以及全国100所名校历史必修三答案对应的知识点,希望对各位同学有所帮助,不要忘记分享给你的朋友哦!

本文目录一览:

历史必修三第五单元,如何认识近代中国思想解放潮流的内在差异?

三次思想解放潮流,第一次思想解放潮流是1898年维新派与顽固势力的论战,第二次思想解放潮流是1905年—1907年革命派与保皇派的论战,第三次思想解放潮流是1915年开始的新文化运动。第一次论争是资本主义思想同封建主义思想的正面交锋,第二次民主革命思想得到进一步传播,有力地推动了民主革命高潮的到来。第三次动摇了封建正统思想的统治地位,使人们思想得到空前的解放,为中国革命新时期的到来准备了条件。一步步的明确反帝反封建,宣传民主自由科学的思想。

[img]

全国100所名校单元测试示范卷·高三·历史卷(十三)(十四)(十五)(十六)

蛮巧,我刚写完,这个卷子比较简单,但我的答案可能也不是百分百正确,你可以留作做参考。满意的话把分给我吧,我正好下载资料。呵呵,谢谢。

十三:CADCD DAACB AABDD BBDCA AADBC

十四:DCAAA CABCC CDADB ADACD ACDAC

十五:DABCB CDDAD BCBDD BBABC AAADD

十六:BDCAD CCBBC DBDAC ADBCC DADBA

好了,预祝你假期愉快,作业写的飞快!呵呵

高一全国100所名校单元测试示范卷.历史卷(五)

全国100所名校单元测试示范卷高一下册历史卷(六):走向世界的资本主义市场一、选择题CDDCCCADBCCACACCDDBCDACDC二、非选择题26.(1)①君主想到新世界扩张领土②希望能找到金、银、香料的欲望③商人们希望找出新的贸易航线④传统商路被阻断的客观推动(2)变化:贸易活动中心开始由地中海转移到北大西洋沿岸地区影响:导致了威尼斯的衰落,造成安特卫普等大西洋沿岸城市的兴起(3)①促进了欧洲和世界各地的物种交流②人们的消费习惯和生存条件③改变了欧洲的贸易中心和区域经济发展趋向④促使以欧洲为中心的世界贸易体系开始形成27.(1)①阿拉伯和意大利的衰落②最早进行海上探险,发现新航路③封建国家政府制定了海外扩张政策,对海外活动及海外扩张的支持(2)①以商业为主,没有雄厚的工业实力支撑②国家人口少,财政空虚,国家综合实力较弱③英、法、荷等国的经济竞争和军事打击28.(一)①国家富庶繁荣②对外贸易发达(二)问题:荷兰海上霸主地位被英国取代原因:①英国通过颁布法令,打击荷兰的海上贸易②通过垄断殖民地的贸易以削弱荷兰的海上贸易③通过推行重商主义政策,发展国内工商业29.(1)①位于河谷,水利资源丰富②水力纺纱机器的创制③近代工厂制度的兴起(2)①蒸汽机使工厂摆脱了地域和资源的限制②蒸汽机推动了商品和劳动力市场的发展③出现了近代工业城市的兴起④推动了近代交通运输业的变革

高中历史必修三第五单元知识点

高中历史必修三第五单元是说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知识点你都掌握了吗?接下来我为你整理了高中历史必修三第五单元知识点,一起来看看吧。

   高中历史必修三第五单元知识点

第14课 从ldquo;师夷长技rdquo;到维新变法

一、ldquo;开眼看世界rdquo;

1、背景:

(1)外部:欧美资本主义国家崛起,加紧对外侵略。

(2)内部:闭关自守,对外部世界一无所知

2、开眼看世界的状况:

(1) 林则徐,编译出《四洲志》《各国律例》等资料。《四洲志》介绍世界三十余国的地理、历史和政情,林则徐成为近代中国开眼看世界的第一人。

(2)魏源完成林则徐嘱托,在《四洲志》基础上,编撰出《海国图志》。魏源在该书序言中,阐述了ldquo;师夷长技以制夷rdquo;的思想。明确了向西方学习的具体内容、 方法 和目的,引导着人们关注世界形势,对当时的思想解放有重要启迪作用。

二、ldquo;中学为体,西学为用rdquo;

1、背景:

(1)外有西方列强的侵略(第二次鸦片战争)。

(2)内有太平天国运动的打击。

2、过程:

以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为代表的洋务派,认为ldquo;中国文武制度,事事远出西人之上,独火器乃不能及rdquo;。于是,他们提出ldquo;中学为体,西学为用rdquo;、ldquo;师夷长技以自强rdquo;的思想。

3、目的:洋务派肯定封建制度,强调以封建纲常伦理作为国家安身它命的根本,同时主张采用西方先进科学技术,挽救江河日下的封建统治。

4、实践:掀起一场洋务运动,创办了一批近代企业,开设了一批新式学堂,迈出了中国进代化历程的第一步。

三、维新变法思想

1、背景:

(1)洋务运动的展开和中国资本主义的产生。

(2)早期维新思想的出现。代表人物有王韬、郑观应等。

(3)思想主张:

a 经济上主张发展民族工商业,与外国进行商战;

b 文化 上主张兴办学校,学习西方 自然科学知识 ;

c 政治上主张革新,实行君主立宪制度。

(4)特点:早期维新派还没有形成完整的理论。

2、维新变法思想的形成:

(1)时间:19世纪90年代初。

(2)这时主要代表人物:康有为、梁启超、严复等。

(3)过程:

a 康有为在广州办万木草堂,宣传维新思想.

b 撰写《新学伪经考》,将封建统治者奉为儒学正统的古文经典斥为伪书。

C 撰写《孔子改制考》一书,借助经学的外衣,否定君主专制统治,宣传维新变法的必要性和合理性。

3、梁启超发表《变法通议》,抨击封建专制制度的危害和顽固派的因循守旧,宣传伸民权、设议院、变法图存的思想。

4、实践: 1898年,在维新思想的推动下,光绪帝实行变法,这就是戊戌变法。

5、影响:尽管变法失败了,但资产阶级维新派反对封建专制,主张兴民权,提倡新学,起到思想启蒙的作用,促进了人民的觉醒,是中国近代一次思想解放潮流。

第15课 新文化运动与马克思主义的传播

一、《新青年》的诞生

1、诞生的背景:

(1)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朝封建统治,民主、自由、平等、博爱等思想得到进一步传播。

(2)中国资本主义有了进mdash;步发展。资产阶级强烈要求冲破封建思想牢笼,实行民主制度。

(3)窃取大总统职位的袁世凯在思想文化领域掀起一股尊孔复古的逆流。

(4)以陈独秀为代表的中国先进分子奋起反击,力图ldquo;根本之救亡rdquo;。

2、过程:

(1)陈独秀在上海创办《青年杂志》,在创刊号上发表《敬告青年》一文,提倡民主与科学,反对封建文化,揭开了新文化运动的序幕。

(2)著名 教育 家蔡元培任北京大学校长。他锐意改革,实行ldquo;思想自由,兼容并包rdquo;的办学方针,推动了新文化运动的发展。陈独秀、李大钊、胡适、鲁迅等一批具有新思想的学者纷纷到北大任教,北大学术思想空前繁荣。

(3) 《新青年》编辑部迁到北京。李大钊、胡适、鲁迅等成为《新青年》的编辑和主要撰稿人。这样,《新青年》成为新文化运动的主要阵地;北大成为新文化运动的主要活动基地。

二、新文化运动

1、主要内容:

(1)提倡民主与科学,反对专制和愚昧、迷信。ldquo;民主rdquo;,是指民主思想和民主制度。ldquo;科学rdquo;,是指科学精神和近代自然科学法则。

(2)提倡新道德,反对旧道德。有人甚至提出ldquo;打倒孔家店rdquo;的 口号 。

(3)它提倡新文学,反对旧文学。1917 年,胡适在《新青年》上发表《文学改良刍议》,提出写 文章 ldquo;须言之有物rdquo;,ldquo;不作无病之呻吟rdquo;;主张用白话文代替文言文。陈独秀发表《文学革命论》,主张推倒陈腐、雕琢、晦涩的旧文学,建设新鲜、平易、通俗的新文学。文学革命由此开始。鲁迅写出《狂人 日记 》《孔乙己》等小说,深刻揭露封建礼教ldquo;吃人rdquo;的本质,成为新文学的典范。

2、影响和评价: 新文化运动猛烈地冲击了封建思想的统治地位,使人们的思想,尤其是青年人的思想得到空前的解放;中国知识分子在运动中受到一次民主与科学的洗礼,也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创造了有利条件。但在运动中出现一概否定的偏激思绪。

三、马克思主义传入中国

(1)1918年,李大钊发表《法俄革命之比较》、《庶民的胜利》和《布尔什维主义的胜利》等文章,率先举起社会主义旗帜。

(2)五四运动爆发,促进了马克思主义的传播。李大钊的《我的马克思主义观》,比较全面地介绍了马克思主义。

(3)一批研究马克思主义的社团出现,建立了一些中国共产党早期组织。

(4)1921年,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工人阶级政党mdash;mdash;中国共产党诞生。

   高中历史必修三第五单元习题

1.十月革命后,新文化运动出现了新的发展,有了新的内容,这里的ldquo;新rdquo;指的是()

A.改变了对东西方文化的看法 B.开始了文学革命

C.开始宣传马克思主义 D.开始成为一场_运动

2.(2011bull;南京检测)英国大炮轰开了中国闭关自守的大门,使一些爱国知识分子从ldquo;天朝大国rdquo;的美梦中惊醒,一股新思想萌发了。这一新思想的核心是()

A.改革内政,振兴清朝 B.向西方学习,寻求强国御侮之道

C.学习新技术,发展资本主义 D.启迪人民摆脱封建思想束缚

3.下列对ldquo;师夷长技以制夷rdquo;这一主张理解正确的是()

①向西方学习,寻求强国御侮之道 ②仍然以天朝上国自居 ③其中的ldquo;技rdquo;重点是指军事技术 ④开始认识到西方船坚炮利的先进

A.①②④  B.①③④ C.①② D.①③

4.右侧是份售书 广告 ,其中有可能在洋务运动中成为畅销书的是()

A.①⑤ B.②④ C.③⑤ D.①③

5.(2011bull;北京学业水平检测)下列对洋务派ldquo;中学为体,西学为用rdquo;的思想解释较为全面的是()

A.把传统的封建制度作为立国根本,发扬光大

B.在不触动封建制度的前提下学习西方先进技术

C.学习西方的军事技术来抵抗外来侵略

D.对西方先进技术和政治制度兼收并蓄

6.郑观应在《盛世危言》中提出:ldquo;欲自强,必先致富;欲致富,必首在振工商;欲振工商,必先讲求学校,速立宪法,尊重道德,改良政治。rdquo;这说明以他为代表的部分早期维新派已经()

A.与儒家学说的 传统文化 决裂 B.倡导学习西方的价值观念

C.注意到西方政治制度的先进性 D.力主实行政治改革

7.下列关于中国维新思想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是一股进步爱国的民主思潮 B.在中国具有广泛深厚的社会基础

C.是中国知识分子向西方学习的产物 D.是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必然产物

8.19世纪末,维新运动之所以取代洋务运动而在政治舞台上唱主角,其最主要的原因在于()

A.洋务运动没有使中国走上富强之路 B.民主革命思想还未广泛传播

C.帝国主义支持光绪帝夺权 D.民族资本主义得到初步发展

9.19世纪末的中国面临瓜分豆剖的危机,应当如何自救?当时先进的中国人对这一艰深的时代课题做出的最符合时代潮流的回答是()

A.师夷长技以制夷 B.中学为体,西学为用

C.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 D.师夷长技以自强

10.19世纪晚期,某西方报纸称ldquo;甲午以后,中国有三党:守旧党hellip;hellip;意在保现存之局面;中立党hellip;hellip;意在保国以变法;维新党hellip;hellip;意以作乱为自振之机。rdquo;文中的ldquo;中立党rdquo;是指()

A.洋务派 B.维新派 C.革命派 D.顽固派

11.(2011bull;扬州高二检测)梁启超曾说,知有兵事而不知有民政hellip;hellip;知有朝廷而不知有国民hellip;hellip;以为吾中国之政教风俗无一不优于他国。这里批评的是当时某种主张()

A.中学为体,西学为用 B.师夷长技以制夷

C.军事为主,民生为辅 D.原封不动地维护封建统治

12.有人用ldquo;观念转变,黄金万两rdquo;来解释戊戌变法对中国社会的影响,下列最符合这种解释的是()

A.沉重打击了封建顽固势力 B.改变了中国的政体

C.推动了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 D.在社会上起了思想启蒙的作用

13.(2011bull;天津学业水平检测)19世纪末,康有为、梁启超宣传变法维新,他们的主要贡献是()

A.倡导学习西方科学技术 B.阐明ldquo;中体西用rdquo;思想

C.提出进行政治体制改革 D.宣传西方民主共和思想

14.一战期间,陈独秀等人在上海出版了一份以青年为对象的刊物,发刊词有这样两句话:ldquo;笃古不变之族,日就衰亡;日新求进之族,方兴未已。rdquo;作者ldquo;求变rdquo;主要是针对()

A.思想观念 B.军事技术 C.经济方式 D.教育制度

15.北洋军阀统治时期,被读者称为青年界之ldquo;良师益友rdquo;并誉为ldquo;青年得此,如清夜闻钟,如当头一棒rdquo;的刊物是()

16.凤凰卫视《我的中国心》节目《既开风气亦为师mdash;mdash;陈独秀与胡适》中说:ldquo;这是两条曾经汇聚于反封建主干道的河流,但大部分的时间,它们分流而去。rdquo;对ldquo;曾经汇聚于反封建主干道的河流rdquo;准确的理解是()

A.共同倡导文学革命 B.共同在北大担任教授

C.共同领导五四运动 D.共同创办《青年杂志》

17.(2011bull;长沙高二检测)李大钊指出:ldquo;民与君势不两立,自由与专制也不能并存,妄想复辟的人,都是国家公敌。rdquo;这说明他赞同()

A.君主立宪 B.民主共和 C.人民民主 D.君主专制

18.康有为借助经学外衣和孔子的权威来宣传维新变法,而新文化运动中资产阶级激进民主主义者则把斗争矛头直指孔教,两者说明的共同问题是()

A.儒家思想已不适应时代需要,成为革命的对象

B.儒家学说对中国社会的影响根深蒂固

C.儒家学说倡导社会变革,成为维新变法的有力工具

D.儒家思想成为近代民主政治建设的阻碍

19.ldquo;他们对于现状,对于历史hellip;hellip;所谓坏就是绝对的坏,一切皆坏,所谓好就是绝对的好,一切都好。rdquo;毛泽东这句话()

A.肯定新文化运动对民主科学的倡导

B.指出新文化运动对中国传统文化和西方文化的绝对主义偏向

C.全面否定了新文化运动 D.批评了新文化运动的不彻底性

20.新文化运动的巨大影响体现在()

①是中国近代一次空前的思想解放运动 ②沉重地打击了传统礼教 ③启发了人们的民主主义觉悟,推动了现代科学在中国的发展 ④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和五四爱国运动奠定了思想基础

A.①②③④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③④

关于100所名校历史必修三五和全国100所名校历史必修三答案的介绍到此就结束了,不知道同学们从中找到你需要的信息了吗 ?如果你还想了解更多这方面的信息,记得收藏关注本站。

本文转载自互联网,如有侵权,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