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给同学们谈谈全国大联考八年级地理,以及全国大联考第八次2021对应的知识点,希望对各位同学有所帮助,不要忘记分享给你的朋友哦!
本文目录一览:
请回答地理问题
8很明显A是代表生产总值的
一直下降的绝对不可能是第三产业,还有一条最后在6左右的夜不可能,你看看他的起点,太高,所以应选B
9,B
江西金太阳地理三联四联QG版答案
全国大联考 2010 届高三第三次联考·地理试卷 参 考 答 案 1~3.CAA (解析:被遮住的是太阳光球层,其活动类型是黑子,黑子剧烈活动会引起地球表厩某些地区气候异常。 7月22日,北极点周围出现极昼现象,但北极圈并不是极昼现象。北极点的太阳高度在该日内无变化。) 4~6.CBD (解析;该地区为马来群岛和澳大利亚大陆,地处亚欧板块、印度洋板块、太平洋板块的交界地带。图中所示澳大利亚大陆西部为高压,东南部为低压;①地受高压控制,晴朗少雨;②地受低压控制,为阴雨天气。③④两地属于热带雨林气候,山麓自然带为热带雨林;③山地受来自海上的东南信风和暖流影响,降水丰沛;④山地海拔高度大,自然带数量较③山地多。) 7--8.CD (解析:图5中左图为新西兰,右图为冰岛。冰岛沿海有渔场,新西兰沿海没有渔场;新西兰和冰岛南部都有温带海洋性气候,夏季温凉且多阴雨天气,不适宜粮食作物生长;冰岛处于板块生长边界,新西兰处于板块消亡边界。两国降水南多北少,其共同原因是南部受西风带的影响较大;此外,冰岛南部降水多还受北大西洋暖流的影响。) 9—10.CB (解析:第9题,由图中信息可知,该地区为北太平洋,造成R地年平均每天海洋向大气输入的总热量最少的主导因素是加利福尼亚寒流。第10题,四个选项中与R地同受寒流影响的是南美洲的西岸(秘鲁寒流)。 11~12.BB (解析:由经纬度可知,甲、乙、丙分别是长三角、环渤海和珠三角经济区。位于90。W且与甲地区同纬度的地区是美国南部的密西西比河河口地区,处于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区;美国最大的工业区在其东北部的五大湖区和北大西洋沿岸地区;长三角地区为水稻种植业,农业机械化水平低。珠三角经济区以轻工业为主,市场意识强,交通便利,我国东部地区在工业发展中普遍存在的问题是能源不足。) 13.B [解析:从图中可看比,新疆番茄的播种面积、总产量近6年来整体呈递增趋势。新疆番茄种植面积和产量增长有两个时期,第一个时期(2001~2004年)种植面积和总产量增长幅度大于第二个时期(2005~2007年)。受市场变化的影响,新疆依托优越的自然条件,迅速成为世界重要的番茄生产基地。 14.C (解析:新疆番茄的播种面积占蔬菜总播种面积的比重在2001~2002年基本维持在20%左右,变化量不是最大;而2003~2004年间,比重明显上升;2005~2007年增长平缓。番茄总产量占蔬菜总产量的比重在2001~2004年增速较快,年增速基本在10%左右,2005年有较大滑坡,2006年增速逐渐放缓。) 15.C (解析:图中阴影区域为沙漠分布区,因此以沙丘景观为主。) 16.B (解析:阴影区域内降水少,所以水源决定农业、人口和城市规模。) 17.B (解析:从表格中可以看出2008年第三产业超过50%,因此B项正确。) 18.C (解析:四个选项中只有C选项属于第三产业。) 19. B (解析:要实现万亿GDP需要投入更多劳动力,所以①错;材料中提到土地资源已经达到“饱和”状态,所以提高土地价格也无法缓解土地、空间的不足状况。) 20.C 21.D 22—23.CC (解析:由图可知汕头市城市化水平提高幅度最大的时期是1992~1994年。图中只反映了汕头市乡村人口比例减少;城市化水平一直低于非农产业人口比例,说明城市化水平滞后于经济发展速度。) 24.B (解析:现代化的交通运输方式为工业生产协作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持。) 25.D (解析:在④处布局化工区,附近有盐场,接近原料地;位于与盛行风向垂直的郊外,不会给居民区带来空气污染。) 26.(1)块降水季节分配不均,5~9月降水少,10月至次年4月降水多(3分) (2)A(2分) (3)水稻种植业(2分) (4)交通、政策、技术、市场等因素。(2分) 27.(1)建国后至1960年,民族独立,社会经济快速发展,城市化水平快速提高;60年代,天灾人祸导致生产力水平下降,城市化水平也降低;70年代末期改革开放后,社会经济快速发展,城市化水平不断上升,近年来上升速度不断加快。(3分) (2)经济增长必然带来城市化水平的提高;城市化水平的提高又会促进经济的增长。两者是相互促进的关系。(2分) (3)美国城市化水平高,城市化速度趋于缓慢,出现逆城市化现象;中国城市化水平低,城市化速度快,资源短缺,生态环境恶化,交通拥挤、住房紧张、就业困难、社会秩序混乱等城市问题突出。(4分) 28.(1)水、水能、有色金属等资源丰富。(3分) (2)减少浪费(节约利用),保护生态(水土流失),减少污染。(3分) (3)优势:政策、侨乡、邻近港澳。劣势:经济腹地小。(4分) 29.(1)水土流失、荒漠化、土壤污染等问题。(2分) (2)自然灾害频繁;农业生产投入高,种粮收益较低;生产结构调整,粮食播种面积减少。(3分) (3)生态退耕扩大了森林、草原面积,在干旱地区防风固沙,保护农田,在水土流失地区涵养水源,保持水土。生态退耕扩大了湖泊、沼泽面积,增加蒸发量和降水量,调节了径流,减少洪涝灾害,保护生物资源多样性,促进生态环境良性循环。(合理即可,6分) 30.(1)西北高,东南低。降水较少,且西北比东南更少。(3分) (2)沿河分布。气候较干旱,沿河分布可获得便利的水源条件(利于发展农业)。(3分) (3)新开发的未利用土地大多转化为牧草地。合理。原因是该区域环境脆弱,增加植被利于防风固沙,涵养水源,改善生态环境。(5分) 全国大联考 江西金太阳2010届高三第四次联考·地理试卷 参 考 答 案 l~2.AD [解析:假如一恒星日为24小时,那么地球自转的角速度为15。/,j、时(除极点),也就是15’/分钟或15”/秒钟,所以4分20秒北京绕地轴转过的角度为l。05’;国庆节太阳直射南半球,上午影子朝西北,正午朝正北,下午朝东北,由于当北京时间为12:00时,北京夭安门广场的地方时还未到12:00,所以旗杆影子一直朝西北。] 3~4.DC (解析:第3题,据图看出,该洋流分布在南半球中低纬度大洋的东岸,从成因上看为补偿流I东半球洋流名称为本格拉寒流,D选项正确。第4题,据题千可知,该寒流所在海区升温而引起渔业减产,应为秘鲁寒流所在海区发生了“厄尔尼诺”现象,冬季我国北方气候较常年变暖,降水较少。) 5.B (解析:该岛屿常年盛行西北风,机场跑道一般要沿盛行风向修建,有利于逆风起飞和降落。) 6.C (解析:丙地地处狭长海湾,海湾一般宽阔水深,并有河流连接,有利手港口建设,且该海湾地处最小风频处,有利于船舶安全停港。) 7一8.DC (解析:第7题:图中太阳电池是围绕地球运行的,地球属于行星,围绕行星的轨道是卫星轨道。第8题,从图中可以看出太阳电池利用的是太阳光,其开发的能源类型是太阳能。) 9.C (解析:辽宁省海岸线漫长,沿海经济发达,交通运输量大,因此社会经济条件是影响辽宁滨海大道建设的最主要区位因素。) 10.C (解析:辽宁省海陆兼备,海岸线漫长而曲折,海陆分布是影响交通线路尤其是公路选线的最主要的自然条件。) 11.C (解析:A项所述不利于环境保护;B项所述是解决粮食问题,而不是解决环境问题;D项所述是解决能源问题。) 12~14.BBD (解析:第12.题,据图可看出,震中位于亚欧板块与印度洋板块的消亡边界附近,因苏门答腊岛的阻隔,新加坡受地震引发的海啸的影响较小,板块边界走向为西北一东南走向,因此板块俯冲运动方向是东北一西南方向。第13题,图示区域为热带雨林气候,不适合发展大牧场放牧业。第14题,新加坡虽处于热带雨林气候区,但因岛国面积小、集水区域小、缺少大型水库,因此淡水资源缺乏,这一因素成为其可持续发展的制约性因素。) 15.B (解析:根据图示轮廓及经纬度判断,甲图所在地区为斯堪的纳维亚半岛西海岸,是由冰川侵蚀作用形成的。) 16.B (解析:M地为温带海洋性气候,主要自然带为温带落叶阔叶林带。) 17.B (解析:全球气候变暖,北极地区冰川大量融化,南下的水流削弱了北上的北大西洋暖流的势力;造成高山雪线上升;渔业资源受南下冷水流影响,产量有所下降;因本区纬度高,热量仍然不能满足亚热带作物的生长。) 18.C (毹析:由表中数据可知,①国人口为2. 81亿,GDP最高,一次能源供应最多.C02排放最多,为美国;②国人口为12二95亿,GDP在四国中最低,一次能源供应居第二,C02排放居第二,为中国;③国人口为1.26亿,GDP居第-位,一次能源供应较少,为日本;④国人口最少,为法国。) 19.B (解析:①国为美国,能源结构以石油、天然气为主;②国为中国,单位GDP排碳量最高;③国为日本,人均排碳量高于法国;④国为法国,能源主要依靠核电。) 20.C 21.B (解析:薪柴的体积比粮食大、价值比粮食低,故薪柴贩运的距离较粮食近。) 22.B 、 (解析:甲地为西欧的荷兰,属于温带海洋性气候,全年温和多雨,有利于畜牧业的发展;但发展种植业受光热条件的限制,不利于作物的成熟。乙地为中亚的乌兹别克斯坦,气候干旱,降水稀少。) 23.C (解析:西亚地区由于不合理灌溉而引发的主要环境问题是土地次生盐碱化。) 24—25.DA (毹析:图中显示当地生产甘蔗,故该生态工业园可能位于广西壮族自治区。从材料和图示看,农业为工业提供原料,而工业回收利用的肥料、水泥等又可以分别用在农业、建筑业上,实现了良性循环,有利于节约资源,保护环境。) 26.(1)冬季温和多雨,受西风影响;夏季炎热干燥,受副热带高压控制(2分) (2)接近原料产地(2分) (3)原料和能源消耗大,产品笨重,环境污染严重,市场需求量变化,新技术革命的冲击等。(3分) (4)①避免里约热内卢出现过度的城市化现象;②开发巴西内陆,推动巴西高原地区的发展;③里约热内卢气候湿热,巴西利亚气候凉爽。(3分) 27.(1)台风(2分) (2)台州原来主要以公路运输为主,无铁路经过,陆上运力受到限制(特别是原料和产品向外的运输),制约了经济发展,同时影响了台州居民的对外交流和往来。同时台州资源缺乏、产品依靠区域外的市场,也影响了台州港口的运量,台州港腹地狭小。而宁波和温州均有区域性铁路经过,因此台州人比宁波人和温州人更热切期待。(1分) (3)有利条件:健跳港临东海,地理位置优越,水运发达,同时三门所在区域的常规能源特别是煤炭、石油等缺乏,经济发达,市场广阉,欲展核电和火电所需的水源丰富,沿海地区由于海陆热力性质差异,风力资源丰富。(2分)不利条件:以煤炭等为主的火电需要大量的煤炭,运输成本高;该地区经济发达,人口密集,人多地少,用地紧张。(2分) 28.(1)广东省(1分) (2)可使河湖水酸化,影响鱼类生长繁殖,乃至大量死亡;可使土壤酸化,危害森林和农作物生长;腐蚀建筑物和文物古迹I危及人体健康等。(答出三点即可,每点1分,共3分) (3)调整能源消费结构,使用清洁能源;调整产业结构,降低能源消耗;建设排污设施,采取达标排放;依靠科学技术,开展能源综合利用;建立健全法制法规,提高公众环保法制意识。(答出四点即可,每点1分,共4分) (4)原料的选取应避免砍伐当地森林;避免造纸厂造成永污染。(每点1分,共2分) 29.(1)普通地膜不溶于水,并且降懈时间长,长期留在农田里会影响土壤的透气性,阻碍水分的输送和农作物根系的发育,使农作物减产。(2分) (2)不可行。(1分)焚烧时不但产生大量烟尘,而且还会产生有害气体,污染大气。(3分) (3)充分利用了麦秆、蔗渣等农作物废弃物,改善了农村卫生条件;该薄膜可被微生物降解,可防止白色污染。(4分) 30.(1)海陆位置、西风与山地地形。(3分) (2)经过河流、山地和海底,地形复杂;线路长,地质构造复杂;经过多国领土,须获得他国支持。 (3分) (3)利用区位优势,发展边境贸易,进一步发展石化工业,延长产业链;发展观光旅游和工业旅游,提高第三产业的比重;利用良好的光照条件,发展节水农业;优化环境,改善生态。(4分)
到哪里找七,八年级生物,地理的复习资料啊?急```````我们要八校联考~~~~~!!!!!!!!!!!!!!!!!!!!!!!!!
八年级下册地理知识点练习
第五章:中国的地理差异
1、 我国疆域辽阔,不同地区的地理环境差异很大。根据各地的(地理)位置、(自然)环境和(人文)地理特点的不同,可以将我国划分为(四)大地理区域,即(北方)地区、(南方)地区(西北)地区和(青藏)地区。
2、 季风区大致包括我国四大地理区域里的(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非季风区大致包括我国四大地理区域中的(西北)地区和(青藏)地区。
3、 南方地区和北方地区的界限大致通过(秦岭)和(淮河),与一月(0)度等温线和(800)毫米年等降水量线大体一致。
4、 受自然环境的影响,北方和南方地区的人们,在(生产方式)、(生活习惯)、(文化传统)等方面也有很大的差异。北方农田多为(旱地),以种植(小麦、大豆)为主,熟制(一年一熟)或(两年三熟)。交通运输以(陆路运输)为主。南方多(水田),以种植(水稻、油菜)等为主,熟制(一年两熟)或(三熟)。交通运输以(水运)为主。
5、 北方地区的地形以(平原、高原)为主。气候类型(温带季风气候)。南方地区包括(长江中下游地区、南部沿海地区和西南地区);湿润的(亚热带和热带季风)气候,地形多为交错分布的(平原、丘陵、盆地和高原)。
6、 西北地区包括(内蒙古自治区、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大部、甘肃)省北部。气候以(干旱、半干旱)的温带大陆性气候为主。地形以(高原、盆地)为主。东部高原以(草原、荒漠)景观为主;西部盆地中有大面积(沙漠)分布,只有盆地边缘出现星星点点的(绿洲)。西北地区河流很少,而且多为(内流河)。
7、 青藏地区包括(西藏自治区、青海省、四川)省西部;气候以(高寒气候)为主;地形以(高原、山地)为主。平均海拔(4000)米以上,有(“世界屋脊”)之称。
8、 西北和青藏地区都是我国主要的(牧区),牧场和主要畜种有各具特色。内蒙古主要是(温带草原牧场);新疆主要是(山地牧场);青海和西藏主要是(高寒牧场)。内蒙古呼伦贝尔草原的(三河马、三河牛),新疆的(细毛羊),青藏的(牦牛)、(臧绵羊)和宁夏的(滩羊)都是著名的畜种。
9、 在西北的(河套地区、宁夏平原、河西走廊和天山)山麓,人们利用(河水和高山冰雪)融水,发展了(灌溉农业);在青藏地区的(雅鲁藏布江谷地)、(湟水谷地)等海拔较低的地区,分布着(河谷)农业。
第六章 认识省级区域
1、 北京位于(华北)平原的北部,是全国的(政治、文化)中心,也是(国际交往)中心。是我国(公路、铁路、航空交通)的枢纽。
2、 北京旧城格局形成于(元、明)两代,城内建筑排列成(棋盘状)状,(皇宫)居于城市中心,是我国历代都城规划和建设的代表。
3、 香港特别行政区和澳门特别行政区地处珠江下游入海口的东、西两侧,其中位于东侧的是(香港),西侧的是(澳门)。
4、 香港由(香港岛、九龙半岛、新界)三部分及其周围200多个岛屿组成,是国际贸易中心、(运输中心、金融中心)、信息服务和(旅游)中心。
5、 香港人多低少,而且(山地)多,(平地)少,可供城市发展的土地资源有限。“上天”-建筑高层建筑,“下海”-填海造地,成为香港扩展城市用地的两种重要方式。
6、 澳门由(澳门半岛、 凼仔岛和路环岛)组成,(博彩旅游业)是澳门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柱产业。
7、 台湾省包括(台湾岛),以及附近的(澎湖列岛、钓鱼岛)等许多小岛,(台湾)岛是我国面积最大的岛屿。它北临(东海),东临(太平洋),南临(南海),西隔(台湾)海峡与(福建)省相望。它也是一个富饶的宝岛,自然环境优越,(森林、矿产、水产)等资源十分丰富,被誉为“祖国东南海上的明珠”。
8、 台湾岛属(亚热带、热带)气候,温暖湿润,西部的(平原)土地肥沃,盛产(稻米、甘蔗、茶叶和热带、亚热带)水果。(森林)面积广阔,有“亚洲天然植物园”的美誉。(樟树)是台湾最著名的树种,(樟脑)产量居世界首位。此外台湾岛还有(海上米仓、东方甜岛、水果之乡、森林之海、东南盐库)的美誉。
9、 从60年代开始,台湾利用自己的优势条件,重点发展(出口加工)工业,形成“ 进口——加工——出口”型的经济。工业产品在出口贸易中的比重稳步上升。其中工业主要分布在(西部)平原。
10、位于我国(西北)边陲的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是我国面积(最大)的省区,这里是以(维吾尔)族、(汉族)为主体的多民族聚居区。素有(歌舞之乡、瓜果之乡)的美称。这里有中国最大的沙漠(塔克拉玛干沙漠),最热的地方(吐鲁番盆地),最大的盆地(塔里木盆地)。
11、新疆境内高山与盆地相间分布,北有(阿尔泰山脉),中有(天山山脉),南有(昆仑)山脉,雄伟的天山南北分别是(准噶尔)盆地和(塔里木)盆地。
12、由于远离海洋,周围又有高大山脉环抱,来自海洋的气流不易到达,所以新疆(降水)稀少,气候(干旱)。在(盆地)边缘的山前平原和部分(沿河)地区,分布着星星点点的(绿洲)。他们的水源主要来自(山区)降水和(冰雪)融水。
13、新疆(绿洲)是最主要的农业生产基地,这里夏季(高温),(光照)充足,(昼夜温差大),适合多种农作物的种植。人们利用古老的引水工程(坎儿井),发展了特色鲜明(灌溉)农业。(小麦、玉米、高粱)等是这里的主要农作物。基于特有的光热条件,(棉花、甜菜和多种瓜果)成为新疆绿洲的特色农产品。
14、在沙漠广布的塔里木盆地,(油气)资源丰富,其中天然气占全国陆地天然气资源总量的(22)%。随着国家“稳定(东部),大力发展(西部)”的能源战略决策的逐步实施,新疆有望成为中国重要的(石油及天然气)工业基地。
15、 (西气东输)工程的实施,将促进塔里木盆地周围城市、乡村使用天然气等洁净能源,缓解周边地区因薪柴砍伐而带来的(环境)压力。带动地方经济的发展。
第七章省内区域
1、珠江三角洲位于 广东 省东南部, 珠江下游,邻 港澳 ,与 东南亚 隔海相望,被称为我国的 “南大门”。
2、珠江三角洲的经济特区是 深圳 和 珠海 ,沿海开放城市是 广州 。
3、珠江三角洲和西双版纳都是高温多雨的 热带季风气候 ,但夏季风的风向不同。
4、珠江三角洲的产品以 港、澳 为贸易渠道,出口至 东南亚 、 欧洲 、非洲 、 美洲 和 大洋洲 等地区,20世纪末,这里成为全球最大的电子产品和日用消费品 出口基地。
5、珠江三角洲是外向型经济,与港澳合作的基本模式是“前店后厂” 。
6、近年来,外商投资的热点由 珠江三角洲 转移到 长江三角洲 。
7、珠江三角洲 加工制造业 的发展,促进了服务业的发展,吸纳了大量的外地
劳动力,加快了城镇化速度。
8、我国目前的城镇化水平不到 40% ,与发达国家的70%有一定的差距。
9、西双版纳位于 云南 省横断 山脉的南部,南邻 缅甸、老挝,有 澜沧江流过。
10、西双版纳是我国除海南省以外,热带雨林保存最完好的地方,雨林植被种类 多,有 层次性 。
11、西双版纳主要少数民族是 傣族,住竹楼,吃竹筒饭 ,过 泼水节,跳孔雀 舞。
12、西双版纳长期以 农业 生产为主,现在旅游业发展成主导产业。
第八章跨省区域
1、黄土高原是世界上 最大的 黄土分布区,关于黄土高原的形成普遍认可 风成说 。
2、黄土高原东起太行山,西至乌鞘岭 ,南至 秦岭 ,北抵 长城 。黄土高原基本地貌景观的有 黄土塬 、 黄土梁 、 黄土峁三种。
3、黄土高原地面 破碎, 沟谷 密度大, 平地 少,斜坡多,沟谷两侧常见 直立的陡崖。
4、黄土高原的黄土结构 疏松,多 空隙、 垂直方向的裂隙,许多物质 易溶于水。
5、黄土高原属于 温带季风气候,降水集中在 7、8月,多 暴雨 。
6、黄土高原地面光秃裸露,缺少 植被 的保护,由于人们不合理的 开垦 、采矿、 修路 活动,使地表植被遭到破坏,水土流失严重。
7、一般来说,地面坡度越 大,坡面越 长,降水越 多 ,降水强度越 大 ,地面植被越 少,水土流失越严重。
8、黄土高原水土流失带走了地表 肥沃的土壤,使 农作物 减产;使 沟谷 增多、扩大、加深,导致 耕地面积 减少;还向 黄河 输送了大量的泥沙,给河道整治和防洪造成巨大的困难。
9、我国水土流失最严重的地区是 黄土高原 、 四川盆地 、 云贵高原。
10、黄土高原地形 破碎,气候 干旱 ,水土流失严重,多发 自然灾害。
11、黄土高原主要的自然灾害是洪涝,并引发 泥石流、滑坡、塌陷多种地质灾害。
12、黄土高原的治理采取 生物措施和工程措施 结合的方式;合理安排 生产活动;另外,严格控制 人口增长,解决人地矛盾,也是根本的治理措施。
黄土高原地区的主导产业是 能源工业。
13、长江沿江地带西起 攀枝花,东到 上海,东西狭长的“带状”区域。
14、长江沿江地带地势 低平 ,地形以 平原 、 低山丘陵 为主;气候属于 亚热带季风气候,高温多雨;受地形、气候影响,河网密布,湖泊众多,是我国 地表水资源 最丰富的地区。长江沿江地带还有丰富的水能、森林、矿产、水产、耕地资源,资源丰富。
15、长江沿江地带沟通 沿海经济发达地区 和 西部资源富集 地区,是承东启西的纽带。
16、 长江是沿岸城市得以建立和发展的生命线。其中 上海 、 南京 、武汉、 重庆四个特大城市,是区域的 经济、 文化 、 交通 中心,对区域经济发展起着强大的辐射和带动作用。
17、上海是全国最大的城市,是全国最大的 商业 中心,工业 中心,最大的 港口,重要的金融、科教中心,对长江三角洲、长江沿江地带乃至全国的经济发展起带动作用。
18、长江沿岸是我国高度发达的综合性工业地带。自西向东形成了以 攀枝花、 六盘水为中心的钢铁、煤炭工业基地;以宜昌、重庆为中心的电力、 冶金工业基地;以武汉为中心的 钢铁、 轻纺工业的重要基地;以沪宁杭等城市形成的我国最大的综合性工业基地。
19、我国长江沿江地带有 上海、 南京、 武汉和重庆 汽车摩托车 基地,构成了沿江汽车工业走廊。
20、近年来,由于长江上游地区 毁林开荒 ,陡坡垦殖,造成 森林 面积减少,水土流失严重,是土壤肥力下降,并淤塞了 河道 、水库、 湖泊,加剧了下游地区的洪涝灾害。
21、长江中下游地区 是长江流域洪涝灾害最集中、最严重、最频繁的地区。
22、酸雨使一种 大气 污染的现象,PH值小于5.6的降水成为酸雨,酸雨对水土、植物、建筑物造成腐蚀性危害。我国主要的酸雨区有 西南 、 华中、 华东酸雨区,其中 华中 是酸雨污染最严重的区域。
23、我国的基本国情是 国土辽阔 、 区域差异大; 人口众多、 人均国民生产总值较低 。
24、三北防护林地跨 西北、华北 、东北,是世界规模最大的生态防护林。
25、人类面临的主要的问题是 人口、 资源 、环境 等问题。
更多在后面
参考资料:
[img]关于全国大联考八年级地理和全国大联考第八次2021的介绍到此就结束了,不知道同学们从中找到你需要的信息了吗 ?如果你还想了解更多这方面的信息,记得收藏关注本站。